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前营养风险筛查对老年食管癌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陈彩文;蔡宏飞;常亮;崔有斌

关键词:营养风险评估, 食管癌, 围手术期处理
摘要:目的 评估营养风险筛查的应用对食管癌手术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160例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食管癌患者进行NRS2002评分.根据是否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分为2组,每组再分为有和无营养支持2组.营养支持组术前3天给予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每组血清白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 无论有无营养不良风险,给予营养支持的患者术后3天、7天血清白蛋白数值高于无营养支持者(P<0.05).有营养风险患者中营养支持组的LgA数值在术后3天、术后7天较无营养支持组高(P<0.05),LgG值在术后1天、3天较无营养支持组高(P<0.05);无营养风险患者中营养支持组的LgA与LgG数值均在术后3天、术后7天较无营养支持组高(P<0.05).有无营养支持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中,营养支持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较无营养支持组短(P<0.05).无营养风险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组费用较无营养支持组高(P<0.05),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有营养风险的患者,术前的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提高免疫指标,同时可降低患者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建议在食管癌患者术前进行常规的营养风险筛查.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MMP-3、TPX2表达水平与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生存状况的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TPX2表达水平与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生存状况的关系.方法 选取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126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3、TPX2表达水平,分析MMP-3、TPX2表达水平与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生存状况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织MMP-3阳性表达率为68.25%,MMP-3(-)表达者无病生存率明显高于MMP-3(++/+++)表达者,MMP-3(-)表达者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死亡率明显低于MMP-3(+++)表达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PX2阳性表达率为77.78%,TPX2(-)表达者无病生存率明显高于TPX2(+++)表达者,TPX2(-)表达者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死亡率明显低于TPX2(+++)表达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3、TPX2表达水平与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生存状况的关系,其中MMP-3、TPX2强阳性表达提示生存状况欠佳.

    作者:程晓宇;王阳;韩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术前营养风险筛查对老年食管癌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目的 评估营养风险筛查的应用对食管癌手术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160例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食管癌患者进行NRS2002评分.根据是否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分为2组,每组再分为有和无营养支持2组.营养支持组术前3天给予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每组血清白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 无论有无营养不良风险,给予营养支持的患者术后3天、7天血清白蛋白数值高于无营养支持者(P<0.05).有营养风险患者中营养支持组的LgA数值在术后3天、术后7天较无营养支持组高(P<0.05),LgG值在术后1天、3天较无营养支持组高(P<0.05);无营养风险患者中营养支持组的LgA与LgG数值均在术后3天、术后7天较无营养支持组高(P<0.05).有无营养支持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中,营养支持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较无营养支持组短(P<0.05).无营养风险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组费用较无营养支持组高(P<0.05),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有营养风险的患者,术前的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提高免疫指标,同时可降低患者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建议在食管癌患者术前进行常规的营养风险筛查.

    作者:陈彩文;蔡宏飞;常亮;崔有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鼻咽癌放疗3种体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研究

    鼻咽癌放疗主要采用调强放疗或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技术进行治疗. 调强放疗技术对临床摆位的精度和重复性要求苛刻,摆位精度直接影响照射剂量和放疗效果. 早期鼻咽癌放疗常采用头颈肩大面罩进行体位固定,然而临床运用发现部分患者摆位误差仍然较大,因此有必要对此种固定方式进行改良. 本文利用CBCT研究鼻咽癌放疗常规头枕结合头颈肩大面罩、发泡剂泡沫垫结合头颈肩大面罩和泡沫塑形枕结合头颈肩大面罩3种体位固定方式的临床摆位误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云;曹舜翔;应惟良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无创通气对COPD合并肺癌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情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无创通气在COPD合并肺癌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评价其对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COPD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有48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有5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无创通气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后2周、1个月和6个月的疗效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性比较,以及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ACT-L生存质量评分进行分析.结果 在治疗2周时,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正常、呼吸困难消失、精神及食欲改善、部分生活自理等指标均有显著优势(P<0.05).在治疗1个月时,2组患者生存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体重无明显变化、精神及食欲改善、部分生活自理等指标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肺性脑病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对照组患者生理状况、功能状况和FACT-L生存质量总分显著下降(P<0.05),社会和家庭状况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状况、功能状况、社会和家庭状况以及FACT-L生存质量总分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 无创通气在提高COPD合并肺癌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的治疗疗效和改善患者生理状况、功能状况以及生存质量等方面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作者:王湘云;吴琼;陈元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新辅助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分析

