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绝经后女性同型半胱氨酸、脂质水平、CRP、NLR与骨质减少的关系

刘文华;汤珊珊;黄哲人;魏双双;张治芬;陈临节

关键词:骨质疏松, 绝经后, 脂质体, C反应蛋白质, 中性白细胞, 淋巴细胞, 同型半胱氨酸
摘要:目的:探究绝经后女性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脂质水平与骨质减少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绝经后女性患者269例,年龄45~60岁,均未应用绝经期激素治疗.骨密度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测量,根据测定结果将受试者分为骨质正常组(n=128)和骨质减少组(n=141).HCY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RP、脂质指标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结果:骨质减少组绝经时间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RP、HCY、NLR水平高于骨质正常组,绝经年龄低于骨质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绝经年龄晚是骨质减少的保护因素,绝经时间长及血清LDL、CRP、HCY、NLR水平升高是骨质减少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0.755(0.623~0.914),1.408(1.043~1.901), 1.038(1.018~1.058),1.398(1.115~1.753),3.534(2.355~5.303)和3.959(2.148~7.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绝经年龄、绝经时间及血清LDL、CRP、HCY、NLR水平可作为绝经后女性骨质丢失的评价指标.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绝经后女性同型半胱氨酸、脂质水平、CRP、NLR与骨质减少的关系

    目的:探究绝经后女性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脂质水平与骨质减少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绝经后女性患者269例,年龄45~60岁,均未应用绝经期激素治疗.骨密度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测量,根据测定结果将受试者分为骨质正常组(n=128)和骨质减少组(n=141).HCY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RP、脂质指标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结果:骨质减少组绝经时间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RP、HCY、NLR水平高于骨质正常组,绝经年龄低于骨质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绝经年龄晚是骨质减少的保护因素,绝经时间长及血清LDL、CRP、HCY、NLR水平升高是骨质减少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0.755(0.623~0.914),1.408(1.043~1.901), 1.038(1.018~1.058),1.398(1.115~1.753),3.534(2.355~5.303)和3.959(2.148~7.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绝经年龄、绝经时间及血清LDL、CRP、HCY、NLR水平可作为绝经后女性骨质丢失的评价指标.

    作者:刘文华;汤珊珊;黄哲人;魏双双;张治芬;陈临节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本刊层次标题的分级编号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CY/T 35-2001《科技文献的章节编号方法》,本刊自2012年始实行新的层次标题编号方法,即对文献的每个章节均采用阿拉伯数字编号,所有章、节均从1开始连续编号,节的编号旨在所属章、节范围内连续,如下所示:1……;1.1……;1.1.1……;2……;2.1……;2.1.1……以此类推,请作者在投稿时参照执行.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胎儿生长受限对其肾脏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究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的宫内环境对胎儿肾脏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11月—2011年12月于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产科因胎儿原因要求引产的11例FGR和同期12例非FGR死胎或死产胎儿的肾脏组织标本(所有标本的采集均征得患方的知情同意和院伦理委员会的认可),测量其质量和体积,应用TUNEL法分析肾脏组织细胞凋亡率,并对Bax和Bcl-2蛋白在凋亡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进行检测.结果: 与非FGR组相比,FGR组胎儿的平均肾脏体积、质量和肾单位数目均明显下降(P<0.01),而其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进一步检测发现,FGR组细胞内促凋亡蛋白Bax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加(P<0.01),伴随有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生长受限的宫内环境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凋亡而影响胎儿肾脏发育,为将来进一步探讨FGR的分子机制和成人期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作者:王妍平;王冠;崔洪艳;张志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17β-雌二醇对去势大鼠神经系统的作用

