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徐刚

关键词:超声内镜,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内镜微创治疗
摘要:目的 探究超声内镜结合微创技术在诊断及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电子胃镜发现的156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其中145例根据超声内镜下病灶情况选择内镜微创治疗或外科手术切除,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156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145例,其中间质瘤45例.超声内镜诊断黏膜下肿瘤的准确率为86.9%(126/145),胃良恶性间质瘤的准确率为88.9%(40/45),来源层次符合率为88.9%.结论 超声内镜在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具有很高的价值,可以对黏膜下肿瘤来源、部位、性质做出准确的诊断,并为微创内镜下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非小细胞肺癌实施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完整收集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开胸手术治疗,实验组(26例)给予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结果 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第一天胸腔引流量以及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或者短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KPS评分治疗后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1例出现气胸,1例出现胸腔积液,未出现切口感染,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6个月实验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作者:吕建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左心房黏液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左心房粘液瘤的病理学特征、临床特征,分析其组织来源,以及鉴别方法与诊断标准.方法 选取确诊为左心房原发性黏液瘤患者41例,对其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及组织病理学表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1例左心房原发性黏液瘤患者中共有男性11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为(46.20±10.43)岁,38例位于心房间隔卵圆窝区、1例位于左心房顶部,2例位于左心房后壁,均为单发肿瘤;患者均表现出心悸、胸闷、气短等临床症状.镜下可见大量星芒状、圆卵状、梭状肿瘤细胞灶装分布或散在分布在黏液养基质中,细胞核染色较深.结论 左心房黏液瘤多发于女性,易脱落引起血栓导致猝死,及时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

    作者:李继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经阴彩超宫颈癌RI值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经阴彩超检查宫颈癌的血流阻力指数(RI)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59例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患者和50例经过经阴彩色多普勒检查的宫颈肌瘤患者,比较二者的血流及RI值,根据RI分组:RI <0.5组、0.5≤RI≤0.8组与RI >0.8组,分析RI值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宫颈癌RI值明显低于宫颈肌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I <0.5组、0.5≤RI≤0.8组、RI >0.8组在FIGO分期、肿瘤直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肌层/宫旁浸润方面比较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RI的AUC为0.564(95% CI:0.345 ~0.824),当Youden指数大值为0.723时,对应的RI值为0.61,将该值作为截断点,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0.3%、82.6%.结论 RI值变化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FIGO分期越高、肿瘤直径越大、分化越低、有淋巴结转移及肌层/宫旁浸润的患者RI值越低;检测RI值对宫颈癌的诊断及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浸润、转移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邵晓英;张丽梅;曹丽芬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帝视内窥镜与易安视频喉镜全麻插管对胃肠道肿瘤术后疼痛及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比较帝视(Disposcope)内窥镜与易安(E.An)视频喉镜全麻插管对胃肠道肿瘤术后咽喉疼痛及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抽签法将160例拟行全麻插管的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D组与E组,各80例.比较2组在插管前和插管后5 min的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和应激激素指标[血管紧张素Ⅱ(ATⅡ)、皮质醇(Cor)、肾素(Rn)]水平变化,以及术后咽喉疼痛情况.结果 2组插管后5 min的血清CRP、TNF-α、IL-6水平均较插管前明显上升(P<0.05),D组CRP明显高于E组(P<0.05),E组IL-6明显高于D组(P<0.05).2组插管后5 min的血清ATⅡ、Cor、Rn水平均较插管前明显上升(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咽喉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帝视内窥镜与易安视频喉镜均可减轻插管的难度,舒适性好,且不会造成过大的炎症应激损伤,是全身麻醉插管的重要辅助工具.

    作者:朱海蓉;朱晓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复发转移性三阴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研究

    目的 探究复发转移性三阴乳腺癌(metastatic recurrent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mrTNBC)患者的预后.方法 收集152例在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完成后发生首次复发转移的三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展后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进行分析.患者治疗方式预后分析和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lank进行检验.对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复发后生存时间进行分析,了解其预后.结果 152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2.1(3.1 ~49.6)月,进展后中位生存时间为进展的中位时间为18.9(10.2~41.6)月.患者年龄、体内大肿瘤直径对预后的影响较大,患者肿瘤复发形式、出现软组织转移、骨转移和肝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初始年龄、疾病无进展时间、出现脑转移、转移部位的个数对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接受多模式治疗患者预后较好,存活率较高,与单一模式治疗和支持治疗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TNBC预后较差,患者年龄、体内肿瘤直径、复发形式、疾病无进展时间、出现脑转移、转移部位的个数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多模式治疗患者预后较好.

    作者:何伟娜;张卫华;安玉姬;宋鹏远;张振;庞敏;盛立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86例乳腺癌骨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可能影响乳腺癌骨转移发生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收集86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ER和(或)PR状况、HER-2状况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与骨转移发生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骨转移多发于Luminal型乳腺癌,高发部位以椎体、骨盆、胸部为主.骨转移的发生与乳腺原发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ER或PR状况、HER-2表达有关,与年龄、病理类型无关.结论 乳腺癌肿瘤>5 cm、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ER或PR阳性、HER-2高表达是乳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高危因素.对于这些患者,应加强术后定期随访,进行规范化的综合治疗,减少骨转移的发生.

