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会;朱志华
目的 探讨直肠覆膜支架置入治疗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效果以及出现的并发症.方法 将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患者给予自膨式腹膜钛镍合金记忆型金属支架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6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45例患者一次性支架成功置入,有3例在置入后3~5d内出现支架脱落或移位,再次置入,置入后1d引流液内无粪质,5~7d无脓液,支架留置13~27 d,平均留置(20.19±5.21)d.研究组患者置入直肠覆膜后出现明显的直肠异物感和肛门坠胀,支架取出后缓解.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吻合口均发生闭合,无发热和腹膜刺激征,支架回收后随访6个月内,无吻合口狭窄和复发情况.结论 直肠直肠覆膜支架置入治疗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疗效明确、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可广泛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苏丽萍;吕永祥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声聚焦(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y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大肠癌晚期肝转移瘤的疗效、生存期及安全性.方法 对照组:单纯TACE治疗,观察组:TACE手术联合HIFU治疗.比较经TACE+ HIFU与TACE治疗后4周患者的肝功能、疗效、生存率情况.结果 肝功能受损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存方面,观察组6个月、1年、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ACE联合HIFU在有效率及生存方面优于TACE组.
作者:朱清芳;吴贤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可能影响乳腺癌骨转移发生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收集86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ER和(或)PR状况、HER-2状况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与骨转移发生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骨转移多发于Luminal型乳腺癌,高发部位以椎体、骨盆、胸部为主.骨转移的发生与乳腺原发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ER或PR状况、HER-2表达有关,与年龄、病理类型无关.结论 乳腺癌肿瘤>5 cm、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ER或PR阳性、HER-2高表达是乳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高危因素.对于这些患者,应加强术后定期随访,进行规范化的综合治疗,减少骨转移的发生.
作者:袁钦华;俞士尤;苏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CDC20、TOP2A、NEK2在食管鳞癌中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实施根治性手术的食管鳞癌患者70例,均术中做病理取材标本,A组(癌组织)、B组(癌旁组织)、C组(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DC20、TOP2A、NEK2表达情况.结果 A组CDC20、TOP2A、NEK2表达水平高,与B、C组差异明显(P<0.05);B组CDC20、TOP2A、NEK2表达水平高于C组,差异明显(P<0.05).食管鳞癌患者性别、年龄、瘤体大小、位置等因素与CDC20、TOP2A、NEK2表达无相关性(P>0.05);TNM分期、淋巴转移及浸润因素与CDC20、TOP2A、NEK2呈正相关性(P<0.05);肿瘤分化与CDC20、TOP2A、NEK2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转移、静脉浸润及CDC20、TOP2A、NEK2阳性表达均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存活的危险因素.结论 CDC20、TOP2A、NEK2高表达与食管鳞癌转移、复发、预后均有密切相关,三项指标联检可准确评估食管癌病理状态,为患者预后判定提供参考.
作者:牛东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保护性双肺复张通气对肺癌患者血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单肺通气,观察组给予保护性双肺复张通气,2组都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记录血清炎性因子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复张前、复张后1h的HR与MAP值都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组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d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CRP水平分别为(19.63±5.99) ng/L和(30.58±6.00) ng/L,都明显低于复张前的(76.84±7.11) ng/L和(77.00±8.12)ng/L(P<0.05),且复张后1d观察组的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张后7d的肺部感染、皮下气肿、气胸、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4% (P <0.05).结论 保护性双肺复张通气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能减轻血清炎性反应,有利于血流动力学波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晓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术前辅助放疗联合扩大根治术治疗四肢高度恶性软组织肉瘤的疗效.方法 根据治疗方案将174例四肢高度恶性组织肉瘤患者分为观察组89例和对照组85例,观察组采用术前辅助放疗联合扩大根治术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扩大根治术联合术后辅助放疗方案治疗,现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R0切除率、切口愈合时间、保肢率、5年生存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而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术后淋巴水肿程度、复发率、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切口愈合率、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辅助放疗联合扩大根治术治疗四肢恶性软组织肉瘤有助于提高R0切除率,降低并发症风险并改善远期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陶志伟;田卫群;徐强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对乳腺癌根治术后引流区域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乳腺癌根治术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超声随访淋巴结病变情况.结果 ①41例(37.3%)在术后常规复查时发现肿大淋巴结,均经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确诊为反应性增生淋巴结,淋巴结总数共47枚.②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常规超声诊断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符合率为80.9%,常规超声结合超声造影的符合率为93.6%,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超声均值、峰值强度和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小于动脉血管(P<0.05),与周边正常组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熟练掌握乳腺癌引流区域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点,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曾辉;余佳;吴建军;赵超占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在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炎症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宫颈癌患者20例为宫颈癌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20例为宫颈癌前病变组以及宫颈炎症患者20例为宫颈炎组,3组患者均于非月经期采样,进行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结果 60例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经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分型检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者26例,占43.33%;人乳头瘤病毒阴性者34例,占56.67%.26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者中,宫颈癌16例、宫颈癌前病变8例(其中GIN Ⅰ 2例、CINⅡ3例、CINⅢ3例)、宫颈炎2例,3组阳性表达率有统计学差异(X2=63.728,P<0.05).