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保护性双肺复张通气对肺癌患者血清炎性反应的影响

李晓辉

关键词:保护性双肺复张通气, 肺癌, 炎性反应, 血流动力学, 并发症
摘要:目的 探讨保护性双肺复张通气对肺癌患者血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单肺通气,观察组给予保护性双肺复张通气,2组都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记录血清炎性因子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复张前、复张后1h的HR与MAP值都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组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d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CRP水平分别为(19.63±5.99) ng/L和(30.58±6.00) ng/L,都明显低于复张前的(76.84±7.11) ng/L和(77.00±8.12)ng/L(P<0.05),且复张后1d观察组的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张后7d的肺部感染、皮下气肿、气胸、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4% (P <0.05).结论 保护性双肺复张通气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能减轻血清炎性反应,有利于血流动力学波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CDC20、TOP2A、NEK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CDC20、TOP2A、NEK2在食管鳞癌中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实施根治性手术的食管鳞癌患者70例,均术中做病理取材标本,A组(癌组织)、B组(癌旁组织)、C组(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DC20、TOP2A、NEK2表达情况.结果 A组CDC20、TOP2A、NEK2表达水平高,与B、C组差异明显(P<0.05);B组CDC20、TOP2A、NEK2表达水平高于C组,差异明显(P<0.05).食管鳞癌患者性别、年龄、瘤体大小、位置等因素与CDC20、TOP2A、NEK2表达无相关性(P>0.05);TNM分期、淋巴转移及浸润因素与CDC20、TOP2A、NEK2呈正相关性(P<0.05);肿瘤分化与CDC20、TOP2A、NEK2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转移、静脉浸润及CDC20、TOP2A、NEK2阳性表达均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存活的危险因素.结论 CDC20、TOP2A、NEK2高表达与食管鳞癌转移、复发、预后均有密切相关,三项指标联检可准确评估食管癌病理状态,为患者预后判定提供参考.

    作者:牛东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AC方案联合吉非替尼序贯治疗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AC方案联合吉非替尼序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4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AC方案序贯吉非替尼化疗,对照组患者采用AC方案与吉非替尼同步化疗.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1)评价疗效,对比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12个月无进展生存期(PFS),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 观察组ORR(CR 0例+PR11例)为34.38%,DCR(CR0+PR11 +SD 13)为75.00%,对照组ORR(CR 0+PR 4)为12.50%,DCR(CR 0 +PR4 +SD 10)为43.75%,观察组ORR和D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PFS为9.1个月(95% CI为7.85~10.35),对照组的PFS为6.4个月(95% CI为4.60 ~ 8.20),观察组PFS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级反应,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方案序贯吉非替尼对于EGFR基因突变肺腺癌患者,可以有效缓解、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存率,且不良反应较轻.

    作者:陈文福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卵巢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卵巢癌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 选择手术治疗的89例早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2组的手术持续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以及恢复进食的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持续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恢复进食的时间及术后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对卵巢癌患者具有显著的微创优势,有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作者:艾红英;韩飞蝶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乳腺癌术后巩固化疗感染患者的相关性分析及其干预措施研究

    目的 探讨导致乳腺癌术后巩固化疗患者的感染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分析乳腺癌术后巩固化疗232例患者的感染情况,并收集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232例乳腺癌术后巩固化疗患者中感染率为16.38%,以呼吸道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为主,分别为42.11%和31.58%;其中革兰阴性菌株感染常见,占55.77%,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所占比较大,为26.92%;主要集中在化疗的第3个和第4个疗程,分别为34.21%和36.84%;经单因素分析发现,乳腺癌术后巩固化疗感染与年龄、TNM分期、伴随疾病种类和骨髓抑制情况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得知,年龄> 55岁、TNMⅢ期、伴随疾病种类>2及Ⅲ级骨髓抑制是乳腺癌术后巩固化疗感染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乳腺癌术后巩固化疗感染率较高,其感染与年龄>55岁、TNMⅢ期、伴随疾病种类>2及Ⅲ级骨髓抑制相关性大,临床医护人员须加强对这类人群的重视,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降低感染率,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剑;牛高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术前综合肺锻炼对原发性肺癌并发COPD患者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综合肺锻炼对原发性肺癌并发COPD患者外科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外科开胸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肺癌并发COPD患者106例,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模式进行干预,主要为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进行7d术前短期综合肺康复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外科治疗后的临床特征、呼气峰值流速、6 min移动距离、运动疲劳指数、运动呼吸困难指数、血液气体分析、生活质量、PPCs发生率等数据.结果 两组干预后的呼气峰值流速分别为(268.52±124.95)/(L·min-1)、(342.72±123.91)/(L·min-1),6 min移动距离分别为(595.45±105.65)/m、(621.99±8.25)/m,能量消耗分别为(59.68±10.62)/Kcal、(61.14±10.63)/Kcal,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干预后的运动疲劳指数、运动呼吸困难指数、血液气体分析、PH等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外科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在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09%、18.87%,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综合肺锻炼能够增强原发性肺癌并发COPD患者外科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建平;韩俊垒;边红芝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与开腹肝左外叶切除对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与开腹肝左外叶切除治疗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肝脏肿瘤患者100例,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50例(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对照组50例(开腹肝左外叶切除术).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前禁食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肝脏肿瘤患者时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不仅具有和开腹肝左外叶切除同样的治疗效果,而且本身具有对患者创伤小,能够快速恢复的优点.

