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列腺癌组织中血管生成与MR灌注成像的相关性研究

丁碧娇;林志敏;何桂凤;徐新申;黄莹

关键词:灌注成像, 前列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摘要: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血管生成与MR灌注成像各项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45例前列腺癌患者为观察组,进行MR灌注成像,并对前列腺癌标本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与灌注曲线大线性斜率(SSmax)及T2*驰豫率的相关性.另选择4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进行相同的检测.结果 观察组的大线性斜率、T2*驰豫率、VEGF和MVD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灌注成像的相关指标能反应前列腺癌组织中血管的生成情况,进而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分析

    目的 分析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MT患者(n=11)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含CT平扫(n=2)、CT增强(n=1)、CT平扫增强(n=6)、MRI平扫增强(n=2),探讨影像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IMT均单发,边界清晰3例、不清8例(1例侵犯左肾),囊实性6例、实性5例.实性部分呈平扫稍低密度、“慢进慢出”样强化为主,囊性部分呈平扫低密度且无强化,并见囊壁规则环形线状强化(n=1)、边缘动脉期显著强化结节(n=1)、内部强化血管影(n=1)及“血管抱球征”(n=2).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D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并小囊变、小网膜囊积液(n=1)或均匀中度强化(n=1).免疫组化为Vim(+)(n=6),ALK(+)(n=4),Ki76 1%-20%.结论 IMT缺乏典型临床影像特征,瘤周炎性浸润、“慢进慢出”强化及纤维组织密度或信号对诊断有重要提示价值.IMT的影像表现与ALK、Ki67可能存在某些相关性.

    作者:彭德新;魏俊;张翱;陶学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3种不同子宫颈广泛切除术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分析阴式子宫颈广泛切除术、经腹子宫颈广泛性切除术与腹腔镜下广泛子宫颈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宫颈癌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A组给阴式子宫颈广泛切除术进行治疗,B组给予经腹子宫颈广泛性切除术,C组给予腹腔镜下广泛子宫颈切除术.比较3组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观察3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以及体温恢复时间等术后恢复情况;比较3组阴道残端漏、切口感染以及大小便不适或困难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明显低于B组(P<0.05),C组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A组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以及体温复常时间明显低于B组(P<0.05),且C组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C组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结论 阴式子宫颈广泛切除术、经腹子宫颈广泛性切除术与腹腔镜下广泛子宫颈切除术均为宫颈癌的有效治疗方法,其中尤以腹腔镜下广泛子宫颈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佳,其对患者产生的创伤较小,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且并发症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查满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开胸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VAS疼痛评分以及淋巴结清扫个数;检测手术前后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和白介素-10的含量.结果 研究组的疾病控制率以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术中出血量、VAS疼痛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和白介素-10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对照组升高得更为明显(P<0.05).研究组术后肺不张、肺漏气、支气管胸膜瘘、切口感染、慢性疼痛和皮下气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的开胸肺叶切除手术相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极为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袁德武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大脑凸面肿瘤术后迟发硬膜外血肿的发生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大脑凸面肿瘤术后迟发硬膜外血肿的发生因素.方法 选择大脑凸面肿瘤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都采用开颅手术,记录术后3个月迟发硬膜外血肿发生情况,并进行临床资料的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进行头颅扫描,发现迟发硬膜外血肿4例,发生率为4.9%;患者行全麻下血肿清除术后好转.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糖尿病、乳糖含量、病理类型与迟发硬膜外血肿发生明显相关(P<0.05);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时间、糖尿病、乳糖含量、病理类型都是导致迟发硬膜外血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大脑凸面肿瘤术后迟发硬膜外血肿比较常见,年龄、手术时间、糖尿病、乳糖含量、病理类型都是导致迟发硬膜外血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肖学谦;肖三潮;千超;李峰;张毓;刘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ⅠA期乳腺癌妇女的临床病理特征与生存状况研究

    目的 研究ⅠA期乳腺癌妇女的临床病理特征与生存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38例ⅠA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中位随访,5年PFS为94.2%,5年OS为98.9%.138例患者中12例发生复发或转移.T1b期复发或转移3例,T1c期复发或转移9例.138例患者生存状况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i-67表达、不同的手术方式、放疗手段和组织学分级与患者PFS相关(P<0.05),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及曲妥珠单抗的使用与否对PFS无明显影响.Ki-67表达和组织学分级是影响患者PFS独立预后因素(P<0.05),且组织学分级中低级患者的PFS优于组织学分级高级患者,Ki-67表达<14%优于Ki-67表达≥14%者.结论 ⅠA期乳腺癌患者总的术后生存状况较好,对于某些亚组患者存在一定的复发率和转移率,且风险较大.

