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晓玉
目的 探讨高危子宫内膜癌术后采用TC化疗方案与放疗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76例经手术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高危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筋膜下子宫和双附件切除术治疗,并行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其中术后辅以全盆外照射治疗者为对照组,术后辅以TC化疗方案,放疗方案与对照组一致的设为治疗组;两组分别为38例.结果 治疗组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率为5.26% (2/38),明显低于对照组23.68% (9/38),x2=5.20,P=0.02;治疗组肺转移率为2.63% (1/38),明显低于对照组18.42%(7/38),x2=5.02,P=0.02;治疗组阴道复发率为2.63%(1/38),明显低于对照组21.05%(8/38),x2 =6.17,P=0.01;治疗组盆腔复发率为0.00%(0/38),明显低于对照组13.16%(5/38),x2=5.35,P=0.02.随访3年,治疗组患者生存率为92.11%(35/38),明显高于对照组73.68%(28/38),x2=4.54,P=0.03;治疗组患者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11% (16/38),明显高于对照组18.42%(7/38),x2=5.05,P=0.02;而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子宫内膜癌术后采用TC化疗方案联合放疗治疗可有利于降低患者复发率,延长其生存周期,但TC化疗方案联合放疗治疗存在明显骨髓抑制,因此临床医生需加强关注以积极采取合理措施干预.
作者:任春梅;崔素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全切或次全切术对脑胶质瘤患者认知功能与神经肽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65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n=31)与对照组(n=34).对照组行常规开颅切除术,观察组则行显微镜下全切或次全切术.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认知功能及脑脊液中神经肽水平;统计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2组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与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等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2组脑脊液中AVP、β-EP、OT水平均显著下降,NT、SS水平则显著升高(P<0.01),但观察组上述各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或P<0.01);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2组间偏瘫、失语、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与常规开颅切除术相比,显微镜下全切或次全切术可更有效改善脑胶质瘤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其脑脊液神经肽水平,更有利于患者预后,同时可以缩短患者手术及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琦;张劲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后程三维适形放疗同步依托EP方案化疗治疗SCLC伴脑转移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SCLC伴脑转移癌的患者120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组,各60例.2组同时行后程三维适形放疗依托EP方案进行化疗,间隔3周后用EP方案化疗,28天为1个周期,根据患者情况行3~8个周期.A组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天,用量约为250 ml,持续用药2个周期以上.采用疗效评价、生活质量评价、不良反应评价联合评价,根据术后随访评价远期生存率.结果 A组患者疗效有效率(70.0%)略高于B组(6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率(81.7%)高于B组(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头痛发热等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远期生存率略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后程三维适形放疗同步依托EP方案治疗SCLC,能够有效提高SCLC伴脑转移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远期生存率,可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新桥;王兵;赵冬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经纤维支气管镜下大气道良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纤维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的中央气道的良性和恶性肿瘤患者80例,对比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1个月的肺功能(FEV1、FVC)、气道狭窄段的腔径和气促的指数改变情况,观察气道的恶性肿瘤患者1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观察患者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30例气道的良性肿瘤患者,手术都成功去掉了腔内的肿瘤,呼吸困难和胸闷等临床症状消失,气道恢复通畅状态.50例气道的恶性肿瘤患者中有1例患者治疗无效(2.0%),5例患者治疗有效(10.0%),44例患者治疗显效(88.0%);患者肺功能相关指标、气道的腔径得到明显提升,气促的评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1年生存率为31.0%,中位生存时间为3.8个月.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对患者疗效显著,患者症状改善良好,可延长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手术并发症少.
作者:王晓洁;牛建明;李润浦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FR-α蛋白及Ki-67表达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50例患者,其中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17例,因癌前病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8例,因宫颈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5例(4例宫颈癌Ⅱ期、3例宫颈癌Ⅲ期、8例宫颈癌Ⅰ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检测FR-α和Ki-67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宫颈癌组织以及正常宫颈组织中表达.结果 FR-α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和宫颈癌组织的表达阳性,比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宫颈癌组织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的表达阳性,比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R-α在3种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蛋白在3种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癌病变组织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R-α和Ki-67蛋白在3种不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发病与FR-α蛋白在各种组织中的表达升高有关;HPV感染和FR-α蛋白表达有协同作用;肿瘤发生加快与Ki-67蛋白在宫颈组织中的高表达有关;Ki-67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和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FR-α有相关性.