    目的:研究补充外源性雌激素对去势大鼠海马和皮质组织中核转录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Nrf2/HO-1)、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SIRT1)表达含量及大鼠海马和皮质区域神经元排列形态和数量的影响,探讨雌激素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方法:选取清洁级3个月龄Sprague-Dawley(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CON组)、假手术组(SHAM组)、去势对照组(OVX组)、去势实验组(OVX+E2组),每组10只.OVX+E2组给予17β-雌二醇(E2)灌胃,其余3组予生理盐水灌胃.16周后测定各组大鼠海马和皮质组织中的Nrf2、HO-1、SIRT1表达量,同时对大脑皮质及海马CA1区域神经元行形态学检查.结果:①OVX组大鼠海马及皮质中Nrf2、HO-1水平高于SHAM组,SIRT1水平低于SHAM组;OVX+E2组大鼠海马及皮质中Nrf2、SIRT1水平高于OVX组,HO-1水平则低于OVX组;②OVX+E2组海马及皮质组织中神经元数量及排列情况与SHAM组无明显差异,而OVX组海马及皮质尼氏体数量减少,神经元排列紊乱.结论:补充外源性雌激素可下调去势大鼠海马及皮质中HO-1表达,上调Nrf2、SIRT1表达,维持神经元数量及排列结构,从而保护神经系统.

    作者:汤珊珊;张治芬;刘文华;黄哲人;魏双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vaspin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现状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的一种内分泌疾病,其是严重威胁母儿健康的妊娠期常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复杂,近年研究表明脂肪细胞因子分泌异常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可能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之一.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isceral adipose tissue-derived 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vaspin)是新近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具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与2型糖尿病及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密切,可能在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有部分关于vaspin与妊娠期糖尿病关系的研究,但结果差异较大.本文综述vaspin在妊娠期的变化及其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现状.

    作者:唐宇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1 临床资料患者 女,65岁,因体检发现盆腔肿物2周,于2014年11月10日到辽宁省肿瘤医院就诊.患者48岁绝经,绝经后无异常阴道出血.既往高血压1年,长期服用降压药物,目前血压控制良好.

    作者:刘广涛;张新;高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胎盘胆盐输出泵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关系

    目的:探讨胎盘组织中胆盐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 pump,BSEP)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8月在苏州市立医院本部产科住院分娩的ICP孕妇30例作为研究组(ICP组),同期分娩的健康妊娠晚期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2组孕妇胎盘组织中BSEP蛋白的表达.结果:BSEP蛋白表达于胎盘滋养细胞的细胞质中.ICP患者胎盘组织BSEP的表达低于正常胎盘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97 7±0.111 8)vs.(0.616 0±0.384 9), P<0.001].结论:BSEP蛋白在胎盘组织中表达的降低可能与ICP有关.

    作者:顾丽萍;刘晓慧;宋晔;侯顺玉;戴建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预防性输卵管切除的应用价值与潜在风险

    卵巢浆液性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被视为发展为迅猛的恶性肿瘤,临床发现时多为晚期.近年研究发现,输卵管伞端可能是女性盆腔浆液性癌前病变或癌的来源,输卵管腹膜接合部位(the fallopian tube-peritoneal junction,TPJ)可能与卵巢表面肿瘤有关.因子宫良性病变需切除子宫的绝经前女性,同时接受预防性双侧输卵管切除可能降低其患盆腔浆液性癌和卵巢表面肿瘤的风险.另外,有研究在输卵管组织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其可作为多能干细胞新来源,并在修复生殖系统损伤中存在优势.综述盆腔肿瘤输卵管起源学说,预防性输卵管切除对盆腔良恶性病变的预防作用、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预防性输卵管切除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价值,切除输卵管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探讨预防性输卵管切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作者:郑婷婷;白晶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代谢组学在妇科恶性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代谢组学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以对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分子质量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兴学科,代谢组的变化直接反映特定时间、特定环境下生物体的生理状态及病理变化.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作为妇科三大恶性肿瘤,具有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生存率低、病程长等特点,三大恶性肿瘤在疾病早期、疾病不同临床分期产生的代谢产物有所不同,采用代谢组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有利于深入了解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对治疗期间产生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有利于指导恶性肿瘤的个体化治疗等,同时将代谢组学应用于药物疗效评价,有助于发现新型抗肿瘤药物.

