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125、P53以及Bcl-2蛋白表达变化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癌变的诊断价值

任红英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癌变, CA125, P53, Bcl-2
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阶段血清CA125水平、组织P53和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癌变预测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癌变患者12例(癌变组),卵巢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16例(增生组)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5例(内异症组),检测3组患者血清中CA125的水平及组织中P53、Bcl-2蛋白表达.结果 癌变组和增生组的血清CA125水平比内异症组各期均显著增高,且癌变组显著高于增生组,内异症组随着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清CA125水平逐渐升高;癌变组P53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增生组和内异症组,增生组与内异症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Bcl-2蛋白在癌变组和增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较高,与内异症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癌变组和增生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癌变组中P53蛋白在癌变区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移行区和内异区,Bcl-2蛋白在不同区域中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血清CA125水平过高、组织中P53、Bcl-2蛋白的高阳性表达率均是提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癌变的指标,可用于早期预测和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癌变.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肝癌患者血清趋化因子12和IL-6水平与其转移复发的关系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血清趋化因子12和IL-6水平与其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40例肝癌患者(肝癌组)和30例健康者(健康组)血清趋化因子12和IL-6水平,并分析其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 治疗前后肝癌组的血清趋化因子12和IL-6水平均高于健康组;肝癌组治疗后的血清趋化因子12和IL-6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出现复发和转移肝癌患者血清趋化因子12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无复发或转移患者(P<0.05).肝癌患者血清趋化因子12和IL-6水平与其转移率和复发率均呈正相关.结论 肝癌患者血清趋化因子12和IL-6水平增高且与其复发转移相关,可能作为其复发转移等预后情况评估的参考指标.

    作者:熊书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肿瘤囊泡包装的甲氨蝶呤对肺癌A549细胞放疗增敏作用的体外研究

    目的 探讨肿瘤囊泡(tumor cell-derived microparticles,T-MP)包装的甲氨蝶呤(MTX)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放疗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T-MP MTX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划痕法、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T-MP MTX联合放疗对A549细胞凋亡、迁移能力以及MMP-2、Nanog、Sox-2等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MTT法检测提示T-MP MTX浓度依赖性地抑制A549细胞增殖,并且在较低浓度下即发挥抑癌作用.T-MP MTX对支气管上皮细胞株16HBE细胞增殖的影响较弱,在较高浓度可轻度地抑制细胞增殖.细胞凋亡检测发现T-MP MTX联合放疗扩大A549细胞凋亡,其作用与放疗剂量有关(P<0.05).划痕实验提示T-MP MTX联合放疗有效抑制A549细胞迁移能力,其作用与放疗剂量有关(P<0.05);Western blot检测表明T-MP MTX联合放疗显著下调A549细胞MMP-2、Nanog和Sox-2蛋白表达水平,此作用与放疗剂量有关(P<0.05).结论 T-MP MTX联合放疗特异地抑制A549细胞增殖、迁移,诱导细胞凋亡,提高放疗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T-MP MTX诱导细胞周期同步化,以及干扰肿瘤干细胞低代谢状态有关.

    作者:郑学嵩;王映;蒙以良;谢有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Ki67、p53及EGF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Ki67、p53及EGF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取行病理学检查的胃癌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ki67、p53及EGFR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胃癌组织中Ki67、p53及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18%、55.88%及45.29%;癌旁组织中Ki67、p53及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76%、12.94%及10.59%.胃癌组织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指标均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密切相关,即随着肿瘤进展而其阳性率增高(P<0.05).Ki67与p53、EGFR均呈正相关(P<0.05);p53与EGFR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 Ki67、p53及EGFR与胃癌的发展关系密切,均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及进展情况的可靠指标.

