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飞;于加平;蔡茂季
游离毛发移植术通称为毛发移植术,是将残存的健康毛发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重新分布到脱发区域的过程,是目前治疗永久性毛发脱失的直接有效的外科手术方法.头部毛发永久脱失的原因诸多,为常见的是男、女性雄源遗传性脱发,也有外伤、烧烫伤、感染及肿瘤切除后等的瘢痕性脱发,还有某些美容手术切口部位的瘢痕性脱发[1].我院自2001年以来,共收治各类头部脱发310例,现将有关头部行游离毛发移植手术的技术配合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韩金梅;马小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自体颗粒脂肪注射是美容外科常用技术,安全可靠,无需附加切口,且不遗留瘢痕,组织相容性好,因而得到广泛应用.自1997年1月以来,我们采用自体颗粒脂肪注射修复12例17次面部凹陷畸形,随访3年,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郭力;熊爱兵;何小川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大面积、非功能部位增生性瘢痕虽然不影响功能,但其外观及伴随的疼痛不适等会对患者工作和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审美观念的改变,患者当中很多人要求手术治疗.1997年~2000年,我们采用瘢痕削除,刃厚皮片移植治疗增生性瘢痕18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木平;邓恩;邱世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1983年~2003年间手术修复口底组织缺损的经验,评估多种带蒂组织瓣的适应证及修复效果.方法整理1983年1月~2003年12月期间罹患口底恶性肿瘤患者的住院病历78例.男性43例,女性35例;大年龄78岁,小30岁.病变位于口底前部、侧方和双侧.临床以唇龈瓣、颊龈瓣、鼻唇沟肌皮瓣、颈阔肌肌皮瓣、颏下岛状瓣、颞肌筋膜瓣、胸大肌肌皮瓣、胸锁乳突肌肌瓣修复,比较组织瓣存活情况及其修复缺损效果.结果 1例颊部伤口感染,1例颏下区伤口感染,经换药痊愈.其余病例无并发症.结论唇龈瓣和颊龈瓣适宜修复前部口底小范围缺损,但窄长的缺损,颊龈瓣不宜应用.鼻唇沟肌皮瓣宜用中小面积缺损、颏下岛状瓣宜用较大面积缺损、颈阔肌肌皮瓣适宜中等面积缺损、颞肌筋膜瓣和胸大肌肌皮瓣适用于大面积缺损、胸锁乳突肌肌瓣填塞口底深部间隙是一种良好组织.
作者:李志来;陈传俊;朱祖武;叶茂昌;王来平;李容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应用颊部滑行瓣修复唇缺损的方法.方法对于唇缺损1/3者采用单侧颊部滑行瓣或带黏膜瓣的鼻唇沟瓣修复;对于唇缺损1/2者采用双侧颊部滑行瓣修复;对于全下唇缺损者则采用双侧颊部滑行瓣加延长颊黏膜瓣修复.结果 本组13例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唇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应用颊部滑行瓣修复唇缺损,操作较简便.术后唇的外形和功能的恢复较远位皮瓣或皮管修复好,尤其适用于中老年唇缺损患者.
作者:陈贵敏;付升;黄恒平;刘惟嵩;潘炜;王一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耳廓缺损是常见的外耳畸形,主要是先天性小耳畸形及外伤或烧伤所致的耳廓缺损,一般需要行全耳廓再造以改善外观.自1999年5月以来,我们用扩张法行自体肋软骨全耳廓再造21例,取得理想的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明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颜面部皮肤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与面部形态及美容的关系.方法从1998年~2003年对69例颜面部恶性肿瘤,根据病灶的部位和范围,扩大切除后行单纯缝合、游离植皮、局部皮瓣+植皮、皮瓣转移等方法修复创面,并辅以放疗或化疗.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皮片有3例表皮坏死,其余全部成活,切口愈合良好.随访6个月~3年,术区外形与功能良好.结论 颜面部恶性肿瘤宜早期手术扩大切除,选用适宜的修复方式有助于恢复容貌,并取得较满意的外形及预后.
