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瘢痕削除后刃厚皮片移植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黄木平;邓恩;邱世国

关键词:瘢痕, 刃厚皮片, 移植治疗, 增生性, 现报告如下, 非功能部位, 手术治疗, 生活水平, 审美观念, 患者, 者工作, 大面积, 外观, 疼痛
摘要:大面积、非功能部位增生性瘢痕虽然不影响功能,但其外观及伴随的疼痛不适等会对患者工作和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审美观念的改变,患者当中很多人要求手术治疗.1997年~2000年,我们采用瘢痕削除,刃厚皮片移植治疗增生性瘢痕18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整形再造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截骨法高颧弓整形术

    目的 探索一项新的降低颧骨颧弓突度的技术,以改善高颧患者的面容.方法根据放射影像和数学几何原理,计算颧弓截骨量;颧骨颧弓作青枝骨折,并以此为轴向内侧旋转两断端直至两侧相接,钛板固定.结果 应用该技术整复高颧患者40例,均获满意效果.结论 本技术可以控制突出颧弓的矫正量,解决高颧患者颧弓弧度过大的整复问题,术后稳定性好,可作为常规手术应用.

    作者:马福顺;陈宗基;袁永胜;朱晓峰;王诺;乔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颊部滑行瓣一期修复唇缺损

    目的 探讨应用颊部滑行瓣修复唇缺损的方法.方法对于唇缺损1/3者采用单侧颊部滑行瓣或带黏膜瓣的鼻唇沟瓣修复;对于唇缺损1/2者采用双侧颊部滑行瓣修复;对于全下唇缺损者则采用双侧颊部滑行瓣加延长颊黏膜瓣修复.结果 本组13例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唇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应用颊部滑行瓣修复唇缺损,操作较简便.术后唇的外形和功能的恢复较远位皮瓣或皮管修复好,尤其适用于中老年唇缺损患者.

    作者:陈贵敏;付升;黄恒平;刘惟嵩;潘炜;王一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应用小吸管的肿胀麻醉腋臭根治术

    腋臭是皮肤美容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尽管如此,各美容外科医师仍不断努力改进其治疗方式.我科自1997年肿胀麻醉吸刮术治疗腋臭335例[1],其中包括既往行激光、注射及外科治疗后复发者,术后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尹飞;于加平;蔡茂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电烧伤36例分析

    目的 临床分析36例患者手部电烧伤创面岛状皮瓣修复结果.方法本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12例,共40只手.应用手部5种岛状皮瓣修复48块创面.早期行局部减张术,术前、术后采用小分子右旋糖酐及血管活性药物处理.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大部分皮瓣感觉功能恢复,且转移灵活,外观好,优于其它皮瓣.结论 岛状皮瓣在手部应用,具有皮瓣薄,血运好,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早期清创及改善血运,是确保皮瓣转移后手功能恢复的关键.

    作者:刘庚祥;曹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胎盘胶原是一种新的无抗原性的组织充填物

    胶原作为一种生物材料,近几十年来,因其独特的生物效应和较弱的免疫性,在医学领域已被广泛使用.在止血制品、心瓣膜假体、血管移植体及软组织充填物中,胶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荟元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应用

    目的 应用神经导管桥接缝合法,提高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疗效.方法应用可降解几丁糖-生物膜导管,使用套入桥接缝合法,代替以往的端端缝合法修复神经损伤,术后随访了解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2例,其中8例感觉神经损伤,2例运动神经受损,2例长段神经移植.随访为6~20个月,8例感觉恢复S3或S3+1例运动恢复M3,1例M4.2例电击伤患者感觉功能恢复为S2.结论 应用神经导管套入缝合法能有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

    作者:谢峰;李青峰;顾彬;刘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腓骨肌腱鞘筋膜瓣与脂肪筋膜瓣联合转移修复跟后放射性溃疡1例

    1 典型病例男性,54岁,农工.首次于2001年2月12日入院,因遭车祸致右小腿中下段胫骨粉碎性开放骨折,经清创、跟骨牵引复位、石膏型固定,后遗跟后感染溃烂不愈31年余.入院检查,跟后有8 cm×7 cm溃疡及部分跟腱外露,Doppler血流仪检查显示胫后动脉下段有断裂缺损.