    作者:秦娟;晏伟;王三喜;王海燕;唐晓梅;司婷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持续静脉注射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全麻恢复期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甲状腺癌手术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46例,B组47例,对照组47例.3组患者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A组、B组患者于诱导后30 min内分别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0.4μg/kg和0.8μg/kg,对照组患者泵入等量生理盐水.记录右美托咪啶给药前(T0)、手术结束时(T1)、睁眼即刻(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10 min(T4)的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手术开始前和结束时的PETCO2,手术结束至患者睁眼、拔管所用时间,评定苏醒躁动程度评分(RS)、镇静评分(Ramsay)和拔管后10 min疼痛视觉评分(VAS),观察拔管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T1、T2、T3和T4时,A组和B组患者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3、T4时,B组患者HR显著低于A组(P<0.05).T1、T2、T3和T4时,A组患者S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2、T3和T4时,B组患者S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T2、T3时,B组SBP显著低于A组(P<0.05).T3、T4时,A组患者D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2、T3和T4时,B组患者D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2时,B组DBP显著低于A组(P<0.05).A组、B组患者RS评分和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A组患者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组患者Ramsay评分、手术结束至患者睁眼和拔管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组患者手术结束至患者睁眼和拔管时间显著高于A组(P<0.05).A组和B组苏醒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0.4μg/kg剂量的右美托咪啶为甲状腺癌手术全麻诱导后泵入的佳剂量,能有效预防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全麻恢复期应激反应,维持心率、血压的平稳,且不影响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少,使甲状腺癌手术患者获得满意的苏醒质量.

    作者:任江;江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半金汤联合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运用半金汤联合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效果,并简单分析半金汤在中晚期肺癌的治疗中体现的治法、治则、中药配伍的深层内涵.方法 将9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各45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予以常规抗癌药物治疗及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医治疗方法辩证论治予以半金汤加减进行调节,理气活血,化痰散结,1个疗程确定为2周,连续治疗4个疗程.结果 ①T细胞亚群水平: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的T细胞亚群水平没有明显差异,经过不同的干预方案后,试验组CD3+、CD4+/CD8+、CD4+、NK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并且试验组CD3+、CD4+/CD8+、CD4+、NK水平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试验组并发症、毒副作用发生率大大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试验组显效率约为84.44%,对照组显效率为48.89%,经卡方检验(P<0.05),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理气活血,化痰散结半金汤加减联合支气管动脉插管介入治疗中晚期肺癌,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缓解疼痛,减少毒副作用发生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中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作者:张扶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MMP-3、TPX2表达水平与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生存状况的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TPX2表达水平与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生存状况的关系.方法 选取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126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3、TPX2表达水平,分析MMP-3、TPX2表达水平与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生存状况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织MMP-3阳性表达率为68.25%,MMP-3(-)表达者无病生存率明显高于MMP-3(++/+++)表达者,MMP-3(-)表达者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死亡率明显低于MMP-3(+++)表达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PX2阳性表达率为77.78%,TPX2(-)表达者无病生存率明显高于TPX2(+++)表达者,TPX2(-)表达者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死亡率明显低于TPX2(+++)表达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3、TPX2表达水平与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生存状况的关系,其中MMP-3、TPX2强阳性表达提示生存状况欠佳.

    作者:程晓宇;王阳;韩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以74例乳腺癌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CAF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蒽环类±CTX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缓解率、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3.78%,对照组为5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3,P=0.017).观察组出现神经毒性和肌肉关节疼痛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血细胞和血小板下降、恶心呕吐、贫血、脱发、肝功能异常和过敏反应的几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蒽环类药物±CTX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更高,但轻微不良反映较多的,治疗前及治疗期间应做并发症防治措施,预防和减轻并发症.

