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孔镜在验光试镜中的应用

周云龙

关键词:针孔镜片, 验光, 睫状肌痉挛
摘要:目的 为了快速准确地确定青少年眼镜镜片度数.方法在验光过程中,除常规检查外,选用针孔镜片进行视力检验.结果针孔镜片下视力转好或视力下降.结论通过对针孔镜下视力检查,判断睫状肌痉挛的程度,能省时而准确地确定新的镜片度数.
哈尔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84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药物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中西医结合组采用中药:三七、丹参、山楂与西药卡托普利结合进行治疗.西药组采用卡托普利治疗.结果中西结合组总有效率97.5%,西药组总有效率85.3%,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中西医结合组明显优于西药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差异显著(P<0.05),而西药组血液流变学治疗前后则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老年性高血压病,较单纯西药组疗效较好、安全、无明显副作用,并且血液流变学也有所改善.

    作者:邝宁锋;蒋苏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60例小儿沙眼衣原体肺炎临床分析

    沙眼衣原体(CT)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之一,现将本院2004年收治的60例小儿CT肺炎依据年龄进行分组,以探讨不同年龄阶段小儿CT肺炎的临床特点.

    作者:刘京伟;张其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补肾壮骨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附100例报告)

    目的 评价补肾壮骨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确切疗效.方法将10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补肾壮骨胶囊和盖天力片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观测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变化.结果补肾壮骨胶囊治疗组症状体征明显改善,骨密度提高显著,疗效明显优于盖天力片治疗组.结论补肾壮骨胶囊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药物.

    作者:王琪;陈剑峰;林连福;孔天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期病人的血液流变学观察(附150例报告)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医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自创立以来用于中风病的治疗受到普遍重视.本文通过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期病人选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进行了初步观察,旨在了解补阳还五汤在这方面的微观功效.

    作者:朱应文;陈书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螺丝刀巧起塑料输液瓶拉环

    为了减少二次污染,我院开始使用塑料瓶装液体(塑料瓶装液体为安徽双鹤药业生产的250ml和500ml液体).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在起瓶口拉环中存在以下不足:一次性开启多瓶液体时,易对手指产生疼痛;有时瓶口拉环拉断后,造成输液瓶口不易开启.

    作者:杨秀兰;杨立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护理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简称ERCP)在内科已广泛应用,它具有不需全身麻醉、创伤小、疼痛少、恢复快、并发症少、而深受患者的喜爱.我院此手术已2年,我们对30例手术病人进行针对性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如下.

    作者:王立杰;修崇琨;马会平;金玉清;刘玉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对老年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

    我院对住院病人的问卷调查表明,病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为100%,因此,我们采用各种方法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在评价健康教育效果中,我们发现老年病人接受教育能力差,老人中文盲比例较高,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的康复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于是我们针对这一特点给老年病人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如下方法.

    作者:徐静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指导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它可引起心、脑、肾等器官功能的损害.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水平,对延缓高血压引起的病理变化,延长患者生命,减轻痛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高血压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非常重要,护理工作者应从以下几方面给予指导.

    作者:霍金山;官英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新生儿先天性小脑缺如1例

    1病例报告患儿男,1天,第1胎,体重3400g,身长50cm,胎龄38周剖宫分娩.产时无窒息,生后1min Apgar评10分,5min Ap-gar评9分.生后转入我院新生儿科观察,即发现该婴四肢震颤.查体:体温36.5℃,呼吸40次/分,脉搏120次/分,精神状态可,头围30cm,前囟平,颈软,面色红,口周微绀,呼吸尚平稳,心率120次/分,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心脏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腹软,肝脾未扪及.四肢震颤明显、频繁,肌张力略低,无肌强直,无双眼凝视,头部无震颤,上部量明显大于下部量,生理反射存在.其母无糖尿病病史及相关胎盘疾病.

    作者:张晶;孙燕萍;李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浅谈小儿常用药的不良反映

    小儿生病在医院看病后,医生开出药品,其家长应当从医生那里获知所用药品有哪些不良反应及其和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一般来说,药品对小儿的不良反应并不常见,其发生率为2%~5%.

    作者:吴萍;蔺学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38例炎性肠病的药物治疗

    炎症性肠病(IBU)本病包括克罗恩病(CD)和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溃结(UC)病因虽未完全阐明,但多数学者认为与遗传因素、免疫功能障碍、感染及精神因素有关.现将38例炎症性肠病的药物治疗介绍如下.