    作者:张振;冯云;李振宇;曹效忠;任莎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3D打印非共面模板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3D打印非共面模板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对于肿瘤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3D打印非共面模板联合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粒子植入流程包据术前CT定位及计划设计、术中方案优化、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下穿刺、粒子植入、术后3天计划验证、术后1~3个月疗效评价.疗效评价采用实体瘤评价标准(RECIST) v1.1,不良反应评价采用不良事件常用术语评定标准(CTCAE)v3.0.观察肿瘤区(gross tumor vo1ume,GTV)接受90~120 Gy处方剂量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3D打印非共面模板联合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1个月后部分缓解(PR)8例(40%),3个月后完全缓解+部分缓解(CR+ PR) 18例(90%),5例CR,13例PR,粒子植入后局部病灶均无进展,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3D打印非共面模板联合术中CT引导下永久性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术前术后计划可获得良好的一致性,有良好的治疗准确性,具有并发症少,简便安全等优点,为规范临床操作流程及精确植入的提供了新的方法.

    作者:王文俊;陈志军;许波;周爱清;粟宇;钟锦绣;吴真;黄水源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育龄期宫颈癌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状态及性生活质量相关性分析

    目的 观察育龄期宫颈癌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状态,研究其与性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78例,采用术后患者一般资料量表、创伤后成长状态量表和女性性功能问卷调查表,应用统计分析软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PTGI总分为(60.46±13.52)、对生活的欣赏(14.29±3.08)、个人力量增强(12.85±2.99)、新的可能性(13.81±4.87)、与他人关系(16.41±4.22)、精神的改变(2.92±0.51);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是否有生育意愿、病理分期、治疗方式、治疗结束时间、是否有并发症均与PTGI总分有关(P<0.05),受试者职业类型、治疗付费方式以及病理类型与PTGI总分无关(P>0.05);受试者性生活质量总分与各维度得分(性欲、性唤起、性高潮、性生活满意、性交痛障碍与个人力量增强)有相关性(γ =0.16 ~0.25,P均<0.05).结论 患者性生活质量与术后创伤后成长呈正相关性,并且患者是否有较高的性生活满意度也是影响PTG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临床上护理工作应该多方面、多角度帮助患者提高性生活满意度,进而使患者心理积极的成长.

    作者:梁承蓉;夏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妊娠期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研究妊娠期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妊娠期合并子宫肌瘤者62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分娩、正常孕妇6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妊娠期及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孕妇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观察组肌瘤变性、先兆早产、先兆流产、胎位异常、前置胎盘、胎盘窘迫、宫缩乏力、胎盘早剥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6.45%,14.52%,19.35%,12.90%,16.13%,9.68%,24.19%,8.06%,30.6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为61.29%,高于对照组的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低Apgar评分的发生率分别为6.45%,12.9%,9.6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期合并子宫肌瘤患者易发生妊娠并发症,增加了剖宫产率,且新生儿结局不良,应引起临床注意.

    作者:吴利萍;沈孟荣;郭慧娟;蒋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MRI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宫颈癌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MRI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诊断早期宫颈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78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入院后先接受MRI检查,间隔2h后接受TVCDS,观察2种不同的检查方法对早期宫颈癌临床分期的检出率和不同病灶部位的检出率.结果 MRI联合TVCDS检测在早期宫颈癌各临床分期上的检出率与TVCDS单独诊断的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检查方法对宫旁侵犯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质浸润和阴道浸润,MRI联合TVCDS的检出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 MRI联合TVCDS能较好地对早期宫颈癌进行准确判断,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偏小,还需在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的基础上,探索MRI联合TVCDS对宫颈癌及其临床分期的诊断效果,以便更好地预防与治疗宫颈癌.

