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62例生长受限患儿的疗效

吴勤练;林凛然;梁欣

关键词: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 生长受限患儿,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生长受限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5-03间在琼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生长受限患儿进行实验观察,将采用低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的31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将采用中等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的31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生长情况及脐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胎儿的头围、腹围等生长情况略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的生长情况和治疗后脐血指标差异较小( P>0.05);但观察组分娩后产妇皮下瘀斑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提高生长受限患儿的营养状况,改善胎盘血流灌注,促进胎儿生长。低剂量和中等剂量的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差异较小,但低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母婴的安全性更高,建议生长受限胎儿优先选用低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
黑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阳上亢证与肝肾亏虚证的中医临床回顾性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肝阳上亢证与肝肾亏虚证的证候要素内容。方法通过中医临床证候要素调查表对全国多家三甲中医医院的1071例住院病历内容进行记录与统计,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肝阳上亢证主要证候要素为因怒致病、头痛、胸闷、红舌、腻苔、弦脉等;肝肾亏虚证主要证候要素为因跌打损伤致病、腰痛、淡白舌、白苔、细脉等。结论肝阳上亢证与肝肾亏虚证存在不同的证候要素,建议制定不同的证候要素标准代码。

    作者:闫壁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单一及联合治疗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干预效果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单一及联合治疗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省胸科医院2012-01—2015-08间收治的9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3组。 A组用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用曲美他嗪治疗,C组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 IL-8、ox-LDL)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3组IL-8、ox-LDL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IL-8、ox-LDL均降低,同时C组治疗后的IL-8、ox-LDL低于A组与B组,A组与B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B组、C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0.0%、73.3%、93.3%,C组高于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稳定性心绞痛可有效减轻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利于缓解临床症状,效果佳。

    作者:张艳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还原型谷胱甘肽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成功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AMI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组( GSH组,常规药物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每组各25例患者,共治疗4周。所有患者再灌注治疗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室射血分数( LVEF),心脏指数( CI),心输出量( CO)。治疗4周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再灌注治疗4周后测定血浆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 PCI术后4周,两组的LVED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H组患者LVEF、CI、CO均高于对照组(P<0.05)。 GSH组治疗后SOD和GSH-Px均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后SOD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治疗组SOD和GSH-Px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和心功能,有显著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沈桂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采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02—2015-12间中山市东风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髋关节Harris 评分和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明显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髋关节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饶汉荣;陈骏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hs-CRP和BNP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和脑钠肽( BNP)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罗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AMI患者,另选3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BNP和血清hs-CRP的变化。结果健康组血浆hs-CRP及BNP水平显著低于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患者血浆hs-CRP、BN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AMI患者血浆hs-CRP和BNP呈高表达,hs-CRP和BNP是AMI早期诊断不可缺少的指标,对AMI患者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

    作者:梁茂锦;梁伦昌;陈伟泉;梁鉴文;丁延龄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甘肃地产党参的真伪鉴别及传统炮制

    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 Franch.) Nan-nf.、素花党参 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var.modesta ( Nannf.) L.T.Shen或川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 Oliv.的干燥根[1]。早见于《本草从新》,是中医常用的补气药。味甘,性平,有健脾益肺,养血生津功效,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作者:史巧霞;杨锡仓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收集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 endometrial polyps,EP)患者相关临床信息,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验证发病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3-01—2015-01间在昆山市中医医院经过超声检查提示EP可疑,进行宫腔镜检查的绝经妇女,其中绝经后EP患者为研究组(n=28),绝经后正常子宫内膜的妇女为对照组(n=28)。比较两组妇女年龄、体重指数(BMI)、孕次、产次、子宫肌腺症、子宫内膜异位症、高血压病、糖尿病、激素替代治疗等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绝经后EP发病与以下因素有关:肥胖、子宫肌腺症、子宫内膜异位症、高血压病、激素替代治疗。再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有意义的因素是:体重、子宫肌腺症、激素替代治疗。结论肥胖、子宫肌腺症、激素替代治疗是绝经后EP发病的危险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因素还需大样本进行进一步验证。

    作者:赵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德克隆亚慢性接触的靶器官毒理学研究

    目的:了解德克隆( dechloraneplus,DP)亚慢性接触对大鼠肝脏、脑和肾脏的损害作用,为DP的安全使用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成年雄性 SD 大鼠20只,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低剂量组(25 mg/kg)、中剂量组(50 mg/kg)、高剂量组(100 mg/kg)和对照组,每组5只。经口灌胃染毒21 d,从大鼠灌胃前至实验结束,进行三次水迷宫实验,每次间隔三周。实验结束后,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 AST)、胆碱酯酶( CHE)、大鼠胱抑素C( Cystatin C)和血尿素氮( BUN),解剖取肝脏,检测肝细胞膜脂流动性,取脑组织,检测谷胱甘肽( GSH)、丙二醛( MDA)。结果 DP各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上述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三次水迷宫实验结果表明,各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都没有明显下降。结论亚慢性接触DP不会对大鼠肝、脑、肾产生损害作用,也未对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产生影响。

    作者:王晓溪;孙莹;孙艳;吴艳萍;李百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改进三叶带蒂转移皮瓣整复即刻大面积头皮缺损