    作者:谢文昆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保护性双肺复张通气对肺癌患者血清炎性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保护性双肺复张通气对肺癌患者血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单肺通气,观察组给予保护性双肺复张通气,2组都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记录血清炎性因子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复张前、复张后1h的HR与MAP值都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组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d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CRP水平分别为(19.63±5.99) ng/L和(30.58±6.00) ng/L,都明显低于复张前的(76.84±7.11) ng/L和(77.00±8.12)ng/L(P<0.05),且复张后1d观察组的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张后7d的肺部感染、皮下气肿、气胸、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4% (P <0.05).结论 保护性双肺复张通气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能减轻血清炎性反应,有利于血流动力学波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晓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三阴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指标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分析三阴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指标意义,为临床上对三阴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三阴乳腺癌患者共11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收治的非三阴乳腺癌患者共110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患者P-gp、ERβ、Ki-67等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病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状态、病理类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月经状态相对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体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β、Ki-67阳性表达率研究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p阳性表达率研究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β阳性表达与患病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大小存在显著相关性;P-gp、Ki-67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Rβ、P-gp、Ki-67等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可作为预测三阴乳腺癌预后情况的参考指标,对于该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党秋红;曹静;张欢欢;曾宪旭;靳耀锋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效果.方法 对6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30)和单独放射治疗组(单独治疗组,n=3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中位复发时间、中位生存时间、1年生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缓解率87.5%(26/30)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73.3%(22/30)](P<0.05),中位复发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均显著长于单独治疗组(P<0.05),1年生存率23.3%(7/30)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10.0% (3/30) (P <0.05),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3.3% (16/30)和46.7% (14/30)]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实施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的效果较单独放射治疗好.

    作者:白利杰;史磊;冯谢敏;杨润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顺铂联合微创手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分析顺铂联合微创手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确诊的80例早期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将入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顺铂化疗联合微创手术治疗.统计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并统计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局部控制情况及复发率 密切观察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清扫淋巴结数为(8.16±0.63)个,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82±0.8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纽治疗的有效率为87.50%(35/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的生存状况及局部控制情况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后,观察组的局部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的生存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不张、吻合口瘘、声带麻痹及急性呼吸窘迫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铂化疗联合微创手术治疗早期食管癌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局部控制率,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值得临床普及.

    作者:彭均伟;鲍传明;高云帆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究超声内镜结合微创技术在诊断及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电子胃镜发现的156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其中145例根据超声内镜下病灶情况选择内镜微创治疗或外科手术切除,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156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145例,其中间质瘤45例.超声内镜诊断黏膜下肿瘤的准确率为86.9%(126/145),胃良恶性间质瘤的准确率为88.9%(40/45),来源层次符合率为88.9%.结论 超声内镜在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具有很高的价值,可以对黏膜下肿瘤来源、部位、性质做出准确的诊断,并为微创内镜下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徐刚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及顺铂放化疗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QOL评分的影响

    目的 研究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及顺铂放化疗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QOL评分的影响.方法 择取92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数字法将病患随机划分为研究组(46)和对照组(46).研究组给予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及顺铂同步放化疗,对照组给予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及顺铂序贯放化疗.对比观察2组病患治疗后疗效、不良反应及QOL评分和免疫功能等.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完全缓解率为7.39% (8/46)、总有效率为76.09% (35/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5% (2/46)、41.30% (19/46);2组病患在治疗后均有不良发应发生,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QOL为(85.33 ±2.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8 ±2.23).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D4+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及顺铂同步放化疗对Ⅲ期NSCLC的治疗效果肯定,与序贯放化疗相比,疗效显著,患者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更优,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朱勇;鲁正学;朱媛;李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对肺癌靶区勾画体积及危及器官所受照射剂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对肺癌靶区勾画体积及危及器官所受照射剂量产生的影响作用.方法 将收治的肺癌患者69例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分别使用真空垫+辅助人工腹带固和热塑体膜固定,对比观察患者使用不同体位固定技术进行CT定位,图像重建后由一名专业的医生进行靶区勾画,根据结果进行相应的治疗,并比较在不同体位下患者靶区勾画体积和危及器官受照射剂量.结果 结果显示使用真空垫+人工腹带进行固定后患者勾画的GTV、CTV和PTV体积均明显小于热塑体膜固定,脊髓大照射剂量、肺部V5和V20等剂量也均明显低于热塑体膜固定(P<0.05).结论 使用真空垫+人工腹带对肺癌靶区勾画体积效果要明显优于热塑体膜固定,同时可减少对患者危及器官所受的大照射剂量,效果显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作者:白冬梅;李敏;贺蕾;杨卫卫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超声聚焦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超声聚焦(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y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大肠癌晚期肝转移瘤的疗效、生存期及安全性.方法 对照组:单纯TACE治疗,观察组:TACE手术联合HIFU治疗.比较经TACE+ HIFU与TACE治疗后4周患者的肝功能、疗效、生存率情况.结果 肝功能受损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存方面,观察组6个月、1年、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ACE联合HIFU在有效率及生存方面优于TACE组.

