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鞍区罕见原发性卵黄囊瘤1例报告

王龙;安慧蒙;杨强;程志斌

关键词:鞍区, 卵黄囊瘤, 诊断, 治疗
摘要: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YST)又称为内胚窦瘤,是一种起源于胚胎内胚层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通常好发于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多见于性腺器宫,包括卵巢、子宫、阴道、睾丸等.另有研究认为在性腺以外发生率约占20%.本文就1例颅内罕见的原发性卵黄囊瘤临床症状、体征、鉴别诊断、治疗、预后进行报告.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患者使用利奈唑胺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过程中药学监护作用

    目的 探讨重症患者使用利奈唑胺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过程中的药学监护作用.方法 通过重症感染患者病例,围绕该患者在治疗整个过程中遇到血小板下降及疗效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干预,建议更换治疗药物.结果 经过治疗患者血小板恢复正常,病情好转.结论 患者治疗过程中药学监护起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陈力;刘利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七氟醚和丙泊酚对深度麻醉监测下颅内肿瘤术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七氟烷和丙泊酚的使用对行深度麻醉监测下颅内肿瘤术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颅内肿瘤并行手术切除的9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实验组患者于术中使用七氟烷进行维持麻醉,对照组患者于术中使用丙泊酚进行维持麻醉.于术前(TO)、诱导麻醉时(T1)、手术进行时(T2)及手术结束(T3)4个时间点对2组患者进行脑血流动力学监测,观测部位分别为左右两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观测指标包括阻力指数(RI)、时间平均流速(Vm),并进行对比.同时于T0及T3时间点对2组患者的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取率(CERO2)及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进行测定并进行对比.结果 2组的ACA、MCA、PCA分别于T0、T1、T2、T3几个时间的RI及Vm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O时2组脑氧代谢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2~T3时实验组患者SjvO2较对照组高(P<0.05),而CERO,、Da-jvO2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七氟烷和丙泊酚应用于深度麻醉下颅内肿瘤切除术,效果均较好,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但七氟烷能够降低脑氧代谢,效果优于丙泊酚.

    作者:王兴华;李正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及微波消融对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探究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给予单一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法,观察组给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法联合微波消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体液免疫指标IgA、IgM、IgG、补体C3、补体C4及细胞免疫指标CD4+、CD8+、CD4+/CD8+、NK细胞水平变化.结果 对照组有40(65.57%)例患者治疗有效,观察组有56(91.80%)例患者治疗有效,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治疗后IgM、IgG水平明显升高,补体C3水平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CD4+、CD4 +/CD8+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NK细胞增多,两组治疗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ACE联合PMCT治疗中晚期肝癌可针对性的杀死肿瘤细胞,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曹庆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显微镜下全切或次全切术对脑胶质瘤患者认知功能与神经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全切或次全切术对脑胶质瘤患者认知功能与神经肽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65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n=31)与对照组(n=34).对照组行常规开颅切除术,观察组则行显微镜下全切或次全切术.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认知功能及脑脊液中神经肽水平;统计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2组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与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等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2组脑脊液中AVP、β-EP、OT水平均显著下降,NT、SS水平则显著升高(P<0.01),但观察组上述各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或P<0.01);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2组间偏瘫、失语、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与常规开颅切除术相比,显微镜下全切或次全切术可更有效改善脑胶质瘤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其脑脊液神经肽水平,更有利于患者预后,同时可以缩短患者手术及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琦;张劲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EC序贯T化疗对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的疗效及Ang-2、VEGF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EC序贯T化疗对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的疗效及Ang-2、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110例,以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实施EC序贯T化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及Ang-2、VEGF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Ang-2以及VEG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以及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序贯T化疗对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效果较好,能够有效调节Ang-2以及VEGF水平,降低心肌酶以及肝功能水平,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葛述科;孙嘉忆;高伟;郭文斌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结直肠癌治疗前后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结直肠癌治疗前后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术后7d、化疗后7d时,均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4 mL,Elisa法检测血浆中MMP-9、TIMP-1水平,并分析其与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肿瘤直径等的关系.比较术前、术后7d、化疗后7d期间血浆MMP-9、TIMP-1水平及MMP-9/TIMP-1比值.结果 不同TNM分期患者,MMP-9、TIMP-1水平、MMP-9/TIMP-1比值存在明显差异,随着分期的增加,血浆MMP-9、TIMP-1水平及MMP-9/TIMP-1比值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组血浆MMP-9、TIMP-1水平及MMP-9/TIMP-1比值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d、化疗后7d时,血浆MMP-9、TIMP-1水平及MMP-9/TIMP-1比值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后7d时,血浆MMP-9、TIMP-1水平及MMP-9/TIMP-1比值均明显低于术后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MP-9、TIMP-1与结直肠癌TNM分期及肿瘤侵袭性密切相关,血清中MMP-9、TIMP-1水平检测可能成为结直肠癌病情评估的血清学指标.

