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
目的 探讨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60例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放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曲妥珠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肿瘤治疗效果、预后情况以及毒副作用.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以及生活质量评分(QOL)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固化疗药物带来的毒副作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曲妥珠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较好,对于杀灭肿瘤细胞有积极作用,同时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预后.
作者:谭明;向东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检测膀胱癌感染患者与膀胱癌无感染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IL-6、TNF-α、APN及VEGF水平变化,分析感染对膀胱癌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患者分为膀胱癌感染组、膀胱癌无感染组、健康对照组.于膀胱癌患者术前及术后4周均空腹采集静脉血5 ml,对照组同理.采取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L-2、IL-6、TNF-α、APN及VEGF水平,分别比较三组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以及术前术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 膀胱癌感染组患者血清IL-2及APN水平低于无感染组,无感染组低于健康对照组,IL-6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无感染组,无感染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膀胱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组与无感染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术后膀胱癌感染组高于无感染组.术后T1、T2期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可大致恢复至健康对照组的正常水平,Tr3、T4期患者血清IL-2及APN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IL-6、TNF-α及VEGF水平也处于较高水平(P<0.05).结论 血清炎症因子IL-2、IL-6、TNF-α、APN及VEGF水平变化与膀胱癌相关.膀胱癌合并感染相对膀胱癌无感染患者来说,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及预后较差.另外,随着临床TNM分期程度越高,膀胱癌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越差.
作者:艾克帕尔·阿布拉江;迪力亚尔·吐尔洪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同皮瓣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 将行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进行软组织修复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串联游离皮瓣进行修复,研究组患者采用股外侧嵌合皮瓣修复,观察2组患者各项手术指征的差异,并评价患者的修复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拔除胃管时间、经口进食时间明显较少,皮瓣制作和显微吻合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皮瓣外形、患者满意度、工作状况、口腔闭合功能、语言表达、咀嚼、吞咽等功能明显较好(P<0.05);2组患者饮食、咬合和张口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对于串联皮瓣来说,股外侧嵌合皮瓣修复术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能够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口腔闭合、咀嚼、语言和吞咽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作者:韦彦锋;曹建广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及对血清CRP、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直肠癌且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76例,根据其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传统开腹组37例和腹腔镜组39组,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3天、7天检测患者空腹静脉血中CRP、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CRP及胃肠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天、7天时,腹腔镜组患者血清CRP水平[(23.45±6.19)mg/L、(13.54±2.98 mg/L)]明显低于传统开腹组的患者[(41.97±7.12) mg/L、(19.16±3.94) mg/L](P<0.05),腹腔镜组患者血清中胃动素、胃泌素水平[(332.17±14.62) pg/ml、(157.10±13.55) pg/ml;(341.35±11.05) pg/ml、(151.12±18.26) pg/ml]则明显高于传统开腹组的患者[(213.53±16.37)pg/ml、(105.94±12.89) pg/ml;(206.07±10.42) pg/ml、(104.05±10.22pg/ml](P<0.05);而腹腔镜组患者血清中胃动素、胃泌素水平与术前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传统开腹组的(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进行直肠癌根治术可减小对患者胃肠激素分泌与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术中出血风险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光辉;张进峰;周宏建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究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108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随机分组,对照组54例,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干预组54例,给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对2组患者手术情况、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到94.4%,与对照组的70.4%呈现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治疗后仅有1例患者出现腹痛,1例出现术后大出血,并发症率为3.7%;对照组并发症率为25.9%(14/5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给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能够降低并发症率,具有较高安全性与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一栩;刘玉珠;陈琨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三阴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指标意义,为临床上对三阴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三阴乳腺癌患者共11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收治的非三阴乳腺癌患者共110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患者P-gp、ERβ、Ki-67等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病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状态、病理类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月经状态相对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体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β、Ki-67阳性表达率研究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p阳性表达率研究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β阳性表达与患病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大小存在显著相关性;P-gp、Ki-67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Rβ、P-gp、Ki-67等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可作为预测三阴乳腺癌预后情况的参考指标,对于该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党秋红;曹静;张欢欢;曾宪旭;靳耀锋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究超声内镜结合微创技术在诊断及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电子胃镜发现的156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其中145例根据超声内镜下病灶情况选择内镜微创治疗或外科手术切除,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156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145例,其中间质瘤45例.超声内镜诊断黏膜下肿瘤的准确率为86.9%(126/145),胃良恶性间质瘤的准确率为88.9%(40/45),来源层次符合率为88.9%.结论 超声内镜在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具有很高的价值,可以对黏膜下肿瘤来源、部位、性质做出准确的诊断,并为微创内镜下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徐刚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对比分析传统开胸手术与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在食管胸段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食管胸段癌患者共320例,根据采用的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和对照组(传统开胸术).对比2组手术指标(手术用时、胸腔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和住院时间.经随访1年,对比2组平均随访时间、复发及转移率、放疗率、化疗率和术后生存率、2年生存率;对比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2组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估表(QLQ-C30)和卡氏体能状态评估表(KPS)总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时较对照组短,胸腔引流量及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少,淋巴结清扫个数较对照组多,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17%)较对照组(21.50%)低;观察组QLQ-C30及KPS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随访时间、复发及转移率、放疗率、化疗率、术后生存率、2年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传统开胸术相比,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用于食管胸段癌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利于术后患者体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
