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的临床疗效对比

张艳喜;芮晓艳;范洪峰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同步放化疗, 序贯放化疗
摘要:目的 探讨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6例据奇偶数原则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实验组,n=48)和序贯放化疗组(对照组,n=48),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CR、PR以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9.2%、47.9%和77.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CR、PR以及总有效率(20.8%、39.6%和60.4%),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为47.9%,显著高于对照组39.6%,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D44v6以及VEGF 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组内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尤以观察组患者血清CD44v6以及VEGF水平下降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1、2年生存率以及局控率分别为75.0%、62.5%和91.7%,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2年生存率以及局控率分别为56.3%、37.5%和81.3%,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总有效率高,患者术后生存率高,骨髓抑制发生率虽高,但总体临床效果肯定.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肺GGO改变特征为主的早期肺癌微创精准治疗的疗效

    目的 探讨肺GGO改变特征为主的早期肺癌患者微创精准治疗的疗效、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筛选早期肺癌毛玻璃(GGO)样变患者,共6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取CT引导下Hook-wire术前定位胸腔镜微创切除术(VATS),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相关指标差异、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常规随访情况差异.结果 VATS切除术成功率100%,CT引导Hook-wire明确定位率为为100%,平均用时(9.87 ±7.41)min.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胸管留置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9.5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术后1 d、1 w VAS评分观察组患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3年随访,观察组患者远期生存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胸肺癌根治术远期疗效呈一致性.结论 采取CT引导下Hook-wire术前定位胸腔镜微创切除术具有临床可操作性、较高的安全性与近期疗效,微创精准治疗有效减少患者手术带来的疼痛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跻京;罗清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NSCLC脑转移的疗效及患者生存分析

    目的 研究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以及患者生存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8例,根据治疗途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全脑放疗;实验组患者接受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即患者在放疗开始应用厄洛替尼片,应用到放疗完成后2个月为止.对全部入组患者定期进行住院或者门诊随访.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完全缓解率为12.2%,部分缓解率为28.6%,病灶稳定率为42.9%,病灶进展率为16.3%,而对照组患者完全缓解仅有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50,P<0.05).2组对比,对照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远远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76,P<0.05);此外,实验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和恶心呕吐.结论 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地控制脑转移病灶,提高患者客观有效率和生存率.

    作者:戚金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吉西他滨与吡柔比星行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与吡柔比星行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膀胱癌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膀胱灌注吡柔比星,试验组采用吉西他滨进行膀胱灌注化疗,分析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复发率、不良反应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1年复发率和32月累积复发率分别为6.00%、8.00%,对照组的1年复发率、32月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6.00%、18.00%,12~32月2组复发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无复发生存时间为(30.08 ±1.12)月,远远长于对照组(20.24 ±4.82)月,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65,P=0.028).试验组的膀胱刺激与血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00%、2.00%,较对照组(50.00%、18.00%)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未出现白细胞数异常减少和皮疹症状,而对照组各出现1例;试验组仅出现1例过敏反应,而对照组发生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试验组总满意度(96.00%)远远高于对照组(84.00%),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膀胱癌患者,使用吉西他滨进行膀胱灌注化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延长了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较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东操;石洪波;陈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在上消化道早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在上消化道早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129例白光胃镜下疑似上消化道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所有患者行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检测,然后再行病理活检,以病理检验结果评定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在上消化道早癌诊断中的效果.结果 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检测出66例为早期上消化道癌,13例为浸润癌,50例为良性病变;取活检病理检验诊断出早期上消化道癌患者70例,17例为浸润癌,良性病变为42例.计算可得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检测的敏感度为90.80%,特异度为84.00%,2种检验方法的kappa系数为0.874.2种方法判定的87例上消化道癌患者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检验的肿瘤浸润深度与病理诊断结果准确度达91.21%.结论采用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检测早期上消化道癌的临床诊断效果肯定,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患者可耐受,临床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兴鸿;冯裕容;贺应琼;黄秀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HER-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特征.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经外科手术切除的50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和3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标本中HER-2的表达状况,并研究HER-2表达与结直肠癌病理特征和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HER-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18例(36.0%),正常组织阳性3例(1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基因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部位及性别等无关(P>0.05),但是与结直肠癌的分期、患者淋巴结转移等有着明显的相关性(P<0.05).HER-2阳性的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中存在HER-2蛋白过表达,HER-2或成为结直肠癌的一种早期检测和诊断标志物.