    作者:宁金龙;侯团结;张林;朱飞;李小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多种带蒂组织瓣修复口底组织缺损

    目的 总结1983年~2003年间手术修复口底组织缺损的经验,评估多种带蒂组织瓣的适应证及修复效果.方法整理1983年1月~2003年12月期间罹患口底恶性肿瘤患者的住院病历78例.男性43例,女性35例;大年龄78岁,小30岁.病变位于口底前部、侧方和双侧.临床以唇龈瓣、颊龈瓣、鼻唇沟肌皮瓣、颈阔肌肌皮瓣、颏下岛状瓣、颞肌筋膜瓣、胸大肌肌皮瓣、胸锁乳突肌肌瓣修复,比较组织瓣存活情况及其修复缺损效果.结果 1例颊部伤口感染,1例颏下区伤口感染,经换药痊愈.其余病例无并发症.结论唇龈瓣和颊龈瓣适宜修复前部口底小范围缺损,但窄长的缺损,颊龈瓣不宜应用.鼻唇沟肌皮瓣宜用中小面积缺损、颏下岛状瓣宜用较大面积缺损、颈阔肌肌皮瓣适宜中等面积缺损、颞肌筋膜瓣和胸大肌肌皮瓣适用于大面积缺损、胸锁乳突肌肌瓣填塞口底深部间隙是一种良好组织.

    作者:李志来;陈传俊;朱祖武;叶茂昌;王来平;李容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瘢痕削除后刃厚皮片移植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大面积、非功能部位增生性瘢痕虽然不影响功能,但其外观及伴随的疼痛不适等会对患者工作和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审美观念的改变,患者当中很多人要求手术治疗.1997年~2000年,我们采用瘢痕削除,刃厚皮片移植治疗增生性瘢痕18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木平;邓恩;邱世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改进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踝部及足背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对12例足跟部、踝部及足背软组织缺损,采用选择性结扎小隐静脉及蒂部保留梨形皮桥,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皮瓣面积大为19 cm×12 cm,小为8 cm×5 cm.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经10~12个月随访,效果满意.结论 改进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充分,有利于皮瓣静脉回流,提高皮瓣成活率,为临床治疗较困难的足跟部、踝部及足背软组织的缺损,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的方法.

    作者:杨会强;李小静;宁金龙;高学宏;张林;朱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脂肪注射修复颜面部凹陷畸形

    自体颗粒脂肪注射是美容外科常用技术,安全可靠,无需附加切口,且不遗留瘢痕,组织相容性好,因而得到广泛应用.自1997年1月以来,我们采用自体颗粒脂肪注射修复12例17次面部凹陷畸形,随访3年,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郭力;熊爱兵;何小川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关于医学摄影用光的几点体会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摄影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运用日益广泛.所谓医学摄影是指一种专门拍摄人体外观、人体组织、人体病变、临床手术过程的摄影艺术.虽说临床、科研、医学教学都离不开医学摄影,但目前关于医学摄影的专著甚少,可供借鉴的资料不多.现根据我多年从事医学摄影的经验,就医学摄影用光谈点粗浅的认识,与同行商榷.

    作者:叶国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O-Z皮瓣在头皮肿瘤切除后创面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0-Z皮瓣修复头皮肿瘤切除后创面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头皮肿瘤作圆形或椭圆形切除,根据创面的大小、部位及其周围头皮的松动性和毛发分布情况,在创面左右侧或前后方形成两个方向相反的旋转皮瓣,并将其相向旋转将创面封闭.结果 28例中,创面面积小为3 cm×4 cm,大为6 cm×6 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并发症发生.其中16例随访3~12个月,头皮形态良好,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O-Z皮瓣可有效地修复面积小于6 cm×6 cm的头皮肿瘤切除后的创面缺损,并可获得满意的美容效果.

    作者:邢新;李军辉;陈江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颌面部骨折切口设计的美容观点及其临床应用

    目的 以美容观点探讨外伤性颌面部骨折手术入路的切口设计.方法对14例面中部骨折及29例下颌骨骨折的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切口或附加下睑缘切口、口内前庭沟切口、耳屏后缘切口,行骨折复位及小(微)型钛板内固定术.结果 14例面中部骨折中,13例骨折及面部外形全部恢复良好.1例出现轻度睑内翻,术后一周消失.29例下颌骨骨折患者,术后面部外观对称.所有病例术后伤口一期愈合,切口隐蔽、细微,无1例感染.结论冠状切口及附加下睑缘切口、口内前庭切口治疗颌面部骨折,切口隐蔽、美观,术区暴露清楚、直视下内固定方便,术后患者反映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赵大勇;姜定祥;冉红兵;郭锡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扩张法自体肋软骨全耳廓再造的体会

