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替吉奥联合治疗127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戴兴;吴朝阳

关键词:多西他赛, 奥沙利铂, 替吉奥, 联合治疗, 晚期胃癌
摘要: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替吉奥联合治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晚期胃癌患者227例,其中观察组使用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替吉奥3种药物联合化疗,共127例;对照组使用奥沙利铂、替吉奥2种药物联合化疗,共100例,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83%)和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CD3 +无明显变化(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D4 +、CD4 +/CD8 +水平均显著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 +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D4 +、CD4 +/CD8 +水平均显著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为Ⅰ~Ⅲ度,不影响治疗,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的脱发为Ⅳ度,经对症治疗后缓解,其余均为Ⅰ~Ⅲ度;两组不良反应中,除恶心呕吐和肝功能损害无差异外,其余均有显著差异,且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平均周期为3.3个月,对照组为3.1个月(P=0.037),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部分缓解率分别为47.2%和43.0%.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7.4%和81.0%;两组中位总生存期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为7.3个月,对照组为7.0个月,P=0.63),1年生存率(观察组为34%,对照组为31%).结论 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替吉奥三药联合化疗可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苦参碱注射液辅助CAG方案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苦参碱注射液辅助CAG方案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和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髓性白血病患儿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取CAG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苦参碱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2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不良反应情况及临床疗效及死亡率等.检测2组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和IL-10的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中医临床症状指标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9.49%,显著高于对照组53.85%(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厌食、肝损伤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2显著升高、IL-10水平显著降低,且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苦参碱注射液辅助CAG方案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明显,安全性好,且可提高患儿血清中IL-2水平及降低IL-10水平.

    作者:黄方;刘小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腹腔镜手术对卵巢良性肿瘤创伤指标及卵巢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对卵巢良性肿瘤创伤及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卵巢良性肿瘤患者120例,按门诊号编号,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创伤指标及雌二醇(E2),促卵泡雌激素(FSH),促黄体素(LH)等卵巢功能检查指标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镇痛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排气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WBC、CRP、IL-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NF-Α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E2、FSH、LH水平变化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1、3、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对患者机体创伤影响较小,恢复较好,且不会对卵巢功能造成显著影响.

    作者:包春燕;徐郁;李彩霞;于晓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XAF1、CHD5表达与卵巢浆液性腺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XAF1、CHD5与卵巢肿瘤浆液性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同时选取1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部分正常卵巢组织作对照.分析XAF1、CHD这两个免疫因子与卵巢肿瘤浆液性腺癌临床病理,无病生存和总体生存情况的关系.结果 XAF1高表达与肿瘤组织分期(P=0.030)相关,多见于Ⅲ期或Ⅳ期(P=0.099)肿瘤.此外,相比于对照组,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CHD5表达水平偏低.且CHD5低表达与淋巴结状态、患者年龄、肿瘤分期、分级、临床分期无关.生存分析显示,XAF1低表达与高分化肿瘤有关,且患者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3).CHD5低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XAF1、CHD5低表达是卵巢浆液性腺癌危险因素以及独立预后不良因素.结论 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体内的XAF1、CHD5表达均下降,缩短无病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但是二者与卵巢浆液性腺癌的关系,可指导临床合理治疗和准确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芳;毛小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药物治疗联合胃肿瘤根治术对消化功能缺失可行性及ALB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药物疗法配合胃癌根治术治疗消化功能缺失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因胃部肿瘤导致消化功能不全的患者,共计10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50例.100例患者均行胃肿瘤根治术,一组采用常规治疗,称普通组;另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通过药物联合治疗,称药物组.通过对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及疗效方面进行评分和分析.结果 在早饱、上腹饱胀、上腹疼痛、上腹烧灼感等临床症状方面的评分,药物组的得分均比普通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与普通组术前一天血清白蛋白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服药1个月、3个月后普通组血清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药物疗法配合胃癌根治术治疗恶性肿瘤所致消化功能缺失的效果研究表明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而且也提高患者的治疗率.

    作者:张敏康;王丽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Akt/mTOR通路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中Akt/mTOR信号通路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选取60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同时纳入胃肠胰腺炎症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入组患者血液中Akt、mTOR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Akt、mTOR的表达,分析AKt、mTOR表达水平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血清AKt、mTOR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瘤组织中AKt、mTOR阳性率均较瘤旁组织、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t、mTOR表达水平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远处转移、患者生存时间有关(P<0.05).结论 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血清及组织中均存在AKt、mTOR的高度表达,表达水平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远处转移、患者生存时间有关.