作者:王伟;汪春兰;曹东升;宁金龙;李晓静;赵宇;丁浩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摄影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运用日益广泛.所谓医学摄影是指一种专门拍摄人体外观、人体组织、人体病变、临床手术过程的摄影艺术.虽说临床、科研、医学教学都离不开医学摄影,但目前关于医学摄影的专著甚少,可供借鉴的资料不多.现根据我多年从事医学摄影的经验,就医学摄影用光谈点粗浅的认识,与同行商榷.
作者:叶国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70年代以前多以皮管成形行阴茎再造,这是一项复杂多次的手术.80年代由于显微外科的快速发展,张涤生、高学书等[1]提出了几种理想的游离皮瓣再造阴茎的手术设计方法.我科运用组合皮瓣行阴茎再造术,因与传统的游离皮瓣再造有所不同,特报告与同仁商榷.
作者:郭志辉;陈仕平;陈昭宏;陈小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先天性无阴道是女性常见的先天畸形,约为新生女婴的1/4000.发育成年后,其性心理和性征与正常女性无异,因此均须进行阴道再造[1、2].阴道成形术包括造穴与腔壁衬里的重建.目前造穴的手术操作大致相同,但用于重建腔壁衬里的方法却各有千秋.我们应用小阴唇皮瓣与保存真皮下血管网皮片联合移植行阴道再造的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朱文煌;林朝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一次手术完成复杂性大面积头皮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采用枕动脉跨区供血的反流轴型头皮瓣,修复8例复杂性大面积头皮缺损.结果 8例头皮瓣均100%成活,一次完成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枕动脉与头皮其它血管的吻合恒定,血运丰富.以枕动脉为供血源,跨区切取大面积的头皮瓣一次修复面积达1/3~1/2的头皮缺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绿萍;吴念;游文建;展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创伤愈合问题是外科学的基本问题.创伤愈合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病理性的增生,产生过多的瘢痕组织,形成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基因治疗或基因疗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具革命性的医疗技术,它针对疾病的根源来治疗疾病.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基因表达、调节、转录、翻译知识的增多,现已可以通过基因治疗这门新技术将遗传物质转移到活体细胞内[1].
作者:武晓莉;刘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治疗各类颅眶部畸形所致的眼眶容积异常、额眶错位、眼水平轴失衡、眼球凹陷、复视的方法.方法取头皮冠状切口入路,帽状腱膜层分离头皮瓣,在眶上缘切开骨膜后显露额颅和眼眶的四壁;按不同设计,行单个颅眶分层截骨、固定,或多个颅眶复合分层截骨、固定.结果 44例患者中眶上缘截骨5例,眶内壁截骨8例,眶下缘截骨3例,眶外缘截骨28例,其中眶外下缘复合截骨26例.手术前后测量结果显示,骨性眶间距(IOD)、突眼度、双眶连线与双耳屏连线的交角(A-0T)、以及外眦与耳屏连线(LC-T)等均明显改善.结论 头皮冠状切口入路的颅眶分层截骨术治疗颅眶部骨架异常的整复效果优于单纯充填术.
作者:穆雄铮;张涤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0-Z皮瓣修复头皮肿瘤切除后创面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头皮肿瘤作圆形或椭圆形切除,根据创面的大小、部位及其周围头皮的松动性和毛发分布情况,在创面左右侧或前后方形成两个方向相反的旋转皮瓣,并将其相向旋转将创面封闭.结果 28例中,创面面积小为3 cm×4 cm,大为6 cm×6 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并发症发生.其中16例随访3~12个月,头皮形态良好,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O-Z皮瓣可有效地修复面积小于6 cm×6 cm的头皮肿瘤切除后的创面缺损,并可获得满意的美容效果.