    耳廓缺损是常见的外耳畸形,主要是先天性小耳畸形及外伤或烧伤所致的耳廓缺损,一般需要行全耳廓再造以改善外观.自1999年5月以来,我们用扩张法行自体肋软骨全耳廓再造21例,取得理想的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明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瘢痕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

    创伤愈合问题是外科学的基本问题.创伤愈合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病理性的增生,产生过多的瘢痕组织,形成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基因治疗或基因疗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具革命性的医疗技术,它针对疾病的根源来治疗疾病.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基因表达、调节、转录、翻译知识的增多,现已可以通过基因治疗这门新技术将遗传物质转移到活体细胞内[1].

    作者:武晓莉;刘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双小切口重睑术--附186例报告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重睑术手术方法.方法 在两恻上睑设计距睑缘约7mm重睑线,在重睑线的中内、中外交界处各作1个4mm切口,切开皮肤达眼轮匝肌,继将切口内的眼轮匝肌切除,在各切口两端用6-0或7-0尼龙线作埋线缝合,深部沿睑板表面向切口端同侧穿行约3mm后缝针转至皮下真皮内,再推进到切口端出针,均打5个结.术后切口处涂少许抗菌素眼膏即可.结果 本组186例,其中96例术后1~18个月获得随访,2例重睑稍窄,1例有个别线头外露,于2周后予以拆除(不影响效果),其余效果良好.结论 本术式兼有切开法和埋线法重睑术两者的主要优点,避免了两者的一些不足之处.本法操作简便易行,效果满意,易被受术者接受.

    作者:黄恒平;陈贵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颅眶部复杂畸形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治疗各类颅眶部畸形所致的眼眶容积异常、额眶错位、眼水平轴失衡、眼球凹陷、复视的方法.方法取头皮冠状切口入路,帽状腱膜层分离头皮瓣,在眶上缘切开骨膜后显露额颅和眼眶的四壁;按不同设计,行单个颅眶分层截骨、固定,或多个颅眶复合分层截骨、固定.结果 44例患者中眶上缘截骨5例,眶内壁截骨8例,眶下缘截骨3例,眶外缘截骨28例,其中眶外下缘复合截骨26例.手术前后测量结果显示,骨性眶间距(IOD)、突眼度、双眶连线与双耳屏连线的交角(A-0T)、以及外眦与耳屏连线(LC-T)等均明显改善.结论 头皮冠状切口入路的颅眶分层截骨术治疗颅眶部骨架异常的整复效果优于单纯充填术.

    作者:穆雄铮;张涤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头部游离毛发移植手术的技术配合及护理

    游离毛发移植术通称为毛发移植术,是将残存的健康毛发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重新分布到脱发区域的过程,是目前治疗永久性毛发脱失的直接有效的外科手术方法.头部毛发永久脱失的原因诸多,为常见的是男、女性雄源遗传性脱发,也有外伤、烧烫伤、感染及肿瘤切除后等的瘢痕性脱发,还有某些美容手术切口部位的瘢痕性脱发[1].我院自2001年以来,共收治各类头部脱发310例,现将有关头部行游离毛发移植手术的技术配合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韩金梅;马小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睑板前联合筋膜重建符合生理特征的重睑术

    目的 通过对睑板前联合筋膜组织的解剖特点分析,探讨其在符合生理特征的重睑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解剖显示上睑提肌向下延伸的联合筋膜将位于其外层的皮肤肌肉与深面的睑板粘连在一起,起着上睑提肌与眼轮匝肌到睑板前各层组织的动力传递作用.在切开重睑形成术中采用切口下唇皮缘直接与联合筋膜相缝合的方式形成重睑皱襞.结果 通过对1256例单睑患者施行重睑成形术,术后平均7~10天局部消肿,1~2个月恢复自然,重睑弧度流畅,在睁眼时显现生动活泼的重睑线,而闭眼时重睑线不明显,极似天然的双眼皮形态.随访3个月~4年,均获满意效果.结论 与传统重睑成形术相比,这种方法可提供一种符合生理特征的重睑成形术,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尹飞;于加平;蔡茂季;曾金鉴;王乂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整形再造外科杂志

整形再造外科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第二人民医院 江西省整形外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