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建发
目的 探讨可能影响乳腺癌骨转移发生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收集86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ER和(或)PR状况、HER-2状况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与骨转移发生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骨转移多发于Luminal型乳腺癌,高发部位以椎体、骨盆、胸部为主.骨转移的发生与乳腺原发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ER或PR状况、HER-2表达有关,与年龄、病理类型无关.结论 乳腺癌肿瘤>5 cm、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ER或PR阳性、HER-2高表达是乳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高危因素.对于这些患者,应加强术后定期随访,进行规范化的综合治疗,减少骨转移的发生.
作者:袁钦华;俞士尤;苏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60例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放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曲妥珠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肿瘤治疗效果、预后情况以及毒副作用.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以及生活质量评分(QOL)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固化疗药物带来的毒副作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曲妥珠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较好,对于杀灭肿瘤细胞有积极作用,同时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预后.
作者:谭明;向东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效果.方法 对6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30)和单独放射治疗组(单独治疗组,n=3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中位复发时间、中位生存时间、1年生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缓解率87.5%(26/30)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73.3%(22/30)](P<0.05),中位复发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均显著长于单独治疗组(P<0.05),1年生存率23.3%(7/30)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10.0% (3/30) (P <0.05),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3.3% (16/30)和46.7% (14/30)]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实施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的效果较单独放射治疗好.
作者:白利杰;史磊;冯谢敏;杨润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确诊为肝癌且接受肝部分切除术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肝段切除60例,半肝切除50例,扩大半肝切除12例,调查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资料、病理资料、随访资料等,记录并发感染情况与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在122例患者中,术后并发感染18例,感染率为14.8%.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的ALB、糖尿病、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中输血量、肝功能分级等指标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ALB、糖尿病、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中输血量为影响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分别为(36.44±12.38)d和(78294.22±11443.29)元,都明显高于非感染患者的(23.49±8.19)d和(48932.95±7891.42)元(P<0.05).结论 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并发感染比较常见,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与住院花费增加,ALB、糖尿病、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中输血量为主要的危险因素.
作者:宋晨鑫;丛明华;邹宝华;于雷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CDC20、TOP2A、NEK2在食管鳞癌中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实施根治性手术的食管鳞癌患者70例,均术中做病理取材标本,A组(癌组织)、B组(癌旁组织)、C组(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DC20、TOP2A、NEK2表达情况.结果 A组CDC20、TOP2A、NEK2表达水平高,与B、C组差异明显(P<0.05);B组CDC20、TOP2A、NEK2表达水平高于C组,差异明显(P<0.05).食管鳞癌患者性别、年龄、瘤体大小、位置等因素与CDC20、TOP2A、NEK2表达无相关性(P>0.05);TNM分期、淋巴转移及浸润因素与CDC20、TOP2A、NEK2呈正相关性(P<0.05);肿瘤分化与CDC20、TOP2A、NEK2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转移、静脉浸润及CDC20、TOP2A、NEK2阳性表达均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存活的危险因素.结论 CDC20、TOP2A、NEK2高表达与食管鳞癌转移、复发、预后均有密切相关,三项指标联检可准确评估食管癌病理状态,为患者预后判定提供参考.
作者:牛东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保护性双肺复张通气对肺癌患者血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单肺通气,观察组给予保护性双肺复张通气,2组都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记录血清炎性因子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复张前、复张后1h的HR与MAP值都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组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d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CRP水平分别为(19.63±5.99) ng/L和(30.58±6.00) ng/L,都明显低于复张前的(76.84±7.11) ng/L和(77.00±8.12)ng/L(P<0.05),且复张后1d观察组的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张后7d的肺部感染、皮下气肿、气胸、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4% (P <0.05).结论 保护性双肺复张通气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能减轻血清炎性反应,有利于血流动力学波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晓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对肺癌靶区勾画体积及危及器官所受照射剂量产生的影响作用.方法 将收治的肺癌患者69例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分别使用真空垫+辅助人工腹带固和热塑体膜固定,对比观察患者使用不同体位固定技术进行CT定位,图像重建后由一名专业的医生进行靶区勾画,根据结果进行相应的治疗,并比较在不同体位下患者靶区勾画体积和危及器官受照射剂量.结果 结果显示使用真空垫+人工腹带进行固定后患者勾画的GTV、CTV和PTV体积均明显小于热塑体膜固定,脊髓大照射剂量、肺部V5和V20等剂量也均明显低于热塑体膜固定(P<0.05).结论 使用真空垫+人工腹带对肺癌靶区勾画体积效果要明显优于热塑体膜固定,同时可减少对患者危及器官所受的大照射剂量,效果显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作者:白冬梅;李敏;贺蕾;杨卫卫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CEA、NSE、CYFRA21-1与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8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均接受了4~6个周期的EP方案化疗.治疗前一周以及在治疗结束后的第4周对患者采血进行CEA、NSE、CYFRA21-1含量的检测.结果 治疗前:CEA升高组的DCR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升高组的RR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E升高组的RR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YFRA21-1升高组的DCR与RR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EA正常组的DCR和RR与升高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SE升高组和正常组的疾病控制率及有效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YFRA21-1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2组间的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前患者NSE、CEA异常与否与疾病控制率有相关性.治疗后患者CYFRA21-1和NSE异常与近期疗效有相关性,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受NSE异常的影响.
