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阴股沟皮瓣再造阴道的历史回顾

周传德;牙祖蒙

关键词:阴股沟, 皮瓣再造, 阴道, 整形外科学, 外科医师, 科技成果, 新材料, 参考书, 阵容, 出版
摘要:王炜主编的<整形外科学>一书出版,是我国整形外科界在20世纪末年的又一盛事.编者阵容强大,全书内容丰富,许多新科技成果和新材料被有机地纳入,是整形外科医师的一本好参考书.
整形再造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复发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根治术后的创面修复

    目的探讨复发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根治性切除和即时修复的理想方法.方法对肿瘤进行根治性切除,根据缺损创面基底和局部情况,选择不同的材料和组织即时修复.结果11例患者治疗后,随访1~7年无1例复发,移植组织全部成活,修复效果满意.结论应用现代整形外科技术,可有效修复局部广泛切除复发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后的较大创面缺损,防止复发.

    作者:傅建华;刘伟;刘丽忠;李文芳;杨红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整形外科在肿瘤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整形外科技术在肿瘤外科中的应用.方法根据肿瘤的性质和部位,将肿瘤边缘外及底部1~3 cm正常组织整块切除,依照组织缺损量的大小和面积,选择邻近部位的带蒂皮瓣或肌皮瓣即时修复创面.结果10例患者术后伤口一期愈合,外形满意,近期效果良好.结论整形外科与肿瘤外科相结合,应用于肿瘤的治疗,可以提高肿瘤治疗的质量和效果.

    作者:黄恒平;李剑琴;胡崇萌;廖剑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肉毒毒素在美容外科的应用

    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BT)是由肉毒梭状芽胞杆菌产生的外毒素,是1种通过使肌肉麻痹而产生致毒效应的毒物.它有8种亚型,A,B,C1,C2,D,E,F,G.

    作者:李荟元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乳头内陷整复术后固定乳头的新方法

    乳头内陷整复术后,为了防止乳头回缩复发,应对乳头进行固定.近年来,我科利用临床上常见的几种物品,自行设计出了1种固定乳头的新方法,简便有效地解决了乳头内陷整复术后乳头固定的问题,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小林;巫国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下肢损伤性溃疡的综合治疗

    目的探讨下肢在损伤后创面溃疡的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84例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19例,手术治疗65例,其中邮票状植皮14例、大张植皮31例、皮瓣移植20例.结果随访6~18个月,溃疡创面全部愈合,皮片成活,皮瓣质地良好,外观及功能较满意.结论下肢损伤性溃疡较难治愈,根据溃疡的部位、面积、深浅及手术者的经验,采用手术和非手术综合治疗,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作者:李文芳;刘伟;付建华;杨红华;谢文洪;刘丽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三维模型在颅颌面外科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CT扫描数据基础上制作的三维模型在颅颌面外科的应用及前景.方法46例严重颅颌面畸形患者,包括先天性颅颌面畸形11例,颅颌面创伤或创伤后重建23例,颅颌面肿瘤7例,颅颌面美容5例.采用美国Imatron公司的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T,EBCT)C-150,进行薄层CT容积扫描.将CT图像经数字接口传至加拿大ISG公司生产的Allegro工作站生成(Computer-Aided Design,CAD)实体模型文件,将其转换成STL文件格式,然后输入到AFS激光快速成型机,采用光敏树脂直接生成三维模型实体.结果根据CT扫描数据制作的三维模型能立体的、详尽和精确的显示机体组织三维解剖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其再现畸形或病体模型的程度可以达到近乎解剖学的精度,为准确了解和掌握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手术治疗计划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依据,提高了手术冶疗水平.结论在CT扫描数据基础上制作的三维模型是现代颅颌面外科重要的诊断和模拟手术方法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归来;张智勇;牛峰;金骥;夏德林;俞斌;罗金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加强肿瘤与整形外科的结合发展我国的肿瘤整形再造外科学

    用外科手术彻底切除人体肿瘤,无疑是治疗癌症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这种破坏性的手术常给患者造成部分功能丧失或形态毁坏.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恶性肿瘤治愈率的提高,患者在获得肿瘤治愈的同时,也企望有一个完整的体形和功能,以便能以积极的心态参加社会生产和社会活动.

