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细胞癌与胆管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邢艳丽;申健

关键词:肝细胞癌, 胆管细胞癌, 彩色多普勒超声
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细胞癌与胆管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86例,按照病理类型分为肝细胞癌组和胆管细胞癌组.所有患者首先行常规超声检查,观察痛灶大小、位置、形态、数量、边界等声图表现,检查门静脉主干及肝内分支管腔的清晰程度,实体回声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肝动脉及门静脉主干血流情况,记录HA、SMA、PV血流频谱,测量HA的PAV、EDV、MV、RI,SMA及PV的Vm,计算各血管每分钟血流量.比较两组超声影像学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的肿瘤在左肝、右肝、左右肝及肝门均有分布,且两组的分布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细胞癌单发与多发差异不显著,胆管细胞癌则是以单发为主(P<0.05).两组肝固有动脉的EDV、Qh、肠系膜上动脉的Qs及门静脉主干的Vm、Qp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胆管细胞癌组患者HA的PSV、RI、SMA的Vm显著高于肝细胞癌组患者(P<0.05).肝细胞癌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肿块内的血液丰富,肝动脉供血为主,肝实质回声增粗,附近血管受压、绕行现象明显;胆管细胞癌组图像显示,肿块无明显边界,内部血管不丰富,可见变窄的血管穿行,病变处门静脉分支不清晰.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科在诊断和鉴别肝细胞癌及胆管细胞癌上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无功能性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研究

    目的 总结无功能性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无功能性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无功能性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分级、病理学特点不同,其顸后也不相同.18例患者中,无功能性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G1级12例,G2级5例,G3级或神经内分泌癌1例.G1、G2患者5年生存率达100%;1例G3级或神经内分泌癌患者术后1年死亡.结论 无功能性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分级与预后关系密切,肿瘤远处转移及细胞分化程度决定是否可以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这是影响预后的关键.

    作者:卢晓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术前胆汁回输联合肠内营养对肝门部位胆管癌患者免疫及营养的影响

    目的探 讨肝门部位胆管癌患者术前行胆汁回输联合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对患者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 取行肝门部位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84例,并据术前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n=42)和对照组(n=42);治疗组术前给予胆汁回输联合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术前仅给予常规治疗.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免疫功能及营养学指标水平变化,统计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的TBIL、AST、ALT水平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2.349,P=0.021;t=5.230,P=0.000;t=5.096,P=0.000);治疗后2组的IgG、IgA、IgM、BMI、PA及ALB水平显著升高,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07,P=0.018;t =3.568,P=0.000;t =4.377,P =0.000;t =2.512,P =0.014;t =8.907,P =0.000;t=12.087,P=0.000);2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3,P=0.645).结论 肝门部位胆管癌患者术前行胆汁回输联合肠内营养更有利于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且术后并发症发生少,可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

    作者:孙启峰;毕京鹏;甄庆强;张启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与开放手术远期疗效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与开放手术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6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开腹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情况、术后病理情况、随访3年期间生存情况,评价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与开放手术的远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除淋巴结总数为(12.56 ±4.36)枚,多于对照组(10.41 ±3.45)枚(P<0.05).2组在转移淋巴结数及肿瘤分化程度方面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1年、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总复发率上比较,2组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相当,但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并且能适度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是理想的手术治疗方式.

    作者:徐志诚;李准;王晓东;李春海;李伟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显微镜下锁孔手术治疗大脑凸面脑膜瘤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锁孔手术治疗大脑凸面脑膜瘤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86例大脑凸面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用额外侧前颅底锁孔入路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镜下手术治疗.记录手术效果与认知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全切除45例,次全切除5例;对照组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16例;2组切除方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4 d的尿崩、感染、垂体功能减退、下丘脑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 (P <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认知功能评分分别为(7.43±2.14)分和(5.89±1.34)分,都明显高于术前1d的(3.56±1.33)分和(3.48±1.28)分(P<0.05),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对于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额外侧前颅底锁孔入路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大脑凸面脑膜瘤有利于进行肿瘤全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