    作者:姚婷;侯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的研究现状

    随着中国二胎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剖宫产妇女面临着子宫瘢痕妊娠风险.瘢痕妊娠发展到后期可能发生大出血、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故应在疾病早期发现及干预.早期瘢痕妊娠的症状是停经后的阴道出血及腹痛,结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超声表现、核磁共振成像或宫腔镜等方法可将其确诊并进一步分型.近年来,研究人员重点对瘢痕妊娠发病机制、高危因素及治疗方法进行了探索,复发性瘢痕妊娠的高危因素及诊治也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作者:刘玉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Prolift术对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盆底肌力的影响

    目的:评估Prolift手术前后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盆底肌力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4月于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入院治疗的POPⅡ~Ⅳ度的患者37例,采用指检法和表面肌电图法测量并评价Prolift手术前后患者盆底肌力的变化情况,并与盆底功能正常者进行比较.结果:Prolift手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POP状态,术后36例患者POP-Q分度明显降低,达到解剖复位;术后6个月盆底肌力的Oxford分级、盆底肌大收缩电压和收缩持续时间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00),但均低于盆底功能正常者(P=0.000).结论:Prolift手术可恢复盆腔器官的解剖结构,一定程度上可加强盆底肌力.

    作者:龚瑶;王建军;李怀芳;童晓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子痫前期并发脏器受累的孕妇血清及胎盘氧化应激损伤水平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并发不同脏器受累的子痫前期孕妇血清及胎盘氧化应激损伤水平.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30例子痫前期并发脏器受累的孕妇作为研究组, 30例子痫前期未并发脏器受累的孕妇作为对照1组,另选同期正常晚期妊娠孕妇30例作为对照2组.应用紫外比色法检测血清及胎盘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水平;WST法(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 Assay Kit with WST-1)检测血清及胎盘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水平.结果:①研究组及对照1组孕妇血清及胎盘组织中GPX、CAT、SOD活性水平均低于对照2组,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及对照1组孕妇血清及胎盘组织中MDA水平均高于对照2组,且研究组高于对照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及对照1组孕妇血清及胎盘组织中MDA水平与GPX、CAT及SOD活性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对照2组孕妇血清及胎盘组织中MDA水平与GPX、CAT及SOD活性水平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及胎盘氧化应激损伤增强可能是子痫前期发病的重要因素,且可能促使子痫前期孕妇并发脏器受累,血清及胎盘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水平下降可能是血清及胎盘氧化应激损伤水平升高的原因.

    作者:徐霞;张延珍;王慧兰;江慧芳;张敏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间苯三酚加速产程进展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对产程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0月—12月在我院住院要求阴道试产的孕妇24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产妇出现规律宫缩,阴道检查宫颈展平,宫口开大指尖时,予5%葡萄糖250 mL+间苯三酚80 mg静脉滴注,宫口开大3 cm时再次予5%葡萄糖250 mL+间苯三酚80 mg静脉滴注;对照组不予任何药物处理.观察2组产妇产程各阶段进展时间、宫颈水肿发生率、分娩方式及剖宫产率、产后出血、新生儿结局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颈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剖宫产率、阴道分娩产时出血量及产后2 h内出血量、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产妇用药后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第一产程潜伏期静脉滴注间苯三酚能有效解除宫颈平滑肌的痉挛,利于宫颈扩张,减少宫颈水肿,从而缩短产程时间,加速产程进展,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梅;周文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孕前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后单胎足月分娩一例报告

    早产在现代产科临床中是一个主要的挑战,并且在低风险初产妇中也在不断上升[1],其原因是多因素的,目前尚未明确病因;在所有孕妇中宫颈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0.5%~1%,复发风险是30%[2],是早产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徐亚玲;常颖;陈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778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病房收治的778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每例均行盆腔超声、宫腔镜检查及手术,且取得病理及确切诊断.结果:778例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所占比例高49.23%(383例),其次是子宫内膜癌16.71%(130例),第三位是黏膜下肌瘤11.44%(89例);绝经后阴道出血在绝经5年内发病例数多(311例),其中以子宫内膜息肉为主(175例),绝经≥21年发病例数少(78例),其中以子宫内膜癌为主(44例);<49岁阴道出血例数少(7例),55~59岁阴道出血例数多(228例),两者均以子宫内膜息肉为主,≥75岁出血的71例中以子宫内膜癌为主(38例);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患者在子宫内膜厚度、体质量指数(BMI)及是否反复出血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子宫内膜恶性病变患者与良性病变患者相比其子宫内膜更厚、BMI更高且更易发生反复出血.结论: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为子宫良性病变;随着绝经时间的增加,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及黏膜下肌瘤的发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子宫内膜炎及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整体呈上升趋势;随着绝经后发生阴道出血年龄的增加,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及黏膜下肌瘤的发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子宫内膜炎及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整体呈上升趋势.

