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后癌性标志物的临床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刘飞;贾鑑慧;孙丽萍;张燕妮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 放疗, CEA, NSE, CYFRA21-1
摘要:目的 探讨CEA、NSE、CYFRA21-1与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8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均接受了4~6个周期的EP方案化疗.治疗前一周以及在治疗结束后的第4周对患者采血进行CEA、NSE、CYFRA21-1含量的检测.结果 治疗前:CEA升高组的DCR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升高组的RR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E升高组的RR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YFRA21-1升高组的DCR与RR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EA正常组的DCR和RR与升高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SE升高组和正常组的疾病控制率及有效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YFRA21-1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2组间的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前患者NSE、CEA异常与否与疾病控制率有相关性.治疗后患者CYFRA21-1和NSE异常与近期疗效有相关性,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受NSE异常的影响.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三阴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指标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分析三阴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指标意义,为临床上对三阴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三阴乳腺癌患者共11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收治的非三阴乳腺癌患者共110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患者P-gp、ERβ、Ki-67等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病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状态、病理类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月经状态相对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体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β、Ki-67阳性表达率研究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p阳性表达率研究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β阳性表达与患病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大小存在显著相关性;P-gp、Ki-67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Rβ、P-gp、Ki-67等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可作为预测三阴乳腺癌预后情况的参考指标,对于该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党秋红;曹静;张欢欢;曾宪旭;靳耀锋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胃癌根治术患者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及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开展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择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接受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常规组接受单纯全麻,统计并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应激反应指标.结果 术前两组HR、MA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和拔管时,实验组HR分别为(94.66±20.47)次/min和(93.54±19.68)次/min,MAP分别为(128.76±21.43)mmHg和(100.44±21.96) mmHg均显著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天两组Cor、Ne、TA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术后7天,实验组Cor分别为(252.85±19.48) μg/L、(238.84±19.36) μg/L,Ne分别为(273.76±21.43) μg/L、(258.44±19.96) μg/L,TAC分别为(8.86±0.97) kIU/L、(7.24±0.68) kIU/L,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应激反应,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张元会;朱志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环乳晕入路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环乳晕入路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随机、抽样、对照研究方法,选择118例乳腺癌早期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乳腺癌标准根治术,观察组进行环乳晕入路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记录与随访2组预后.结果 对照组术后12周并发症的发生率是22.0%,显著高于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8.5%(P<0.05).术后12周观察组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是5.0%,远处转移率是8.5%,生存率是91.5%,与对照组的6.8%、10.2%、89.8%相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乳晕入路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应用能减少对患者的创伤,改善乳房的美观,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不会影响患者的远期预后,可作为治疗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手术方法.

    作者:王露;杨卫兵;孙小婕;周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静-吸复合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联合不同镇痛药物对胃癌术后镇痛时效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静-吸复合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联合不同镇痛药物对胃癌术后镇痛时效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行胃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行常规胃癌根治术后,行静脉镇痛泵(PCIA)治疗.对照组的镇痛液由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3μg/h、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5 mg组成,研究组的镇痛液由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2μg/h、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5 mg及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0.05μg/kg·h组成.比较两组术后4、8、16、24、48 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镇痛评分、术后48 h内睡眠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术后4、8、16、24、48 h的MAP、HR值明显低(慢)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4、8h的镇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6、24、48 h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48 h内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术后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行PCIA可明显延长镇痛时效,维持心血管系统稳定,改善睡眠质量,安全性和舒适度均较好.

    作者:党璐;毕翻利;高洁;常宝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以82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所有患者于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对照组给予全麻,观察组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记录两组镇痛效果与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6h、术后48 h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吗啡补充应用剂量、患者自控按压药物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拔除胸管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能提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提高麻醉效果,促进患者康复,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苗良生;钟永慧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非小细胞肺癌实施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完整收集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开胸手术治疗,实验组(26例)给予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结果 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第一天胸腔引流量以及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或者短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KPS评分治疗后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1例出现气胸,1例出现胸腔积液,未出现切口感染,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6个月实验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作者:吕建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山柰挥发油胃内滞留型给药系统对胃肿瘤治疗的作用机理研究

    目的 探讨山柰挥发油胃内滞留型给药系统对胃肿瘤治疗的作用机理.方法 常规培养胃癌细胞SGC-7901,实验分组为对照组(C组)、山柰挥发油低剂量处理组(20 μg/ml)、山柰挥发油高剂量处理组(60 μg/ml),利用MTF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流式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和PCR检测细胞中COX-2和AFP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20 μg/ml低剂量药物处理组和60 μg/ml高剂量药物处理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凋亡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也明显增高.加入药物处理后,细胞周期中,处于S期的细胞量变少,G1期细胞增加,表明药物可以抑制胃癌细胞DNA的合成.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药物处理组和高剂量药物处理组的COX-2和AFP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山柰挥发油可以影响胃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和周期,同时也能够影响细胞内蛋白和相关基因的表达.