作者:刘飞;贾鑑慧;孙丽萍;张燕妮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直肠覆膜支架置入治疗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效果以及出现的并发症.方法 将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患者给予自膨式腹膜钛镍合金记忆型金属支架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6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45例患者一次性支架成功置入,有3例在置入后3~5d内出现支架脱落或移位,再次置入,置入后1d引流液内无粪质,5~7d无脓液,支架留置13~27 d,平均留置(20.19±5.21)d.研究组患者置入直肠覆膜后出现明显的直肠异物感和肛门坠胀,支架取出后缓解.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吻合口均发生闭合,无发热和腹膜刺激征,支架回收后随访6个月内,无吻合口狭窄和复发情况.结论 直肠直肠覆膜支架置入治疗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疗效明确、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可广泛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苏丽萍;吕永祥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经阴彩超检查宫颈癌的血流阻力指数(RI)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59例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患者和50例经过经阴彩色多普勒检查的宫颈肌瘤患者,比较二者的血流及RI值,根据RI分组:RI <0.5组、0.5≤RI≤0.8组与RI >0.8组,分析RI值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宫颈癌RI值明显低于宫颈肌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I <0.5组、0.5≤RI≤0.8组、RI >0.8组在FIGO分期、肿瘤直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肌层/宫旁浸润方面比较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RI的AUC为0.564(95% CI:0.345 ~0.824),当Youden指数大值为0.723时,对应的RI值为0.61,将该值作为截断点,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0.3%、82.6%.结论 RI值变化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FIGO分期越高、肿瘤直径越大、分化越低、有淋巴结转移及肌层/宫旁浸润的患者RI值越低;检测RI值对宫颈癌的诊断及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浸润、转移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邵晓英;张丽梅;曹丽芬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顺铂联合微创手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确诊的80例早期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将入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顺铂化疗联合微创手术治疗.统计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并统计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局部控制情况及复发率 密切观察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清扫淋巴结数为(8.16±0.63)个,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82±0.8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纽治疗的有效率为87.50%(35/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的生存状况及局部控制情况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后,观察组的局部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的生存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不张、吻合口瘘、声带麻痹及急性呼吸窘迫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铂化疗联合微创手术治疗早期食管癌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局部控制率,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值得临床普及.
作者:彭均伟;鲍传明;高云帆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Her-2表达改变情况.方法 对87例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比较患者化疗前后ER、PR、Her-2表达改变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新辅助化疗对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疗效差异显著,其中Luminal型缓解率(61.9%)较低,Her-2过表达型缓解率为82.1%,三阴性型乳腺癌缓解率为92.6%.新辅助化疗前后患者ER、PR、Her-2表达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对新辅助化疗疗效差异明显,这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意义重大.新辅助化疗前后患者ER、PR、Her-2表达情况无明显差异.
作者:李学刚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与开腹肝左外叶切除治疗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肝脏肿瘤患者100例,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50例(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对照组50例(开腹肝左外叶切除术).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前禁食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肝脏肿瘤患者时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不仅具有和开腹肝左外叶切除同样的治疗效果,而且本身具有对患者创伤小,能够快速恢复的优点.
作者:谢文昆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帝视(Disposcope)内窥镜与易安(E.An)视频喉镜全麻插管对胃肠道肿瘤术后咽喉疼痛及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抽签法将160例拟行全麻插管的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D组与E组,各80例.比较2组在插管前和插管后5 min的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和应激激素指标[血管紧张素Ⅱ(ATⅡ)、皮质醇(Cor)、肾素(Rn)]水平变化,以及术后咽喉疼痛情况.结果 2组插管后5 min的血清CRP、TNF-α、IL-6水平均较插管前明显上升(P<0.05),D组CRP明显高于E组(P<0.05),E组IL-6明显高于D组(P<0.05).2组插管后5 min的血清ATⅡ、Cor、Rn水平均较插管前明显上升(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咽喉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帝视内窥镜与易安视频喉镜均可减轻插管的难度,舒适性好,且不会造成过大的炎症应激损伤,是全身麻醉插管的重要辅助工具.
