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赠美;胡春宏
目的 研究Ki67表达水平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调取行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病理指标、Ki67的表达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乳腺癌患者的病理有效率与月经状态、病理组织学类型、雌激素受体状态无关,与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1).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的Ki67阳性表达率与化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1);在病理有效率方面,化疗前Ki67高表达组经新辅助化疗后有效率明显高于Ki67低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00,P<0.01);Ki67表达化疗前后明显下降组的病理有效率明显高于轻度下降组病理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9.68,P<0.01).结论 Ki67呈高表达状态时提示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效果良好,同时其表达变化也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评估.
作者:邓李蓉;高元喜;邓艳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术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波消融术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KPS评分、血清VEGF、bFGF水平、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73.3%,91.1%)显著高于对照组(46.7%,62.2%)(P<0.05).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VEGF、bF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波消融术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作者:孙晓;徐恩松;邱春玉;董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肿瘤标志物CEA、CA-153、ICAM-1、E-selection单项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40例,将这些患者作为乳腺癌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组患者40例作为良性组,另选取同期接收的健康体检人员40例作为正常组,采用ELISA法对三组人员的血清CEA、CA-153、ICAM-1、E-selec-tion进行连续动态检测.结果 血清E-selection单项检测对乳腺癌Ⅲ期、Ⅳ期患者的敏感性较高,血清CEA单项检测对乳腺癌组患者的特异性较高;血清CEA+CA-153+ICAM-1+E-selection、CA-153+ICAM-1+E-selection对乳腺癌组患者的敏感性显著高于 CEA +CA-153 +ICAM-1、CEA +CA-153 +E-selection、CEA +CA-153 +ICAM-1 +E-selection(P <0.05),血清CA-153+E-selection的敏感性显著高于CEA+CA-153、CA-153+ICAM-1(P<0.05).结论 血清可溶性肿瘤标志物CEA、CA-153、ICAM-1、E-selection联合检测在乳腺癌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园;安丽颖;王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微创及开胸根治术后炎症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的情况.方法 选取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62例,按照不同术式分为胸腔镜组(26例)和开胸组(36例),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术后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结果 胸腔镜组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引流时间及术后活动时间均显著优于开胸组(P<0.05);而2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淋巴结清扫组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术前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1、4、7天对比2组患者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胸腔镜组均低于开胸组(P<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54%)显著低于开胸组(27.78%).胸腔镜组患者术后第1、3、10天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开胸组(P<0.05);2组在一般健康情况、躯体疼痛及精力3个方面的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余项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疼痛轻,能有效降低术后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汪涛;朱金美;胡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妊娠结局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行LEEP治疗的CIN妊娠者78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分娩的78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记录比较2组妊娠者的分娩方式,妊娠结局,妊娠时间,产程时间,新生儿情况等;分析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74.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87%(χ2=17.285,P=0.000);早产率1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1%(χ2=4.019,P=0.045);产程时间(10.78 ±1.53)h,长于对照组的(9.94 ±1.46)h(t=3.508,P=0.001).与妊娠结局相关的因素有:切除组织体积、剩余宫颈管长度(P<0.05).结论 LEEP 术后妊娠者剖宫产率、早产率及产程时间增加,切除组织体积及剩余宫颈管长度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
作者:刘敏;刘刚;何叶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产生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9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传统手术组237例及改进手术组158例.统计分析传统手术组中患者临床因素与皮下积液的关系,确定术后积液的高危因素;对比2组患者术后积液发生率,分析改进手术方法在预防皮下积液中的作用.结果 2组积液发生率(41.77%vs 8.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传统手术组行统计分析发现,皮下积液发生率在腋窝淋巴结阳性者与腋窝淋巴结阴性者(48.85%vs 22.22%)、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与BMI<25者(53.85%vs 35.85%)、合并糖尿病与无病者(56.10%vs 38.78%)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腋窝淋巴结阳性、BMI≥25及合并糖尿病为术后皮下积液产生的高危因素;改进手术方式可以明显减少积液的发生.
作者:郝凯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标准化手术切除联合眼睑再造对眼睑基底细胞癌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Ki67、Tmem16a和ILK的影响.方法 将125例眼睑基底细胞癌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标准化手术切除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标准化手术切除基础上联合使用眼睑再造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患者手术前后Ki67、Tmem16a、ILK阳性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Ki67、Tmem16a和ILK指标阳性率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71%VS 65.08%,P<0.05),且观察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1.93%VS 68.25%,P<0.05).结论 标准化手术切除联合眼睑再造治疗眼睑基底细胞癌可以降低患者Ki67、Tmem16a和ILK阳性率,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疗效满意.
作者:古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七氟醚麻醉在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早期认识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食管癌患者98例,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芬太尼和维库溴铵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持续吸入七氟醚.对2组患者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血氧饱和度(SpO2)、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及术后6 d的疼痛和镇静评分.检测2组简易智精神能量表(MMSE)评分及认知障碍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CVP和HR及术后6 d的VAS和Ransay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 d,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认知障碍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应用七氟醚麻醉的效果良好,且可明显改善患者早期认识功能.