    作者:涂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效果.方法 对6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30)和单独放射治疗组(单独治疗组,n=3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中位复发时间、中位生存时间、1年生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缓解率87.5%(26/30)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73.3%(22/30)](P<0.05),中位复发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均显著长于单独治疗组(P<0.05),1年生存率23.3%(7/30)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10.0% (3/30) (P <0.05),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3.3% (16/30)和46.7% (14/30)]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实施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的效果较单独放射治疗好.

    作者:白利杰;史磊;冯谢敏;杨润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食管胸段癌运用传统开胸手术与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传统开胸手术与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在食管胸段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食管胸段癌患者共320例,根据采用的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和对照组(传统开胸术).对比2组手术指标(手术用时、胸腔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和住院时间.经随访1年,对比2组平均随访时间、复发及转移率、放疗率、化疗率和术后生存率、2年生存率;对比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2组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估表(QLQ-C30)和卡氏体能状态评估表(KPS)总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时较对照组短,胸腔引流量及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少,淋巴结清扫个数较对照组多,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17%)较对照组(21.50%)低;观察组QLQ-C30及KPS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随访时间、复发及转移率、放疗率、化疗率、术后生存率、2年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传统开胸术相比,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用于食管胸段癌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利于术后患者体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

    作者:梁敏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与开腹肝左外叶切除对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与开腹肝左外叶切除治疗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肝脏肿瘤患者100例,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50例(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对照组50例(开腹肝左外叶切除术).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前禁食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肝脏肿瘤患者时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不仅具有和开腹肝左外叶切除同样的治疗效果,而且本身具有对患者创伤小,能够快速恢复的优点.

    作者:谢文昆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根治性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近端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近端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行手术切除的68例近端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其中A组接受根治性全胃切除术,B组接受近端胃切除术.随访36个月,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生活质量(QLQ-C30量表评估)及生存期.结果 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B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早期并发症却无明显差别(P>0.05);2组患者远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但在碱性反流性胃炎及倾倒综合征上差别明显(P<0.05).A组3年生存率(72.14%)高于B组(43.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整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和功能量表评分相对升高,而症状量表评分和单项测量项目评分相对较低,且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近端胃切除术相比,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可提高近端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远期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作者:江爱宗;李荣年;姜艳辉;谢志超;王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原TKI联合培美曲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获得性耐药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原TKI联合培关曲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获得性耐药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获得性耐药患者65例,随机分为单纯组33例和联合组32例,单纯组给予培美曲塞治疗,联合组在单纯组基础上联用原TKI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RR为37.50%,与单纯组的27.2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DCR为81.25%,与单纯组的60.61%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中位PFS为7.8个月,单纯组为5.9个月,联合组PFS显著长于单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联合组中位OS为10.2个月,单纯组为8.9个月,2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白细胞减少发生与单纯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集中在Ⅰ~ Ⅱ级,患者均可耐受.结论 晚期NSCLC患者出现EGFR-TKI获得性耐药后,采用原TKI联合培美曲塞治疗较单用培美曲塞治疗DCR和PFS收益更加明显,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叶永青;韩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及对血清CRP、胃肠激素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及对血清CRP、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直肠癌且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76例,根据其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传统开腹组37例和腹腔镜组39组,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3天、7天检测患者空腹静脉血中CRP、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CRP及胃肠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天、7天时,腹腔镜组患者血清CRP水平[(23.45±6.19)mg/L、(13.54±2.98 mg/L)]明显低于传统开腹组的患者[(41.97±7.12) mg/L、(19.16±3.94) mg/L](P<0.05),腹腔镜组患者血清中胃动素、胃泌素水平[(332.17±14.62) pg/ml、(157.10±13.55) pg/ml;(341.35±11.05) pg/ml、(151.12±18.26) pg/ml]则明显高于传统开腹组的患者[(213.53±16.37)pg/ml、(105.94±12.89) pg/ml;(206.07±10.42) pg/ml、(104.05±10.22pg/ml](P<0.05);而腹腔镜组患者血清中胃动素、胃泌素水平与术前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传统开腹组的(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进行直肠癌根治术可减小对患者胃肠激素分泌与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术中出血风险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光辉;张进峰;周宏建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并发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确诊为肝癌且接受肝部分切除术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肝段切除60例,半肝切除50例,扩大半肝切除12例,调查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资料、病理资料、随访资料等,记录并发感染情况与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在122例患者中,术后并发感染18例,感染率为14.8%.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的ALB、糖尿病、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中输血量、肝功能分级等指标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ALB、糖尿病、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中输血量为影响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分别为(36.44±12.38)d和(78294.22±11443.29)元,都明显高于非感染患者的(23.49±8.19)d和(48932.95±7891.42)元(P<0.05).结论 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并发感染比较常见,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与住院花费增加,ALB、糖尿病、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中输血量为主要的危险因素.