在26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者中发生16亚型感染所占的比例高,占50.00%,其次为人乳头瘤病毒31(占23.08%)以及人乳头瘤病毒52(占11.54%).结论 人乳头瘤病毒是引发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的主要致病因素,对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炎症患者进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对患者的早日确诊和早日治疗以及对宫颈病变患者治疗中的随访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阎冰冰;金芬;王忠民;车耀润;姜继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究原TKI联合培关曲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获得性耐药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获得性耐药患者65例,随机分为单纯组33例和联合组32例,单纯组给予培美曲塞治疗,联合组在单纯组基础上联用原TKI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RR为37.50%,与单纯组的27.2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DCR为81.25%,与单纯组的60.61%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中位PFS为7.8个月,单纯组为5.9个月,联合组PFS显著长于单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联合组中位OS为10.2个月,单纯组为8.9个月,2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白细胞减少发生与单纯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集中在Ⅰ~ Ⅱ级,患者均可耐受.结论 晚期NSCLC患者出现EGFR-TKI获得性耐药后,采用原TKI联合培美曲塞治疗较单用培美曲塞治疗DCR和PFS收益更加明显,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叶永青;韩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效果.方法 对6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30)和单独放射治疗组(单独治疗组,n=3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中位复发时间、中位生存时间、1年生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缓解率87.5%(26/30)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73.3%(22/30)](P<0.05),中位复发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均显著长于单独治疗组(P<0.05),1年生存率23.3%(7/30)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10.0% (3/30) (P <0.05),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3.3% (16/30)和46.7% (14/30)]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实施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的效果较单独放射治疗好.
作者:白利杰;史磊;冯谢敏;杨润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顺铂联合微创手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确诊的80例早期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将入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顺铂化疗联合微创手术治疗.统计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并统计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局部控制情况及复发率 密切观察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清扫淋巴结数为(8.16±0.63)个,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82±0.8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纽治疗的有效率为87.50%(35/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的生存状况及局部控制情况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后,观察组的局部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的生存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不张、吻合口瘘、声带麻痹及急性呼吸窘迫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铂化疗联合微创手术治疗早期食管癌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局部控制率,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值得临床普及.
作者:彭均伟;鲍传明;高云帆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近端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行手术切除的68例近端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其中A组接受根治性全胃切除术,B组接受近端胃切除术.随访36个月,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生活质量(QLQ-C30量表评估)及生存期.结果 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B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早期并发症却无明显差别(P>0.05);2组患者远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但在碱性反流性胃炎及倾倒综合征上差别明显(P<0.05).A组3年生存率(72.14%)高于B组(43.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整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和功能量表评分相对升高,而症状量表评分和单项测量项目评分相对较低,且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近端胃切除术相比,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可提高近端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远期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作者:江爱宗;李荣年;姜艳辉;谢志超;王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黄芩苷对SD大鼠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将1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单纯照射组(模型组),地塞米松激素组,黄芩苷大、中、小剂量(50、100、200 mg·kg-1·d-1)组,每组24只.采用6MV-X线单次20 Gy右全肺照射,建立大鼠肺损伤实验模型.照射后第2、4、8、12周取大鼠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中、大剂量黄芩苷照射组可显著降低放射性肺损伤的程度,并有抑制TNF-α,IL-1β,TGF-β1表达的作用(P<0.05).结论 黄芩苷可以降低放疗后大鼠TNF-α、TGF-β1和IL-1的水平,对放射性肺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何志坚;胜海峰;刘海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窄蒂侧颌颈皮瓣应用于面部皮肤癌术后创面的修复效果.方法 设计耳前窄蒂的侧颌颈部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癌术后组织缺损,皮瓣大10 cm×6 cm,小3.5 cm ×2.5 cm,蒂部宽1.5 cm~2.0cm,长2.0 cm~5.0 cm.结果 应用窄蒂侧颌颈皮瓣修复组织缺损10例,2例皮瓣远端出现淤血,延期愈合,其余均一期愈合,外形满意.结论 窄蒂侧颌颈皮瓣切取简便,供区位置隐蔽,且能直接闭合,蒂部旋转范围大,外形满意,同时能及早进行皮肤癌的综合治疗,是面部皮肤癌术后创面修复的理想选择.