    作者:徐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新辅助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分析

    目的 对直肠癌患者采取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 实验组采取术前新辅助FOLFOX4方案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照组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的基本情况;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TNM分期的变化;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癌胚抗原(CEA)及糖链抗原(CA19-9、CA242、CA724)等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肿瘤直径、总体费用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实验组治疗后分期有所降低,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242、CA724均下降(P<0.05).实验组患者根治率、保肛率、生存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直肠癌患者采取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能够降低临床分期,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根治率、保肛率、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徐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乳腺癌患者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乳腺癌(BC)患者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和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50例BC患者作为BC组,50例同期健康查体妇女为健康组.检测2组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5年生存率(5YSR)的关系.结果 BC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和血管紧张素Ⅱ均高于健康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BC组治疗后的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和血管紧张素Ⅱ均降低(P<0.05).存活患者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低于死亡患者(P<0.05).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及血管紧张素Ⅱ与5年生存率均呈负相关(γ=-0.756,-0.732,P<0.05).结论 BC患者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较高且与预后相关,可能作为BC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作者:翟勇;于士昌;李永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TACE对肝癌组织中MMP-2和MMP-9表达及其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TACE对肝癌MMP-2、MMP-9的表达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肝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术前TACE组、直接手术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术前静脉血中MMP-2、MMP-9的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患者术中所取肝癌及癌旁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3年的生存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直接手术组患者血液中MMP-2、MMP-9水平明显高于术前TACE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癌组织中MMP-2、MMP-9表达阳性率均较癌旁组织高,且直接手术组肝癌组织中MMP-2、MMP-9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术前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TACE组1、2、3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明显优于直接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分级、MMP-2、MMP-9表达、门静脉癌栓、行TACE术均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因素(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AFP、肿瘤大小、肿瘤数目无关(P>0.05).结论 TACE术能够降低肝癌患者血液及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期,且患者生存期的长短受Child-Pugh分级、MMP-2、MMP-9的表达、出现门静脉癌栓以及行TACE术的影响,MMP-2、MMP-9可能成为评价肝癌治疗效果及预后的新的指标.

    作者:张雄杰;丁佑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结肠癌患者应用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0例结肠癌患者临床病历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对照组(传统根治术)与观察组(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各160例.统计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统计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情况及术后并发症,随访2个月,统计2组患者病灶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淋巴结、阳性淋巴结、左、右半结肠淋巴结清除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2.50%(4/1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13%(21/160),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10.63%,P<0.05.结论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

    作者:肖进;邓修民;钟腾猛;陆炳站;林李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沙利度胺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沙度利胺联合FOLFOX4化疗方案,对照组患者接受FOL-FOX4化疗方案,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AFP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嗜睡、乏力、便秘、皮疹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的AF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AFP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P<0.05).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可明显提高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降低患者AFP水平,毒副作用可耐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周毅;周健;钟盛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品管圈对降低胸部肿瘤患者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品管圈对降低胸部肿瘤患者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的作用及效果.方法 选择325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343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运用QCC管理方法,分析患者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的相关原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及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住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降低胸部肿瘤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

    作者:张霞;万显秀;何陆英;郭昌莹;阴兵林;程其许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二线不同化疗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目的 比较二线不同化疗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按照二线治疗方案不同将84例接受二线方案化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伊立替康组38例、依托泊苷组24例和紫杉醇/多西他赛组22例,分别给予伊立替康、依托泊苷、紫杉醇/多西他赛治疗.观察3组患者化疗近期疗效、总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DCR、O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OS和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伊立替康组Ⅲ~Ⅳ度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Ⅲ~Ⅳ度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乏力、恶心/呕吐、ALT升高、AST升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二线化疗方案对一线化疗失败者效果均确切,生存期相近,不良反应除伊立替康组腹泻发生率稍高外,其他Ⅲ~Ⅳ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均相近.