    作者:宋晨鑫;丛明华;邹宝华;于雷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CDC20、TOP2A、NEK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CDC20、TOP2A、NEK2在食管鳞癌中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实施根治性手术的食管鳞癌患者70例,均术中做病理取材标本,A组(癌组织)、B组(癌旁组织)、C组(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DC20、TOP2A、NEK2表达情况.结果 A组CDC20、TOP2A、NEK2表达水平高,与B、C组差异明显(P<0.05);B组CDC20、TOP2A、NEK2表达水平高于C组,差异明显(P<0.05).食管鳞癌患者性别、年龄、瘤体大小、位置等因素与CDC20、TOP2A、NEK2表达无相关性(P>0.05);TNM分期、淋巴转移及浸润因素与CDC20、TOP2A、NEK2呈正相关性(P<0.05);肿瘤分化与CDC20、TOP2A、NEK2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转移、静脉浸润及CDC20、TOP2A、NEK2阳性表达均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存活的危险因素.结论 CDC20、TOP2A、NEK2高表达与食管鳞癌转移、复发、预后均有密切相关,三项指标联检可准确评估食管癌病理状态,为患者预后判定提供参考.

    作者:牛东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超声聚焦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超声聚焦(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y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大肠癌晚期肝转移瘤的疗效、生存期及安全性.方法 对照组:单纯TACE治疗,观察组:TACE手术联合HIFU治疗.比较经TACE+ HIFU与TACE治疗后4周患者的肝功能、疗效、生存率情况.结果 肝功能受损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存方面,观察组6个月、1年、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ACE联合HIFU在有效率及生存方面优于TACE组.

    作者:朱清芳;吴贤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组织ER、PR、Her-2的表达变化研究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Her-2表达改变情况.方法 对87例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比较患者化疗前后ER、PR、Her-2表达改变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新辅助化疗对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疗效差异显著,其中Luminal型缓解率(61.9%)较低,Her-2过表达型缓解率为82.1%,三阴性型乳腺癌缓解率为92.6%.新辅助化疗前后患者ER、PR、Her-2表达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对新辅助化疗疗效差异明显,这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意义重大.新辅助化疗前后患者ER、PR、Her-2表达情况无明显差异.

    作者:李学刚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鼻咽癌局部微环境中肿瘤浸润炎症细胞亚群分布及密度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鼻咽癌局部微环境中肿瘤浸润炎症细胞亚群分布及密度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方法 选取NPC患者石蜡标本共186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炎症细胞亚群的分布和浸润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各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NP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CD3 +T细胞是NPC微环境主要浸润的炎症细胞,而CD20+B淋巴细胞、FOXP3+ Treg和中性粒细胞以及CD8+ CTL细胞仅次于CD3+T细胞,其他如肥大细胞、树突状细胞和CD56+ NK细胞则少.CD3、CD8、FOXP3和CD20 4种淋巴细胞亚群两两之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NE和CD3、CD8、FOXP3、tryptase细胞亚群之间显著正相关(P<0.01);CD56和CD3、CD8、CD20细胞亚群间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CD3和CD83、CD8、CD20之间关系密切(γ>0.5).NPC肿瘤分型与CD3、CD20、NE、CD83细胞存在相关(P<0.05);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与FOXP3、NE和tryptase存在正相关(P<0.05);NFC局部肿瘤侵犯分级与CD56负相关(P<0.05).结论 鼻咽癌微环境中肿瘤浸润炎症细胞亚群之间普遍存在着正相关,鼻咽癌微环境浸润炎症细胞亚群在鼻咽癌的病情发展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汪文利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调节性T细胞在不同分期卵巢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调节性T细胞在不同分期卵巢癌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58例卵巢癌患者、30例卵巢良性患者、35例健康女性外周血中CD4+ CD25+ Treg/CD4+T细胞、CD4+ CD25+ Treg/全体T细胞、CD4 +/CD8+T细胞比值.结果 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Treg/CD4+T细胞比值,明显高于卵巢良性患者和健康女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良性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Treg/CD4+T细胞比值与健康女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卵巢癌患者CD4+ CD25+ Treg/全体T细胞比值明显高于Ⅲ期和Ⅰ~ Ⅱ期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和Ⅰ~Ⅱ期之间无差异.结论 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水平和卵巢癌的进展以及分期有关.

    作者:戴然;桑秀丽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食管癌初治患者调强放射治疗前18F-FDG PET/CT显像对其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影响

    目的 研究调强放射治疗前18F-FDG PET/CT显像检查对确诊食管癌初治患者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影响.方法 用纵向列研究设计方法,随访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就诊的食管癌初治患者80例.在18 F-FDG PET/CT显像检查前患者未进行相关抗肿瘤治疗,无其他部位的第二原发肿瘤.患者在进行18F-FDG PET/CT前,首先接受如CT、B超、X线钡餐以及食管内镜超声等常规影像学检查,放疗前接受18 F-FDG PET/CT显像检查,确定患者是否有分期的改变和治疗方案的调整.结果 18F-FDG PET/CT显像使14例患者的分期发生改变,在N、M分期的改变上优于T分期,6例患者治疗方案发生改变.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确诊食管癌初治患者调强放射治疗前诊断要优于CT、B超、X线钡餐以及食管内镜超声等常规影像学检查,提高了食管癌分期的准确度,改变了某些患者的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依据,适合广泛推广.

    作者:刘兴祥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