作者:唐瑮;蔡铁良;胡宏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卡培他滨联合放疗与单纯放疗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临床可行性和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纯放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卡培他滨联合放疗,依照WHO制定实体肿瘤评价标准判断治疗效果,并采用WHO抗癌药物剂型反应分度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75.0%)显著高于对照组(52.8%)(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2年生存率(47.2%)显著高于对照组(16.7%)(P<0.05).在治疗中,观察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毒性白细胞毒性、手足综合征等,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患者均耐受,没有出现退出试验者.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卡培他滨联合放疗能够提高疗效,提高生存率,同时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具有使用价值.
作者:亢崇照;孙作军;张建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榄香烯注射液联合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对老年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12例老年(≥65岁)食管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IMRT方案治疗,放疗剂量200 cGy/次,1次/天,5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榄香烯注射液500 mg,1次/天,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远期局控率、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83.93%,对照组73.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2年、3年控制率和生存率分别为80.36%、71.43%、48.21%和73.21%、57.14%、48.21%,对照组分别为67.86%、51.79%、37.5%和58.93%、37.5%、28.57%,2组2年、3年肿瘤局控率和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榄香烯注射液用于老年食管癌患者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可显著降低放疗不良反应,提高远期肿瘤局控率和患者生存率,临床意义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丁金琴;吴金通;田孝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Ⅰ型和Ⅱ型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影像学结果(CT,MRI)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纳入经病理确诊为上皮性卵巢癌的患者98例,其中48例患者仅行MRI检查,28例患者仅行CT检查,22例患者完成了(CT+MRI)检查.比较Ⅰ型和Ⅱ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CA-125,绝经状态和Ki-67)和影像学结果.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影像学结果的诊断价值.结果 98例EOC病变中,39例为Ⅰ型上皮性卵巢癌,59例为Ⅱ型上皮性卵巢癌.Ⅱ型上皮性卵巢癌多见于绝经后妇女,Ⅰ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CA-125和Ki-67值(Ki-67<30%)显著低于Ⅱ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P<0.05).与Ⅰ型EOC相比,Ⅱ型EOC的影像学特征多为实性(79.5% vs 57.6%,P<0.05),较小的病变(肿瘤大径<6 cm;20.5%vs 42.4%,P<0.05),未伴有附壁结节(66.1% vs 35.9%,P=0.004)和轻度增强(81.4%vs 53.8%,P<0.05).联合肿瘤大小、形态学、附壁结节、增强程度区别Ⅰ、Ⅱ类型EOC比单一影像学结果具有更高的曲线下面积(AUC=0.812)和特异性(0.876%).结论 Ⅰ、Ⅱ型EOC间存在影像学结果的差异.4种影像学特征联合可提高术前诊断性能,有助于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作者:向莉娟;宋丽君;周德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胆囊癌区域化淋巴结清扫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26例确诊为进展期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进展期胆囊癌区域化淋巴结清扫的特点及手术方法.结果 226例患者中,男性71例,女性155例,平均年龄(63.5 ±13.2)岁,中位年龄65岁,大部分患者胆囊有既往病史,且表现出一种或数种胆囊癌的临床症状;B超检查诊断率为51.82%;CT检查诊断率为72.19%;B超联合CT检查,诊断率为81.46%;肿瘤标志物CA199升高比例为73.89%;CA125升高比例为56.64%;CEA升高比例为38.94%;上述任意一种肿瘤标志物升高比例为91.15%;胆囊癌根治术平均淋巴结清扫个数为(9.51 ±3.50)个,中位个数为8个;保守治疗者术后生存时间为(16.56 ±3.46)个月;手术治疗者术后生存时间为(21.51 ±5.46)个月,两者术后生存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胆囊癌根治术时,可将第八和第十三组淋巴结连同肝十二指肠韧带周围淋巴结一并清除.
作者:安兆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综合分析CEA(血清癌胚抗原)、CYFRA21-1(细胞角蛋白19片段)、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CA125(糖类抗原125)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80例肺癌(60例鳞癌、60例腺癌、60例小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再选取同期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研究对象的血清癌胚抗原水平、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糖类抗原125水平以及分析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等参数指标.结果 ①研究组的血清癌胚抗原水平、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糖类抗原125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腺癌组与鳞癌组、小细胞肺癌组血清癌胚抗原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组与小细胞癌、腺癌组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癌组与鳞癌组、腺癌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Ⅲ~Ⅳ期患者CEA、CYFRA21-1、NSE、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④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肺癌的敏感性远远高于任何一种肿瘤标志物的单项检测(P<0.05).结论 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和临床分期中有一定价值.血清癌胚抗原对肺腺癌、细胞角蛋白19片段对肺鳞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对肺小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比较高.