    作者:袁钦华;俞士尤;苏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术前短程放疗与长程放化疗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长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短程放疗与长程放化疗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患者长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经术前新辅助放疗或放化疗且术后随访3年以上处于无病生存状态的LARC患者55例,根据术前新辅助治疗的方式,分为短程放疗组(n=20)和长程放化疗组(n=35).短程放疗纽术前采用短程快速大分割放疗,总放射剂量25.0Gy,剂量分割5.0 Gv ×5次;长程放化疗组术前采用常规分割放疗,总放射剂量45.0 ~50.4 Gy,剂量分割1.8 ~2.0 Gy×23 ~ 28次,同步化疗采用5-Fu或希罗达为基础的方案.采用生活质量核心评定量表(QLQ-C30)评估术后长期生活质量状态.结果 短程放疗组和长程放化疗组在QLQ-C30量表总体健康评分(74.8 ±15.2 vs76.5±17.6),躯体(82.6±16.7 vs 83.9±14.0)、角色(75.3±16.5 vs 77.8±15.9)、情绪(78.6±18.5 vs80.2±19.1)、认知(80.6±17.5 vs 83.4±16.9)和社会功能(76.8±16.4 vs78.1±16.6)5个领域评分,疲劳(23.5 ±7.4 vs 25.6 ±8.0)、恶心呕吐(2.8±1.8 vs4.2±2.9)、疼痛(12.8±10.2vs 11.7±9.5)、气促(15.6±11.3vs16.3±10.9)、失眠(20.5±12.6 vs 21.7 ±12.5)、食欲减退(6.8±4.9 vs 8.5±5.8)、便秘(10.5±5.9 vs 8.2±4.3)、腹泻(13.2±6.1 vs 10.7±7.2)和经济困难(10.6±6.9 vs13.8±7.5)9个症状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术前短程放疗和长程放化疗对LARC患者长期生活质量的影响可能并无明显差别.

    作者:栗国;刘建仁;傅志超;冯静;曾国沐;程惠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与开腹肝左外叶切除对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与开腹肝左外叶切除治疗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肝脏肿瘤患者100例,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50例(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对照组50例(开腹肝左外叶切除术).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前禁食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肝脏肿瘤患者时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不仅具有和开腹肝左外叶切除同样的治疗效果,而且本身具有对患者创伤小,能够快速恢复的优点.

    作者:谢文昆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以82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所有患者于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对照组给予全麻,观察组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记录两组镇痛效果与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6h、术后48 h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吗啡补充应用剂量、患者自控按压药物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拔除胸管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能提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提高麻醉效果,促进患者康复,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苗良生;钟永慧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并发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确诊为肝癌且接受肝部分切除术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肝段切除60例,半肝切除50例,扩大半肝切除12例,调查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资料、病理资料、随访资料等,记录并发感染情况与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在122例患者中,术后并发感染18例,感染率为14.8%.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的ALB、糖尿病、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中输血量、肝功能分级等指标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ALB、糖尿病、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中输血量为影响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分别为(36.44±12.38)d和(78294.22±11443.29)元,都明显高于非感染患者的(23.49±8.19)d和(48932.95±7891.42)元(P<0.05).结论 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并发感染比较常见,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与住院花费增加,ALB、糖尿病、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中输血量为主要的危险因素.

    作者:宋晨鑫;丛明华;邹宝华;于雷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胃癌根治术患者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及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开展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择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接受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常规组接受单纯全麻,统计并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应激反应指标.结果 术前两组HR、MA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和拔管时,实验组HR分别为(94.66±20.47)次/min和(93.54±19.68)次/min,MAP分别为(128.76±21.43)mmHg和(100.44±21.96) mmHg均显著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天两组Cor、Ne、TA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术后7天,实验组Cor分别为(252.85±19.48) μg/L、(238.84±19.36) μg/L,Ne分别为(273.76±21.43) μg/L、(258.44±19.96) μg/L,TAC分别为(8.86±0.97) kIU/L、(7.24±0.68) kIU/L,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应激反应,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张元会;朱志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食管胸段癌运用传统开胸手术与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传统开胸手术与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在食管胸段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食管胸段癌患者共320例,根据采用的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和对照组(传统开胸术).对比2组手术指标(手术用时、胸腔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和住院时间.经随访1年,对比2组平均随访时间、复发及转移率、放疗率、化疗率和术后生存率、2年生存率;对比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2组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估表(QLQ-C30)和卡氏体能状态评估表(KPS)总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时较对照组短,胸腔引流量及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少,淋巴结清扫个数较对照组多,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17%)较对照组(21.50%)低;观察组QLQ-C30及KPS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随访时间、复发及转移率、放疗率、化疗率、术后生存率、2年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传统开胸术相比,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用于食管胸段癌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利于术后患者体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

