学术投稿

支原体液体培养及阳性结果分析

李江华;邢俊

关键词:支原体, 解脲, 人型, 培养, 分析
摘要:目的 观察支原体液体培养澄清、微混、混浊三种情况下的阳性结果,为提高临床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实验室诊断的准确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培养和形态学方法对265例标本进行支原体和细菌、真菌检测.结果 265份标本液体培养有84例阳性,澄清者占43例,其中37例支原体固体培养基长出支原体,检出率86%;微混者占14例,全部长出支原体;混浊者占27例,其中11例长出支原体,检出率41%.结论 商品化支原体液体试剂培养结果与固体培养平板培养结果比较,符合率不是很理想,临床检测时,除选用支原体液体培养鉴定试剂外,建议另加做支原体固体培养.
哈尔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16例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与康复

    急性心肌梗塞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心肌梗塞发病率也逐年升高,已严重威胁到了中老年人的健康.因此,及时妥善的治疗并采取综合性防治和康复措施,是降低心肌梗塞率的关键.我院近几年收治1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曹文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婴儿抚触疗法的探讨

    婴儿抚触是通过双手对婴儿全身各部位肌肤进行科学的、有规则、有秩序、有方法技巧的轻柔爱抚与温和按摩,促进婴儿健康发育,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育儿护理新方法.皮肤是人体大的感觉器官,是神经系统的外在感受器.抚触就是通过肌肤而与体内各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及体液系统相联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迷走神经兴奋、机体应激反应减弱及免疫力应答增强等有关.本文通过抚触的来源,抚触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对智能与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对精神及行为反应的影响、对免疫力的影响及临床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阐明婴儿抚触它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能促进婴儿体格和智能发育,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社会及医疗价值.不仅有益于婴儿健康发育,也有益于产妇产后恢复.它传递着伟大的母爱,产生微妙的影响,有利于婴幼儿身体和心理的正常发育.

    作者:李桂芝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宫颈癌筛查方法的研究进展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身体健康.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宫颈癌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早期宫颈癌的治愈率非常高.因此临床上对宫颈癌的早期筛查非常重视,制定更完善的筛查方案,以及早期发现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并及时治疗,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侯煜;杨天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及急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脑血管疾病是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脑部血管性疾病的总称,是神经系统的多发病和常见病,除脑出血外,由血栓引起的脑梗塞占有较大比例.在脑梗塞早期诊断以及全过程的观察中,MRI起了较大的作用.

    作者:姜旭栋;成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异型淋巴细胞与转氨酶联合检测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EB病毒所致的机体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是引起儿童长期发热的主要病因.IM虽然属于良性自限性疾病,但有时会出现一些致死性的并发症.

    作者:张峰;李凤巧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阿胶、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临床观察

    慢性萎缩性胃炎目前已被众多学者认为属癌前疾病之一,胃粘膜的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与胃癌的关系密切.减轻或阻止癌前状态的发展,是目前降低胃癌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探讨治疗胃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我们联用阿胶、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发现较单用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佳,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佳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32例泪小管断裂显微镜下吻合术的体会

    目的 总结泪小管外伤性断裂显微吻合术的疗效.方法 对32例(32眼)泪小管断裂采用在显微镜下寻找断端,留置硬膜外麻醉管为支撑物,进行断端吻合.结果 留置3个月后拔除置管,行泪道冲洗,所有的病例均泪通畅,无溢泪现象.随访3月~3年,平均1.8年.泪道冲洗通畅31眼,成功率96.88%.结论 该手术方法创伤小,并发症轻,术后外观及功能良好.

    作者:汪滨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产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对100例侧切顺产后排尿困难的产妇,通过加强心理护理并配合诱导方法,促使产妇顺利排尿,避免产后大出血及膀胱炎的发生,使产妇减轻痛苦增加舒适感.

    作者:颜炳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肱骨骨折复位后并发迟发性桡神经损伤6例

    肱骨骨折复位后因复位不良或异常骨痂生成等导致的桡神经损伤,比较少见.我院治疗6例肱骨骨折后并发桡神经损伤,疗效比较满意.