    作者:杨志明;廖晓灵;胡帮红;杨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3种不同子宫颈广泛切除术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分析阴式子宫颈广泛切除术、经腹子宫颈广泛性切除术与腹腔镜下广泛子宫颈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宫颈癌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A组给阴式子宫颈广泛切除术进行治疗,B组给予经腹子宫颈广泛性切除术,C组给予腹腔镜下广泛子宫颈切除术.比较3组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观察3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以及体温恢复时间等术后恢复情况;比较3组阴道残端漏、切口感染以及大小便不适或困难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明显低于B组(P<0.05),C组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A组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以及体温复常时间明显低于B组(P<0.05),且C组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C组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结论 阴式子宫颈广泛切除术、经腹子宫颈广泛性切除术与腹腔镜下广泛子宫颈切除术均为宫颈癌的有效治疗方法,其中尤以腹腔镜下广泛子宫颈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佳,其对患者产生的创伤较小,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且并发症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查满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周剂量奈达铂同步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周剂量奈达铂同步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75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放化疗标准组患者给予放化疗标准治疗,放化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放化疗实验组治疗,放化热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放化热疗实验治疗,比较3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生存质量与生存率.结果 放化热疗实验组临床主症、瘤体变化、进食梗阻、胸骨后疼痛与吐粘液症状显效率显著性高于其他两组;临床主症、瘤体变化与进食梗阻有效率显著性高于放化疗标准组;瘤体变化有效率显著性高于放化疗实验组;治疗后1个月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共性症状与副作用、特异模块、共性模块与模块总分组间比较,均显著性高于其他两组;治疗后6个月生存率显著性高于放化疗标准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胸骨后疼痛有效率明显高于放化疗标准组;进食梗阻与胸骨后疼痛有效率明显高于放化疗实验组;治疗后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放化疗标准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周剂量奈达铂同步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庞洁;陈岚;陈凤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ⅠA期乳腺癌妇女的临床病理特征与生存状况研究

    目的 研究ⅠA期乳腺癌妇女的临床病理特征与生存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38例ⅠA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中位随访,5年PFS为94.2%,5年OS为98.9%.138例患者中12例发生复发或转移.T1b期复发或转移3例,T1c期复发或转移9例.138例患者生存状况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i-67表达、不同的手术方式、放疗手段和组织学分级与患者PFS相关(P<0.05),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及曲妥珠单抗的使用与否对PFS无明显影响.Ki-67表达和组织学分级是影响患者PFS独立预后因素(P<0.05),且组织学分级中低级患者的PFS优于组织学分级高级患者,Ki-67表达<14%优于Ki-67表达≥14%者.结论 ⅠA期乳腺癌患者总的术后生存状况较好,对于某些亚组患者存在一定的复发率和转移率,且风险较大.

    作者:张振;冯云;李振宇;曹效忠;任莎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TC化疗方案联合放疗对高危子宫内膜癌术后肿瘤复发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高危子宫内膜癌术后采用TC化疗方案与放疗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76例经手术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高危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筋膜下子宫和双附件切除术治疗,并行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其中术后辅以全盆外照射治疗者为对照组,术后辅以TC化疗方案,放疗方案与对照组一致的设为治疗组;两组分别为38例.结果 治疗组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率为5.26% (2/38),明显低于对照组23.68% (9/38),x2=5.20,P=0.02;治疗组肺转移率为2.63% (1/38),明显低于对照组18.42%(7/38),x2=5.02,P=0.02;治疗组阴道复发率为2.63%(1/38),明显低于对照组21.05%(8/38),x2 =6.17,P=0.01;治疗组盆腔复发率为0.00%(0/38),明显低于对照组13.16%(5/38),x2=5.35,P=0.02.随访3年,治疗组患者生存率为92.11%(35/38),明显高于对照组73.68%(28/38),x2=4.54,P=0.03;治疗组患者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11% (16/38),明显高于对照组18.42%(7/38),x2=5.05,P=0.02;而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子宫内膜癌术后采用TC化疗方案联合放疗治疗可有利于降低患者复发率,延长其生存周期,但TC化疗方案联合放疗治疗存在明显骨髓抑制,因此临床医生需加强关注以积极采取合理措施干预.

    作者:任春梅;崔素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分析

    目的 分析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MT患者(n=11)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含CT平扫(n=2)、CT增强(n=1)、CT平扫增强(n=6)、MRI平扫增强(n=2),探讨影像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IMT均单发,边界清晰3例、不清8例(1例侵犯左肾),囊实性6例、实性5例.实性部分呈平扫稍低密度、“慢进慢出”样强化为主,囊性部分呈平扫低密度且无强化,并见囊壁规则环形线状强化(n=1)、边缘动脉期显著强化结节(n=1)、内部强化血管影(n=1)及“血管抱球征”(n=2).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D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并小囊变、小网膜囊积液(n=1)或均匀中度强化(n=1).免疫组化为Vim(+)(n=6),ALK(+)(n=4),Ki76 1%-20%.结论 IMT缺乏典型临床影像特征,瘤周炎性浸润、“慢进慢出”强化及纤维组织密度或信号对诊断有重要提示价值.IMT的影像表现与ALK、Ki67可能存在某些相关性.