    作者:乐静;赵涛;刘爱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78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组(实验组,n=39)和奥沙利铂和替吉奥组(对照组,n=39),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CR、PR以及总有效率分别为15.4%、53.8%和69.2%,显著优于对照组CR、PR以及总有效率2.6%、41.0%和43.6%,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免疫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CD4+和CD4+/CD8+改善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统计学差异的主要为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神经毒性、脱发以及手足综合征,实验组分别为30.8%、15.4%、17.9%、35.9%以及10.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和总改善率具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价值肯定.

    作者:王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桥本氏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对甲状腺组织癌变的影响

    目的 分析桥本氏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对甲状腺组织癌变的影响.方法 选取167例桥本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将其分为无PTC组和合并PTC组,分别为94例和73例.检验两组患者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并探讨其与甲状腺组织癌变的相关性.结果 合并PTC 组的血清TSH 水平(3.34 ±1.36)mIU/L,明显高于无PTC 组[(2.19 ±1.17)mIU/L](P <0.05),而其血清TGAb 及血清TPOAb 水平明显低于无PTC 组(P <0.05);合并PTC 组患者中血清TSH 水平升高者比例(32.88%)明显高于无PTC 组(23.40%)(P <0.05);年龄、性别及血清TSH 水平可能是影响桥本氏病患者诱发甲状腺组织癌变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桥本氏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升高可能会促进甲状腺组织的癌变。

    作者:郑旭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3.0T MRI和多层螺旋CT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临床应用对比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和多层螺旋CT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0例经术后病理确诊为直肠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接受3.0T MRI和多层螺旋CT影像检查,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将MRI和螺旋CT的检查的TN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在40例直肠癌患者中,T1~2期为8例,T3期为17例,T4期为15例,而淋巴结阳性22例,淋巴结阴性18例;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术前MRI检查的T分期准确率为72.50%,术前螺旋CT检查的T分期准确率为65.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术前MRI检查的N 分期准确率为77.50%,术前螺旋 CT 检查的N 分期准确率为72.50%,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MRI和螺旋CT检查的术前T分期与术后病理T分期的一致性一般,其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613和0.207,且MRI检查的一致性优于螺旋CT检查(P<0.05);MRI和螺旋CT检查的术前N分期与术后病理N分期的一致性较差,其一致性检验值Kappa分别为0.392和0.154,且MRI检查与螺旋CT检查的一致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3.0TMRI和多层螺旋CT检查均是直肠癌患者术前TN分期较为可靠的检查方式.与多层螺旋CT比较,3.0TMRI对于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正确率相对较高,且MRI检查术前T分期与术后病理T分期的一致性优于多层螺旋CT.而3.0TMRI和多层螺旋CT在直肠癌术前N分期的诊断中未见明显异同.

    作者:黎叶芳;马淑华;袁珠;王振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PET-CT与CT对左乳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心脏主要亚结构勾画的差异分析

    目的 研究PET-CT与CT对左乳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心脏主要亚结构勾画的差异.方法 采用纵向列研究设计方法,将88例左乳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左乳癌术后CT辅助放疗患者心脏主要亚结构勾画,而试验组则接受左乳癌术后PET-CT辅助放疗患者心脏主要亚结构勾画.收集整理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利用CT及PET-CT定位后的左乳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心脏主要亚结构勾画差异.结果 分别测量试验组和对照组的88例患者的左心室的体积,结果发现对照组CT定位的左心室的体积均值为115.7 m3;试验组PET-CT定位的左心室的体积均值为96.8 m3.结论 PET-CT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对左乳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心脏主要亚结构进行勾画.PET-CT进行图像定位明显优于CT图像的定位,更加精确,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依据,适合广泛推广.