作者:赵红果;郭宝芝;刘爱珍;宋芷霜;蔡海瑜;丁俊珊;刘路玖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放疗期间营养状况与放疗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调查174例肺癌患者放疗前的营养状况,并在放疗前和放疗2周末、4周末、放疗结束时评价放疗不良反应.采用广义加性模型分析肺癌患者营养综合状况和放疗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 根据营养综合指标判断,入院时44例(25.2%)患者营养状况良好,90例(51.7%)存在轻度营养不良,40例(23.1%)存在严重营养不良.患者营养状况与放射性皮炎(t=-4.58,P<0.001),放射性食管炎(t=-5.62,P<0.001),疲劳(t=-3.98,P<0.001),放射性肺炎(t=-2.57,P<0.001)存在线性关系.结论 肺癌患者的营养状况与放疗不良反应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营养不良的患者在放疗前应给予营养支持.
作者:陈文政;张春华;王晓松;徐宝兰;洪金花;王杏英;罗淑兰;万显秀;石冬梅;刘桂凤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SMI联合常规超声对小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女性小乳腺癌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常规超声及SMI临床资料,比较二者的声像图,评价二者单独使用及联合使用对小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诊断效能.结果 常规超声对小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的声像图表现显示,23个(38.33%)长短径比≤2,22个(36.67%)皮髓质比≥1,24个(40.00%)大皮质厚度≥3 mm,Adler分级34个(56.67%)0~Ⅰ级、26个(43.33%)Ⅱ~Ⅲ级.SMI的Adler分级显示,反应增生组以Ⅰ级、Ⅱ级血流为主,分别占到17.86%、64.29%;转移组以Ⅱ级、Ⅲ级血流为主,分别占到43.75%、28.13%,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敏感性是79.31%,特异性是70.97%;SMI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敏感性是89.29%,特异性是78.13%;两者联合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敏感性是96.77%,特异性是93.10%.结论 SMI联合常规超声检测小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以提高诊断效能,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尚小轶;代引海;韩娟澧;林思昭;孙敏;冯彪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细胞癌与胆管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86例,按照病理类型分为肝细胞癌组和胆管细胞癌组.所有患者首先行常规超声检查,观察痛灶大小、位置、形态、数量、边界等声图表现,检查门静脉主干及肝内分支管腔的清晰程度,实体回声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肝动脉及门静脉主干血流情况,记录HA、SMA、PV血流频谱,测量HA的PAV、EDV、MV、RI,SMA及PV的Vm,计算各血管每分钟血流量.比较两组超声影像学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的肿瘤在左肝、右肝、左右肝及肝门均有分布,且两组的分布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细胞癌单发与多发差异不显著,胆管细胞癌则是以单发为主(P<0.05).两组肝固有动脉的EDV、Qh、肠系膜上动脉的Qs及门静脉主干的Vm、Qp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胆管细胞癌组患者HA的PSV、RI、SMA的Vm显著高于肝细胞癌组患者(P<0.05).肝细胞癌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肿块内的血液丰富,肝动脉供血为主,肝实质回声增粗,附近血管受压、绕行现象明显;胆管细胞癌组图像显示,肿块无明显边界,内部血管不丰富,可见变窄的血管穿行,病变处门静脉分支不清晰.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科在诊断和鉴别肝细胞癌及胆管细胞癌上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邢艳丽;申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直肠癌新辅助化疗与手术的间隔时间对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收集60例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行根治性手术的初治疗直肠癌患者,根据新辅助治疗结束至手术的间隔时间分为观察组(新辅助放化疗结束后≥8周)和对照组(新辅助放化疗结束后<8周),每组30例.全部患者采用FOLFOX方案的化疗及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或经腹直肠癌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CEA值、肿瘤降期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观察组CEA值为(7.3±6.6) ng/ml,对照组CEA值为(7.9±6.3) ng/ml,均较辅助化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T分期降期率为70.0%、N分期降期率为63.3%,二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吻合口漏3例、吻合口出血4例、肠梗阻2例、盆腔感染3例,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结束8周后行手术,可以获得更为明显的降期效果,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韩文华;钱昆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机体代谢及胃肠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 将行根治术治疗的56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5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开腹手术组)28例和观察组(腹腔镜手术组)28例.检测与比较两组手术患者围术期的蛋白代谢指标、脂代谢指标及胃肠功能指标.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蛋白代谢指标、脂代谢指标及胃肠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术后两组的蛋白代谢指标、脂代谢指标及胃肠功能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观察组均显著地好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机体代谢及胃肠功能指标波动小于开腹手术,因此认为腹腔镜根治术更为适用于结直肠癌患者.
