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敏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及对血清CRP、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直肠癌且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76例,根据其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传统开腹组37例和腹腔镜组39组,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3天、7天检测患者空腹静脉血中CRP、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CRP及胃肠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天、7天时,腹腔镜组患者血清CRP水平[(23.45±6.19)mg/L、(13.54±2.98 mg/L)]明显低于传统开腹组的患者[(41.97±7.12) mg/L、(19.16±3.94) mg/L](P<0.05),腹腔镜组患者血清中胃动素、胃泌素水平[(332.17±14.62) pg/ml、(157.10±13.55) pg/ml;(341.35±11.05) pg/ml、(151.12±18.26) pg/ml]则明显高于传统开腹组的患者[(213.53±16.37)pg/ml、(105.94±12.89) pg/ml;(206.07±10.42) pg/ml、(104.05±10.22pg/ml](P<0.05);而腹腔镜组患者血清中胃动素、胃泌素水平与术前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传统开腹组的(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进行直肠癌根治术可减小对患者胃肠激素分泌与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术中出血风险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光辉;张进峰;周宏建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山柰挥发油胃内滞留型给药系统对胃肿瘤治疗的作用机理.方法 常规培养胃癌细胞SGC-7901,实验分组为对照组(C组)、山柰挥发油低剂量处理组(20 μg/ml)、山柰挥发油高剂量处理组(60 μg/ml),利用MTF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流式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和PCR检测细胞中COX-2和AFP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20 μg/ml低剂量药物处理组和60 μg/ml高剂量药物处理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凋亡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也明显增高.加入药物处理后,细胞周期中,处于S期的细胞量变少,G1期细胞增加,表明药物可以抑制胃癌细胞DNA的合成.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药物处理组和高剂量药物处理组的COX-2和AFP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山柰挥发油可以影响胃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和周期,同时也能够影响细胞内蛋白和相关基因的表达.
作者:涂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究原TKI联合培关曲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获得性耐药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获得性耐药患者65例,随机分为单纯组33例和联合组32例,单纯组给予培美曲塞治疗,联合组在单纯组基础上联用原TKI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RR为37.50%,与单纯组的27.2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DCR为81.25%,与单纯组的60.61%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中位PFS为7.8个月,单纯组为5.9个月,联合组PFS显著长于单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联合组中位OS为10.2个月,单纯组为8.9个月,2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白细胞减少发生与单纯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集中在Ⅰ~ Ⅱ级,患者均可耐受.结论 晚期NSCLC患者出现EGFR-TKI获得性耐药后,采用原TKI联合培美曲塞治疗较单用培美曲塞治疗DCR和PFS收益更加明显,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叶永青;韩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帝视(Disposcope)内窥镜与易安(E.An)视频喉镜全麻插管对胃肠道肿瘤术后咽喉疼痛及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抽签法将160例拟行全麻插管的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D组与E组,各80例.比较2组在插管前和插管后5 min的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和应激激素指标[血管紧张素Ⅱ(ATⅡ)、皮质醇(Cor)、肾素(Rn)]水平变化,以及术后咽喉疼痛情况.结果 2组插管后5 min的血清CRP、TNF-α、IL-6水平均较插管前明显上升(P<0.05),D组CRP明显高于E组(P<0.05),E组IL-6明显高于D组(P<0.05).2组插管后5 min的血清ATⅡ、Cor、Rn水平均较插管前明显上升(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咽喉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帝视内窥镜与易安视频喉镜均可减轻插管的难度,舒适性好,且不会造成过大的炎症应激损伤,是全身麻醉插管的重要辅助工具.