    作者:张剑锋;张凯;侯英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直肠癌腹腔镜手术中关闭盆底腹膜对术后早期机械性肠梗阻发生的影响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讨论直肠癌腹腔镜手术中关闭盆底腹膜对术后早期机械性肠梗阻发生的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低位直肠癌患者共131例,分为关闭盆底腹膜组和未关闭盆底腹膜组.比较术后早期机械性肠梗阻的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腹腔镜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后机械性肠梗阻的总发生率为8.40%,腹腔镜手术中未关闭盆底腹膜组患者中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左半结肠切除以及右半结肠切除均高于关闭盆底腹膜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患者术后早期肠梗阻与TNM N2期、术中大出血、切口感染,左半结肠切除和右半结肠切除以及关闭盆底腹膜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 N2期、术中大出血、切口感染,左半结肠切除和右半结肠切除以及关闭盆底腹膜是影响患者早期肠梗阻的危险因素.结论 低位直肠癌腹腔镜手术中关闭盆底腹膜可以减低术后早期机械性肠梗阻发生的风险.

    作者:汪雪;王梦桥;刘建;彭德伟;李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原发性肺腺癌左眼球转移1例报告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6岁,于2015年4月体检时胸部X线片示左肺肿物.患者当时无明显不适,其后肿物逐渐增大.5月底于天津肿瘤医院胸部CT示左肺中叶靠近左主支气管处占位,大小约1.2 cm ×1.9 cm.支气管镜活检病理为腺癌.2015年6月3日于该院行左肺全切术,术后病理为中分化腺癌.术后采用NP(长春瑞滨+卡铂)方案化疗4个周期,经查CT疗效评为病变稳定(SD).2016年7月患者自觉左眼视物不清,于天津市眼科医院治疗白内障时检查发现左眼球后微小占位,MRI示左侧球壁肿物,大小为0.9 cm ×0.6 cm.后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PET-CT检查示:左侧眼球内后壁转移.2016年6月至12月口服吉非替尼(商品名:易瑞沙),数日后咳嗽咳痰等症状明显改善,复查CT疗效为部分缓解(PR).2016年10月起患者出现间断咳嗽,咳白色泡沫样痰,予以对症治疗后好转.近1月患者咳嗽、咳痰症状加重,左眼视物不清、稍变形、重影加重,于2017年2月15日收入我科.入院查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左眼视力0.3.胸廓对称,左肺叩诊实音,左肺呼吸音消失,右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97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入院后颅脑MRI示:(1)左侧眼球球后筋膜囊及眼球后壁肿物,考虑转移瘤,大小为1.3 cm ×0.7 cm ×0.8 cm.(2)两侧额、颞叶异常信号,考虑转移瘤可能.继续口服吉非替尼,后定期配合中药汤剂、中药注射液清热解毒、扶正抗癌,症状减轻.

    作者:刘路雨;田菲;张熳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3D打印非共面模板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3D打印非共面模板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对于肿瘤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3D打印非共面模板联合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粒子植入流程包据术前CT定位及计划设计、术中方案优化、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下穿刺、粒子植入、术后3天计划验证、术后1~3个月疗效评价.疗效评价采用实体瘤评价标准(RECIST) v1.1,不良反应评价采用不良事件常用术语评定标准(CTCAE)v3.0.观察肿瘤区(gross tumor vo1ume,GTV)接受90~120 Gy处方剂量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3D打印非共面模板联合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1个月后部分缓解(PR)8例(40%),3个月后完全缓解+部分缓解(CR+ PR) 18例(90%),5例CR,13例PR,粒子植入后局部病灶均无进展,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3D打印非共面模板联合术中CT引导下永久性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术前术后计划可获得良好的一致性,有良好的治疗准确性,具有并发症少,简便安全等优点,为规范临床操作流程及精确植入的提供了新的方法.