作者:廖剑锋;涂丽婷;史俊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与开腹肝左外叶切除治疗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肝脏肿瘤患者100例,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50例(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对照组50例(开腹肝左外叶切除术).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前禁食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肝脏肿瘤患者时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不仅具有和开腹肝左外叶切除同样的治疗效果,而且本身具有对患者创伤小,能够快速恢复的优点.
作者:谢文昆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山柰挥发油胃内滞留型给药系统对胃肿瘤治疗的作用机理.方法 常规培养胃癌细胞SGC-7901,实验分组为对照组(C组)、山柰挥发油低剂量处理组(20 μg/ml)、山柰挥发油高剂量处理组(60 μg/ml),利用MTF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流式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和PCR检测细胞中COX-2和AFP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20 μg/ml低剂量药物处理组和60 μg/ml高剂量药物处理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凋亡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也明显增高.加入药物处理后,细胞周期中,处于S期的细胞量变少,G1期细胞增加,表明药物可以抑制胃癌细胞DNA的合成.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药物处理组和高剂量药物处理组的COX-2和AFP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山柰挥发油可以影响胃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和周期,同时也能够影响细胞内蛋白和相关基因的表达.
作者:涂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静-吸复合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联合不同镇痛药物对胃癌术后镇痛时效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行胃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行常规胃癌根治术后,行静脉镇痛泵(PCIA)治疗.对照组的镇痛液由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3μg/h、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5 mg组成,研究组的镇痛液由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2μg/h、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5 mg及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0.05μg/kg·h组成.比较两组术后4、8、16、24、48 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镇痛评分、术后48 h内睡眠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术后4、8、16、24、48 h的MAP、HR值明显低(慢)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4、8h的镇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6、24、48 h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48 h内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术后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行PCIA可明显延长镇痛时效,维持心血管系统稳定,改善睡眠质量,安全性和舒适度均较好.
作者:党璐;毕翻利;高洁;常宝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调节性T细胞在不同分期卵巢癌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58例卵巢癌患者、30例卵巢良性患者、35例健康女性外周血中CD4+ CD25+ Treg/CD4+T细胞、CD4+ CD25+ Treg/全体T细胞、CD4 +/CD8+T细胞比值.结果 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Treg/CD4+T细胞比值,明显高于卵巢良性患者和健康女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良性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Treg/CD4+T细胞比值与健康女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卵巢癌患者CD4+ CD25+ Treg/全体T细胞比值明显高于Ⅲ期和Ⅰ~ Ⅱ期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和Ⅰ~Ⅱ期之间无差异.结论 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水平和卵巢癌的进展以及分期有关.
作者:戴然;桑秀丽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左心房粘液瘤的病理学特征、临床特征,分析其组织来源,以及鉴别方法与诊断标准.方法 选取确诊为左心房原发性黏液瘤患者41例,对其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及组织病理学表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1例左心房原发性黏液瘤患者中共有男性11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为(46.20±10.43)岁,38例位于心房间隔卵圆窝区、1例位于左心房顶部,2例位于左心房后壁,均为单发肿瘤;患者均表现出心悸、胸闷、气短等临床症状.镜下可见大量星芒状、圆卵状、梭状肿瘤细胞灶装分布或散在分布在黏液养基质中,细胞核染色较深.结论 左心房黏液瘤多发于女性,易脱落引起血栓导致猝死,及时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
作者:李继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检测膀胱癌感染患者与膀胱癌无感染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IL-6、TNF-α、APN及VEGF水平变化,分析感染对膀胱癌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患者分为膀胱癌感染组、膀胱癌无感染组、健康对照组.于膀胱癌患者术前及术后4周均空腹采集静脉血5 ml,对照组同理.采取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L-2、IL-6、TNF-α、APN及VEGF水平,分别比较三组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以及术前术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 膀胱癌感染组患者血清IL-2及APN水平低于无感染组,无感染组低于健康对照组,IL-6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无感染组,无感染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膀胱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组与无感染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术后膀胱癌感染组高于无感染组.术后T1、T2期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可大致恢复至健康对照组的正常水平,Tr3、T4期患者血清IL-2及APN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IL-6、TNF-α及VEGF水平也处于较高水平(P<0.05).结论 血清炎症因子IL-2、IL-6、TNF-α、APN及VEGF水平变化与膀胱癌相关.膀胱癌合并感染相对膀胱癌无感染患者来说,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及预后较差.另外,随着临床TNM分期程度越高,膀胱癌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越差.
作者:艾克帕尔·阿布拉江;迪力亚尔·吐尔洪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