    作者:彭德新;魏俊;张翱;陶学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抗HPV蛋白辅料配合单磷酸阿糖腺苷对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人乳头瘤病毒清除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抗人乳头瘤病毒(HPV)蛋白辅料配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HPV持续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行宫颈冷刀锥切术后仍存在HPV感染的子宫上皮内瘤变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HPV蛋白辅料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静脉滴注,观察2组患者治疗3、6、12个月后病毒转阴率及临床有效率,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治疗3、6、12个月后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患者在治疗6、12个月后病毒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抗HPV蛋白辅料和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用药可有效降低病毒载量,大限度清除锥切术后HPV的持续感染,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王巧娥;胡小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预防性抗癫痫药物治疗脑肿瘤相关性癫痫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预防性抗癫痫药物治疗脑肿瘤相关性癫痫的意义.方法 对确诊治疗的脑肿瘤患者病例资料进行整理,根据用药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癫痫发生率为12.0%,显著低于对照组(26.0%);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癫痫发生率为22.0%,对照组患者癫痫发生率28.0%;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癫痫发作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发作≥3次发生率36.4%,显著低于对照组(64.3%),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抗癫痫药物治疗脑肿瘤相关性癫痫可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收益肯定.

    作者:付伟;周赤忠;潘德锐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结直肠癌治疗前后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结直肠癌治疗前后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术后7d、化疗后7d时,均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4 mL,Elisa法检测血浆中MMP-9、TIMP-1水平,并分析其与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肿瘤直径等的关系.比较术前、术后7d、化疗后7d期间血浆MMP-9、TIMP-1水平及MMP-9/TIMP-1比值.结果 不同TNM分期患者,MMP-9、TIMP-1水平、MMP-9/TIMP-1比值存在明显差异,随着分期的增加,血浆MMP-9、TIMP-1水平及MMP-9/TIMP-1比值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组血浆MMP-9、TIMP-1水平及MMP-9/TIMP-1比值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d、化疗后7d时,血浆MMP-9、TIMP-1水平及MMP-9/TIMP-1比值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后7d时,血浆MMP-9、TIMP-1水平及MMP-9/TIMP-1比值均明显低于术后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MP-9、TIMP-1与结直肠癌TNM分期及肿瘤侵袭性密切相关,血清中MMP-9、TIMP-1水平检测可能成为结直肠癌病情评估的血清学指标.

    作者:张剑锋;张凯;侯英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乳腺癌根治术围术期血清GH和IGF-Ⅰ水平与其免疫功能的关系及其联合预测预后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围术期血清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的与其免疫功能的关系及其联合预测生存预后.方法 选取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5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GH、IGF-Ⅰ和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A(IgG)、免疫球蛋白A(IgM)水平,随访3年,依据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86例)和死亡组(n =66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GH、IGF-Ⅰ与IgA、IgG、IgM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GH、IGF-Ⅰ联合预测生存预后的效能,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术前、术后血清GH、IGF-Ⅰ、IgA、IgG、IgM水平和生存预后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血清GH、IGF-Ⅰ、IgA、IgG、IgM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结果显示,血清GH、IGF-Ⅰ与IgA、IgG、IgM呈正相关(P<0.05);生存组患者术后血清GH、IGF-Ⅰ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GH以3.50 ng/ml为分界值、IGF-Ⅰ以130 ng/ml为分界值时,其联合预测生存预后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94%、93.02%、93.42%,与实际结果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清GH、IGF-Ⅰ水平可能与其术后免疫功能抑制状态发生有关,术后联合检测二者水平预测患者的生存预后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潘音桦;邹全庆;周燕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麻醉时应用右美托咪定对胃癌根治术患者PaO2、PaCO2及氧合指数的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麻醉时应用右美托咪定对胃癌根治术患者PaO2、PaCO2及氧合指数的影响.方法 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以及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患者使用咪达唑仑,对比观察两组患者PaO2、PaCO2及氧合指数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7.50%(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 (28/40)(P<0.05).两组患者均能够将药物泵入的速度进行调整,使得Ramsay评分在理想范围内,观察组0~3分患者为90.00% (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24/40).7~10分患者为0.00%(0/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0% (4/40)(P<0.05).观察组患者被唤醒时间为(0.17 ±0.02)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3±0.57) min(P <0.05).两组经过不同方式麻醉处理之后,观察组的PaO2上升趋势明显大于对照组,PaCO2及氧合指数降低趋势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麻醉时应用右美托咪定对胃癌根治术患者PaO2、PaCO2及氧合指数可以进行较为明显的调节,有效缩短患者麻醉后恢复时间,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作者:李丕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甲状腺癌术后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与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甲状腺癌术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与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抽签法将6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TSH抑制治疗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比较2组术后3年、5年的复发、转移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术后3年的复发率、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及远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5年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H抑制治疗比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能更有效地减少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的复发、转移危险,但应制定个体、动态的TSH抑制治疗方案,以达到临床获益与安全性的平衡.