    作者:高国兰;陈宗基;黎才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双蒂保存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法腋臭根治式

    腋臭是腋窝大汗腺分泌液受细菌分解产生的有特殊气味的不饱和脂肪酸--丁酸异戊酸所引起的,严重影响人际社交.该病可能与遗传有关.相当多的患者用非手术的各种疗法治疗无效,需要手术切除以根治.以往的外科手术多采取腋毛区皮肤及皮下组织切除的方法,术后由于皮肤组织缺损所产生的张力常导致明显的条状瘢痕增生或挛缩.根据陈氏[1,2]保存真皮下血管网皮肤移植术的研究结果,采取仅保存腋毛区皮肤的真皮下血管网层,而将真皮下血管网层以下、含大汗腺的皮下脂肪全切除的术式,治疗腋臭患者92例,184侧,获得形态功能与疗效均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金桂;陈宗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眶上动脉跨区供血的皮下蒂耳廓瓣行鼻翼再造的护理

    鼻翼可因外伤(动物、人咬伤,刀伤,烧伤或交通事故等)、肿瘤切除及感染等原因导致缺损.鼻翼缺损的修复,以耳廓复合组织瓣的方法好,但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的面积受到成活条件要求的限制,面积较大或较宽时,可因血运障碍,出现坏死导致治疗失败.

    作者:张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行面部整形失败及处理2例

    1典型病例例1.患者男性,52岁.聚丙烯酰胺水凝胶(HPAG)行额、外眦及颧部皱纹充填半年,因饮酒致充填部位皮肤红肿,充填处明显隆起,质硬似鞭抽痕.自用抗菌药物2周无效.经外眦切口行外眦及颧部广泛剥离,取出白色条索状充填物,触摸无明显硬结后,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冲洗创面,关闭伤口.3个月后复查,外眦及颧部基本平整(图1,2,3).

    作者:周黎安;李秦;王瑛;隋继强;郭卫拉;郑均元;孙燕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动脉经吻合支跨区供血的反流轴型皮瓣与常规轴型皮瓣的比较--22年临床回顾性分析

    目的对动脉经吻合支跨区供血的反流轴型皮瓣的安全性及其转归进行回顾性评价.方法随机选择160例近22年来应用较广的5种动脉跨区供血反流轴型皮瓣,即:颞浅血管为蒂的乳突区皮瓣、眶上血管为蒂的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颏下动脉蒂的对侧颏颈皮瓣、颈横动脉供血的项肩背皮瓣、会阴动脉供血的股内侧皮瓣,考查其完全成活率、部分成活率、完全坏死率、动脉缺血发生率、动脉缺血致皮瓣坏死率、静脉淤血发生率、静脉淤血致皮瓣坏死率等指标,并与我院同期内应用的常规顺流轴型皮瓣随机样本120例进行比较.结果反流轴型皮瓣与常规顺流轴型皮瓣的完全成活率、部分成活率、完全坏死率、动脉缺血发生率相近似.反流轴型皮瓣的静脉淤血发生率高于顺流轴型皮瓣(P<0.01),但静脉淤血致皮瓣坏死率却显著低于顺流轴型皮瓣(P<0.05).结论9.反流轴型皮瓣与常规轴型皮瓣比较,其总的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这5种反流轴型皮瓣是安全可靠的,可以作为常规皮瓣在临床上应用.②反流轴型皮瓣虽易发生早期静脉淤血现象,但只要手术设计、术中操作、术后护理得当,淤血及因此造成的皮瓣坏死是可以避免的.

    作者:陈宗基;牙祖蒙;吴念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软骨组织工程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组织器官缺损或功能障碍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危害之一,也是人类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现代医学对组织器官缺损的治疗仍然是以组织器官移植为主要手段的医学治疗模式.