    作者:贺海玲;刘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SMI联合常规超声对小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SMI联合常规超声对小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女性小乳腺癌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常规超声及SMI临床资料,比较二者的声像图,评价二者单独使用及联合使用对小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诊断效能.结果 常规超声对小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的声像图表现显示,23个(38.33%)长短径比≤2,22个(36.67%)皮髓质比≥1,24个(40.00%)大皮质厚度≥3 mm,Adler分级34个(56.67%)0~Ⅰ级、26个(43.33%)Ⅱ~Ⅲ级.SMI的Adler分级显示,反应增生组以Ⅰ级、Ⅱ级血流为主,分别占到17.86%、64.29%;转移组以Ⅱ级、Ⅲ级血流为主,分别占到43.75%、28.13%,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敏感性是79.31%,特异性是70.97%;SMI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敏感性是89.29%,特异性是78.13%;两者联合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敏感性是96.77%,特异性是93.10%.结论 SMI联合常规超声检测小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以提高诊断效能,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尚小轶;代引海;韩娟澧;林思昭;孙敏;冯彪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影响保乳术治疗乳腺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乳腺癌采用保乳术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行保乳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20例.建立数据库,统计术后1、2、3、4年复发情况,统计复发率;对比不同年龄、不同肿瘤直径、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不同Ki-67表达、不同乳腺癌TNM分期、不同病理类型和分子分型患者复发率;采用多因素分析找出复发危险因素.结果 复发率为12.50%.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40岁的患者中复发率较年龄>40岁的患者高;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复发率较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高;KI-67阳性者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者;Her-2阳性型术后复发率较其它分子分型高(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分子分型、淋巴结转移为复发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分子分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者年龄均对乳腺癌保乳术术后复发有影响.

    作者:李海平;李江涛;刘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肺癌调强或适形放疗后放射性肺炎发生及计量学预测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肺癌接受调强或适形放疗后放射性肺炎发生及计量学预测因素.方法 选取接受胸部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214例,其中适形放疗96例,调强放疗1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及不同肺体积定义的计量参数对急性放射性肺炎的预测价值,并比较各因素间相关性.采用调强或适形放疗,观察患者开始至结束后3个月内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情况并采用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急性放射性损伤分级标准进行分级评价.结果 ①适形放疗组出现1级以上放射性肺炎35例(36.46%),出现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13例(13.54%);调强放疗组出现1级以上放射性肺炎48例(40.68%),出现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18例(15.25%);②不同肺体积定义会使得肺剂量学参数值发生显著变化(P<0.01),且根据相关性分析显示V5对于大于1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综合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结果可得预测1级以上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有价值的指标为双肺V5、V8、V13、V20以及是否吸烟.结论 调强放疗与适形放疗相比较增加了低剂量受照射的肺体积但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没有明显提高.不同的肺体积定义会影响正常肺剂量学,双肺V5、V8、V13、V20以及是否吸烟可能是有价值的预测急性放射性肺炎的指标,其中对于调强放疗来说V5的预测性能可能更好.

    作者:马建光;司小三;程长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前列腺癌组织中血管生成与MR灌注成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血管生成与MR灌注成像各项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45例前列腺癌患者为观察组,进行MR灌注成像,并对前列腺癌标本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与灌注曲线大线性斜率(SSmax)及T2*驰豫率的相关性.另选择4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进行相同的检测.结果 观察组的大线性斜率、T2*驰豫率、VEGF和MVD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灌注成像的相关指标能反应前列腺癌组织中血管的生成情况,进而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丁碧娇;林志敏;何桂凤;徐新申;黄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方案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疾病预后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方案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以及疾病预后.方法 选取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把入选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培美曲塞单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方案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肿瘤治疗效果、预后情况以及毒副作用.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66.67% (20/30),对照组为36.67% (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为90.00% (27/30),对照组为63.33% (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FS(19.21±1.32)较对照组高(15.21±1.32)(P<0.05).观察组患者的OS(32.21±1.32)较对照组高(26.21±1.32) (P <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QOL) (84.21±1.34)较对照组高(63.21±1.62) (P <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0% <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方案三线治疗NSCLC的疗效较好,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探讨.