作者:朱海蓉;朱晓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在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炎症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宫颈癌患者20例为宫颈癌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20例为宫颈癌前病变组以及宫颈炎症患者20例为宫颈炎组,3组患者均于非月经期采样,进行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结果 60例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经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分型检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者26例,占43.33%;人乳头瘤病毒阴性者34例,占56.67%.26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者中,宫颈癌16例、宫颈癌前病变8例(其中GIN Ⅰ 2例、CINⅡ3例、CINⅢ3例)、宫颈炎2例,3组阳性表达率有统计学差异(X2=63.728,P<0.05).在26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者中发生16亚型感染所占的比例高,占50.00%,其次为人乳头瘤病毒31(占23.08%)以及人乳头瘤病毒52(占11.54%).结论 人乳头瘤病毒是引发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的主要致病因素,对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炎症患者进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对患者的早日确诊和早日治疗以及对宫颈病变患者治疗中的随访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阎冰冰;金芬;王忠民;车耀润;姜继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术前短程放疗与长程放化疗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患者长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经术前新辅助放疗或放化疗且术后随访3年以上处于无病生存状态的LARC患者55例,根据术前新辅助治疗的方式,分为短程放疗组(n=20)和长程放化疗组(n=35).短程放疗纽术前采用短程快速大分割放疗,总放射剂量25.0Gy,剂量分割5.0 Gv ×5次;长程放化疗组术前采用常规分割放疗,总放射剂量45.0 ~50.4 Gy,剂量分割1.8 ~2.0 Gy×23 ~ 28次,同步化疗采用5-Fu或希罗达为基础的方案.采用生活质量核心评定量表(QLQ-C30)评估术后长期生活质量状态.结果 短程放疗组和长程放化疗组在QLQ-C30量表总体健康评分(74.8 ±15.2 vs76.5±17.6),躯体(82.6±16.7 vs 83.9±14.0)、角色(75.3±16.5 vs 77.8±15.9)、情绪(78.6±18.5 vs80.2±19.1)、认知(80.6±17.5 vs 83.4±16.9)和社会功能(76.8±16.4 vs78.1±16.6)5个领域评分,疲劳(23.5 ±7.4 vs 25.6 ±8.0)、恶心呕吐(2.8±1.8 vs4.2±2.9)、疼痛(12.8±10.2vs 11.7±9.5)、气促(15.6±11.3vs16.3±10.9)、失眠(20.5±12.6 vs 21.7 ±12.5)、食欲减退(6.8±4.9 vs 8.5±5.8)、便秘(10.5±5.9 vs 8.2±4.3)、腹泻(13.2±6.1 vs 10.7±7.2)和经济困难(10.6±6.9 vs13.8±7.5)9个症状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术前短程放疗和长程放化疗对LARC患者长期生活质量的影响可能并无明显差别.
作者:栗国;刘建仁;傅志超;冯静;曾国沐;程惠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确诊为肝癌且接受肝部分切除术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肝段切除60例,半肝切除50例,扩大半肝切除12例,调查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资料、病理资料、随访资料等,记录并发感染情况与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在122例患者中,术后并发感染18例,感染率为14.8%.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的ALB、糖尿病、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中输血量、肝功能分级等指标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ALB、糖尿病、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中输血量为影响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分别为(36.44±12.38)d和(78294.22±11443.29)元,都明显高于非感染患者的(23.49±8.19)d和(48932.95±7891.42)元(P<0.05).结论 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并发感染比较常见,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与住院花费增加,ALB、糖尿病、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中输血量为主要的危险因素.
作者:宋晨鑫;丛明华;邹宝华;于雷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调强放射治疗前18F-FDG PET/CT显像检查对确诊食管癌初治患者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影响.方法 用纵向列研究设计方法,随访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就诊的食管癌初治患者80例.在18 F-FDG PET/CT显像检查前患者未进行相关抗肿瘤治疗,无其他部位的第二原发肿瘤.患者在进行18F-FDG PET/CT前,首先接受如CT、B超、X线钡餐以及食管内镜超声等常规影像学检查,放疗前接受18 F-FDG PET/CT显像检查,确定患者是否有分期的改变和治疗方案的调整.结果 18F-FDG PET/CT显像使14例患者的分期发生改变,在N、M分期的改变上优于T分期,6例患者治疗方案发生改变.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确诊食管癌初治患者调强放射治疗前诊断要优于CT、B超、X线钡餐以及食管内镜超声等常规影像学检查,提高了食管癌分期的准确度,改变了某些患者的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依据,适合广泛推广.