    作者:马龙;杨伟华;赵延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老年患者高压氧治疗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

    我院从2003年3月~2007年1月期间对60岁以上老年病人234名,在进行高压氧治疗时,进行了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

    作者:黄亮;王哲鹏;王春华;张苗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静脉输注甘露醇致局部疼痛的原因分析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同时对静脉输液减轻疼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临床上用20%的甘露醇高渗溶液静脉注射或静脉点滴降低颅内压、眼压、利尿[1],十分普遍,但静脉输注甘露醇所引起的静脉局部疼痛,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也直接引起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不满.现将目前已了解的静脉输注甘露醇致痛的发生机制及相关因素分析如下.

    作者:刘跃贞;隋秀娟;周瑞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老年COPD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时的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BIPAP呼吸机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对各种应激反应和耐受性较差,普遍存在着恐惧、焦虑、紧张、抑郁、绝望、依赖等不良的心理反应.这一独特的群体,在使用BIPAP呼吸机时,容易产生不同的负面影响,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我院呼吸科对使用BIPAP呼吸机的老年COPD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来探讨其护理对策.

    作者:陆菊英;吴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巨细胞病毒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毒性传播疾病.据报道,发达国家人群血清感染率约40%~60%,发展中国家甚至可以高达80%~100%[1].

    作者:张伟;邢里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肝吸虫病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肝吸虫病导致肝胆管病变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肝吸虫病患者CT征象及临床资料.结果 CT主要表现为肝边缘部小胆管小囊状、细枝状扩张(15例),近肝门侧胆管树枝状扩张(9例),肝实质小斑片低密度灶(2例).结论 肝边缘部小胆管细枝状、小囊状扩张为肝吸虫病CT特征表现,CT是肝吸虫病诊断和随访的重要检查手段.

    作者:程明;陈文军;王恩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护理体会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成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1].本文主要对我科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护士配合医生治疗在雾化吸入方面的护理措施,使哮喘急性发作及早得到缓解的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

    作者:孙严;文艳;赵冬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近年来,AMI成为威胁人们的健康的疾病之一,而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直接原因.因此,进行溶血栓疗法是治疗AMI的有效方法,用稀释的血栓溶解药物,使闭塞的冠状动脉重新恢复血流,缩小梗塞面积,以挽救频死的心肌.自1999年1月~2002年12月之间,将该疗法应用与临床,共用尿激酶溶栓36例,现将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高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浅谈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管理

    药品终端消费的渠道80%以上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药品的安全、有效、合理、经济也是体现在使用环节上.本文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管理,如购药、制剂、调剂、药品储存、专业人员、规章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作者:查干;郑娜拉;陈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脑梗塞病人的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

    脑梗塞是中老年常见的多发病,有很高的致残率,目前该病无特效的治疗措施,主要采用综合措施治疗.康复治疗特别是发病初期的早期康复治疗是该病治疗措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使患者大限度地恢复肢体运动功能,减轻残疾程度.现将我科对40例因脑梗塞致偏瘫患者的康复情况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高艳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大剂量阿斯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加大阿斯匹林的应用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预后.方法 收集我院住院的262例病人.结果 加大阿斯匹林的剂量,终发展为脑梗死的病人明显减少.结论 本方法副作用小,疗效满意.

    作者:倪霞;胡旭慧;杨茂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甲亢性心脏病人的健康教育

    目的 探讨对甲亢性心脏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意义.方法 对75例甲亢性心脏病人通过个别交谈、集体座谈、发放保健手册等方式提高其对疾病及保健知识的认知.结果 75例患者中,出院后69例坚持合理用药,3例未能按时服药,3例失访.结论 甲亢性心脏病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该病患者的病程均较长,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甲状腺功能的控制情况,即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对治疗的依从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甲亢患者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医护人员应普及甲亢的相关知识,充分调动患者在健康方面的主观能动性,让患者获得自我护理、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程颖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哈尔滨医药杂志

哈尔滨医药杂志

主管:哈尔滨市卫生局

主办:哈尔滨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