    作者:何敬波;雷琳;袁佳;刘晖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食管癌相关基因4(ECRG4)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ECRG4基因在肝细胞肝癌组织(HCC)中的表达与甲基化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MSP-PCR两种方法,检测50例肝癌组织、对应癌旁组织及31例正常肝组织中的ECRG4蛋白的表达和ECRG4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ECRG4蛋白在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肝组织(P<0.05),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肝组织(P<0.05);且ECRG4肝癌组织的甲基化检出率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P<0.05).ECRG4蛋白低表达率与ECRG4甲基化检出率明显相关(P均<0.05).结论 ECRG4在HCC组织中表达下调与其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存在明显的关联性,在肝癌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黄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周小剂量卡铂(CBP)联合低剂量氟脲嘧啶对高龄晚期结肠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 观察并分析周小剂量卡铂(CBP)联合低剂量氟脲嘧啶治疗高龄晚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周小剂量卡铂联合低剂量氟尿嘧啶治疗,B组采用顺铂联合低剂量氟尿嘧啶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其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近期远期生存率.结果 A组完全缓解率25.0%,部分缓解率45.0%,总有效率达70.0%,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热者占7.5%,胃肠道反应者占10.0%,肝功能损伤者占10.0%,白细胞减少者占12.5%,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6个月生存率95.0%,1年生存率75.0%,1年半生存率50.0%,2年生存率40.0%,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周小剂量卡铂联合低剂量氟尿嘧啶治疗晚期结肠癌,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提高患者近期、远期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有效.

    作者:袁航;任统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无创通气对COPD合并肺癌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情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无创通气在COPD合并肺癌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评价其对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COPD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有48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有5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无创通气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后2周、1个月和6个月的疗效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性比较,以及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ACT-L生存质量评分进行分析.结果 在治疗2周时,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正常、呼吸困难消失、精神及食欲改善、部分生活自理等指标均有显著优势(P<0.05).在治疗1个月时,2组患者生存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体重无明显变化、精神及食欲改善、部分生活自理等指标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肺性脑病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对照组患者生理状况、功能状况和FACT-L生存质量总分显著下降(P<0.05),社会和家庭状况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状况、功能状况、社会和家庭状况以及FACT-L生存质量总分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 无创通气在提高COPD合并肺癌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的治疗疗效和改善患者生理状况、功能状况以及生存质量等方面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作者:王湘云;吴琼;陈元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的临床分型及手术方式对其远期疗效的影响

    目的 对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患者进行临床分型,采取不同手术方式,分析其对患者的生存期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患者100例,对入组患者进行分型,分别采用五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1~5组,每组20例.随访并记录其生存期,分析不同分型及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对入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术后出现腹腔积液、黄疸、感染、出血等并发症,5种不同治疗方式之间比较,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根治性肿瘤切除术联合胆管癌栓取出术组,较其他4组生存期明显延长,生存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不同分型患者的生存期、生存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患者,采取根治性肿瘤切除术联合胆管癌栓取出术,能够明显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率,而不同的临床分型对术后生存期及生存率均无显著影响.

    作者:马达;丁佑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胃癌根治术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对罗库溴铵肌松起效时间及临床时效的影响

    目的 比较胃癌根治术中采用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对罗库溴铵肌松起效时间及临床时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在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D1组、D2组、对照组)各30例,在麻醉诱导前分别泵入0.5μg/kg、1.0μg/kg的右美托咪定或0.9%氯化钠注射液,其他三组相同.对比三组患者在给药前(T1)、给药后(T2)、气管插管前(T3)、插管后1 min(T4)、插管后3 min(T5)、插管后5min(T6)时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肌松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停药后的拔管时间及瑞芬太尼用量.结果 三组在T1、T2、T3时刻的MAP、HR及SpO2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T4时刻起,三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开始出现显著性差异,D2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起效时间与维持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D2组患者的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其他两组,且维持时间长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7%、20.0%与13.3%,组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D2组的停药后拔管时间较其他两组显著缩短(P<0.05),瑞芬太尼用量亦显著少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1.0μg/kg)可显著缩短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延长维持时间,且具有较高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安全性较高,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可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包娜日素;韩亚升;张生茂;王爱桃;杜晓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肝脓肿1例及文献复习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目前被认为是肝癌患者首选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但临床也会出现一定的并发症,其中并发肝脓肿者较为罕见,部分并发肝脓肿患者发病隐匿,症状不典型,很容易延误诊断,错失佳治疗时机. 我们收治1例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肝脓肿的肝癌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尹世策;王英南;张瑞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