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荣生;苗俊革;亢文;范长青
目的探讨三堆超声在膀胱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对52例患者在膀胱充盈状态下,进行二雏超声、三维超声成像,描述了膀胱内不同疾病的三维图像特征.图像采集方法为自由臂三维重建模式.结果三维超声成像所建图像逼真清晰、形态直观、立体感强、空间关系明确,并可确定病变的部位、范围和其表面结果,尤其是肿瘤对膀胱壁的浸润情况.结论三维超声成像对膀胱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以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
作者:郑大伟;郑蕾;郝凤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早期空气灌肠复位及复位失败后及时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05例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及失败后手术治疗病例,找出空气灌肠失败原因及手术治疗适应征.结果空气灌肠复位不成功与患儿发病及就诊时间、肠套叠类型、患儿一般情况、医生的临床经验等因素密切相关,失败后需及时手术治疗.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正确使用空气灌肠是小儿急性肠套叠复位成功的关键,而灌肠复位失败后及时正确选择手术时机能降低肠坏死发生率及提高治愈率.
作者:邱胜华;郭洪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扁平苔癣(OLP)发病原因复杂,目前病因不明,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口腔扁平苔癣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验研究.病因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神经功能失调、药物代谢紊乱有关.
作者:朱文志;朱莉波;刘永利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弹性速率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弹性速率法计算ALT高活力样品.结果对于ALT活力大于400而小于4202U/L的结果,运用弹性速率法测定无须稀释.结论弹性速率法大大延伸了酶检测活力的范围,确保了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性,临床应用价值大.
作者:朱俊芸;李秀平;赵桂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病例报告患者,女,18岁,约7岁发病走路时低头,用脚尖走路,约14岁后症状加重,双上肢下垂,双足跟不能着地,走路小步态前冲,四肢振颤.
作者:李欣;赵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评估脑脊液细胞学在早期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9例颅内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脑脊液细胞学早期存在二种变化的混合反应:①嗜中性粒细胞为主;②小淋巴细胞为主.结论早期结核性脑膜炎在临床症状和CT变化不明显情况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具有明显的诊断价值.
作者:马熙岳;玄昭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从1995年4月至2005年4月,我院共收治胫腓骨骨折216例,其中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192例,术后发生骨不连26例,发生率为20%.复习该组病例的治疗过程,有一些技术处理不当可总结,以提高胫腓骨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的骨愈合率.
作者:邢传军;付琪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全组病例均给予平喘、止咳化痰、强心吸氧等对症治疗,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青霉素静滴(对青霉素过敏者除外);治疗组西药同对照组,中药给予肺炎方,辨症施治.结果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有效率为7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琳;何龙韬;李群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5例,急非淋应用HOAP方案,急淋应用COAP方案,同时加用中药治疗.对照组与治疗组化疗方案相同,不同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96%,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缓解期较对照组长(P<0.05),生存期较对照组长(P<0.01).
作者:王明松;陈仕兵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糖尿病神经源膀胱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2000年~2004年我院收治1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爱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静脉输液是门诊病人接受治疗的主要用药途径.为使患者治疗达到满意的效果,需要医院提供良好输液环境,要求护士在接待、药物配置、静脉穿刺、巡视和更换液体、拔针整个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准确、及时的优质服务.
作者:刘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期引产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通过对我院207例药物引产的患者临床观察及随访,对其术后观察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伟;李艳春;车丽萍;陈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橡胶微粒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了一次性12号针头(斜面针)和9号针头(斜面针)采用不同的穿刺方法,即直刺与斜刺,进行综合分析.观察哪种方法可减少橡胶微粒的产生.结果一次性9号针(斜面针)与一次性12号针(斜面针)直刺与斜刺比较,P<0.0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说明斜面进针法较垂直进针法显著减少了橡胶微粒的产生;一次性9号针头(斜面针)与一次性12号针(斜面针)相比较,P<0.0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说明一次性9号针头一次性12号针头显著减少了橡胶微粒的产生.结论一次性9号~12号针头(斜面针)很锋利,其针径为900μm~1200μm,直刺时容易对像胶塞造成切割,使橡胶微粒增多,斜角进针,可减少橡胶微粒的产生.
作者:陈凤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本院自2002年在门诊大药房开展开放式服务以来,在3年的药品调配和向购药人群(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工作中,发现购药人群存在比较普遍的几点问题,表述如下.
作者:朱翠霞;朱立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对36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Seldinger's方法行子宫动脉栓塞,随访6~1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子宫体积(含瘤体)缩小30~50%,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肯定.
作者:马勇;陶智慧;宁志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肺野交界性肿块阴影指发生在交界部位且有块状影像的病变(肺与纵隔,肺与胸壁,肺与横膈等交界部位).胸部具有良好的天然对比,是全身适合X线检查的部位.
作者:王金秀;付燕;任军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新生儿窒息作为产科常见的病理现象,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重视,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及向同行学习,偶有心得,向同行作一介绍.
作者:邵民;王为浩;汤伟;邱秀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院自1998年至今共完成64例尸体肾移植手术,术后早期常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超声发现有异常的行动态监测,有8例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3例发生急性排异反应,通过彩色多谱勒超声的动态监测结合临床表现,正确地作出临床诊断,获得正确的治疗.
作者:李孝忠;杨瑞英;于鸿雁;张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静脉输液是患者接受治疗常见的方法之一,也是临床护士基本的护理操作之一.本人在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几种较难穿刺静脉有一些处理心得.
作者:尤银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骨组织传统的病理制片方法是甲醛固定、脱钙、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此法经过脱钙、脱水、加温、浸蜡可使细胞严重收缩,且HE染色只有二种颜色,使各系统血细胞及其分化阶段的辩认十分困难.为解决此问题,我们经反复试验,发现用塑料包埋切片染色,结果甚为满意.
作者:薛苏华;朱明月;贡月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