作者:朱海蓉;朱晓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完整收集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开胸手术治疗,实验组(26例)给予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结果 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第一天胸腔引流量以及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或者短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KPS评分治疗后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1例出现气胸,1例出现胸腔积液,未出现切口感染,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6个月实验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作者:吕建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究复发转移性三阴乳腺癌(metastatic recurrent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mrTNBC)患者的预后.方法 收集152例在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完成后发生首次复发转移的三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展后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进行分析.患者治疗方式预后分析和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lank进行检验.对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复发后生存时间进行分析,了解其预后.结果 152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2.1(3.1 ~49.6)月,进展后中位生存时间为进展的中位时间为18.9(10.2~41.6)月.患者年龄、体内大肿瘤直径对预后的影响较大,患者肿瘤复发形式、出现软组织转移、骨转移和肝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初始年龄、疾病无进展时间、出现脑转移、转移部位的个数对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接受多模式治疗患者预后较好,存活率较高,与单一模式治疗和支持治疗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TNBC预后较差,患者年龄、体内肿瘤直径、复发形式、疾病无进展时间、出现脑转移、转移部位的个数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多模式治疗患者预后较好.
作者:何伟娜;张卫华;安玉姬;宋鹏远;张振;庞敏;盛立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AC方案联合吉非替尼序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4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AC方案序贯吉非替尼化疗,对照组患者采用AC方案与吉非替尼同步化疗.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1)评价疗效,对比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12个月无进展生存期(PFS),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 观察组ORR(CR 0例+PR11例)为34.38%,DCR(CR0+PR11 +SD 13)为75.00%,对照组ORR(CR 0+PR 4)为12.50%,DCR(CR 0 +PR4 +SD 10)为43.75%,观察组ORR和D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PFS为9.1个月(95% CI为7.85~10.35),对照组的PFS为6.4个月(95% CI为4.60 ~ 8.20),观察组PFS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级反应,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方案序贯吉非替尼对于EGFR基因突变肺腺癌患者,可以有效缓解、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存率,且不良反应较轻.
作者:陈文福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华蟾素胶囊联合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华蟾素胶囊联合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治疗后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分级统计,包括“痊愈”、“有效”、“无效”.对患者不良情况进行统计,并计算2组患者治疗有效系数、安全系数.并且对2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后1个月内出院率进行记录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有效”治疗34例(80.95%),较对照组[23例(54.76%)]多.观察组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14例(33.33%),较对照组12例(28.57%)多,但差异不明显.此外,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6.28±10.57)天,较观察组住院时间[(40.31 ±9.18)天]长,且接受治疗后1个月内出院率,观察组(61.90%)较对照组(28.57%)高.结论 华蟾素胶囊联合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方案较常规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方案有效,疗效显著,患者基本无出现严重后遗症以及并发症,适合临床治疗推广.
作者:侯春立;陈连刚;张翠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近端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行手术切除的68例近端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其中A组接受根治性全胃切除术,B组接受近端胃切除术.随访36个月,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生活质量(QLQ-C30量表评估)及生存期.结果 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B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早期并发症却无明显差别(P>0.05);2组患者远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但在碱性反流性胃炎及倾倒综合征上差别明显(P<0.05).A组3年生存率(72.14%)高于B组(43.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整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和功能量表评分相对升高,而症状量表评分和单项测量项目评分相对较低,且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近端胃切除术相比,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可提高近端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远期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作者:江爱宗;李荣年;姜艳辉;谢志超;王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检测膀胱癌感染患者与膀胱癌无感染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IL-6、TNF-α、APN及VEGF水平变化,分析感染对膀胱癌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患者分为膀胱癌感染组、膀胱癌无感染组、健康对照组.于膀胱癌患者术前及术后4周均空腹采集静脉血5 ml,对照组同理.采取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L-2、IL-6、TNF-α、APN及VEGF水平,分别比较三组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以及术前术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 膀胱癌感染组患者血清IL-2及APN水平低于无感染组,无感染组低于健康对照组,IL-6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无感染组,无感染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膀胱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组与无感染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术后膀胱癌感染组高于无感染组.术后T1、T2期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可大致恢复至健康对照组的正常水平,Tr3、T4期患者血清IL-2及APN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IL-6、TNF-α及VEGF水平也处于较高水平(P<0.05).结论 血清炎症因子IL-2、IL-6、TNF-α、APN及VEGF水平变化与膀胱癌相关.膀胱癌合并感染相对膀胱癌无感染患者来说,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及预后较差.另外,随着临床TNM分期程度越高,膀胱癌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越差.
作者:艾克帕尔·阿布拉江;迪力亚尔·吐尔洪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