    目的 对直肠癌患者采取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 实验组采取术前新辅助FOLFOX4方案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照组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的基本情况;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TNM分期的变化;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癌胚抗原(CEA)及糖链抗原(CA19-9、CA242、CA724)等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肿瘤直径、总体费用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实验组治疗后分期有所降低,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242、CA724均下降(P<0.05).实验组患者根治率、保肛率、生存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直肠癌患者采取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能够降低临床分期,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根治率、保肛率、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徐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方式选择及术后肿瘤复发防治相关性研究

    目的 比较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术的长期疗效,探讨肝脏功能良好的早期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77例,其中70例肝切除患者,7例肝移植患者;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肝切除患者和肝移植患者的生存疗效及肝功能Child-Pugh A级患者的肝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肝移植组合并肝硬化患者比率显著高于肝切除组(P=0.015);肝切除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肝移植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肝移植组患者术前接受TACE治疗比率显著高于肝切除组(P=0.003).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乙肝感染、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及术后辅助化疗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移植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输血率均显著高于肝切除组(P<0.001);但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医院死亡率、二次手术率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肝移植组患者的无瘤生存率明显优于肝切除组(P=0.0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乙肝病毒感染、重度肝硬化、血小板<100×109/L、甲胎蛋白>100 ng/ml和肿瘤中低分化是影响Child-Pugh A级直径≤5 cm的单个小肝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重要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重度肝硬化、血小板<100×109/L和肿瘤中低分化是影响Child-Pugh A级直径≤5cm的单个小肝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移植术治疗重度肝硬化的单个小肝癌患者的疗效优于肝切除术,肝移植术可作为首选方法,非重度肝硬化可考虑肝切除术;因此,术前应对肝功能Child-Pugh A级的单个小肝癌患者进行肝硬化严重程度分级,依此选择合适的外科治疗方法.

    作者:莫凯迪;杨建荣;李碧锦;何二松;许宇彪;林昌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首次不同剂量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首次不同剂量131 I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清甲)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31I清甲剂量>100 mCi)和对照组(131I清甲剂量≤100 mCi)各42例.观察组空腹一次性口服131 I 100~120 mCi,对照组空腹一次性口服131 I 30~40 mCi.清甲半年后行131 I甲状腺显像检查,对两组清甲成功率进行评价,并检测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旁腺素(PTH)和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以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乳头状癌与滤泡状癌清甲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内乳头状癌与滤泡状癌清甲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甲前血清TSH浓度≥30 mIU/mL与血清TSH浓度﹤30 mIU/m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甲前血清Tg值﹤30 ng/mL与血清Tg值≥30 ng/m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甲6个月后,观察组TSH和PT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胃肠道反应及泪腺功能紊乱发生率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唾液腺功能紊乱及颈部疼痛发生率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首次应用131 I与剂量无太大关系,且低剂量的不良反应少于高剂量,低剂量131 I方案值得推广.

    作者:弓彦伟;刘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肿瘤囊泡包装的甲氨蝶呤对肺癌A549细胞放疗增敏作用的体外研究

    目的 探讨肿瘤囊泡(tumor cell-derived microparticles,T-MP)包装的甲氨蝶呤(MTX)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放疗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T-MP MTX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划痕法、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T-MP MTX联合放疗对A549细胞凋亡、迁移能力以及MMP-2、Nanog、Sox-2等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MTT法检测提示T-MP MTX浓度依赖性地抑制A549细胞增殖,并且在较低浓度下即发挥抑癌作用.T-MP MTX对支气管上皮细胞株16HBE细胞增殖的影响较弱,在较高浓度可轻度地抑制细胞增殖.细胞凋亡检测发现T-MP MTX联合放疗扩大A549细胞凋亡,其作用与放疗剂量有关(P<0.05).划痕实验提示T-MP MTX联合放疗有效抑制A549细胞迁移能力,其作用与放疗剂量有关(P<0.05);Western blot检测表明T-MP MTX联合放疗显著下调A549细胞MMP-2、Nanog和Sox-2蛋白表达水平,此作用与放疗剂量有关(P<0.05).结论 T-MP MTX联合放疗特异地抑制A549细胞增殖、迁移,诱导细胞凋亡,提高放疗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T-MP MTX诱导细胞周期同步化,以及干扰肿瘤干细胞低代谢状态有关.