    作者:韩淼;周长明;赵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EC序贯T化疗对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的疗效及Ang-2、VEGF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EC序贯T化疗对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的疗效及Ang-2、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110例,以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实施EC序贯T化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及Ang-2、VEGF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Ang-2以及VEG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以及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序贯T化疗对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效果较好,能够有效调节Ang-2以及VEGF水平,降低心肌酶以及肝功能水平,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葛述科;孙嘉忆;高伟;郭文斌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七氟醚和丙泊酚对深度麻醉监测下颅内肿瘤术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七氟烷和丙泊酚的使用对行深度麻醉监测下颅内肿瘤术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颅内肿瘤并行手术切除的9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实验组患者于术中使用七氟烷进行维持麻醉,对照组患者于术中使用丙泊酚进行维持麻醉.于术前(TO)、诱导麻醉时(T1)、手术进行时(T2)及手术结束(T3)4个时间点对2组患者进行脑血流动力学监测,观测部位分别为左右两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观测指标包括阻力指数(RI)、时间平均流速(Vm),并进行对比.同时于T0及T3时间点对2组患者的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取率(CERO2)及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进行测定并进行对比.结果 2组的ACA、MCA、PCA分别于T0、T1、T2、T3几个时间的RI及Vm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O时2组脑氧代谢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2~T3时实验组患者SjvO2较对照组高(P<0.05),而CERO,、Da-jvO2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七氟烷和丙泊酚应用于深度麻醉下颅内肿瘤切除术,效果均较好,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但七氟烷能够降低脑氧代谢,效果优于丙泊酚.

    作者:王兴华;李正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SMI联合常规超声对小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SMI联合常规超声对小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女性小乳腺癌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常规超声及SMI临床资料,比较二者的声像图,评价二者单独使用及联合使用对小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诊断效能.结果 常规超声对小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的声像图表现显示,23个(38.33%)长短径比≤2,22个(36.67%)皮髓质比≥1,24个(40.00%)大皮质厚度≥3 mm,Adler分级34个(56.67%)0~Ⅰ级、26个(43.33%)Ⅱ~Ⅲ级.SMI的Adler分级显示,反应增生组以Ⅰ级、Ⅱ级血流为主,分别占到17.86%、64.29%;转移组以Ⅱ级、Ⅲ级血流为主,分别占到43.75%、28.13%,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敏感性是79.31%,特异性是70.97%;SMI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敏感性是89.29%,特异性是78.13%;两者联合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敏感性是96.77%,特异性是93.10%.结论 SMI联合常规超声检测小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以提高诊断效能,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尚小轶;代引海;韩娟澧;林思昭;孙敏;冯彪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育龄期宫颈癌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状态及性生活质量相关性分析

    目的 观察育龄期宫颈癌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状态,研究其与性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78例,采用术后患者一般资料量表、创伤后成长状态量表和女性性功能问卷调查表,应用统计分析软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PTGI总分为(60.46±13.52)、对生活的欣赏(14.29±3.08)、个人力量增强(12.85±2.99)、新的可能性(13.81±4.87)、与他人关系(16.41±4.22)、精神的改变(2.92±0.51);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是否有生育意愿、病理分期、治疗方式、治疗结束时间、是否有并发症均与PTGI总分有关(P<0.05),受试者职业类型、治疗付费方式以及病理类型与PTGI总分无关(P>0.05);受试者性生活质量总分与各维度得分(性欲、性唤起、性高潮、性生活满意、性交痛障碍与个人力量增强)有相关性(γ =0.16 ~0.25,P均<0.05).结论 患者性生活质量与术后创伤后成长呈正相关性,并且患者是否有较高的性生活满意度也是影响PTG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临床上护理工作应该多方面、多角度帮助患者提高性生活满意度,进而使患者心理积极的成长.

    作者:梁承蓉;夏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影响保乳术治疗乳腺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乳腺癌采用保乳术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行保乳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20例.建立数据库,统计术后1、2、3、4年复发情况,统计复发率;对比不同年龄、不同肿瘤直径、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不同Ki-67表达、不同乳腺癌TNM分期、不同病理类型和分子分型患者复发率;采用多因素分析找出复发危险因素.结果 复发率为12.50%.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40岁的患者中复发率较年龄>40岁的患者高;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复发率较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高;KI-67阳性者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者;Her-2阳性型术后复发率较其它分子分型高(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分子分型、淋巴结转移为复发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分子分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者年龄均对乳腺癌保乳术术后复发有影响.

    作者:李海平;李江涛;刘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