作者:刘兴祥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以82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所有患者于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对照组给予全麻,观察组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记录两组镇痛效果与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6h、术后48 h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吗啡补充应用剂量、患者自控按压药物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拔除胸管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能提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提高麻醉效果,促进患者康复,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苗良生;钟永慧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Y-box结合蛋白-1(YB-1)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并比较116例胃癌组织(实验组)以及20例癌旁组织(对照组)中YB-1和PC-NA的表达,并分析YB-1和PCNA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实验组YB-1表达阳性81例(69.83%),PC-NA表达阳性72例(62.07%),另外对照组中YB-1表达阳性4例(20.00%),PCNA表达阳性3例(15.00%),2组间YB-1、PCNA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YB-1和PCNA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与AJCC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肌层浸润深度有相关性(P<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YB-1表达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性(γ=0.478,P<0.05).结论 YB-1和PCNA均可作为胃癌的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为胃癌的早期诊断、病理分级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也为临床抗肿瘤治疗提供新方向.
作者:孙晓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对比分析传统开胸手术与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在食管胸段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食管胸段癌患者共320例,根据采用的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和对照组(传统开胸术).对比2组手术指标(手术用时、胸腔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和住院时间.经随访1年,对比2组平均随访时间、复发及转移率、放疗率、化疗率和术后生存率、2年生存率;对比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2组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估表(QLQ-C30)和卡氏体能状态评估表(KPS)总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时较对照组短,胸腔引流量及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少,淋巴结清扫个数较对照组多,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17%)较对照组(21.50%)低;观察组QLQ-C30及KPS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随访时间、复发及转移率、放疗率、化疗率、术后生存率、2年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传统开胸术相比,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用于食管胸段癌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利于术后患者体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
作者:梁敏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AC方案联合吉非替尼序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4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AC方案序贯吉非替尼化疗,对照组患者采用AC方案与吉非替尼同步化疗.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1)评价疗效,对比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12个月无进展生存期(PFS),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 观察组ORR(CR 0例+PR11例)为34.38%,DCR(CR0+PR11 +SD 13)为75.00%,对照组ORR(CR 0+PR 4)为12.50%,DCR(CR 0 +PR4 +SD 10)为43.75%,观察组ORR和D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PFS为9.1个月(95% CI为7.85~10.35),对照组的PFS为6.4个月(95% CI为4.60 ~ 8.20),观察组PFS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级反应,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方案序贯吉非替尼对于EGFR基因突变肺腺癌患者,可以有效缓解、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存率,且不良反应较轻.
作者:陈文福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术前综合肺锻炼对原发性肺癌并发COPD患者外科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外科开胸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肺癌并发COPD患者106例,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模式进行干预,主要为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进行7d术前短期综合肺康复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外科治疗后的临床特征、呼气峰值流速、6 min移动距离、运动疲劳指数、运动呼吸困难指数、血液气体分析、生活质量、PPCs发生率等数据.结果 两组干预后的呼气峰值流速分别为(268.52±124.95)/(L·min-1)、(342.72±123.91)/(L·min-1),6 min移动距离分别为(595.45±105.65)/m、(621.99±8.25)/m,能量消耗分别为(59.68±10.62)/Kcal、(61.14±10.63)/Kcal,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干预后的运动疲劳指数、运动呼吸困难指数、血液气体分析、PH等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外科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在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09%、18.87%,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综合肺锻炼能够增强原发性肺癌并发COPD患者外科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建平;韩俊垒;边红芝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恢复质量和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把入选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全身麻醉方式,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方式.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恢复质量、预后情况以及毒副作用.结果 观察组患者苏醒室停留时间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苏醒期T1时期躁动PAED评分和疼痛CRI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T2、T3和T4时期,观察组患者躁动PAED评分和疼痛CRIES评分与对照组同时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FS(19.51±1.32)较对照组(15.51±1.32)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OS(32.51±1.32)较对照组(26.51±1.32)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QOL)(84.51±1.34)较对照组(63.51±1.62)高(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可改善患者麻醉恢复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探讨.