    作者:王文俊;陈志军;许波;周爱清;粟宇;钟锦绣;吴真;黄水源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PBK/TOPK与Ki-67及p5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相关性及预后意义

    目的 探讨PBK/TOPK、Ki-67、p5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相关性及预后意义,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确诊并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8例,其中腺癌患者29例、鳞癌患者30例,大细胞癌患者29例.收集患者原发灶组织的手术切除样本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BK/TOPK与Ki-67及p53在细胞中的定量,跟踪记录患者术后的病情发展情况.结果 PBK/TOPK在癌细胞胞质中呈阳性表达,呈黄色或棕褐色;Ki-67及p53在癌细胞胞质中呈阳性表达,呈黄色或棕褐色.PBK/TOPK、Ki-67和p53的高表达率分别为48.6%、69.3%、62.7%.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发现PBK/TOPK与Ki-67和p53表达呈正相关.通过跟踪记录发现PBK/TOPK与Ki-67和p53表达越低,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越高.结论 PBK/TOPK与Ki-67及p5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BK/TOPK与Ki-67及p5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相关性可作为患者临床预后分析治疗的依据.

    作者:杨锦旺;田荣华;薛明月;周维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ⅠA期乳腺癌妇女的临床病理特征与生存状况研究

    目的 研究ⅠA期乳腺癌妇女的临床病理特征与生存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38例ⅠA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中位随访,5年PFS为94.2%,5年OS为98.9%.138例患者中12例发生复发或转移.T1b期复发或转移3例,T1c期复发或转移9例.138例患者生存状况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i-67表达、不同的手术方式、放疗手段和组织学分级与患者PFS相关(P<0.05),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及曲妥珠单抗的使用与否对PFS无明显影响.Ki-67表达和组织学分级是影响患者PFS独立预后因素(P<0.05),且组织学分级中低级患者的PFS优于组织学分级高级患者,Ki-67表达<14%优于Ki-67表达≥14%者.结论 ⅠA期乳腺癌患者总的术后生存状况较好,对于某些亚组患者存在一定的复发率和转移率,且风险较大.

    作者:张振;冯云;李振宇;曹效忠;任莎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抗HPV蛋白辅料配合单磷酸阿糖腺苷对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人乳头瘤病毒清除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抗人乳头瘤病毒(HPV)蛋白辅料配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HPV持续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行宫颈冷刀锥切术后仍存在HPV感染的子宫上皮内瘤变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HPV蛋白辅料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静脉滴注,观察2组患者治疗3、6、12个月后病毒转阴率及临床有效率,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治疗3、6、12个月后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患者在治疗6、12个月后病毒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抗HPV蛋白辅料和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用药可有效降低病毒载量,大限度清除锥切术后HPV的持续感染,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王巧娥;胡小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MRI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宫颈癌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MRI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诊断早期宫颈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78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入院后先接受MRI检查,间隔2h后接受TVCDS,观察2种不同的检查方法对早期宫颈癌临床分期的检出率和不同病灶部位的检出率.结果 MRI联合TVCDS检测在早期宫颈癌各临床分期上的检出率与TVCDS单独诊断的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检查方法对宫旁侵犯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质浸润和阴道浸润,MRI联合TVCDS的检出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 MRI联合TVCDS能较好地对早期宫颈癌进行准确判断,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偏小,还需在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的基础上,探索MRI联合TVCDS对宫颈癌及其临床分期的诊断效果,以便更好地预防与治疗宫颈癌.

    作者:贺海玲;刘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乳腺恶性肿瘤间质中α-SMA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 探讨乳腺恶性肿瘤间质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水平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160例乳腺肿瘤术后标本进行研究,按肿瘤良、恶性分组,其中乳腺恶性肿瘤组标本100例、良性肿瘤组标本60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标本中α-SMA的表达,并分析α-SMA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乳腺恶性肿瘤组α-SMA蛋白阳性率为79.00%,显著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恶性肿瘤组α-SMA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病灶直径、ER表达、PR表达、HER-2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肿瘤组织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乳腺恶性肿瘤间质中α-SMA的表达显著的升高,并且与乳腺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作者:王文然;郭瑞;张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乳腺癌根治术围术期血清GH和IGF-Ⅰ水平与其免疫功能的关系及其联合预测预后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围术期血清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的与其免疫功能的关系及其联合预测生存预后.方法 选取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5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GH、IGF-Ⅰ和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A(IgG)、免疫球蛋白A(IgM)水平,随访3年,依据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86例)和死亡组(n =66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GH、IGF-Ⅰ与IgA、IgG、IgM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GH、IGF-Ⅰ联合预测生存预后的效能,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术前、术后血清GH、IGF-Ⅰ、IgA、IgG、IgM水平和生存预后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血清GH、IGF-Ⅰ、IgA、IgG、IgM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结果显示,血清GH、IGF-Ⅰ与IgA、IgG、IgM呈正相关(P<0.05);生存组患者术后血清GH、IGF-Ⅰ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GH以3.50 ng/ml为分界值、IGF-Ⅰ以130 ng/ml为分界值时,其联合预测生存预后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94%、93.02%、93.42%,与实际结果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清GH、IGF-Ⅰ水平可能与其术后免疫功能抑制状态发生有关,术后联合检测二者水平预测患者的生存预后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潘音桦;邹全庆;周燕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妊娠期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研究妊娠期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妊娠期合并子宫肌瘤者62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分娩、正常孕妇6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妊娠期及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孕妇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观察组肌瘤变性、先兆早产、先兆流产、胎位异常、前置胎盘、胎盘窘迫、宫缩乏力、胎盘早剥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6.45%,14.52%,19.35%,12.90%,16.13%,9.68%,24.19%,8.06%,30.6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为61.29%,高于对照组的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低Apgar评分的发生率分别为6.45%,12.9%,9.6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期合并子宫肌瘤患者易发生妊娠并发症,增加了剖宫产率,且新生儿结局不良,应引起临床注意.

