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利萍;沈孟荣;郭慧娟;蒋静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围术期血清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的与其免疫功能的关系及其联合预测生存预后.方法 选取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5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GH、IGF-Ⅰ和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A(IgG)、免疫球蛋白A(IgM)水平,随访3年,依据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86例)和死亡组(n =66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GH、IGF-Ⅰ与IgA、IgG、IgM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GH、IGF-Ⅰ联合预测生存预后的效能,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术前、术后血清GH、IGF-Ⅰ、IgA、IgG、IgM水平和生存预后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血清GH、IGF-Ⅰ、IgA、IgG、IgM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结果显示,血清GH、IGF-Ⅰ与IgA、IgG、IgM呈正相关(P<0.05);生存组患者术后血清GH、IGF-Ⅰ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GH以3.50 ng/ml为分界值、IGF-Ⅰ以130 ng/ml为分界值时,其联合预测生存预后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94%、93.02%、93.42%,与实际结果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清GH、IGF-Ⅰ水平可能与其术后免疫功能抑制状态发生有关,术后联合检测二者水平预测患者的生存预后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潘音桦;邹全庆;周燕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 讨肝门部位胆管癌患者术前行胆汁回输联合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对患者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 取行肝门部位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84例,并据术前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n=42)和对照组(n=42);治疗组术前给予胆汁回输联合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术前仅给予常规治疗.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免疫功能及营养学指标水平变化,统计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的TBIL、AST、ALT水平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2.349,P=0.021;t=5.230,P=0.000;t=5.096,P=0.000);治疗后2组的IgG、IgA、IgM、BMI、PA及ALB水平显著升高,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07,P=0.018;t =3.568,P=0.000;t =4.377,P =0.000;t =2.512,P =0.014;t =8.907,P =0.000;t=12.087,P=0.000);2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3,P=0.645).结论 肝门部位胆管癌患者术前行胆汁回输联合肠内营养更有利于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且术后并发症发生少,可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
作者:孙启峰;毕京鹏;甄庆强;张启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肺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肺鳞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直接接受单纯手术进行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在经过紫杉醇联合顺铂进行新辅助化疗2~3周后,再接受手术进行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统计分析,并于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对其术后的复发以及转移率以及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经过新辅助化疗后,肿瘤显著减小,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有效率Ⅲa期达到85.0%,Ⅲb期术前有效率只有30.0%,化疗总有效率为66.67%.化疗主要的毒副作用是消化和血液系统,但程度较轻,均可耐受.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术后的复发以及转移率都明显降低,同时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存质量显著提高,且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治疗肺鳞癌安全有效,可以减少术后转移以及复发的几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昌杰;杨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分析麻醉时应用右美托咪定对胃癌根治术患者PaO2、PaCO2及氧合指数的影响.方法 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以及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患者使用咪达唑仑,对比观察两组患者PaO2、PaCO2及氧合指数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7.50%(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 (28/40)(P<0.05).两组患者均能够将药物泵入的速度进行调整,使得Ramsay评分在理想范围内,观察组0~3分患者为90.00% (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24/40).7~10分患者为0.00%(0/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0% (4/40)(P<0.05).观察组患者被唤醒时间为(0.17 ±0.02)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3±0.57) min(P <0.05).两组经过不同方式麻醉处理之后,观察组的PaO2上升趋势明显大于对照组,PaCO2及氧合指数降低趋势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麻醉时应用右美托咪定对胃癌根治术患者PaO2、PaCO2及氧合指数可以进行较为明显的调节,有效缩短患者麻醉后恢复时间,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作者:李丕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在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后表达差异性及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相关性,为前列腺癌的诊断和预后治疗的检测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前列腺癌患者35例以及前列腺增生患者和正常人各35例.收集样本血清并采用放射性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β2-微球蛋白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的表达.分析血清β2-微球蛋白在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后表达差异性及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相关性.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β2-微球蛋白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和正常人.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β2-微球蛋白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呈正相关.前列腺癌患者在治疗1个月,3个月,4个月后血清β2-微球蛋白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不断降低,但在少数癌细胞发生转移的患者中升高,且各个时间段均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可以作为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诊断和内分泌治疗效果的监测依据以及作为区分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依据.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β2-微球蛋白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呈正相关.
作者:李业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榄香烯乳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62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方法,把入选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榄香烯乳联合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治疗效果、预后情况以及毒副作用.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4.52%>35.4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90.32%> 64.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19.86±9.39)个月]低于观察组患者[(31.17±11.45)个月,P=0.006)].对照组患者的无疾病生存期PFS[(13.51±8.63)个月]低于观察组患者[(24.41±10.41)个月,P=0.003)].观察组总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0% <3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榄香烯乳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疗效较好,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探讨.
