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及微波消融对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临床意义分析

曹庆柱

关键词: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微波消融, 肝癌,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摘要:目的 探究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给予单一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法,观察组给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法联合微波消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体液免疫指标IgA、IgM、IgG、补体C3、补体C4及细胞免疫指标CD4+、CD8+、CD4+/CD8+、NK细胞水平变化.结果 对照组有40(65.57%)例患者治疗有效,观察组有56(91.80%)例患者治疗有效,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治疗后IgM、IgG水平明显升高,补体C3水平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CD4+、CD4 +/CD8+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NK细胞增多,两组治疗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ACE联合PMCT治疗中晚期肝癌可针对性的杀死肿瘤细胞,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调强放疗联合紫杉醇及奈达铂化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调强放疗联合紫杉醇及奈达铂化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8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调强放疗联合紫杉醇及奈达铂化疗),对照组40例(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紫杉醇及奈达铂化疗).全部患者治疗结束1个月后对产生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比较2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评价总有效率分别为90.0%、8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组放射性食管损伤分别为38例(95.0%)、36例(90.0%),恶心、呕吐分别为17例(42.5%)、19例(47.5%),白细胞计数下降分别为28例(70.0%)、29例(72.5%),血小板计数下降分别为13例(32.5%)、13例(3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放射性肺炎分别为12例(30.0%)、3例(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肺部V20、V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强放疗联合紫杉醇及奈达铂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优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紫杉醇及奈达铂化疗,且对病灶周围组织的伤害更小.

    作者:吴志军;肖泽民;郑江;田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TC化疗方案联合放疗对高危子宫内膜癌术后肿瘤复发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高危子宫内膜癌术后采用TC化疗方案与放疗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76例经手术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高危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筋膜下子宫和双附件切除术治疗,并行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其中术后辅以全盆外照射治疗者为对照组,术后辅以TC化疗方案,放疗方案与对照组一致的设为治疗组;两组分别为38例.结果 治疗组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率为5.26% (2/38),明显低于对照组23.68% (9/38),x2=5.20,P=0.02;治疗组肺转移率为2.63% (1/38),明显低于对照组18.42%(7/38),x2=5.02,P=0.02;治疗组阴道复发率为2.63%(1/38),明显低于对照组21.05%(8/38),x2 =6.17,P=0.01;治疗组盆腔复发率为0.00%(0/38),明显低于对照组13.16%(5/38),x2=5.35,P=0.02.随访3年,治疗组患者生存率为92.11%(35/38),明显高于对照组73.68%(28/38),x2=4.54,P=0.03;治疗组患者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11% (16/38),明显高于对照组18.42%(7/38),x2=5.05,P=0.02;而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子宫内膜癌术后采用TC化疗方案联合放疗治疗可有利于降低患者复发率,延长其生存周期,但TC化疗方案联合放疗治疗存在明显骨髓抑制,因此临床医生需加强关注以积极采取合理措施干预.

    作者:任春梅;崔素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抗HPV蛋白辅料配合单磷酸阿糖腺苷对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人乳头瘤病毒清除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抗人乳头瘤病毒(HPV)蛋白辅料配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HPV持续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行宫颈冷刀锥切术后仍存在HPV感染的子宫上皮内瘤变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HPV蛋白辅料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静脉滴注,观察2组患者治疗3、6、12个月后病毒转阴率及临床有效率,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治疗3、6、12个月后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患者在治疗6、12个月后病毒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抗HPV蛋白辅料和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用药可有效降低病毒载量,大限度清除锥切术后HPV的持续感染,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王巧娥;胡小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显微镜下全切或次全切术对脑胶质瘤患者认知功能与神经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全切或次全切术对脑胶质瘤患者认知功能与神经肽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65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n=31)与对照组(n=34).对照组行常规开颅切除术,观察组则行显微镜下全切或次全切术.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认知功能及脑脊液中神经肽水平;统计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2组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与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等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2组脑脊液中AVP、β-EP、OT水平均显著下降,NT、SS水平则显著升高(P<0.01),但观察组上述各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或P<0.01);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2组间偏瘫、失语、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与常规开颅切除术相比,显微镜下全切或次全切术可更有效改善脑胶质瘤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其脑脊液神经肽水平,更有利于患者预后,同时可以缩短患者手术及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琦;张劲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影响保乳术治疗乳腺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乳腺癌采用保乳术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行保乳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20例.建立数据库,统计术后1、2、3、4年复发情况,统计复发率;对比不同年龄、不同肿瘤直径、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不同Ki-67表达、不同乳腺癌TNM分期、不同病理类型和分子分型患者复发率;采用多因素分析找出复发危险因素.结果 复发率为12.50%.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40岁的患者中复发率较年龄>40岁的患者高;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复发率较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高;KI-67阳性者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者;Her-2阳性型术后复发率较其它分子分型高(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分子分型、淋巴结转移为复发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分子分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者年龄均对乳腺癌保乳术术后复发有影响.