作者:梁敏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切除术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早期上消化道肿瘤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和相关手术指征分为研究组102例,对照组84例,研究组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照组患者给予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完全切除率为91.18% (93/102),对照组为96.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血、穿孔并发症发生率为15.69%(16/102),与对照组16.67%(14/84)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随访6个月复发率为2.94% (3/102),与对照组2.38% (2/84)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和粘膜剥离术均是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有效方法,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可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作者:薛麟;华鹏;高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及顺铂放化疗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QOL评分的影响.方法 择取92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数字法将病患随机划分为研究组(46)和对照组(46).研究组给予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及顺铂同步放化疗,对照组给予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及顺铂序贯放化疗.对比观察2组病患治疗后疗效、不良反应及QOL评分和免疫功能等.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完全缓解率为7.39% (8/46)、总有效率为76.09% (35/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5% (2/46)、41.30% (19/46);2组病患在治疗后均有不良发应发生,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QOL为(85.33 ±2.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8 ±2.23).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D4+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及顺铂同步放化疗对Ⅲ期NSCLC的治疗效果肯定,与序贯放化疗相比,疗效显著,患者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更优,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朱勇;鲁正学;朱媛;李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直肠覆膜支架置入治疗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效果以及出现的并发症.方法 将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患者给予自膨式腹膜钛镍合金记忆型金属支架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6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45例患者一次性支架成功置入,有3例在置入后3~5d内出现支架脱落或移位,再次置入,置入后1d引流液内无粪质,5~7d无脓液,支架留置13~27 d,平均留置(20.19±5.21)d.研究组患者置入直肠覆膜后出现明显的直肠异物感和肛门坠胀,支架取出后缓解.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吻合口均发生闭合,无发热和腹膜刺激征,支架回收后随访6个月内,无吻合口狭窄和复发情况.结论 直肠直肠覆膜支架置入治疗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疗效明确、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可广泛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苏丽萍;吕永祥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完整收集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开胸手术治疗,实验组(26例)给予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结果 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第一天胸腔引流量以及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或者短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KPS评分治疗后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1例出现气胸,1例出现胸腔积液,未出现切口感染,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6个月实验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作者:吕建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对肺癌靶区勾画体积及危及器官所受照射剂量产生的影响作用.方法 将收治的肺癌患者69例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分别使用真空垫+辅助人工腹带固和热塑体膜固定,对比观察患者使用不同体位固定技术进行CT定位,图像重建后由一名专业的医生进行靶区勾画,根据结果进行相应的治疗,并比较在不同体位下患者靶区勾画体积和危及器官受照射剂量.结果 结果显示使用真空垫+人工腹带进行固定后患者勾画的GTV、CTV和PTV体积均明显小于热塑体膜固定,脊髓大照射剂量、肺部V5和V20等剂量也均明显低于热塑体膜固定(P<0.05).结论 使用真空垫+人工腹带对肺癌靶区勾画体积效果要明显优于热塑体膜固定,同时可减少对患者危及器官所受的大照射剂量,效果显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作者:白冬梅;李敏;贺蕾;杨卫卫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左心房粘液瘤的病理学特征、临床特征,分析其组织来源,以及鉴别方法与诊断标准.方法 选取确诊为左心房原发性黏液瘤患者41例,对其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及组织病理学表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1例左心房原发性黏液瘤患者中共有男性11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为(46.20±10.43)岁,38例位于心房间隔卵圆窝区、1例位于左心房顶部,2例位于左心房后壁,均为单发肿瘤;患者均表现出心悸、胸闷、气短等临床症状.镜下可见大量星芒状、圆卵状、梭状肿瘤细胞灶装分布或散在分布在黏液养基质中,细胞核染色较深.结论 左心房黏液瘤多发于女性,易脱落引起血栓导致猝死,及时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
作者:李继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静-吸复合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联合不同镇痛药物对胃癌术后镇痛时效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行胃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行常规胃癌根治术后,行静脉镇痛泵(PCIA)治疗.对照组的镇痛液由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3μg/h、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5 mg组成,研究组的镇痛液由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2μg/h、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5 mg及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0.05μg/kg·h组成.比较两组术后4、8、16、24、48 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镇痛评分、术后48 h内睡眠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术后4、8、16、24、48 h的MAP、HR值明显低(慢)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4、8h的镇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6、24、48 h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48 h内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术后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行PCIA可明显延长镇痛时效,维持心血管系统稳定,改善睡眠质量,安全性和舒适度均较好.