    作者:吴利萍;沈孟荣;郭慧娟;蒋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榄香烯乳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榄香烯乳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62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方法,把入选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榄香烯乳联合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治疗效果、预后情况以及毒副作用.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4.52%>35.4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90.32%> 64.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19.86±9.39)个月]低于观察组患者[(31.17±11.45)个月,P=0.006)].对照组患者的无疾病生存期PFS[(13.51±8.63)个月]低于观察组患者[(24.41±10.41)个月,P=0.003)].观察组总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0% <3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榄香烯乳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疗效较好,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探讨.

    作者:吴翔;岳春迪;崔小霞;李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分析

    目的 分析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MT患者(n=11)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含CT平扫(n=2)、CT增强(n=1)、CT平扫增强(n=6)、MRI平扫增强(n=2),探讨影像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IMT均单发,边界清晰3例、不清8例(1例侵犯左肾),囊实性6例、实性5例.实性部分呈平扫稍低密度、“慢进慢出”样强化为主,囊性部分呈平扫低密度且无强化,并见囊壁规则环形线状强化(n=1)、边缘动脉期显著强化结节(n=1)、内部强化血管影(n=1)及“血管抱球征”(n=2).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D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并小囊变、小网膜囊积液(n=1)或均匀中度强化(n=1).免疫组化为Vim(+)(n=6),ALK(+)(n=4),Ki76 1%-20%.结论 IMT缺乏典型临床影像特征,瘤周炎性浸润、“慢进慢出”强化及纤维组织密度或信号对诊断有重要提示价值.IMT的影像表现与ALK、Ki67可能存在某些相关性.

    作者:彭德新;魏俊;张翱;陶学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周剂量奈达铂同步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周剂量奈达铂同步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75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放化疗标准组患者给予放化疗标准治疗,放化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放化疗实验组治疗,放化热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放化热疗实验治疗,比较3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生存质量与生存率.结果 放化热疗实验组临床主症、瘤体变化、进食梗阻、胸骨后疼痛与吐粘液症状显效率显著性高于其他两组;临床主症、瘤体变化与进食梗阻有效率显著性高于放化疗标准组;瘤体变化有效率显著性高于放化疗实验组;治疗后1个月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共性症状与副作用、特异模块、共性模块与模块总分组间比较,均显著性高于其他两组;治疗后6个月生存率显著性高于放化疗标准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胸骨后疼痛有效率明显高于放化疗标准组;进食梗阻与胸骨后疼痛有效率明显高于放化疗实验组;治疗后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放化疗标准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周剂量奈达铂同步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庞洁;陈岚;陈凤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胸腔镜下经左胸全机械侧侧吻合在下段食管癌切除中的效果及其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经左胸全机械侧侧吻合在下段食管癌切除中的效果及其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4年4月到2017年2月选择90例下段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胸腔镜下经左胸全机械侧侧吻合术,对照组采用吻合器进行颈部食管胃端侧吻合术.记录手术效果与呼吸功能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4 d的FEV1/FVC值分别为(53.31±15.23)%和(46.04±10.93)%,都明显高于术前1d的(33.63±12.51)%和(33.94±12.39)% (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EV1/FVC值也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吻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4 d的血清IL-6与TNF-α都明显高于术前1 d(P <0.05),但观察组术后14 d的血清IL-6与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肺部感染、胸胃综合征、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1% (P<0.05).结论 胸腔镜下经左胸全机械侧侧吻合在下段食管癌切除中的应用具有更好的微创性,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减轻组织炎症反应,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晓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