    作者:李凡敏;魏茂刚;范华;魏海龙;胡丽佳;钟怡;罗林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胸腔镜下经左胸全机械侧侧吻合在下段食管癌切除中的效果及其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经左胸全机械侧侧吻合在下段食管癌切除中的效果及其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4年4月到2017年2月选择90例下段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胸腔镜下经左胸全机械侧侧吻合术,对照组采用吻合器进行颈部食管胃端侧吻合术.记录手术效果与呼吸功能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4 d的FEV1/FVC值分别为(53.31±15.23)%和(46.04±10.93)%,都明显高于术前1d的(33.63±12.51)%和(33.94±12.39)% (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EV1/FVC值也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吻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4 d的血清IL-6与TNF-α都明显高于术前1 d(P <0.05),但观察组术后14 d的血清IL-6与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肺部感染、胸胃综合征、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1% (P<0.05).结论 胸腔镜下经左胸全机械侧侧吻合在下段食管癌切除中的应用具有更好的微创性,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减轻组织炎症反应,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晓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麻醉时应用右美托咪定对胃癌根治术患者PaO2、PaCO2及氧合指数的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麻醉时应用右美托咪定对胃癌根治术患者PaO2、PaCO2及氧合指数的影响.方法 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以及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患者使用咪达唑仑,对比观察两组患者PaO2、PaCO2及氧合指数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7.50%(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 (28/40)(P<0.05).两组患者均能够将药物泵入的速度进行调整,使得Ramsay评分在理想范围内,观察组0~3分患者为90.00% (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24/40).7~10分患者为0.00%(0/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0% (4/40)(P<0.05).观察组患者被唤醒时间为(0.17 ±0.02)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3±0.57) min(P <0.05).两组经过不同方式麻醉处理之后,观察组的PaO2上升趋势明显大于对照组,PaCO2及氧合指数降低趋势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麻醉时应用右美托咪定对胃癌根治术患者PaO2、PaCO2及氧合指数可以进行较为明显的调节,有效缩短患者麻醉后恢复时间,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作者:李丕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经纤维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大气道良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经纤维支气管镜下大气道良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纤维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的中央气道的良性和恶性肿瘤患者80例,对比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1个月的肺功能(FEV1、FVC)、气道狭窄段的腔径和气促的指数改变情况,观察气道的恶性肿瘤患者1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观察患者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30例气道的良性肿瘤患者,手术都成功去掉了腔内的肿瘤,呼吸困难和胸闷等临床症状消失,气道恢复通畅状态.50例气道的恶性肿瘤患者中有1例患者治疗无效(2.0%),5例患者治疗有效(10.0%),44例患者治疗显效(88.0%);患者肺功能相关指标、气道的腔径得到明显提升,气促的评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1年生存率为31.0%,中位生存时间为3.8个月.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对患者疗效显著,患者症状改善良好,可延长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手术并发症少.

    作者:王晓洁;牛建明;李润浦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术前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肺鳞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肺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肺鳞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直接接受单纯手术进行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在经过紫杉醇联合顺铂进行新辅助化疗2~3周后,再接受手术进行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统计分析,并于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对其术后的复发以及转移率以及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经过新辅助化疗后,肿瘤显著减小,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有效率Ⅲa期达到85.0%,Ⅲb期术前有效率只有30.0%,化疗总有效率为66.67%.化疗主要的毒副作用是消化和血液系统,但程度较轻,均可耐受.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术后的复发以及转移率都明显降低,同时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存质量显著提高,且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治疗肺鳞癌安全有效,可以减少术后转移以及复发的几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昌杰;杨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PBK/TOPK与Ki-67及p5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相关性及预后意义

    目的 探讨PBK/TOPK、Ki-67、p5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相关性及预后意义,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确诊并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8例,其中腺癌患者29例、鳞癌患者30例,大细胞癌患者29例.收集患者原发灶组织的手术切除样本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BK/TOPK与Ki-67及p53在细胞中的定量,跟踪记录患者术后的病情发展情况.结果 PBK/TOPK在癌细胞胞质中呈阳性表达,呈黄色或棕褐色;Ki-67及p53在癌细胞胞质中呈阳性表达,呈黄色或棕褐色.PBK/TOPK、Ki-67和p53的高表达率分别为48.6%、69.3%、62.7%.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发现PBK/TOPK与Ki-67和p53表达呈正相关.通过跟踪记录发现PBK/TOPK与Ki-67和p53表达越低,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越高.结论 PBK/TOPK与Ki-67及p5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BK/TOPK与Ki-67及p5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相关性可作为患者临床预后分析治疗的依据.

    作者:杨锦旺;田荣华;薛明月;周维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抗HPV蛋白辅料配合单磷酸阿糖腺苷对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人乳头瘤病毒清除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抗人乳头瘤病毒(HPV)蛋白辅料配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HPV持续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行宫颈冷刀锥切术后仍存在HPV感染的子宫上皮内瘤变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HPV蛋白辅料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静脉滴注,观察2组患者治疗3、6、12个月后病毒转阴率及临床有效率,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治疗3、6、12个月后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患者在治疗6、12个月后病毒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抗HPV蛋白辅料和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用药可有效降低病毒载量,大限度清除锥切术后HPV的持续感染,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王巧娥;胡小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