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樊庆泊;邢菲菲;盖铭英;郎景和

关键词:胎儿心律失常, 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 胎儿心脏畸形
摘要:胎儿心律失常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通过胎心听诊、超声检查、连续胎心监护以及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准确地诊断胎儿心律失常,并进行相应处理.对于胎儿心动过速者,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后,通常可继续监测;药物可用于控制持续性胎儿心动过速.对出现持续心动过缓胎儿,免疫抗体检测阳性妊娠妇女应进行密切监测,需要除外胎儿心脏畸形;对出现不规则心律胎儿,可临床随诊,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大多数心律失常胎儿预后好,心脏畸形发生率很低.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因印迹与妇科肿瘤

    基因印迹是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一种依靠单亲传递某些遗传学性状的现象,即某些基因呈亲源依赖性的单等位基因表达,另一等位基因不表达或表达极弱.具有这种现象的基因被称为印迹基因.许多印迹基因具有原癌或抑癌基因的功能,而印迹基因相当于功能上的单倍体,仅需1次突变就使该基因失活,更易增加肿瘤的易感性.此外,调控印迹基因表达的甲基化作用等也在肿瘤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沈文洁;邢福祺;孔令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物与卵巢癌转移的研究进展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物(TIMPs)在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中起重要作用,有大量研究表明ECM降解是卵巢癌浸润正常组织和开始转移的信号及重要途径.MMPs在各型卵巢癌中的表达均有明显增加,提出MMPs及TIMPs在卵巢癌的诊断和治疗中有广阔的研究前景.就MMPs及TIMPs在卵巢肿瘤中的研究情况综述.

    作者:喻静;任慕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007 Edwards综合征的产前诊断

    作者:韩丽丽;韩志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002妊娠期lipocalin型前列腺素D合成酶水平的改变

    作者:张楠;张才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乙酰肝素酶与妇科肿瘤

    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SPGs)存在于黏附细胞表面、细胞外基质(ECM)和基底膜(BM)中,硫酸乙酰肝素(HS)为HSPGs带阴离子的侧链,乙酰肝素酶(Hpa)通过特异性水解硫酸乙酰肝素,在ECM和BM的降解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其还具有促血管生成的能力.大量研究已经证实Hpa利用自身特性在众多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妇科肿瘤当然也不例外.随着有关Hpa分子生物学特性、调节因素、抑制剂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Hpa逐渐成为研制抗癌药物的焦点.

    作者:蔡净亭;张怡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病理生理机制

    妊娠和分娩诱发了女性下尿路的生理性控尿机制异常,导致压力性尿失禁,其中分娩造成的女性盆底组织、阴部神经以及尿道肌细胞的损伤是发病的主要病理机制,但是妊娠期胎盘分泌的大量激素同样导致了盆底胶原的代谢异常,如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因子(MMPs-TIMPs)家族对盆底成纤维细胞的影响逐渐受到重视,并提出妊娠本身是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始动因子,强调加强围产保健是降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关键.

    作者:张睿;罗来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妊娠与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IR)指胰岛素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对葡萄糖利用降低及抑制肝葡萄糖输出作用减弱.正常妊娠时血浆胰岛素随妊娠周增加而增加,有助于胎儿营养供给,当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时及妊娠时胰岛素的对抗激素如皮质醇、雌激素、孕酮、抵抗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分泌增加,机体产生IR,易导致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等妊娠并发症,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作者:马建华;齐绍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沙眼衣原体感染后热休克蛋白对妊娠的影响

    妊娠期间,机体在多种应激原作用下能激活热休克蛋白(HSP)基因转录.其作用:在一定的应激强度范围内,保护胚胎,使胚胎得以存活;另一方面,当应激强度超过一定阈值,HSP则干扰胚胎的生长发育,造成病理妊娠.女性生殖道感染沙眼衣原体(CT)已成为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妊娠感染CT还可直接导致妊娠失败,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危害.本文对HSP与CT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二者的关系以及对妊娠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提供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理论依据.

    作者:章小莉;孟运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转化生长因子-α

    转化生长因子-α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多肽类的有丝分裂原-表皮生长因子家族的重要成员.其在人体更新较快的组织、多种肿瘤及发育阶段的胚胎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肿瘤患者的血、尿、脑脊液及细胞培养液中可检测到.其前体可作为子宫容受性的标记分子.