    目的:介绍头皮缺损修复的一种方法。方法采用改进三叶带蒂转移皮瓣一期整复大面积头皮缺损6例,其中,男3例,女3例,年龄12~75岁,缺损面积5.5 cm ×5.5 cm~6.0 cm ×8.0 cm。结果6例头皮缺损全部皮瓣存活良好,创面得以Ⅰ期修复。结论改进三叶带蒂转移皮瓣制作简单,因该皮瓣的剥离范围广泛,对于皮肤缺乏弹性和活动性的头部来讲,是修复该部位大面积头皮缺损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作者:左治强;周青;姜红田;张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的:了解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某院16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结束后,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无论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还是在恢复佳视力以及出血渗出吸收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要优于单独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和运用。

    作者:周季家;郑燕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索研究临床路径护理对于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汉中市3201医院接受治疗的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患者实施分组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临床路径护理。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显著偏低( P<0.05)。结论针对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对于确保患者安全和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殷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探讨

    目的:临床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从2015-01—2015-12间呼吸内科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68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护理后患者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时,采用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陈溢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改良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拔牙位点保存术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根据新的离心程序制备出的“高级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A-PRF)应用于拔牙术区,探讨A-PRF在口腔临床中促进软、硬组织愈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0例拔牙后自然愈合患者(对照组)、18例拔牙后拔牙创口内充填A-PRF+骨替代材料的患者(实验组),术后第3 d、第8 d、第15 d观察患者手术区黏膜颜色、肿胀度、创口封闭情况,70 d观察成骨情况,分析A-PRF对术后早期促进软组织愈合、骨组织愈合的临床效果。结果临床检查发现实验组疼痛度、肿胀度相对较轻、创口愈合情况较好;3个月后放射学检查骨缺损区实验组比对照组新骨形成较好。结论我们发现A-PRF在促进软组织愈合过程中作用明显,与骨替代材料联合促进骨愈合也有显著效果,A-PRF在临床中值得研究并广泛应用。

    作者:毕庆伟;李岩;崔丽华;胡晓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盆底康复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方法研究

    目的:研究围绝经期妇女压力性尿失禁( SUI)应用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1—2016-01间清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妇女SUI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50例)接受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联合Kegel盆底肌锻炼,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行为干预联合Kegel盆底肌锻炼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盆底Ⅰ类和Ⅱ肌纤维的肌力均相比于治疗前有显著性提高,并且以观察组的提高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结束及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92.0%,对照组分别为64.0%、56.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围绝经期妇女SUI应用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联合Kegel盆底肌锻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盆底肌肌力,提高治愈率和远期治疗效果。

    作者:潘爱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研究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包头市九原区医院心内科于2007-01—2015-01间收治的50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与实验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方案,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美托洛尔。评估两组心功能指标和预后情况。结果用药后实验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佳,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中心力衰竭复发、恶化、死亡率更高,与实验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用药中,美托洛尔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力衰竭症状与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建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鼻咽癌放疗所致颈动脉血管损伤后血管狭窄率的研究

    目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于治疗鼻咽癌放射治疗所致的颈动脉血管损伤的疗效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于2010-01—2012-01间收治的24例因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出现严重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的颈部血管行球囊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患者,随访治疗两年后血管狭窄率的变化。结果经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处理的患者在两年的随访中并未发现支架内再次出现狭窄。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于鼻咽癌放射治疗所致的颈动脉血管损伤具有明显效果,可以认为是众多可供选择的治疗手段中对身体健康有益的方法。

    作者:李博生;罗伟良;刘武;邓宇平;朱晔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骨性测算联合刻度标识在改良截石位的应用

    目的:探讨骨性测算联合刻度标识运用于改良截石位的摆放工作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需采用截石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骨性测算联合刻度标识的方法摆放改良截石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目测法摆放改良截石位,比较两种截石位摆放调整次数以及摆放所需时间。结果实验组采用骨性测算联合刻度标识的方法摆放改良截石位,摆放过程中调整次数及所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骨性测算联合刻度标识运用于改良截石位的摆放工作,能减少托推架调整次数,提高摆放速度,降低护士工作负荷,优化了改良截石位摆放工作流程。

    作者:姚盛云;蔡慧;徐晓梅;朱小琪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低分子右旋糖酐辅助溶栓治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评估

    目的: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辅助溶栓治疗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段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差异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辅助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有效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岑丽霞;靳敏;袁汝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卡托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分析总结冠心病并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中卡托普利联合氨氯地平的应用价值。方法就我院76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给药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予以卡托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表现,监测患者血压及心电图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血压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 P<0.05);研究组患者用药治疗后心绞痛缓解情况效率达92.10%,且患者心电图检查显示心功能改善情况达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治疗中,应用卡托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压,缓解心绞痛症状,疗效确切。

    作者:芦玲;于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产科新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不良情绪焦虑抑郁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索研究产科新护理模式对于初产妇不良情绪以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在汉中市3201医院分娩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实施分组研究,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产科新护理模式,将两组护理前后情绪变化以及分娩方式等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阴道分娩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超过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情绪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针对初产妇实施产科新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其自然分娩率,能够有效缓解产妇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对于确保母婴健康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黑龙江医学杂志

黑龙江医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黑龙江省卫生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