作者:石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对乳腺癌根治术后引流区域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乳腺癌根治术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超声随访淋巴结病变情况.结果 ①41例(37.3%)在术后常规复查时发现肿大淋巴结,均经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确诊为反应性增生淋巴结,淋巴结总数共47枚.②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常规超声诊断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符合率为80.9%,常规超声结合超声造影的符合率为93.6%,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超声均值、峰值强度和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小于动脉血管(P<0.05),与周边正常组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熟练掌握乳腺癌引流区域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点,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曾辉;余佳;吴建军;赵超占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直肠覆膜支架置入治疗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效果以及出现的并发症.方法 将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患者给予自膨式腹膜钛镍合金记忆型金属支架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6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45例患者一次性支架成功置入,有3例在置入后3~5d内出现支架脱落或移位,再次置入,置入后1d引流液内无粪质,5~7d无脓液,支架留置13~27 d,平均留置(20.19±5.21)d.研究组患者置入直肠覆膜后出现明显的直肠异物感和肛门坠胀,支架取出后缓解.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吻合口均发生闭合,无发热和腹膜刺激征,支架回收后随访6个月内,无吻合口狭窄和复发情况.结论 直肠直肠覆膜支架置入治疗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疗效明确、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可广泛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苏丽萍;吕永祥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三阴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指标意义,为临床上对三阴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三阴乳腺癌患者共11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收治的非三阴乳腺癌患者共110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患者P-gp、ERβ、Ki-67等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病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状态、病理类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月经状态相对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体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β、Ki-67阳性表达率研究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p阳性表达率研究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β阳性表达与患病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大小存在显著相关性;P-gp、Ki-67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Rβ、P-gp、Ki-67等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可作为预测三阴乳腺癌预后情况的参考指标,对于该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党秋红;曹静;张欢欢;曾宪旭;靳耀锋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60例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放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曲妥珠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肿瘤治疗效果、预后情况以及毒副作用.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以及生活质量评分(QOL)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固化疗药物带来的毒副作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曲妥珠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较好,对于杀灭肿瘤细胞有积极作用,同时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预后.
作者:谭明;向东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卵巢癌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 选择手术治疗的89例早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2组的手术持续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以及恢复进食的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持续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恢复进食的时间及术后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对卵巢癌患者具有显著的微创优势,有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作者:艾红英;韩飞蝶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导致乳腺癌术后巩固化疗患者的感染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分析乳腺癌术后巩固化疗232例患者的感染情况,并收集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232例乳腺癌术后巩固化疗患者中感染率为16.38%,以呼吸道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为主,分别为42.11%和31.58%;其中革兰阴性菌株感染常见,占55.77%,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所占比较大,为26.92%;主要集中在化疗的第3个和第4个疗程,分别为34.21%和36.84%;经单因素分析发现,乳腺癌术后巩固化疗感染与年龄、TNM分期、伴随疾病种类和骨髓抑制情况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得知,年龄> 55岁、TNMⅢ期、伴随疾病种类>2及Ⅲ级骨髓抑制是乳腺癌术后巩固化疗感染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乳腺癌术后巩固化疗感染率较高,其感染与年龄>55岁、TNMⅢ期、伴随疾病种类>2及Ⅲ级骨髓抑制相关性大,临床医护人员须加强对这类人群的重视,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降低感染率,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剑;牛高华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