作者:吴翔;岳春迪;崔小霞;李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ⅠA期乳腺癌妇女的临床病理特征与生存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38例ⅠA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中位随访,5年PFS为94.2%,5年OS为98.9%.138例患者中12例发生复发或转移.T1b期复发或转移3例,T1c期复发或转移9例.138例患者生存状况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i-67表达、不同的手术方式、放疗手段和组织学分级与患者PFS相关(P<0.05),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及曲妥珠单抗的使用与否对PFS无明显影响.Ki-67表达和组织学分级是影响患者PFS独立预后因素(P<0.05),且组织学分级中低级患者的PFS优于组织学分级高级患者,Ki-67表达<14%优于Ki-67表达≥14%者.结论 ⅠA期乳腺癌患者总的术后生存状况较好,对于某些亚组患者存在一定的复发率和转移率,且风险较大.
作者:张振;冯云;李振宇;曹效忠;任莎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妊娠期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妊娠期合并子宫肌瘤者62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分娩、正常孕妇6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妊娠期及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孕妇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观察组肌瘤变性、先兆早产、先兆流产、胎位异常、前置胎盘、胎盘窘迫、宫缩乏力、胎盘早剥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6.45%,14.52%,19.35%,12.90%,16.13%,9.68%,24.19%,8.06%,30.6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为61.29%,高于对照组的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低Apgar评分的发生率分别为6.45%,12.9%,9.6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期合并子宫肌瘤患者易发生妊娠并发症,增加了剖宫产率,且新生儿结局不良,应引起临床注意.
作者:吴利萍;沈孟荣;郭慧娟;蒋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结直肠癌治疗前后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术后7d、化疗后7d时,均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4 mL,Elisa法检测血浆中MMP-9、TIMP-1水平,并分析其与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肿瘤直径等的关系.比较术前、术后7d、化疗后7d期间血浆MMP-9、TIMP-1水平及MMP-9/TIMP-1比值.结果 不同TNM分期患者,MMP-9、TIMP-1水平、MMP-9/TIMP-1比值存在明显差异,随着分期的增加,血浆MMP-9、TIMP-1水平及MMP-9/TIMP-1比值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组血浆MMP-9、TIMP-1水平及MMP-9/TIMP-1比值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d、化疗后7d时,血浆MMP-9、TIMP-1水平及MMP-9/TIMP-1比值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后7d时,血浆MMP-9、TIMP-1水平及MMP-9/TIMP-1比值均明显低于术后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MP-9、TIMP-1与结直肠癌TNM分期及肿瘤侵袭性密切相关,血清中MMP-9、TIMP-1水平检测可能成为结直肠癌病情评估的血清学指标.
作者:张剑锋;张凯;侯英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后程三维适形放疗同步依托EP方案化疗治疗SCLC伴脑转移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SCLC伴脑转移癌的患者120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组,各60例.2组同时行后程三维适形放疗依托EP方案进行化疗,间隔3周后用EP方案化疗,28天为1个周期,根据患者情况行3~8个周期.A组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天,用量约为250 ml,持续用药2个周期以上.采用疗效评价、生活质量评价、不良反应评价联合评价,根据术后随访评价远期生存率.结果 A组患者疗效有效率(70.0%)略高于B组(6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率(81.7%)高于B组(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头痛发热等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远期生存率略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后程三维适形放疗同步依托EP方案治疗SCLC,能够有效提高SCLC伴脑转移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远期生存率,可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新桥;王兵;赵冬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乳腺恶性肿瘤间质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水平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160例乳腺肿瘤术后标本进行研究,按肿瘤良、恶性分组,其中乳腺恶性肿瘤组标本100例、良性肿瘤组标本60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标本中α-SMA的表达,并分析α-SMA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乳腺恶性肿瘤组α-SMA蛋白阳性率为79.00%,显著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恶性肿瘤组α-SMA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病灶直径、ER表达、PR表达、HER-2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肿瘤组织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乳腺恶性肿瘤间质中α-SMA的表达显著的升高,并且与乳腺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作者:王文然;郭瑞;张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MRI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TIC)、弥散加权成像(DW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对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的34例乳腺病变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成良恶性两组病变,通过后处理绘制TIC曲线,同时以常规b值=1 000 s/mm2进行扫描测量计算ADC值,在IVIM序列中,通过后处理计算出真实扩散系数(D)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绘制ROC曲线检验诊断效能,计算单独诊断及联合应用在诊断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的差异.结果 恶性病变组的TIC曲线明显以“流出型”为主,ADC值与D值在两组之间有着明显差异(P<0.05),其中TIC曲线与及D值联合诊断时AUC(ROC曲线峰下面积)为0.99,具诊断优势.结论 MRI动态增强TIC类型、ADC值、D值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中均有价值,TIC曲线与D值联合在诊断中更具优势.
作者:胡利平;文庆怡;刘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采用益气活血扶正解毒法辅助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经手术组织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FOLFOX 4方案化疗)与治疗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扶正解毒法治疗),各45例,均治疗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肝功能指标、白蛋白、肿瘤指标甲胎蛋白变化;采用B超检测两组肿瘤大直径变化,统计两组治疗6个月后生存情况及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ALT、AST、TBi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各项指标水平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白蛋白水平分别为(32.11±2.71) g/L、(32.32±2.59) g/L,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肿瘤指标甲胎蛋白水平、肿瘤大直径明显下降,而治疗组治疗后甲胎蛋白水平、肿瘤大直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生存率为95.56%与对照组(91.11%)相比,x2=0.71,P=0.39.除腹胀、纳差外,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乏力、腹腔积液及肋痛症状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乏力、纳差、腹胀、肋痛及腹水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P>0.05.结论 结论采用益气活血扶正解毒法辅助治疗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具有较好疗效,且可有利于改善其临床消化道症状及肝功能等.
