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建明
目的:探讨绝经妇女宫腔积脓的临床诊治方案。方法通过对2010-11—2015-11间在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进行治疗50例绝经妇女宫腔积脓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甲硝唑液宫腔冲洗治疗,观察临床诊断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绝经妇女宫腔积脓患者采用甲硝唑液冲洗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发生误诊漏诊,患者若出现下腹坠胀、腹痛或发热等症状应引起足够重视,早发现早治疗,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付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索研究产科新护理模式对于初产妇不良情绪以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在汉中市3201医院分娩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实施分组研究,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产科新护理模式,将两组护理前后情绪变化以及分娩方式等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阴道分娩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超过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情绪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针对初产妇实施产科新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其自然分娩率,能够有效缓解产妇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对于确保母婴健康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应用聚乙二醇(PEG)沉淀法,对高泌乳素血症(HPRL)患者是否存在巨泌乳素(M-PRL)进行检测,并对泌乳素( PRL)结果正常人群和孕产妇是否存在M-PRL情况进行调查。方法收集192例诊断为HPRL患者作为试验组,另收集200例PRL结果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早孕、中孕、晚孕孕妇各30例作为调查组,采用PEG沉淀法检测PRL的回收率,判断其是否含有M-PRL。结果192例HPRL患者中,168例(87.50%) PRL回收率>60%;15例(7.81%) PRL回收率为40%~60%;9例(4.69%)PRL回收率<40%;经PEG处理后,只有141例PRL仍然增高,而有51例PRL正常。200例正常对照组中有186例(93.0%)PRL回收率>60%,12例(6.0%)PRL回收率为40%~60%,2例(1.0%)PRL回收率<40%。孕产妇调查组中PRL回收率均>60%。结论应用PEG沉淀法筛查M-PRL,能区分泌乳素单体和巨泌乳素引起的泌乳素增高症,有助于临床正确诊断高泌乳素血症,减少误诊与误治。
作者:陈丽芬;朱惠君;黄雪飞;吴春娜;陈彩贞;陈李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1基本资料患者,男性,57岁,因突发意识丧失3 h于2012年3月17日入我院。患者于2012年3月17日16∶30突发意识丧失,由120救护车送至我院急诊,在救护车上发现患者心跳呼吸停止,给予胸外心脏按压与球囊辅助呼吸等抢救,送至我院急诊后,给予急救气管插管,继续心肺复苏抢救,患者心电监护示室颤律,给予电击除颤(200~360 J共7次)、经静脉输注抗心律失常药物(盐酸利多卡因、盐酸胺碘酮)等抢救,患者心电逐渐平稳,17∶30患者恢复自主心律,但持续呈深度昏迷状态,无自主呼吸,双侧瞳孔不等大,急诊收住ICU。患者既往心肌炎、高血压病2级病史。2009年在北京阜外医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较差,长期口服拜阿司匹灵、雅施达、卡维地洛、万爽力、地高辛等药物治疗。
作者:王弘道;缪文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超声冲洗下不同根管冲洗液在一次性根管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390颗患牙随机分为三组,对三组的根管充填后1 d、3 d、7 d自发性疼痛的程度及根管治疗期间急症( EIE)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根管充填后1 d:EIE的发生率A组为5.4%、B组为13.8%、C组为13.1%,;根管充填后3 d:EIE的发生率A组为0.8%、B组为5.4%、C组为4.6%;根管充填后7 d:EIE的发生率A组为0、B组为2.3%、C组为1.5%,EIE发生的高峰期在根管充填后24 h内,1 d、3 d、7 d复诊时EIE发生率均呈下降趋势。结论超声冲洗联合0.2%葡萄糖酸氯己定溶液和2.5%次氯酸钠溶液对一次性根管治疗期间急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0.2%葡萄糖酸氯己定溶液应用于一次性根管治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赵雯雯;崔丽华;毕庆伟;王丽梅;李岩;张广龙;邹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成功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AMI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组( GSH组,常规药物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每组各25例患者,共治疗4周。所有患者再灌注治疗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室射血分数( LVEF),心脏指数( CI),心输出量( CO)。治疗4周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再灌注治疗4周后测定血浆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 PCI术后4周,两组的LVED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H组患者LVEF、CI、CO均高于对照组(P<0.05)。 GSH组治疗后SOD和GSH-Px均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后SOD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治疗组SOD和GSH-Px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和心功能,有显著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沈桂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降尿酸方对血尿酸升高的影响,为高尿酸血症的预防保健及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基础。方法将60例血尿酸升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给予针刺结合降尿酸方,同时予以传统中医治疗;对照组30例仅给予传统中医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检测血尿酸、血脂及肌酐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的血尿酸、血脂及肌酐、尿素氮均较治疗前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刺结合降尿酸方能降低血尿酸升高患者的血尿酸、血脂及尿素氮、肌酐。
作者:苗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辅助溶栓治疗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段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差异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辅助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有效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岑丽霞;靳敏;袁汝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儿童口腔颌面外伤手术室治疗护理的安全管理。方法收集2012-01—2015-06间收治的196例口腔颌面外伤患儿,分析影响儿童口腔颌面外伤手术室治疗护理的安全因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置。结果全部患儿在治疗过程中,麻醉安全,手术顺利,患儿家属满意,没有任何医疗纠纷事件。结论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对儿童口腔颌面外伤患者的护理安全意识,重视术前的安全评估,注重麻醉和心理护理,加强医护和患者家属的沟通,严格执行安全核查制度,确保麻醉和手术安全。
作者:赵秋枫;胡明;孙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生长受限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5-03间在琼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生长受限患儿进行实验观察,将采用低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的31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将采用中等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的31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生长情况及脐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胎儿的头围、腹围等生长情况略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的生长情况和治疗后脐血指标差异较小( P>0.05);但观察组分娩后产妇皮下瘀斑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提高生长受限患儿的营养状况,改善胎盘血流灌注,促进胎儿生长。低剂量和中等剂量的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差异较小,但低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母婴的安全性更高,建议生长受限胎儿优先选用低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