    作者:李海平;李江涛;刘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直肠癌新辅助化疗后不同手术间隔时间对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直肠癌新辅助化疗与手术的间隔时间对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收集60例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行根治性手术的初治疗直肠癌患者,根据新辅助治疗结束至手术的间隔时间分为观察组(新辅助放化疗结束后≥8周)和对照组(新辅助放化疗结束后<8周),每组30例.全部患者采用FOLFOX方案的化疗及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或经腹直肠癌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CEA值、肿瘤降期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观察组CEA值为(7.3±6.6) ng/ml,对照组CEA值为(7.9±6.3) ng/ml,均较辅助化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T分期降期率为70.0%、N分期降期率为63.3%,二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吻合口漏3例、吻合口出血4例、肠梗阻2例、盆腔感染3例,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结束8周后行手术,可以获得更为明显的降期效果,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韩文华;钱昆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原发性肺腺癌左眼球转移1例报告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6岁,于2015年4月体检时胸部X线片示左肺肿物.患者当时无明显不适,其后肿物逐渐增大.5月底于天津肿瘤医院胸部CT示左肺中叶靠近左主支气管处占位,大小约1.2 cm ×1.9 cm.支气管镜活检病理为腺癌.2015年6月3日于该院行左肺全切术,术后病理为中分化腺癌.术后采用NP(长春瑞滨+卡铂)方案化疗4个周期,经查CT疗效评为病变稳定(SD).2016年7月患者自觉左眼视物不清,于天津市眼科医院治疗白内障时检查发现左眼球后微小占位,MRI示左侧球壁肿物,大小为0.9 cm ×0.6 cm.后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PET-CT检查示:左侧眼球内后壁转移.2016年6月至12月口服吉非替尼(商品名:易瑞沙),数日后咳嗽咳痰等症状明显改善,复查CT疗效为部分缓解(PR).2016年10月起患者出现间断咳嗽,咳白色泡沫样痰,予以对症治疗后好转.近1月患者咳嗽、咳痰症状加重,左眼视物不清、稍变形、重影加重,于2017年2月15日收入我科.入院查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左眼视力0.3.胸廓对称,左肺叩诊实音,左肺呼吸音消失,右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97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入院后颅脑MRI示:(1)左侧眼球球后筋膜囊及眼球后壁肿物,考虑转移瘤,大小为1.3 cm ×0.7 cm ×0.8 cm.(2)两侧额、颞叶异常信号,考虑转移瘤可能.继续口服吉非替尼,后定期配合中药汤剂、中药注射液清热解毒、扶正抗癌,症状减轻.

    作者:刘路雨;田菲;张熳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甲状腺癌术后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与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甲状腺癌术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与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抽签法将6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TSH抑制治疗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比较2组术后3年、5年的复发、转移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术后3年的复发率、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及远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5年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H抑制治疗比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能更有效地减少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的复发、转移危险,但应制定个体、动态的TSH抑制治疗方案,以达到临床获益与安全性的平衡.

    作者:韩淼;周长明;赵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分析

    目的 分析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MT患者(n=11)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含CT平扫(n=2)、CT增强(n=1)、CT平扫增强(n=6)、MRI平扫增强(n=2),探讨影像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IMT均单发,边界清晰3例、不清8例(1例侵犯左肾),囊实性6例、实性5例.实性部分呈平扫稍低密度、“慢进慢出”样强化为主,囊性部分呈平扫低密度且无强化,并见囊壁规则环形线状强化(n=1)、边缘动脉期显著强化结节(n=1)、内部强化血管影(n=1)及“血管抱球征”(n=2).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D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并小囊变、小网膜囊积液(n=1)或均匀中度强化(n=1).免疫组化为Vim(+)(n=6),ALK(+)(n=4),Ki76 1%-20%.结论 IMT缺乏典型临床影像特征,瘤周炎性浸润、“慢进慢出”强化及纤维组织密度或信号对诊断有重要提示价值.IMT的影像表现与ALK、Ki67可能存在某些相关性.