作者:王建锋;王耿泽;张海洋;杨玉兵;历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榄香烯乳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62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方法,把入选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榄香烯乳联合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治疗效果、预后情况以及毒副作用.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4.52%>35.4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90.32%> 64.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19.86±9.39)个月]低于观察组患者[(31.17±11.45)个月,P=0.006)].对照组患者的无疾病生存期PFS[(13.51±8.63)个月]低于观察组患者[(24.41±10.41)个月,P=0.003)].观察组总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0% <3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榄香烯乳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疗效较好,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探讨.
作者:吴翔;岳春迪;崔小霞;李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MRI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TIC)、弥散加权成像(DW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对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的34例乳腺病变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成良恶性两组病变,通过后处理绘制TIC曲线,同时以常规b值=1 000 s/mm2进行扫描测量计算ADC值,在IVIM序列中,通过后处理计算出真实扩散系数(D)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绘制ROC曲线检验诊断效能,计算单独诊断及联合应用在诊断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的差异.结果 恶性病变组的TIC曲线明显以“流出型”为主,ADC值与D值在两组之间有着明显差异(P<0.05),其中TIC曲线与及D值联合诊断时AUC(ROC曲线峰下面积)为0.99,具诊断优势.结论 MRI动态增强TIC类型、ADC值、D值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中均有价值,TIC曲线与D值联合在诊断中更具优势.
作者:胡利平;文庆怡;刘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对比分析阴式子宫颈广泛切除术、经腹子宫颈广泛性切除术与腹腔镜下广泛子宫颈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宫颈癌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A组给阴式子宫颈广泛切除术进行治疗,B组给予经腹子宫颈广泛性切除术,C组给予腹腔镜下广泛子宫颈切除术.比较3组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观察3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以及体温恢复时间等术后恢复情况;比较3组阴道残端漏、切口感染以及大小便不适或困难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明显低于B组(P<0.05),C组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A组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以及体温复常时间明显低于B组(P<0.05),且C组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C组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结论 阴式子宫颈广泛切除术、经腹子宫颈广泛性切除术与腹腔镜下广泛子宫颈切除术均为宫颈癌的有效治疗方法,其中尤以腹腔镜下广泛子宫颈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佳,其对患者产生的创伤较小,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且并发症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查满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3D打印非共面模板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对于肿瘤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3D打印非共面模板联合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粒子植入流程包据术前CT定位及计划设计、术中方案优化、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下穿刺、粒子植入、术后3天计划验证、术后1~3个月疗效评价.疗效评价采用实体瘤评价标准(RECIST) v1.1,不良反应评价采用不良事件常用术语评定标准(CTCAE)v3.0.观察肿瘤区(gross tumor vo1ume,GTV)接受90~120 Gy处方剂量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3D打印非共面模板联合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1个月后部分缓解(PR)8例(40%),3个月后完全缓解+部分缓解(CR+ PR) 18例(90%),5例CR,13例PR,粒子植入后局部病灶均无进展,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3D打印非共面模板联合术中CT引导下永久性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术前术后计划可获得良好的一致性,有良好的治疗准确性,具有并发症少,简便安全等优点,为规范临床操作流程及精确植入的提供了新的方法.
作者:王文俊;陈志军;许波;周爱清;粟宇;钟锦绣;吴真;黄水源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讨论直肠癌腹腔镜手术中关闭盆底腹膜对术后早期机械性肠梗阻发生的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低位直肠癌患者共131例,分为关闭盆底腹膜组和未关闭盆底腹膜组.比较术后早期机械性肠梗阻的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腹腔镜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后机械性肠梗阻的总发生率为8.40%,腹腔镜手术中未关闭盆底腹膜组患者中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左半结肠切除以及右半结肠切除均高于关闭盆底腹膜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患者术后早期肠梗阻与TNM N2期、术中大出血、切口感染,左半结肠切除和右半结肠切除以及关闭盆底腹膜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 N2期、术中大出血、切口感染,左半结肠切除和右半结肠切除以及关闭盆底腹膜是影响患者早期肠梗阻的危险因素.结论 低位直肠癌腹腔镜手术中关闭盆底腹膜可以减低术后早期机械性肠梗阻发生的风险.