作者:邢新;李军辉;陈江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重睑术手术方法.方法 在两恻上睑设计距睑缘约7mm重睑线,在重睑线的中内、中外交界处各作1个4mm切口,切开皮肤达眼轮匝肌,继将切口内的眼轮匝肌切除,在各切口两端用6-0或7-0尼龙线作埋线缝合,深部沿睑板表面向切口端同侧穿行约3mm后缝针转至皮下真皮内,再推进到切口端出针,均打5个结.术后切口处涂少许抗菌素眼膏即可.结果 本组186例,其中96例术后1~18个月获得随访,2例重睑稍窄,1例有个别线头外露,于2周后予以拆除(不影响效果),其余效果良好.结论 本术式兼有切开法和埋线法重睑术两者的主要优点,避免了两者的一些不足之处.本法操作简便易行,效果满意,易被受术者接受.
作者:黄恒平;陈贵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改进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踝部及足背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对12例足跟部、踝部及足背软组织缺损,采用选择性结扎小隐静脉及蒂部保留梨形皮桥,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皮瓣面积大为19 cm×12 cm,小为8 cm×5 cm.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经10~12个月随访,效果满意.结论 改进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充分,有利于皮瓣静脉回流,提高皮瓣成活率,为临床治疗较困难的足跟部、踝部及足背软组织的缺损,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的方法.
作者:杨会强;李小静;宁金龙;高学宏;张林;朱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一项新的降低颧骨颧弓突度的技术,以改善高颧患者的面容.方法根据放射影像和数学几何原理,计算颧弓截骨量;颧骨颧弓作青枝骨折,并以此为轴向内侧旋转两断端直至两侧相接,钛板固定.结果 应用该技术整复高颧患者40例,均获满意效果.结论 本技术可以控制突出颧弓的矫正量,解决高颧患者颧弓弧度过大的整复问题,术后稳定性好,可作为常规手术应用.
作者:马福顺;陈宗基;袁永胜;朱晓峰;王诺;乔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 以美容观点探讨外伤性颌面部骨折手术入路的切口设计.方法对14例面中部骨折及29例下颌骨骨折的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切口或附加下睑缘切口、口内前庭沟切口、耳屏后缘切口,行骨折复位及小(微)型钛板内固定术.结果 14例面中部骨折中,13例骨折及面部外形全部恢复良好.1例出现轻度睑内翻,术后一周消失.29例下颌骨骨折患者,术后面部外观对称.所有病例术后伤口一期愈合,切口隐蔽、细微,无1例感染.结论冠状切口及附加下睑缘切口、口内前庭切口治疗颌面部骨折,切口隐蔽、美观,术区暴露清楚、直视下内固定方便,术后患者反映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赵大勇;姜定祥;冉红兵;郭锡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计算机技术与医学的结合,尤其是与颅面外科的结合,促进了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在手术模拟、医学教育和培训、手术计划和术中辅助方面都有许多应用[1].当前计算机辅助外科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外科手术模拟是在三维结构上进行模拟操作、制定手术方案、预测包括软组织在内的组织形变术后效果,利用医学成像、光学成像引导、微型机器人和实时图像处理等技术进行手术导航[2].计算机手术模拟研究领域中,具挑战性的任务是对术中产生的软组织变化的模拟.近年来,有限元分析已成为公认的模拟软组织变化的有效的方法.
作者:周轶群;穆雄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睑板前联合筋膜组织的解剖特点分析,探讨其在符合生理特征的重睑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解剖显示上睑提肌向下延伸的联合筋膜将位于其外层的皮肤肌肉与深面的睑板粘连在一起,起着上睑提肌与眼轮匝肌到睑板前各层组织的动力传递作用.在切开重睑形成术中采用切口下唇皮缘直接与联合筋膜相缝合的方式形成重睑皱襞.结果 通过对1256例单睑患者施行重睑成形术,术后平均7~10天局部消肿,1~2个月恢复自然,重睑弧度流畅,在睁眼时显现生动活泼的重睑线,而闭眼时重睑线不明显,极似天然的双眼皮形态.随访3个月~4年,均获满意效果.结论 与传统重睑成形术相比,这种方法可提供一种符合生理特征的重睑成形术,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尹飞;于加平;蔡茂季;曾金鉴;王乂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