    作者:王蕊;魏丽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瘦素与胎儿生长发育

    瘦素是肥胖(ob)基因编码的产物,初发现是人体白色脂肪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激素,在人体脂肪量和体质量、能量平衡调节方面起重要作用.人类胎盘合体滋养细胞也能分泌瘦素,瘦素与胎儿生长发育关系密切.瘦素调节胎儿期和新生儿早期体质量,能量代谢方面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综述瘦素在调节胎儿发育方面的作用、可能的机制及影响瘦素水平的因素.

    作者:贾美群;蒋小青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产科领域内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重要检查技术,通过检索国外相关文献,总结MRI技术于产科的应用,包括原理、安全性、优缺点、相关技术改进、注意事项、应用指征及MRI的三维成像技术和体积计算技术.MRI技术不涉及放射线的问题,妊娠期间应用对妊娠妇女和胎儿均安全.诊断胎儿畸形MRI较B超技术有更多优点,由于设备复杂,价格昂贵,尚难普及,仅作为B超技术的辅助技术,同时MRI技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作者:罗营;糜若然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008种植期单次给予GnRHa增加胚胎的发育潜能

    作者:赵晓徽;糜若然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

    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MM)恶性度高,易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差.确诊依细胞病理学检查,也可借助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协助诊断,具特异性的是S-100蛋白.手术切除是治疗MM有效和首选的方法.外阴MM手术范围有缩小趋势,更强调肿瘤厚度与切缘的关系.甲嗪咪唑胺是有效化疗药物,干扰素是MM首选的免疫治疗制剂,MM冷冻联合免疫治疗及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MM免疫和基因治疗也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作者:朱壮彦;糜若然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HLA、HPV变异与宫颈癌相关性研究进展

    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宫颈癌的发生.研究表明宿主及病毒自身遗传背景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对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多态性和病毒自身基因组变异与宫颈癌相关性的研究成为热点之一.综述近年来对HLA等位基因/单体型和HPV变异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夏琳;张菊;白玉杰;闫小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001血管内中性白细胞部分介导卵巢切除小鼠子宫内膜内皮细胞对雌激素的增殖反应

    作者:朱立勤;张才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妇科透明细胞癌与性甾体激素及受体的关系

    妇科透明细胞癌(CCA)虽较少见,但因具有易耐药、早期复发、预后差的特点,引起妇科肿瘤研究者的关注.近年研究表明,妇科CCA的发生与雌、孕激素的作用有一定关系,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的作用可增加妇科CCA的发生;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可促进内膜CCA的发生;内膜及卵巢CCA中甾体激素受体表达的特点是雌激素受体α(ERα)的阴性表达和孕激素受体(PR)的低表达.

    作者:丁景新;丰有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及其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研究进展

    糖化血红蛋白(GHb)测定是一种评价人体内长期糖代谢的方法.正常血红蛋白经糖化后生成HbA1,HbA1包括HbA1a、HbA1b和HbA1c.HbA1c的水平反应了取血前1~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且GHb的形成与周围的血糖浓度成正比.目前许多报道主张把GHb用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筛选、诊断及血糖控制的首选标准.其异常与自然流产、胎儿畸形、早产、巨大儿、妊娠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有关.随研究的深入,GHb临床应用将有更广阔的前景.

    作者:赵碧辉;杨伟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009自控间歇式电刺激仪在压力性及急迫性尿失禁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朱宇宁;吕时铭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010顺铂单药与顺铂加紫杉醇联合治疗Ⅳ B期、复发或持续性宫颈鳞癌:一项妇科肿瘤组的Ⅲ期临床研究

    作者:张福军;孙晓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胎儿心律失常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通过胎心听诊、超声检查、连续胎心监护以及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准确地诊断胎儿心律失常,并进行相应处理.对于胎儿心动过速者,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后,通常可继续监测;药物可用于控制持续性胎儿心动过速.对出现持续心动过缓胎儿,免疫抗体检测阳性妊娠妇女应进行密切监测,需要除外胎儿心脏畸形;对出现不规则心律胎儿,可临床随诊,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大多数心律失常胎儿预后好,心脏畸形发生率很低.

    作者:樊庆泊;邢菲菲;盖铭英;郎景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