作者:汪雪;王梦桥;刘建;彭德伟;李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结直肠癌治疗前后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术后7d、化疗后7d时,均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4 mL,Elisa法检测血浆中MMP-9、TIMP-1水平,并分析其与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肿瘤直径等的关系.比较术前、术后7d、化疗后7d期间血浆MMP-9、TIMP-1水平及MMP-9/TIMP-1比值.结果 不同TNM分期患者,MMP-9、TIMP-1水平、MMP-9/TIMP-1比值存在明显差异,随着分期的增加,血浆MMP-9、TIMP-1水平及MMP-9/TIMP-1比值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组血浆MMP-9、TIMP-1水平及MMP-9/TIMP-1比值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d、化疗后7d时,血浆MMP-9、TIMP-1水平及MMP-9/TIMP-1比值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后7d时,血浆MMP-9、TIMP-1水平及MMP-9/TIMP-1比值均明显低于术后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MP-9、TIMP-1与结直肠癌TNM分期及肿瘤侵袭性密切相关,血清中MMP-9、TIMP-1水平检测可能成为结直肠癌病情评估的血清学指标.
作者:张剑锋;张凯;侯英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MT患者(n=11)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含CT平扫(n=2)、CT增强(n=1)、CT平扫增强(n=6)、MRI平扫增强(n=2),探讨影像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IMT均单发,边界清晰3例、不清8例(1例侵犯左肾),囊实性6例、实性5例.实性部分呈平扫稍低密度、“慢进慢出”样强化为主,囊性部分呈平扫低密度且无强化,并见囊壁规则环形线状强化(n=1)、边缘动脉期显著强化结节(n=1)、内部强化血管影(n=1)及“血管抱球征”(n=2).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D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并小囊变、小网膜囊积液(n=1)或均匀中度强化(n=1).免疫组化为Vim(+)(n=6),ALK(+)(n=4),Ki76 1%-20%.结论 IMT缺乏典型临床影像特征,瘤周炎性浸润、“慢进慢出”强化及纤维组织密度或信号对诊断有重要提示价值.IMT的影像表现与ALK、Ki67可能存在某些相关性.
作者:彭德新;魏俊;张翱;陶学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YST)又称为内胚窦瘤,是一种起源于胚胎内胚层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通常好发于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多见于性腺器宫,包括卵巢、子宫、阴道、睾丸等.另有研究认为在性腺以外发生率约占20%.本文就1例颅内罕见的原发性卵黄囊瘤临床症状、体征、鉴别诊断、治疗、预后进行报告.
作者:王龙;安慧蒙;杨强;程志斌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血管生成与MR灌注成像各项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45例前列腺癌患者为观察组,进行MR灌注成像,并对前列腺癌标本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与灌注曲线大线性斜率(SSmax)及T2*驰豫率的相关性.另选择4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进行相同的检测.结果 观察组的大线性斜率、T2*驰豫率、VEGF和MVD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灌注成像的相关指标能反应前列腺癌组织中血管的生成情况,进而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丁碧娇;林志敏;何桂凤;徐新申;黄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MRI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诊断早期宫颈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78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入院后先接受MRI检查,间隔2h后接受TVCDS,观察2种不同的检查方法对早期宫颈癌临床分期的检出率和不同病灶部位的检出率.结果 MRI联合TVCDS检测在早期宫颈癌各临床分期上的检出率与TVCDS单独诊断的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检查方法对宫旁侵犯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质浸润和阴道浸润,MRI联合TVCDS的检出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 MRI联合TVCDS能较好地对早期宫颈癌进行准确判断,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偏小,还需在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的基础上,探索MRI联合TVCDS对宫颈癌及其临床分期的诊断效果,以便更好地预防与治疗宫颈癌.
作者:贺海玲;刘婕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