    作者:何静;郭小青;陈元平;欧阳玉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养正消积胶囊辅助宫腔镜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研究

    目的 采用养正消积胶囊辅助宫腔镜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20例)采用养正消积胶囊辅助宫腔镜治疗,对照组(20例)仅采用宫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镇痛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计算其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镇痛时间缩短,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治愈率升高,致残率、死亡率降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 采用养正消积胶囊辅助宫腔镜治疗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余花艳;任统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亚肺叶切除与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亚肺叶切除与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6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后的DLCO、MVV、FEV1、HR等心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76%)低于对照组(35.29%)(P<0.05).2组的1年与3年无进展生存率、复发转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0.24 ±4.36)月,对照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9.78 ±4.61)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与生存率较为理想,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七氟烷吸入麻醉与靶腔输注丙泊酚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认知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七氟烷吸入麻醉与靶腔输注丙泊酚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以98例行消化道肿瘤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照组行七氟烷吸入麻醉,观察组行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比较两组的手术及麻醉恢复情况、美国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6 h,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6 h 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及术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P>0.05).结论 与七氟烷吸入麻醉相比,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后的麻醉苏醒质量更高,对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更小,但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差异不大.

    作者:李鹤云;曹金凤;王永祥;杨改宁;高怀新;薛荣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特征研究

    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了58例甲状腺癌患者的96个肿大颈部淋巴结的超声特征,内容包括淋巴结的大小、形态、纵横比、内部结构回声、有无微小钙化、内部血流状态及弹性成像等.结果 术后病理示96个肿大颈部淋巴结中,甲状腺癌转移性肿大淋巴结为81个,非转移性淋巴结为15个.超声检查示转移性淋巴结中:纵横比<2者68个(83.9%)、淋巴结内部囊性变14个(17.3%)、淋巴结皮质呈稍高回声32个(39.5%)、淋巴结内可见微小钙化45个(55.5%)、淋巴结血供丰富35个(73.3%)、声触诊弹性成像示硬结节30个(37.0%),与未转移性淋巴结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癌转移性颈部淋巴结的声像图具有特征性表现,其中皮质呈稍高回声、内部囊性变及微小钙化有较高的特异性,有助于提高其超声检出率,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谢雅娜;李兵;冀建峰;肖秋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胰腺癌患者血清中S100A8与S100A9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胰腺癌患者血清S100A8与S100A9的水平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胰腺癌患者90例,同期纳入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者血清中S100A8和S100A9的水平.分析胰腺癌患者血清S100A8和S100A9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对所有患者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血清中S100A8和S100A9水平.结果 胰腺癌患者血清中S100A8和S100A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胰腺癌患者血清中S100A8和S100A9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显著相关(P>0.05),与其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呈明显相关(P<0.01).6个月随访结果:27例死亡,18例存活,其中死亡组患者入院时血清S100A8和S100A9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胰腺癌患者血清中S100A8和S100A9水平明显提高,且与其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可能对临床评估胰腺癌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刘翔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异甘草酸镁对改善肝癌射频消融术后肝损伤的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异甘草酸镁对改善肝癌射频消融术后肝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肝癌射频消融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术后异甘草酸镁治疗)49例,对照组(术后甘草酸二胺治疗)49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 d,2组患者AST、ALT水平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实验组AST和ALT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 d TBIL水平变化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实验组患者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肝细胞合成储备功能差异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 d和7 d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实验组显效率38.8%、无效率2.0%,总有效率89.8%,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对改善肝癌射频消融术后肝功能具有改善作用,治疗总有效率高,临床价值肯定.

    作者:李连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血管瘤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MA)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60例肝血管瘤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微波消融术组和开腹肝切除组,每组患者30例,评价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术后微波消融术组ALT低于开腹肝切除组,AST高于开腹肝切除组,且两种术后均降低趋向正常范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微波消融术组缓解率为80.00%,高于开腹肝切除组的70.00%,但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波消融术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开腹肝切除组(P<0.05);微波消融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随访半年后微波消融术组复发率为3.30%,开腹肝切除组复发率为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治疗效果显著,并且创伤小,复发率低,具有一定安全性.

    作者:师晓娟;刘学梅;高洁;王胜利;訾永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EB病毒微小RNA在鼻咽癌患者中表达的意义

    目的 研究探讨EB病毒微小RNA在鼻咽癌中的表达情况,以便于找到诊断和防治鼻咽癌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选取45例鼻咽癌患者和37例鼻咽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借助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并以miR-U6作为内参物,对上述疾病病灶中的EB病毒miRNAs(包括EBV-miR-BART4*和EBV-miR-BART18-3P)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经统计分析可知,EB病毒的两种miRNAs在鼻咽炎组织中的表达数值分别是(28.43 ±3.16)和(26.73 ±3.08),而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数值分别是(40.51 ±4.82)和(41.66 ±3.46),可见其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鼻咽炎组织,两者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结论 EB病毒微小RNAs可通过较显著的表达水平导致鼻咽癌的发病和病灶转移,因此可将其作为鼻咽癌诊断防治中潜在的生物分子标志物.