    作者:刘青青;杨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在复发性卵巢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卵巢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及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离不开新生血管,因此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是治疗卵巢癌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主要研究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如贝伐单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索拉菲尼、帕唑帕尼、西地尼布等)和血管生成素抑制剂(如Trebananib).大量的Ⅱ、Ⅲ期临床试验表明抗血管靶向药物联合化疗为复发性铂敏感性或铂耐药性卵巢癌的治疗带来了曙光,明显延长了疾病无进展生存期.综述不同抗血管靶向药物联合化疗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研究现状及新进展.

    作者:张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宫颈环扎术在防治流产和早产中的应用

    早产是造成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宫颈功能不全是造成晚期流产、早产的主要疾患之一.宫颈功能不全又名宫颈机能不全,是指妊娠后,在达到足月妊娠前宫颈展平、变薄,宫颈管扩张、变宽的临床状态,终导致中期妊娠流产或早产.在欧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早产的发生率为5%~9%,在某些国家,这一现象仍有增长趋势,几乎没有什么有效措施可以改善这种结局,而且对现代产科来说,其管理仍是一种挑战.宫颈环扎是目前产科常用的预防流产和早产的干预和管理措施,但缺乏有效的证据证实其益处,宫颈环扎的效果也不确定,现就妊娠中期宫颈功能的评定以及实施宫颈环扎术的指征加以论述.

    作者:赵晓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本刊部分定稿文章实现数字优先出版

    为了缩短报道时差,及时传播信息,本刊2012年已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电子杂志社签署了数字优先出版协议. 凡具有国家级或省市级等基金资助的论文以及本刊编辑部重点约稿文章,待定稿后,可在纸质版出版前以数字出版形式优先发表,供读者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阅读. 数字出版等同于正式出版.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子痫前期预测指标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子痫前期与孕产妇及其围生期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增加关系密切.孕产妇子痫前期发病风险的早期识别可以有效地加强其孕期管理.预测子痫前期的监测方法包括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血流动力学检查.一般来说,孕早期预测子痫前期发展的特异度好于敏感度,如:体质量指数(BMI)大于34 kg/m2、甲胎蛋白、纤连蛋白和子宫动脉多普勒(双侧)的特异度均超过90%.只有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和结合指数的敏感度超过60%.尿激肽释放酶等检查项目,在不考虑特异度的情况下具有高达80%以上的敏感度,但是其临床应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目前,临床实践中子痫前期的预测多是几项检查指标的联合应用,没有一项检查项目具有足够的精确度可以独立使用.

    作者:徐亚玲;常颖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五味子乙素对BaP致HTR8-SVneo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目的:研究五味子乙素(Schisandrin B,Sch B)预防苯并芘(BaP)致人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HTR8-SVneo)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新型四唑化合物(MTS)法观察和测定,终选取0.5,1,2μmol/L Sch B分别作用HTR8-SVneo细胞24 h后再给予20μmol/L Bap染毒处理24 h,MTS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情况;JC-1荧光染色法观察各组线粒体膜电位荧光强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细胞内促凋亡蛋白(Bax)、细胞色素C (cytochromec,cyt-c)蛋白浓度;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的凋亡蛋白(Caspase-9).结果:①BaP染毒组OD值为1.187±0.015,0.5,1,2μmol/L Sch B预保护24 h后的OD值分别为1.483±0.022、1.489±0.048和1.531±0.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aP染毒组线粒体荧光强度弱,0.5,1,2μmol/L Sch B预保护24 h后的荧光强度较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BaP染毒组Bax、cyt-c蛋白浓度升高,0.5,1,2μmol/L Sch B预保护24 h后细胞内Bax、cyt-c蛋白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BaP染毒组细胞内caspase-9蛋白表达升高,0.5,1,2μmol/L Sch B预保护24 h后细胞内caspase-9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h B可以预防BaP致HTR8-SVneo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线粒体途径有关.

    作者:吴念;陈亚琼;陈晓;侯海燕;王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