    作者:高红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不同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化疗方案对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DP方案(多西紫杉醇+顺铂)化疗,观察组给予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56.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00%(Z=-2.343,P=0.019).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EA、CA125、Cyfra21-1及NSE均明显下降(P<0.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1.477,P<0.001;t=-14.094,P<0.001;t=-6.952,P<0.001;t=-9.337,P<0.001).化疗后,2组CD3+、CD4+、CD8+、CD4+/CD8+及NK 细胞水平较化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CD4+、CD8+及CD4+/CD8+水平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t=3.679,P=0.001;t=3.223,P=0.002;t=5.533,P=0.000).2组患者QLQ-C30功能评分、症状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升高(P<0.001),观察组上升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9.135,P<0.001;t=9.737,P<0.001;t=5.340,P<0.001).观察组Ⅰ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53.13%);对照组Ⅱ级(36.67%)、Ⅲ级(23.33%)及Ⅳ级(23.33%)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Z=-2.883,P=0.004).结论 GP方案治疗NSCLC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控制病情发展,免疫抑制反应及不良反应较轻,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文习武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阴道镜联合利普(LEEP)刀治疗宫颈癌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阴道镜联合LEEP刀治疗CIN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83例CI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1).所有患者均给予阴道镜评估病变,观察组给予LEEP治疗,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观察阴道镜活检与LEEP术切除结果符合率,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基本情况、术后6个月复发转移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阴道镜活检与LEEP术后病理活检诊断符合率92.86%,二者诊断HSIL(95.83%)的符合率高于LSIL(88.89%).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13.960,P=0.000),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t=-17.456,P=0.000),临床有效率(97.62%)高于对照组(85.37%)(Z=-2.595,P=0.009),远期复发率(4.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90%)(χ2=17.378,P=0.000),生活质量改善率(30.95%)高于对照组的(19.51%)(Z=-2.673,P=0.008).结论 阴道镜联合LEEP治疗CIN临床疗效显著,诊断符合率高,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复发率,安全性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喻华英;张宝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恩替卡韦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晚期肝癌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晚期肝癌伴HBV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3例晚期肺癌伴HB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1).对照组给予康艾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肝功能、凝血功能、HBV-DNA及AFP.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有效率为7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02%(Z=-22.219,P=0.026).治疗后,2组ALT、AST、TBil、PT、APTT、TT、FIB、HBV-DNA及AFP均显著下降(P<0.05),ALB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幅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晚期肝癌伴HBV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降低HBV-DNA及AFP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奡;俞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肝内胆管癌的临床效果评价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肝内胆管癌的临床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肝内胆管癌患者106例,所有患者行术前诊断评估,并根据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根治切除治疗(根治组)、姑息性切除与辅助治疗(姑息治疗组)、对症治疗(经皮途径也能完成胆道引流)(对症治疗组),并对不同手术切缘的生存率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根治组患者的预后优于姑息治疗组,姑息治疗组患者的预后优于对症治疗组,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由高到低为手术根治组>姑息治疗组>对症治疗组.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CA19-9、ALT以及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相关(P<0.05),患者的性别、年龄、肝硬化、白蛋白以及合并结石与预后无关(P>0.05);行Cox回归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CA19-9、AJCC分期、肿瘤多发以及谷丙转氨酶为肝内胆管癌患者长期生存预后因素.手术方式及手术切缘对预后均有影响.结论 肝内胆管癌患者术前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对疾病的准确诊断评估具参考价值,根治性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胡剑飞;谢建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丙泊酚麻醉应用于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有效性及对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丙泊酚麻醉应用于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有效性以及对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食管癌患者89例,根据患者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维库溴铵和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持续静脉泵入丙泊酚;2组患者均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记录2组患者1个月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术后Ransay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检测2组血清中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36%,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观察组患者的Ransa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6 h,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加用丙泊酚麻醉效果确切,安全性好,且可降低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

    作者:丁汉琳;金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肺癌患者保守治疗前后CT影像学改变及疗效评估分析

    目的 评价中晚期肺癌保守治疗前后的CT影像学改变及疗效.方法 对40例中晚期肺癌病例(其中Ⅲb期24例、Ⅳ期16例),采取TP方案化疗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21天为1个周期,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2个周期后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与癌抗原125(CA125),进行疗效评价,并比较治疗前后的CT影像学改变.结果 治疗前、后肿瘤平均直径分别为(4.16 ±0.72)cm 和(3.26 ±0.2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23,P<0.05).治疗2个周期后,CT检查显示患者肺内原发病灶减少,肺门淋巴结明显缩小,肺内转移灶基本消失.治疗后血清CEA、CA125水平均下降,Ⅲb期病例组CEA为(38.03 ±8.83)μg/L,低于Ⅳ期病例组(46.33 ±9.25)μg/L(P<0.05);Ⅲb期病例组CA125为(31.08 ±8.77)U/ml,低于Ⅳ期病例组(37.66 ±9.41)U/ml(P<0.05).Ⅲb期病例组的缓解率(66.67%)高于Ⅳ期病例组(31.25%)(P<0.05).Ⅲb期组的MPFS为13.64个月,Ⅳ期组 的MPFS为9.27个月,两组生存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16.74,P<0.05).结论 中晚期肺癌患者采取保守治疗能取得较满意的近期疗效,提高患者的缓解率.