    作者:彭德新;魏俊;张翱;陶学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细胞癌与胆管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细胞癌与胆管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86例,按照病理类型分为肝细胞癌组和胆管细胞癌组.所有患者首先行常规超声检查,观察痛灶大小、位置、形态、数量、边界等声图表现,检查门静脉主干及肝内分支管腔的清晰程度,实体回声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肝动脉及门静脉主干血流情况,记录HA、SMA、PV血流频谱,测量HA的PAV、EDV、MV、RI,SMA及PV的Vm,计算各血管每分钟血流量.比较两组超声影像学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的肿瘤在左肝、右肝、左右肝及肝门均有分布,且两组的分布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细胞癌单发与多发差异不显著,胆管细胞癌则是以单发为主(P<0.05).两组肝固有动脉的EDV、Qh、肠系膜上动脉的Qs及门静脉主干的Vm、Qp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胆管细胞癌组患者HA的PSV、RI、SMA的Vm显著高于肝细胞癌组患者(P<0.05).肝细胞癌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肿块内的血液丰富,肝动脉供血为主,肝实质回声增粗,附近血管受压、绕行现象明显;胆管细胞癌组图像显示,肿块无明显边界,内部血管不丰富,可见变窄的血管穿行,病变处门静脉分支不清晰.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科在诊断和鉴别肝细胞癌及胆管细胞癌上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邢艳丽;申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经纤维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大气道良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经纤维支气管镜下大气道良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纤维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的中央气道的良性和恶性肿瘤患者80例,对比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1个月的肺功能(FEV1、FVC)、气道狭窄段的腔径和气促的指数改变情况,观察气道的恶性肿瘤患者1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观察患者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30例气道的良性肿瘤患者,手术都成功去掉了腔内的肿瘤,呼吸困难和胸闷等临床症状消失,气道恢复通畅状态.50例气道的恶性肿瘤患者中有1例患者治疗无效(2.0%),5例患者治疗有效(10.0%),44例患者治疗显效(88.0%);患者肺功能相关指标、气道的腔径得到明显提升,气促的评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1年生存率为31.0%,中位生存时间为3.8个月.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对患者疗效显著,患者症状改善良好,可延长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手术并发症少.

    作者:王晓洁;牛建明;李润浦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与开放手术远期疗效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与开放手术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6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开腹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情况、术后病理情况、随访3年期间生存情况,评价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与开放手术的远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除淋巴结总数为(12.56 ±4.36)枚,多于对照组(10.41 ±3.45)枚(P<0.05).2组在转移淋巴结数及肿瘤分化程度方面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1年、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总复发率上比较,2组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相当,但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并且能适度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是理想的手术治疗方式.

    作者:徐志诚;李准;王晓东;李春海;李伟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SMI联合常规超声对小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SMI联合常规超声对小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女性小乳腺癌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常规超声及SMI临床资料,比较二者的声像图,评价二者单独使用及联合使用对小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诊断效能.结果 常规超声对小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的声像图表现显示,23个(38.33%)长短径比≤2,22个(36.67%)皮髓质比≥1,24个(40.00%)大皮质厚度≥3 mm,Adler分级34个(56.67%)0~Ⅰ级、26个(43.33%)Ⅱ~Ⅲ级.SMI的Adler分级显示,反应增生组以Ⅰ级、Ⅱ级血流为主,分别占到17.86%、64.29%;转移组以Ⅱ级、Ⅲ级血流为主,分别占到43.75%、28.13%,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敏感性是79.31%,特异性是70.97%;SMI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敏感性是89.29%,特异性是78.13%;两者联合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敏感性是96.77%,特异性是93.10%.结论 SMI联合常规超声检测小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以提高诊断效能,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尚小轶;代引海;韩娟澧;林思昭;孙敏;冯彪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结直肠癌治疗前后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结直肠癌治疗前后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术后7d、化疗后7d时,均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4 mL,Elisa法检测血浆中MMP-9、TIMP-1水平,并分析其与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肿瘤直径等的关系.比较术前、术后7d、化疗后7d期间血浆MMP-9、TIMP-1水平及MMP-9/TIMP-1比值.结果 不同TNM分期患者,MMP-9、TIMP-1水平、MMP-9/TIMP-1比值存在明显差异,随着分期的增加,血浆MMP-9、TIMP-1水平及MMP-9/TIMP-1比值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组血浆MMP-9、TIMP-1水平及MMP-9/TIMP-1比值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d、化疗后7d时,血浆MMP-9、TIMP-1水平及MMP-9/TIMP-1比值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后7d时,血浆MMP-9、TIMP-1水平及MMP-9/TIMP-1比值均明显低于术后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MP-9、TIMP-1与结直肠癌TNM分期及肿瘤侵袭性密切相关,血清中MMP-9、TIMP-1水平检测可能成为结直肠癌病情评估的血清学指标.