    作者:郑学嵩;王映;蒙以良;谢有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MACC1、c-Met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MACC1)和人原癌基因编码蛋白(c-Met)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MACC1和c-Met蛋白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情况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MACC1和c-Met蛋白在宫颈癌组、CINⅡ~Ⅲ组和正常宫颈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3组间MACC1和c-Met蛋白阳性表达率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MACC1和c-Met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γ=0.632,P=0.000).肌层浸润深度及MACC1和c-Met蛋白阳性表达是影响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ACC1和c-Met蛋白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并与宫颈癌的侵袭转移有关,是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高危因素,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丰玲;姜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三氧化二砷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裸鼠模型中Caspase-3表达的影响

    目的 通过建立人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裸鼠模型,检测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As2 O3)对移植瘤细胞Caspase-3表达的影响,并探讨As2 O3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人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按编号随机分为实验组即As2O3低(1.0 mg/kg)、中(2.5 mg/kg)、高(5.0 mg/kg)剂量组、空白对照生理盐水(NS)组及阳性对照顺铂组(5.0 mg/kg),连续腹腔给药8天后,通过流式细胞仪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移植瘤内Caspase-3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低、中浓度As2O3及顺铂均可上调Caspase-3的表达(P<0.05),但高浓度组上调不明显(P>0.05).与顺铂组比较,As2O3低剂量组作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中、高浓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浓度As2 O3能上调人子宫内膜癌细胞内Capase-3的表达,且优于顺铂,可能是三氧化二砷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王明芳;张文剑;王新红;邢海青;赵园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肺腺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表达水平对化疗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表达水平对中晚期肺腺癌患者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中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化疗疗效,分析血清CEA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化疗疗效的影响.结果 吸烟史是影响中晚期肺腺癌患者血清CEA表达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χ2=4.503,P=0.034).血清CEA阳性组患者近期化疗疗效优于血清CEA阴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7,P=0.034).血清CEA阳性组患者平均无进展生存期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均优于血清CEA阴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8,P=0.033).结论 血清CEA阳性的中晚期肺腺癌患者化疗疗效优于血清CEA阴性的患者.

    作者:邱冬;张芩;凌春华;徐宁;陆依岭;刘玉凤;江丽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自噬在肿瘤细胞中的功能与应用前景

    1962 年Ashford 和Porten 在人的干细胞中发现了细胞自噬,随着人类对于自噬研究的不断深入,自噬的机制以及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也逐渐被认知,临床上通过调控自噬以及将自噬和传统疗法结合应用来治疗肿瘤已收到一定的成效,这有可能会给众多肿瘤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

    作者:郭晓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肺癌化疗前后增强能谱CT成像中碘含量变化与疗效的关系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增强能谱CT成像中碘含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肺癌患者化疗1周期前后增强能谱CT检测的碘基值、RECIST1.1标准评价结果以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后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的碘基值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有效组患者碘基值降低,但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效组患者的碘基值较治疗前升高,且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091<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碘基值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2个评价标准虽然不是完全一致,但是两者在本次和复查时的结果评价都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 增强能谱CT对肺癌化疗的疗效评估和预测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余花艳;任统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多烯紫杉醇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和分析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多烯杉醇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组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多烯紫杉醇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仅采用紫杉醇化疗的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良好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多烯紫杉醇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海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二线不同化疗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目的 比较二线不同化疗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按照二线治疗方案不同将84例接受二线方案化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伊立替康组38例、依托泊苷组24例和紫杉醇/多西他赛组22例,分别给予伊立替康、依托泊苷、紫杉醇/多西他赛治疗.观察3组患者化疗近期疗效、总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DCR、O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OS和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伊立替康组Ⅲ~Ⅳ度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Ⅲ~Ⅳ度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乏力、恶心/呕吐、ALT升高、AST升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二线化疗方案对一线化疗失败者效果均确切,生存期相近,不良反应除伊立替康组腹泻发生率稍高外,其他Ⅲ~Ⅳ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均相近.