    作者:张凤琴;赵文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一项技术性操作,在操作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许多静脉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现象,尤以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多见,如不能正确判断穿刺是否成功,而拨出针头重新穿刺,即给患儿增加了痛苦,又增加了护患、家属间的矛盾,还会造成血管的破坏,给需要长期输液的患儿今后的穿刺带来困难.因此,就这一问题的原因我们分析如下.

    作者:廖庆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紫金锭外敷预防可达龙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紫金锭外敷输液部位预防可达龙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静脉应用可达龙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紫金锭调白醋外敷输淮部位,对照组未采取任何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时间、程度及患者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紫金锭调白醋外敷输液部位预防可达龙所致静脉炎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韦美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甲状腺单发结节诊治的探讨

    目的 对甲状腺单发结节的临床与病理的复习,提高诊断水平,探讨手术方式的改进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4年期间,327例单发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手术方式、病理资料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327例甲状腺单发结节患者中,手术采用患侧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去除结节保留部份正常甲状腺组织等术式.术后病理诊断良性结节297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52例,甲状腺腺瘤217例,桥本氏甲状腺炎28例;恶性病变30例,其中乳头状癌22例,滤泡状癌8例,恶性率为9.2%.结论甲状腺单发结节可作腺叶次全切除术,术中常规行快速冰冻病理切片,术后采用甲状腺素抑制疗法,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术后恢复较快.甲状腺单发结节多为良性,少数为恶性,B超及CT检查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钟景新;林更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X线诊断价值(附25例报告)

    腺样体肥大,又叫腺体增殖,是儿童期耳鼻咽喉疾病中的一种疾病.增大的腺体常引起呼吸不畅、儿童鼾症、中耳炎,张口呼吸导致面部发育障碍,形成腺样体面容,越来越引起临床的关注.当小儿腺体增大时,作鼻咽镜检查或鼻咽指诊可以了解腺体肥大情况,但是不能准确测量鼻咽气道宽窄及阻塞程度,而且儿童难以接受,不愿意配合医生检查,很难获得满意效果.而采用鼻咽侧位投照,能良好显示鼻咽腔宽窄情况,正确估计肥大的腺体与鼻咽腔阻塞的情况,在诊断此病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复习有关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殷为民;郭仁巧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胃癌合并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患有胃癌的病人,有可能同时发生糖尿病.当两种疾病并存时,糖尿病病人血糖的控制在胃癌的治疗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不佳,将会直接关系到胃癌的手术效果,增加手术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同时也增加胃癌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机会,如切口感染、切口不愈合和延期愈合、肺内感染甚至败血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的发生吻合口瘘,直接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我科近年来所接触的临床病历较多,现将有关的护理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杨月光;兰秀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老年人广泛性焦虑的心理护理体会

    WHO预测21世纪将是发生心理障碍及精神疾病的高峰期[1],做为重要社会群体的老年人,他们的思维速度和适应能力相对减弱,但又同样具有复杂的心理活动,心-身、身-境以及心-境之间相互作用,老年性广泛性焦虑症的病人亦呈现增多的趋势[2],做好他们的护理工作,对于消除其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刘颂;王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临床第一恒磨牙预防及窝沟封闭效果

    针对小学生进行龋病的预防,对6~12岁的儿童进行调查,掌握了儿童接受窝沟封闭龋病流行及发展状况.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价恒磨牙窝沟封闭保存率和新生龋齿患病率.

    作者:杜丽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血滞证与血瘀症

    血瘀证已明确定义为由瘀血内阻而引起的病变,而瘀血是血液运行失常的病理产物,为继发性致病因素.瘀血的形成除外伤原因外,必然有一个血液运行变化即血液运行缓慢或血质变浓变粘的过程.笔者认为这一过程应称为血滞期,这一时期所产生的病变则称为血滞证,它可有症状或无症状表现,它是血瘀证的前期,血瘀证则是血滞证发展的结果,防治血滞证,则可预防血瘀证.

    作者:张雅臣;刘淑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静脉补钾引起疼痛的防治

    本文对静脉补钾引起的疼痛进行了观察,发现在补钾过程中,自述血管区域疼痛,可将针头翻转,加用热水袋热敷,取得良好的效果.采用随机分组法对甲组未采取措施,乙组降低滴速50%,丙组翻转针头加热敷、疗效非常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静雪;姜霞;孙家乾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哈尔滨医药杂志

哈尔滨医药杂志

主管:哈尔滨市卫生局

主办:哈尔滨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