    作者:张剑锋;张凯;侯英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开胸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VAS疼痛评分以及淋巴结清扫个数;检测手术前后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和白介素-10的含量.结果 研究组的疾病控制率以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术中出血量、VAS疼痛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和白介素-10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对照组升高得更为明显(P<0.05).研究组术后肺不张、肺漏气、支气管胸膜瘘、切口感染、慢性疼痛和皮下气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的开胸肺叶切除手术相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极为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袁德武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PBK/TOPK与Ki-67及p5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相关性及预后意义

    目的 探讨PBK/TOPK、Ki-67、p5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相关性及预后意义,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确诊并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8例,其中腺癌患者29例、鳞癌患者30例,大细胞癌患者29例.收集患者原发灶组织的手术切除样本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BK/TOPK与Ki-67及p53在细胞中的定量,跟踪记录患者术后的病情发展情况.结果 PBK/TOPK在癌细胞胞质中呈阳性表达,呈黄色或棕褐色;Ki-67及p53在癌细胞胞质中呈阳性表达,呈黄色或棕褐色.PBK/TOPK、Ki-67和p53的高表达率分别为48.6%、69.3%、62.7%.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发现PBK/TOPK与Ki-67和p53表达呈正相关.通过跟踪记录发现PBK/TOPK与Ki-67和p53表达越低,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越高.结论 PBK/TOPK与Ki-67及p5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BK/TOPK与Ki-67及p5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相关性可作为患者临床预后分析治疗的依据.

    作者:杨锦旺;田荣华;薛明月;周维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阴道超声与MRI对子宫内膜癌肿瘤大小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与MRI对子宫内膜癌肿瘤大小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8例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依次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MRI及术后病理学检查,测量肿瘤大直径,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比较阴道超声和MRI的符合率.结果 阴道超声对肿瘤直径的符合率、低估率、高估率分别为56.52%、30.43%、13.04%,MRI分别为77.17%、4.35%、18.48%,MRI测定肿瘤直径的符合率明显高于阴道超声(P<0.05).阴道超声、MRI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213、0.317.结论 术前阴道超声、MRI评估子宫内膜癌肿瘤大小均可能出现低估或高估情况,总体上MRI更为准确.

    作者:尚晓娜;朱香妮;邵亚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七氟醚和丙泊酚对深度麻醉监测下颅内肿瘤术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七氟烷和丙泊酚的使用对行深度麻醉监测下颅内肿瘤术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颅内肿瘤并行手术切除的9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实验组患者于术中使用七氟烷进行维持麻醉,对照组患者于术中使用丙泊酚进行维持麻醉.于术前(TO)、诱导麻醉时(T1)、手术进行时(T2)及手术结束(T3)4个时间点对2组患者进行脑血流动力学监测,观测部位分别为左右两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观测指标包括阻力指数(RI)、时间平均流速(Vm),并进行对比.同时于T0及T3时间点对2组患者的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取率(CERO2)及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进行测定并进行对比.结果 2组的ACA、MCA、PCA分别于T0、T1、T2、T3几个时间的RI及Vm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O时2组脑氧代谢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2~T3时实验组患者SjvO2较对照组高(P<0.05),而CERO,、Da-jvO2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七氟烷和丙泊酚应用于深度麻醉下颅内肿瘤切除术,效果均较好,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但七氟烷能够降低脑氧代谢,效果优于丙泊酚.

    作者:王兴华;李正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大脑凸面肿瘤术后迟发硬膜外血肿的发生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大脑凸面肿瘤术后迟发硬膜外血肿的发生因素.方法 选择大脑凸面肿瘤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都采用开颅手术,记录术后3个月迟发硬膜外血肿发生情况,并进行临床资料的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进行头颅扫描,发现迟发硬膜外血肿4例,发生率为4.9%;患者行全麻下血肿清除术后好转.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糖尿病、乳糖含量、病理类型与迟发硬膜外血肿发生明显相关(P<0.05);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时间、糖尿病、乳糖含量、病理类型都是导致迟发硬膜外血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大脑凸面肿瘤术后迟发硬膜外血肿比较常见,年龄、手术时间、糖尿病、乳糖含量、病理类型都是导致迟发硬膜外血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肖学谦;肖三潮;千超;李峰;张毓;刘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麻醉时应用右美托咪定对胃癌根治术患者PaO2、PaCO2及氧合指数的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麻醉时应用右美托咪定对胃癌根治术患者PaO2、PaCO2及氧合指数的影响.方法 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以及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患者使用咪达唑仑,对比观察两组患者PaO2、PaCO2及氧合指数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7.50%(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 (28/40)(P<0.05).两组患者均能够将药物泵入的速度进行调整,使得Ramsay评分在理想范围内,观察组0~3分患者为90.00% (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24/40).7~10分患者为0.00%(0/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0% (4/40)(P<0.05).观察组患者被唤醒时间为(0.17 ±0.02)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3±0.57) min(P <0.05).两组经过不同方式麻醉处理之后,观察组的PaO2上升趋势明显大于对照组,PaCO2及氧合指数降低趋势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麻醉时应用右美托咪定对胃癌根治术患者PaO2、PaCO2及氧合指数可以进行较为明显的调节,有效缩短患者麻醉后恢复时间,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作者:李丕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