    作者:张烨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原发性肝癌陀螺刀治疗急性胃肠反应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陀螺刀治疗急性胃肠反应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行陀螺刀治疗的110例患者急性放射性胃肠反应发生情况.按WHO制定的实体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应用RTOG急性放射性损伤评定指标评定治疗后患者的急性胃肠道反应,分为0级,1级,2级,3级,4级.将0级胃肠反应患者分为A组,1级、2级、3级和4级胃肠反应患者分为B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原发性肝癌患者陀螺刀治疗发生急性胃肠道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 1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陀螺刀治疗后,完全缓解25例(22.7%),部分缓解77例,总有效率为92.7%,共计45例发生不同程度的急性胃肠反应,发生率为31.8%,早期给予患者个体化治疗明显缓解胃肠道反应.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功能Child B级、ECOG评分2分、单次治疗高剂量、单次治疗时间、治疗计划枪点数以及老年是放疗后并发胃肠道反应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陀螺刀治疗可并发急性胃肠反应,通过个性化的治疗可有效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临床应注意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早期防治,减少急性胃肠道反应的发生.

    作者:江承川;刘先领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鼻咽癌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脑病(REP)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102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sitic回归模型分析鼻咽癌放疗后发生REP的影响因素.结果 首程放疗和再程放疗患者放疗后REP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放疗方法、放疗总剂量、颈部淋巴结肿大、颈/脑动脉硬化、疗程和复发是影响REP发生的相关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临床分期、放疗方法、放疗总剂量、颈/脑动脉硬化和疗程是影响RE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自身因素,制定合理的放疗方案,做好放疗后的监测、随访工作,降低REP的发生率.

    作者:李川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对下咽癌的诊断价值及对下咽癌侵犯周围结构的影像表现分析

    目的 探析下咽癌应用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及对其侵犯周围结构的影像表现分析.方法临床选择下咽癌患者50例,均进行喉镜检查及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比较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的影像分期与病理分期的诊断准确情况;比较CT平扫及对比增强扫描对下咽癌诊断率与喉镜的比较情况;比较喉镜检查与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对下咽癌周围结构的显示情况.结果 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的影像分期与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对下咽癌诊断率与喉镜检查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显示淋巴结转移、环后区壁内脂肪层、杓状软骨、环状软骨、甲状软骨、喉旁间隙及会厌前间隙清晰情况显著高于喉镜检查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咽癌应用CT平扫与对比增强可清晰显示下咽癌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侵犯范围、大小部位等结构,诊断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彬;宫凤玲;孙川;马海川;李海渊;刘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腹腔镜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术在局部进展期胃上部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

    目的 探讨腹腔镜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对进展期胃上部癌根治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118例进展期胃上部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予全胃切除术并脾门淋巴结清扫,观察组行腹腔镜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术,观察不同方法在预后和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首次进半流质时间、住院时间上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流质时间相近,无差异性(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63%,观察组为8.46%,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出院前、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30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6.61%、88.14%、77.97%、67.8%、57.63%、45.76%.观察组相对应分别为100%、91.53%、81.36%、69.49%、59.32%、47.46%,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腹腔镜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能提高进展期胃上部癌根治术后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王金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

    目的 探讨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70例乳腺癌患者,其中35例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者为对照组;另35例采用保乳术治疗,为观察组.两组术后均采用CMF化疗方案治疗,雌激素受体或孕激素受体(ER/EP)阳性者行内分泌治疗,观察组术后行全乳放疗及瘤床加量放疗.于术后2个月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及乳房美容情况,随访3年,统计两组局部复发、生存率、远处转移情况,并采用乳腺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调查两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后2个月并发症发生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17.14%),χ2=3.96,P=0.04;观察组术后2个月乳房美容优良率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0),χ2=58.94,P=0.00.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3年生存率[94.29%vs97.14%]、局部复发率[2.86%vs5.71%]及远处转移率[8.57%vs11.4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活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 采用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均可取得较好疗效,但前者术后并发症少且具有较好的乳房外形,从而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谢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