作者:南阳光;周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脊柱转移瘤和感染性病变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不同特点,为二者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3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和24例脊柱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为脊柱转移瘤组和脊柱感染组,2组患者均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比较脊柱转移瘤病变和感染病变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30例脊柱转移瘤组患者的弥散加权图像中,全部为高信号.24例脊柱感染疾病组患者的弥散加权图像中,18例患者为低信号,4例为等信号,2例患者为高信号.以DWI高信号作为脊柱转移瘤的诊断指标,诊断的敏感性为100.0%(30/30),特异性为91.67%(22/24),准确性为96.30%(52/54).以DWI低信号作为脊柱感染病变的诊断指标,诊断的敏感性为75.05%(18/24),特异性为0.0%(0/30),准确性为33.33%(18/54).脊柱转移瘤组患者病灶平均ADC值为(0.72 ±0.12)×10-3mm2/s,明显低于脊柱感染组患者的(1.43 ±0.14)×10-3mm2/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6,P<0.05).脊柱转移瘤组患者病灶平均CNR值为(27.46 ±4.35),明显高于脊柱感染组患者的(13.58 ±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2,P<0.05).结论 脊柱转移瘤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以高信号为主,而感染性疾病以低信号为主,而且脊柱感染性疾病的ADC值明显高于脊柱转移瘤病变.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于脊柱转移瘤和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光纪;陈首名;罗鹰;马方伟;何志兵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早期上皮性卵巢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33例早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选择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组和卵巢癌根治性手术组.评估两组的近期疗效并随访2年;记录患者随访期间复发情况、手术前后月经变化情况及孕产情况等.结果 在33例患者中,15例选择保留生育功能手术,18例选择卵巢癌根治性手术;在随访期内,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患者中3例复发,11例月经恢复正常,5例孕育成功并分娩健康儿;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根治性手术组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组的部分缓解率为46.7%和27.8%.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6.7%和55.6%.结论 对早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实施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是可行的,且临床较为安全,但需加强术后随访和指导,以提高临床安全性.
作者:王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影响胸段食管癌、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经手术治疗的胸段食管癌、贲门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胸段食管癌、贲门癌各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及 Logistic 回归分析病理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 胸段食管癌以上纵隔、肺门,隆突下较为多见;贲门癌转移主要以腹腔、贲门周围多见.对患者年龄、肿瘤细胞病理类型,肿瘤浸润深度,长度,分化程度等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肿瘤浸润全层,长度超过5 cm以及细胞分化程度低、位于胸下段的肿瘤和淋巴清扫个数>3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将上述有意义的单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肿瘤分化程度,长度,浸润深度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食管癌、贲门癌的淋巴结转移是具有一定的特点,术前全面合理的检查,根据肿瘤分化程度,病变长度,浸润深度等实际情况制定淋巴结清扫范围.
作者:何中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乳腺癌前后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及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实施手术治疗的43例乳腺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的血清CA153、CA125及TSGF水平.对观察组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复发病例,检测并比较术后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各项血清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的各项血清指标检测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均<0.05),并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均>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6例患者出现复发现象,且未复发组各项血清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手术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CA125及TSGF水平,但术后存在一定的复发情况,可通过对患者血清CA153、CA125及TSGF水平的检测来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
作者:安丽颖;陈园;王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同肿瘤患者放疗前后LPA水平的变化及放疗对肿瘤患者血浆LPA的影响.方法 选取肿瘤患者120例,依据肿瘤类型将这些患者分为原发性脑肿瘤组(n=40)、转移性脑肿瘤组(n=40)和非脑肿瘤组(n=40)三组,给予其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治疗,放疗前后分别应用液态色谱法对其血浆LPA水平进行测定,采用CAL-8000血常规分析仪对其血小板、白细胞计数进行测定,然后对其血浆LPA水平、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原发性脑肿瘤组患者的血浆LPA水平显著高于转移性脑肿瘤组、非脑肿瘤组(P<0.05),原发性脑肿瘤组、转移性脑肿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非脑肿瘤组(P<0.05),原发性脑肿瘤组患者的总缓解率2.5%(1/40)显著低于转移性脑肿瘤组、非脑肿瘤组[92.5%(37/40)、85.0%(34/40)](P<0.05).结论 转移性脑肿瘤、非脑肿瘤患者放疗后LPA水平均显著低于放疗前,肿瘤患者的放疗疗效能够在血浆LPA水平中得到有效反映,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作者:张尧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对宫颈癌术后盆底野外放疗患者肠道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90例宫颈癌术后拟行放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采用谷氨酰胺补充疗法;对照组则采用等量的等渗葡萄糖液静脉滴注.对比2组患者放疗前后的血浆谷氨酰胺浓度、DAO、D-乳糖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与白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放疗后RTOG急性放射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7天检测血浆谷氨酰胺浓度、DAO浓度及D-乳糖浓度比较,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7天试验组CD8+及外周白细胞总数明显低于对照组,CD4+相对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术后盆底野外放疗过程中补充谷氨酰胺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胃肠道反应,保护肠道黏膜功能,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肖波;余桂梅;肖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联合TP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 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IMRT联合TP方案治疗)和对照组(单纯TP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毒性不良反应和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和CR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生存质量Karnofsky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不良反应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MRT联合TP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可显著提高患者疗效和生存质量,但不增加并发症及毒性不良反应.
作者:许俐文;丁婷;姚晓丹;王纯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