作者:吴勤练;林凛然;梁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于治疗鼻咽癌放射治疗所致的颈动脉血管损伤的疗效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于2010-01—2012-01间收治的24例因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出现严重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的颈部血管行球囊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患者,随访治疗两年后血管狭窄率的变化。结果经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处理的患者在两年的随访中并未发现支架内再次出现狭窄。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于鼻咽癌放射治疗所致的颈动脉血管损伤具有明显效果,可以认为是众多可供选择的治疗手段中对身体健康有益的方法。
作者:李博生;罗伟良;刘武;邓宇平;朱晔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采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02—2015-12间中山市东风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髋关节Harris 评分和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明显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髋关节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饶汉荣;陈骏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纳洛酮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将其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8例。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复方丹参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纳洛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用纳洛酮治疗脑血栓,疗效显著,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彭秉纲;苏赤;肖彧;彭慕立;林煜;李凤仪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从高清视频在腹股沟区解剖教学中的应用、高清视频腹股沟疝手术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探讨高清视频在腹股沟疝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杨春燕;湛琅;丘志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产妇的产后随访及再发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12-03—2015-03间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 GDM)产妇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产后随访,观察组在确定产妇出现再发糖尿病后,施加营养、运动、体重管理等干预措施,所有产妇产后6周、3个月及6个月进行随访及相关指标检查。结果对照组产妇产后6周、3个月及6个月的产后糖尿病发生率为37.04%、25.93%、14.81%,观察组产妇产后6周、3个月及6个月产后糖尿病发生率为18.52%、11.11%、3.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产妇各阶段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在产后还存在一部分人糖代谢异常,针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进行产后随访和再发干预能够有效缓解产妇情况,保持血糖正常,促进产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研究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包头市九原区医院心内科于2007-01—2015-01间收治的50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与实验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方案,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美托洛尔。评估两组心功能指标和预后情况。结果用药后实验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佳,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中心力衰竭复发、恶化、死亡率更高,与实验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用药中,美托洛尔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力衰竭症状与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建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从《傅青主女科》原文出发,小结《傅青主女科》中作者傅青主对于崩漏一病的病名、症状、病因病机及辩证施治的独到见解。进一步明晰傅氏在治疗崩漏一病时遣方用药的规律,以期对临床治疗该病提供绵薄之力。
作者:亓筱筱;罗前;梅路;吴克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单一及联合治疗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省胸科医院2012-01—2015-08间收治的9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3组。 A组用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用曲美他嗪治疗,C组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 IL-8、ox-LDL)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3组IL-8、ox-LDL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IL-8、ox-LDL均降低,同时C组治疗后的IL-8、ox-LDL低于A组与B组,A组与B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B组、C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0.0%、73.3%、93.3%,C组高于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稳定性心绞痛可有效减轻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利于缓解临床症状,效果佳。
作者:张艳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伤椎椎弓根打压植骨的可行性。方法自2009-03—2015-08间对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骨科的17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给予伤椎及上下邻椎椎弓根固定治疗,并进行后路减压,经伤椎椎弓根向椎体前柱植骨并打压填实。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术后后凸角度基本纠正,经过6~24个月随访,未发现椎体高度丢失及内固定物折断。结论经椎弓根向伤椎前柱打压植骨,使前柱获得良好支撑,防止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减少内固定的松动或断裂。
作者:唐勇涛;魏思奇;刘岗;辛立文;唐祖林;廖振房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某院2013-05—2015-09间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对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前S1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 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HBcAb)检测,以HBV-DNA检测结果为参照标准,分析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前S1抗原检测准确率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以HBV-DNA检测结果为参照标准,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前S1抗原检测阳性率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M阳性模式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前S1抗原和HBV-DNA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前S1抗原可作为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新指标而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李少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