    作者:李剑飞;蔡茂德;钟亮;曾湖;韦华军;杨长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Her-2表达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Her-2表达的影响.方法 回顾78例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及治疗情况,其中以CAF方案治疗者为甲组,共39例;以TAC方案治疗者为乙组,共39例;均化疗4个周期.比较患者化疗前、后ER、Her-2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统计2组患者ER、Her-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78例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其中ER蛋白表达从化疗前(1.53 ±0.16)下降为(1.29 ±0.12),t=10.60,P=0.00;Her基因蛋白表达从化疗前(1.32 ±0.07)下降为(1.13 ±0.03),t=22.03,P=0.00.(2)甲组化疗后ER表达值平均为(1.27 ± 0.14),与乙组(1.34 ±0.18)比较,t=1.92,P=0.06;甲组化疗后Her-2蛋白表达值平均为(1.31 ±0.07),与乙组(1.30 ±0.09)比较,t=1.73,P=0.09.(3)78例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甲乙组比较,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前后,患者ER及Her-2基因表达在蛋白水平上存在变化,2组化疗方案均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因此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具体化疗方案.

    作者:吴晓霞;李振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52例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150 mg/(m2· d)替莫唑胺治疗,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患者生存状态.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3.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15%(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卡氏评分及生活质量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均未见治疗性死亡患者,主要临床不良反应表现为中轻度白细胞计数减少、放射性脑水肿、恶心呕吐、发热、骨髓抑制及贫血等症状(P>0.05).实验组患者1年随访生存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2%;复发率(3.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8%(P<0.05).结论 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是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真;崔海忠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原发性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成电视胸腔镜组(n=40)及开胸组(n=20),电视胸腔镜组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开胸组患者采用开胸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开胸组相比,电视胸腔镜组患者手术切口、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天数较短,手术出血量较少,术后VAS评分较低(P<0.001).电视胸腔镜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低于开胸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48,P=0.006).淋巴结清扫数目、肺癌病理分型在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原发性肺癌具有开胸手术相同的效果,并具有术后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作者:姚永正;曹小庆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碘-125放射性粒子覆膜支架置入对晚期食管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碘-125放射性粒子覆膜支架置入对晚期食管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80例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碘-125放射性粒子覆膜支架置入治疗,对照组采用食管支架置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吞咽功能、KPS评分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1年生存率.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1、2、3个月吞咽功能评分逐渐下降,且观察组的吞咽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1、2、3个月KPS评分逐渐上升,且观察组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碘-125放射性粒子覆膜支架置入治疗能有效改善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值得推广.

    作者:张涛;王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三维适形放疗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与分析三维适形放疗对胃癌患者的疗效果.方法 选取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06例,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均53例.对照组术后采用XELOX化疗方案,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三维适形放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两种治疗方法对周围组织的影响、随访生存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0%);试验组白细胞下降率(5.67%)、中性粒细胞上升率(7.55%)、淀粉胰酶异常率(1.89%)、转氨酶升高率(3.77%)、放射性脊髓病发生率(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下降率(35.85%)、中性粒细胞上升率(33.96%)、淀粉胰酶异常率(28.30%)、转氨酶升高率(30.19%)、放射性脊髓病发生率(26.42%)];随访1年,试验组生存率(94.34%)、复发率(3.77%)明显优于对照组[生存率(67.92%)、复发率(3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可有效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复发率,预后效果较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曹芳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脑胶质瘤显微手术切除后植入缓释化疗药物联合增敏放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究脑胶质瘤显微手术切除后植入缓释化疗药物联合增敏放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0例脑胶质瘤患者.根据患者病情、经济状况并结合患者自主意愿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手术方法相同,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化疗,术后两周给予普通放射、X刀、γ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肿瘤切除后,在瘤床上植入缓释化疗粒子并配合全脑增敏放疗.随访6个月~3年,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 术后6个月及1年随访期间内,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3年,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3年,观察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KPS评分与手术前相比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脑胶质瘤显微手术切除后植入缓释化疗药物联合增敏放疗,临床效果较好,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在大样本量深入研究确认其疗效后,可扩大临床实践.

    作者:刘正清;罗琴;买买提艾力·吐尔逊;陈勇;颜云峰;米尔卡斯木·吾布力;玉山江·莫合太尔;买买提吐尔洪·依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患者132例,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肝脏及脾脏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Dpv、Vpv、Qpv、Dsv、Vsv和Qsv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门静脉主干内径组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脾静脉内径组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门静脉癌栓的患者肝动脉主干直径明显增粗,平均血流速度显著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评估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晓婷;王东平;周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