    作者:朱清芳;吴贤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组织ER、PR、Her-2的表达变化研究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Her-2表达改变情况.方法 对87例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比较患者化疗前后ER、PR、Her-2表达改变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新辅助化疗对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疗效差异显著,其中Luminal型缓解率(61.9%)较低,Her-2过表达型缓解率为82.1%,三阴性型乳腺癌缓解率为92.6%.新辅助化疗前后患者ER、PR、Her-2表达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对新辅助化疗疗效差异明显,这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意义重大.新辅助化疗前后患者ER、PR、Her-2表达情况无明显差异.

    作者:李学刚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目的 探究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108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随机分组,对照组54例,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干预组54例,给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对2组患者手术情况、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到94.4%,与对照组的70.4%呈现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治疗后仅有1例患者出现腹痛,1例出现术后大出血,并发症率为3.7%;对照组并发症率为25.9%(14/5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给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能够降低并发症率,具有较高安全性与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一栩;刘玉珠;陈琨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左心房黏液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左心房粘液瘤的病理学特征、临床特征,分析其组织来源,以及鉴别方法与诊断标准.方法 选取确诊为左心房原发性黏液瘤患者41例,对其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及组织病理学表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1例左心房原发性黏液瘤患者中共有男性11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为(46.20±10.43)岁,38例位于心房间隔卵圆窝区、1例位于左心房顶部,2例位于左心房后壁,均为单发肿瘤;患者均表现出心悸、胸闷、气短等临床症状.镜下可见大量星芒状、圆卵状、梭状肿瘤细胞灶装分布或散在分布在黏液养基质中,细胞核染色较深.结论 左心房黏液瘤多发于女性,易脱落引起血栓导致猝死,及时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

    作者:李继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术前辅助放疗联合扩大根治术治疗四肢高度恶性组织肉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术前辅助放疗联合扩大根治术治疗四肢高度恶性软组织肉瘤的疗效.方法 根据治疗方案将174例四肢高度恶性组织肉瘤患者分为观察组89例和对照组85例,观察组采用术前辅助放疗联合扩大根治术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扩大根治术联合术后辅助放疗方案治疗,现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R0切除率、切口愈合时间、保肢率、5年生存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而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术后淋巴水肿程度、复发率、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切口愈合率、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辅助放疗联合扩大根治术治疗四肢恶性软组织肉瘤有助于提高R0切除率,降低并发症风险并改善远期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陶志伟;田卫群;徐强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黄芩苷对大鼠放射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黄芩苷对SD大鼠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将1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单纯照射组(模型组),地塞米松激素组,黄芩苷大、中、小剂量(50、100、200 mg·kg-1·d-1)组,每组24只.采用6MV-X线单次20 Gy右全肺照射,建立大鼠肺损伤实验模型.照射后第2、4、8、12周取大鼠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中、大剂量黄芩苷照射组可显著降低放射性肺损伤的程度,并有抑制TNF-α,IL-1β,TGF-β1表达的作用(P<0.05).结论 黄芩苷可以降低放疗后大鼠TNF-α、TGF-β1和IL-1的水平,对放射性肺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何志坚;胜海峰;刘海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后癌性标志物的临床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CEA、NSE、CYFRA21-1与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8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均接受了4~6个周期的EP方案化疗.治疗前一周以及在治疗结束后的第4周对患者采血进行CEA、NSE、CYFRA21-1含量的检测.结果 治疗前:CEA升高组的DCR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升高组的RR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E升高组的RR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YFRA21-1升高组的DCR与RR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EA正常组的DCR和RR与升高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SE升高组和正常组的疾病控制率及有效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YFRA21-1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2组间的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前患者NSE、CEA异常与否与疾病控制率有相关性.治疗后患者CYFRA21-1和NSE异常与近期疗效有相关性,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受NSE异常的影响.

    作者:刘飞;贾鑑慧;孙丽萍;张燕妮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