    作者:梁敏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卵巢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卵巢癌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 选择手术治疗的89例早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2组的手术持续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以及恢复进食的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持续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恢复进食的时间及术后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对卵巢癌患者具有显著的微创优势,有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作者:艾红英;韩飞蝶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乳腺癌术后巩固化疗感染患者的相关性分析及其干预措施研究

    目的 探讨导致乳腺癌术后巩固化疗患者的感染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分析乳腺癌术后巩固化疗232例患者的感染情况,并收集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232例乳腺癌术后巩固化疗患者中感染率为16.38%,以呼吸道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为主,分别为42.11%和31.58%;其中革兰阴性菌株感染常见,占55.77%,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所占比较大,为26.92%;主要集中在化疗的第3个和第4个疗程,分别为34.21%和36.84%;经单因素分析发现,乳腺癌术后巩固化疗感染与年龄、TNM分期、伴随疾病种类和骨髓抑制情况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得知,年龄> 55岁、TNMⅢ期、伴随疾病种类>2及Ⅲ级骨髓抑制是乳腺癌术后巩固化疗感染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乳腺癌术后巩固化疗感染率较高,其感染与年龄>55岁、TNMⅢ期、伴随疾病种类>2及Ⅲ级骨髓抑制相关性大,临床医护人员须加强对这类人群的重视,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降低感染率,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剑;牛高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后癌性标志物的临床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CEA、NSE、CYFRA21-1与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8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均接受了4~6个周期的EP方案化疗.治疗前一周以及在治疗结束后的第4周对患者采血进行CEA、NSE、CYFRA21-1含量的检测.结果 治疗前:CEA升高组的DCR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升高组的RR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E升高组的RR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YFRA21-1升高组的DCR与RR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EA正常组的DCR和RR与升高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SE升高组和正常组的疾病控制率及有效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YFRA21-1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2组间的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前患者NSE、CEA异常与否与疾病控制率有相关性.治疗后患者CYFRA21-1和NSE异常与近期疗效有相关性,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受NSE异常的影响.

    作者:刘飞;贾鑑慧;孙丽萍;张燕妮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预防长春新碱神经毒性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预防长春新碱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54例,化疗第1~7d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与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对照组54例,单采用化疗.两组均采用CHOP/R-CHOP方案化疗.观察患者神经毒性情况.结果 试验组54例,发生神经毒性1级10例,2级5例,3级3例,4级0例,总发生率约为33.33%.对照组54例,发生神经毒性1级13例,2级10例,3级7例,4级1例,总发生率约为57.41%.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预防长春新碱毒性神经,疗效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彭志强;双跃荣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AC方案联合吉非替尼序贯治疗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AC方案联合吉非替尼序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4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AC方案序贯吉非替尼化疗,对照组患者采用AC方案与吉非替尼同步化疗.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1)评价疗效,对比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12个月无进展生存期(PFS),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 观察组ORR(CR 0例+PR11例)为34.38%,DCR(CR0+PR11 +SD 13)为75.00%,对照组ORR(CR 0+PR 4)为12.50%,DCR(CR 0 +PR4 +SD 10)为43.75%,观察组ORR和D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PFS为9.1个月(95% CI为7.85~10.35),对照组的PFS为6.4个月(95% CI为4.60 ~ 8.20),观察组PFS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级反应,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方案序贯吉非替尼对于EGFR基因突变肺腺癌患者,可以有效缓解、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存率,且不良反应较轻.

    作者:陈文福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切除术对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切除术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早期上消化道肿瘤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和相关手术指征分为研究组102例,对照组84例,研究组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照组患者给予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完全切除率为91.18% (93/102),对照组为96.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血、穿孔并发症发生率为15.69%(16/102),与对照组16.67%(14/84)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随访6个月复发率为2.94% (3/102),与对照组2.38% (2/84)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和粘膜剥离术均是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有效方法,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可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作者:薛麟;华鹏;高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目的 探究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108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随机分组,对照组54例,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干预组54例,给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对2组患者手术情况、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到94.4%,与对照组的70.4%呈现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治疗后仅有1例患者出现腹痛,1例出现术后大出血,并发症率为3.7%;对照组并发症率为25.9%(14/5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给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能够降低并发症率,具有较高安全性与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一栩;刘玉珠;陈琨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原TKI联合培美曲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获得性耐药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原TKI联合培关曲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获得性耐药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获得性耐药患者65例,随机分为单纯组33例和联合组32例,单纯组给予培美曲塞治疗,联合组在单纯组基础上联用原TKI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RR为37.50%,与单纯组的27.2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DCR为81.25%,与单纯组的60.61%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中位PFS为7.8个月,单纯组为5.9个月,联合组PFS显著长于单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联合组中位OS为10.2个月,单纯组为8.9个月,2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白细胞减少发生与单纯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集中在Ⅰ~ Ⅱ级,患者均可耐受.结论 晚期NSCLC患者出现EGFR-TKI获得性耐药后,采用原TKI联合培美曲塞治疗较单用培美曲塞治疗DCR和PFS收益更加明显,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叶永青;韩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