作者:蒋春梅;丁诗正;张自富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方案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以及疾病预后.方法 选取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把入选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培美曲塞单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方案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肿瘤治疗效果、预后情况以及毒副作用.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66.67% (20/30),对照组为36.67% (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为90.00% (27/30),对照组为63.33% (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FS(19.21±1.32)较对照组高(15.21±1.32)(P<0.05).观察组患者的OS(32.21±1.32)较对照组高(26.21±1.32) (P <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QOL) (84.21±1.34)较对照组高(63.21±1.62) (P <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0% <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方案三线治疗NSCLC的疗效较好,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探讨.
作者:李凡敏;魏茂刚;范华;魏海龙;胡丽佳;钟怡;罗林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七氟烷和丙泊酚的使用对行深度麻醉监测下颅内肿瘤术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颅内肿瘤并行手术切除的9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实验组患者于术中使用七氟烷进行维持麻醉,对照组患者于术中使用丙泊酚进行维持麻醉.于术前(TO)、诱导麻醉时(T1)、手术进行时(T2)及手术结束(T3)4个时间点对2组患者进行脑血流动力学监测,观测部位分别为左右两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观测指标包括阻力指数(RI)、时间平均流速(Vm),并进行对比.同时于T0及T3时间点对2组患者的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取率(CERO2)及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进行测定并进行对比.结果 2组的ACA、MCA、PCA分别于T0、T1、T2、T3几个时间的RI及Vm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O时2组脑氧代谢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2~T3时实验组患者SjvO2较对照组高(P<0.05),而CERO,、Da-jvO2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七氟烷和丙泊酚应用于深度麻醉下颅内肿瘤切除术,效果均较好,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但七氟烷能够降低脑氧代谢,效果优于丙泊酚.
作者:王兴华;李正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直肠癌新辅助化疗与手术的间隔时间对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收集60例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行根治性手术的初治疗直肠癌患者,根据新辅助治疗结束至手术的间隔时间分为观察组(新辅助放化疗结束后≥8周)和对照组(新辅助放化疗结束后<8周),每组30例.全部患者采用FOLFOX方案的化疗及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或经腹直肠癌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CEA值、肿瘤降期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观察组CEA值为(7.3±6.6) ng/ml,对照组CEA值为(7.9±6.3) ng/ml,均较辅助化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T分期降期率为70.0%、N分期降期率为63.3%,二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吻合口漏3例、吻合口出血4例、肠梗阻2例、盆腔感染3例,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结束8周后行手术,可以获得更为明显的降期效果,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韩文华;钱昆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EC序贯T化疗对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的疗效及Ang-2、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110例,以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实施EC序贯T化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及Ang-2、VEGF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Ang-2以及VEG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以及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序贯T化疗对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效果较好,能够有效调节Ang-2以及VEGF水平,降低心肌酶以及肝功能水平,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葛述科;孙嘉忆;高伟;郭文斌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血管生成与MR灌注成像各项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45例前列腺癌患者为观察组,进行MR灌注成像,并对前列腺癌标本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与灌注曲线大线性斜率(SSmax)及T2*驰豫率的相关性.另选择4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进行相同的检测.结果 观察组的大线性斜率、T2*驰豫率、VEGF和MVD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灌注成像的相关指标能反应前列腺癌组织中血管的生成情况,进而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丁碧娇;林志敏;何桂凤;徐新申;黄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无功能性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无功能性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无功能性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分级、病理学特点不同,其顸后也不相同.18例患者中,无功能性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G1级12例,G2级5例,G3级或神经内分泌癌1例.G1、G2患者5年生存率达100%;1例G3级或神经内分泌癌患者术后1年死亡.结论 无功能性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分级与预后关系密切,肿瘤远处转移及细胞分化程度决定是否可以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这是影响预后的关键.
作者:卢晓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MT患者(n=11)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含CT平扫(n=2)、CT增强(n=1)、CT平扫增强(n=6)、MRI平扫增强(n=2),探讨影像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IMT均单发,边界清晰3例、不清8例(1例侵犯左肾),囊实性6例、实性5例.实性部分呈平扫稍低密度、“慢进慢出”样强化为主,囊性部分呈平扫低密度且无强化,并见囊壁规则环形线状强化(n=1)、边缘动脉期显著强化结节(n=1)、内部强化血管影(n=1)及“血管抱球征”(n=2).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D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并小囊变、小网膜囊积液(n=1)或均匀中度强化(n=1).免疫组化为Vim(+)(n=6),ALK(+)(n=4),Ki76 1%-20%.结论 IMT缺乏典型临床影像特征,瘤周炎性浸润、“慢进慢出”强化及纤维组织密度或信号对诊断有重要提示价值.IMT的影像表现与ALK、Ki67可能存在某些相关性.
作者:彭德新;魏俊;张翱;陶学伟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