作者:党璐;毕翻利;高洁;常宝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CEA、NSE、CYFRA21-1与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8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均接受了4~6个周期的EP方案化疗.治疗前一周以及在治疗结束后的第4周对患者采血进行CEA、NSE、CYFRA21-1含量的检测.结果 治疗前:CEA升高组的DCR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升高组的RR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E升高组的RR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YFRA21-1升高组的DCR与RR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EA正常组的DCR和RR与升高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SE升高组和正常组的疾病控制率及有效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YFRA21-1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2组间的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前患者NSE、CEA异常与否与疾病控制率有相关性.治疗后患者CYFRA21-1和NSE异常与近期疗效有相关性,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受NSE异常的影响.
作者:刘飞;贾鑑慧;孙丽萍;张燕妮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保护性双肺复张通气对肺癌患者血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单肺通气,观察组给予保护性双肺复张通气,2组都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记录血清炎性因子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复张前、复张后1h的HR与MAP值都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组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d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CRP水平分别为(19.63±5.99) ng/L和(30.58±6.00) ng/L,都明显低于复张前的(76.84±7.11) ng/L和(77.00±8.12)ng/L(P<0.05),且复张后1d观察组的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张后7d的肺部感染、皮下气肿、气胸、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4% (P <0.05).结论 保护性双肺复张通气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能减轻血清炎性反应,有利于血流动力学波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晓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可能影响乳腺癌骨转移发生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收集86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ER和(或)PR状况、HER-2状况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与骨转移发生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骨转移多发于Luminal型乳腺癌,高发部位以椎体、骨盆、胸部为主.骨转移的发生与乳腺原发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ER或PR状况、HER-2表达有关,与年龄、病理类型无关.结论 乳腺癌肿瘤>5 cm、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ER或PR阳性、HER-2高表达是乳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高危因素.对于这些患者,应加强术后定期随访,进行规范化的综合治疗,减少骨转移的发生.
作者:袁钦华;俞士尤;苏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CDC20、TOP2A、NEK2在食管鳞癌中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实施根治性手术的食管鳞癌患者70例,均术中做病理取材标本,A组(癌组织)、B组(癌旁组织)、C组(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DC20、TOP2A、NEK2表达情况.结果 A组CDC20、TOP2A、NEK2表达水平高,与B、C组差异明显(P<0.05);B组CDC20、TOP2A、NEK2表达水平高于C组,差异明显(P<0.05).食管鳞癌患者性别、年龄、瘤体大小、位置等因素与CDC20、TOP2A、NEK2表达无相关性(P>0.05);TNM分期、淋巴转移及浸润因素与CDC20、TOP2A、NEK2呈正相关性(P<0.05);肿瘤分化与CDC20、TOP2A、NEK2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转移、静脉浸润及CDC20、TOP2A、NEK2阳性表达均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存活的危险因素.结论 CDC20、TOP2A、NEK2高表达与食管鳞癌转移、复发、预后均有密切相关,三项指标联检可准确评估食管癌病理状态,为患者预后判定提供参考.
作者:牛东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预防长春新碱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54例,化疗第1~7d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与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对照组54例,单采用化疗.两组均采用CHOP/R-CHOP方案化疗.观察患者神经毒性情况.结果 试验组54例,发生神经毒性1级10例,2级5例,3级3例,4级0例,总发生率约为33.33%.对照组54例,发生神经毒性1级13例,2级10例,3级7例,4级1例,总发生率约为57.41%.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预防长春新碱毒性神经,疗效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彭志强;双跃荣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