    作者:何敬波;雷琳;袁佳;刘晖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食管癌相关基因4(ECRG4)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ECRG4基因在肝细胞肝癌组织(HCC)中的表达与甲基化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MSP-PCR两种方法,检测50例肝癌组织、对应癌旁组织及31例正常肝组织中的ECRG4蛋白的表达和ECRG4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ECRG4蛋白在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肝组织(P<0.05),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肝组织(P<0.05);且ECRG4肝癌组织的甲基化检出率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P<0.05).ECRG4蛋白低表达率与ECRG4甲基化检出率明显相关(P均<0.05).结论 ECRG4在HCC组织中表达下调与其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存在明显的关联性,在肝癌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黄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宫颈电灼术与保妇康栓联合使用对HPV持续感染的治疗效果

    目的 观察宫颈电灼术与保妇康栓联合使用对HPV持续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取经杂交捕获二代方法检测高危型HPV的负荷量为阳性、病理活检未见CIN、HPV(16/18)原位杂交检测为阳性的HPV亚临床感染患者90例,平均分为保妇康栓治疗组、宫颈电灼治疗组、宫颈电灼联合保妇康栓治疗组3组.结果 三组均在治疗6个月后较治疗3个月后的疗效改善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治疗3个月后的疗效差异较大,宫颈电灼联合保妇康栓治疗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电灼术与保妇康栓联合使用对高危型HPV的亚临床感染状态进行判定及适时进行干预治疗,对预防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俞晶;杨宏英;张红平;胡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的临床分型及手术方式对其远期疗效的影响

    目的 对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患者进行临床分型,采取不同手术方式,分析其对患者的生存期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患者100例,对入组患者进行分型,分别采用五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1~5组,每组20例.随访并记录其生存期,分析不同分型及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对入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术后出现腹腔积液、黄疸、感染、出血等并发症,5种不同治疗方式之间比较,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根治性肿瘤切除术联合胆管癌栓取出术组,较其他4组生存期明显延长,生存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不同分型患者的生存期、生存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患者,采取根治性肿瘤切除术联合胆管癌栓取出术,能够明显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率,而不同的临床分型对术后生存期及生存率均无显著影响.

    作者:马达;丁佑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对胃癌术后镇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 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用于胃癌术后镇痛的疗效.方法 将行胃癌切除术的患者40例,分为采用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阻滞复合静脉镇痛组(复合镇痛组)、静脉镇痛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 h、6 h、12 h、24 h静息痛、运动痛的VAS评分,两组患者术后的躁动及镇静情况,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复合镇痛组患者在2 h、6 h、12 h、24 h静息痛、运动痛的VAS评分均较静脉镇痛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合镇痛组在术后2 h、6 h、12 h、24 h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静脉镇痛组,Ramsay评分较静脉镇痛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合镇痛组并发症发生率较静脉镇痛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组织复合静脉自控镇痛,能够明显缓解胃癌患者术后的静息痛、运动痛,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有效.

    作者:周文;余云明;高德胜;陈吕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女性肺癌23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女性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存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37例女性肺癌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并进行Log-rank时序检验.结果 ①女性肺癌好发年龄为40~69岁,首发症状以咳嗽咳痰为主,病理类型多为腺癌.②确诊方法为开胸、胸腔镜手术及支气管镜.肿瘤TNM分期以晚期为主,无症状患者ⅠA~ⅢA期居多.③无症状患者中位生存期更长.④确诊时血清CEA水平与预后相关.⑤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的EGFR突变患者有生存优势.结论 女性肺癌以腺癌为主,确诊时多已是晚期,无症状患者以早期为主.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和诊断可提高生存.女性是EGFR高突变人群,突变患者靶向治疗可获益.

    作者:王凌;衡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