    作者:周广东;崔磊;刘伟;曹谊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包堆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

    我们自1996年11月以来,对耳廓假性囊肿采用手术切开排除囊内积液,创面打包加压的方法实施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剑琴;龚涛;吴晓励;胡崇萌;廖剑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几何分割法治疗头皮大面积圆形缺损

    目的探讨治疗头皮大面积圆形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几何分割法将圆形缺损分为几个类矩形缺损,应用扩张皮瓣转移修复头皮圆形大面积缺损.结果7例头皮大面积圆形缺损患者,术后均取得满意疗效,局部外形及毛发分布良好.结论采取几何分割法应用扩张皮瓣修复大面积圆形缺损是1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孙宝东;刘志飞;乔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按Angiosomes原理设计股前外侧复合组织瓣

    目的详细了解股前外侧复合组织瓣(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和带骨膜的骨块)三维血管解剖分布,并分析应用此复合组织瓣修复伴骨缺损足踝部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在10例新鲜尸体和10例福尔马林尸体中的40例成人双侧股动脉内灌注改良氧化铅-明胶混合液,详细解剖以旋股外侧血管为蒂的股前外侧游离复合组织瓣,获得此血管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和骨的分布数据.在传统股前外侧皮瓣手术方法的基础上,切取此皮瓣时凿取旋股外侧血管横支或降支支配的骨膜和骨,修复伴骨缺损足踝部创面.结果本组40例股外侧肌标本均属Ⅱ型,即接1个优势血管和2~3个次要血管.其中优势动脉蒂来自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和降支,横支供应肌肉的上1/3部分,降支节段性地发出4~10个分支,供应肌肉下1/2的内侧部分,同时也发出3~5个肌皮穿支,供应肌肉表面的皮肤.肌肉下2/3的后侧部分则由起自股深动脉的第2~3穿动脉供应.优势动脉和次要动脉之间存在广泛的血管吻合.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及降支均发出骨膜支,分布于股骨骨膜上.应用此复合组织瓣修复的6例足踝部骨缺损,随访6~12个月,复合组织瓣弹性良好,耐磨性好.术后3个月X线摄片显示,骨质缺损处已愈合.结论旋股外侧血管分布情况为临床切取此复合组织瓣提供指导.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及降支有骨膜支分布于股骨骨膜上,以此血管为蒂的股前外侧复合组织瓣修复伴骨缺损足踝部创面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杨大平;韩雪峰;郭铁芳;方冬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大汗腺和毛囊清除术根治腋臭的美容效果探讨

    腋臭是一种门诊常见病,多见于女性,与遗传有关.我科自2001年以来,采用腋部顺腋纹小切口清除大汗腺和毛囊的方法治疗腋臭,同时取得了腋部脱毛的美容效果,满足了女性的爱美心理,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陈发国;张建军;姜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腭裂手术修复进展

    修复腭裂的目的是恢复解剖结构,改善生理功能.后者的语音改善是其重要的方面.多年来,在Von Langeback术式基础上,不断演化出许多种方法.腭咽腔大小及腭咽闭合功能是决定语音质量的标准.

    作者:李志来;宁金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皮肤扩张面积测算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使用扩张器进行注水扩张的过程中,注水量与扩张面积之间的关系,解决临床上扩张面积增加的测算问题.方法将扩张器埋于狗的头、胸及背部皮下组织内,每次注水后拍摄云纹照片,测量扩张的面积.结果通过云纹照片获得的32个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公式,A=0.152v-0.151(A为扩张皮肤的表面积增加,V为获得此表面积增加的注水总量).结论此公式应用于临床,高标率(高于标准注水量的比率)达70.6%,有临床应用参考价值.

    作者:牛星焘;吴连存;李比;曾衍钧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关于阴股沟皮瓣再造阴道的历史回顾

    王炜主编的<整形外科学>一书出版,是我国整形外科界在20世纪末年的又一盛事.编者阵容强大,全书内容丰富,许多新科技成果和新材料被有机地纳入,是整形外科医师的一本好参考书.

    作者:周传德;牙祖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游离腹内斜肌-髂骨骨肌瓣修复双侧上颌骨术后缺损

    目的评价游离髂骨骨肌瓣修复双侧上颌骨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带腹内斜肌的游离髂骨骨肌瓣修复双侧上颌骨术后缺损2例.游离髂骨塑形后重建上颌骨弓,腹内斜肌分隔口鼻腔或替代硬腭黏膜,并将供血的旋髂深动静脉血管与面动静脉血管吻合.结果2例游离髂骨骨肌瓣均存活,无并发症发生.腹内斜肌肌肉修复硬腭黏膜厚度适中,能够很快上皮化.经口进食,发音及外形满意.结论游离髂骨肌瓣修复双侧上颌骨术后缺损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张彬;徐震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整形再造外科杂志

整形再造外科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第二人民医院 江西省整形外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