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半金汤联合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观察

张扶莉

关键词:半金汤, 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 中晚期肺癌,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运用半金汤联合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效果,并简单分析半金汤在中晚期肺癌的治疗中体现的治法、治则、中药配伍的深层内涵.方法 将9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各45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予以常规抗癌药物治疗及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医治疗方法辩证论治予以半金汤加减进行调节,理气活血,化痰散结,1个疗程确定为2周,连续治疗4个疗程.结果 ①T细胞亚群水平: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的T细胞亚群水平没有明显差异,经过不同的干预方案后,试验组CD3+、CD4+/CD8+、CD4+、NK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并且试验组CD3+、CD4+/CD8+、CD4+、NK水平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试验组并发症、毒副作用发生率大大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试验组显效率约为84.44%,对照组显效率为48.89%,经卡方检验(P<0.05),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理气活血,化痰散结半金汤加减联合支气管动脉插管介入治疗中晚期肺癌,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缓解疼痛,减少毒副作用发生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中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MACC1、c-Met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MACC1)和人原癌基因编码蛋白(c-Met)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MACC1和c-Met蛋白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情况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MACC1和c-Met蛋白在宫颈癌组、CINⅡ~Ⅲ组和正常宫颈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3组间MACC1和c-Met蛋白阳性表达率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MACC1和c-Met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γ=0.632,P=0.000).肌层浸润深度及MACC1和c-Met蛋白阳性表达是影响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ACC1和c-Met蛋白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并与宫颈癌的侵袭转移有关,是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高危因素,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丰玲;姜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口腔鳞癌患者LevelⅤ转移的风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口腔癌levelⅤ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 306例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的口腔癌患者,均接受根治性颈清或改良根治性颈清.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levelⅤ转移的风险因素,分析变量包括年龄、性别、原发灶部位、生长方式、T分期、病理分级、LevelⅠ~Ⅳ转移状态.结果 LevelⅤ转移19侧(5.99%,19/317).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只有levelⅣ转移、前四区阳性淋巴结个数≥4与levelⅤ转移有关联.结论 levelⅠ~Ⅳ淋巴结的转移状态是levelⅤ转移风险因素之一.

    作者:李传真;郭传瑸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新辅助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分析

    目的 对直肠癌患者采取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 实验组采取术前新辅助FOLFOX4方案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照组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的基本情况;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TNM分期的变化;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癌胚抗原(CEA)及糖链抗原(CA19-9、CA242、CA724)等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肿瘤直径、总体费用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实验组治疗后分期有所降低,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242、CA724均下降(P<0.05).实验组患者根治率、保肛率、生存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直肠癌患者采取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能够降低临床分期,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根治率、保肛率、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徐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胃癌根治术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对罗库溴铵肌松起效时间及临床时效的影响

    目的 比较胃癌根治术中采用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对罗库溴铵肌松起效时间及临床时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在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D1组、D2组、对照组)各30例,在麻醉诱导前分别泵入0.5μg/kg、1.0μg/kg的右美托咪定或0.9%氯化钠注射液,其他三组相同.对比三组患者在给药前(T1)、给药后(T2)、气管插管前(T3)、插管后1 min(T4)、插管后3 min(T5)、插管后5min(T6)时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肌松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停药后的拔管时间及瑞芬太尼用量.结果 三组在T1、T2、T3时刻的MAP、HR及SpO2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T4时刻起,三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开始出现显著性差异,D2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起效时间与维持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D2组患者的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其他两组,且维持时间长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7%、20.0%与13.3%,组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D2组的停药后拔管时间较其他两组显著缩短(P<0.05),瑞芬太尼用量亦显著少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1.0μg/kg)可显著缩短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延长维持时间,且具有较高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安全性较高,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可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包娜日素;韩亚升;张生茂;王爱桃;杜晓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 选自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300例,按照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微创组150例与开放组150例.微创组采用微创旋切术治疗,开放组采用传统开放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征,术后1周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变化,术后美容效果和并发症,及术后随访1年复发情况.结果 微创组出血量低于开放组,术后瘢痕小于开放组,术后愈合时间优于开放组,手术时间短于开放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微创组血清Cor、E、NE水平术后1周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微创组优良率(96.67%)高于开放组(68.00%)(P<0.05);微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67%)低于开放组(31.33%)(P<0.05);两组术后随访1年术后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且对患者应激反应影响小,美容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良好,值得研究.

    作者:林力生;李双齐;吴丽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体外诱导的粘蛋白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乳腺癌的研究

    目的 制备携带粘蛋白(MUC1)抗原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AAV/MUC1),研究其感染树突状细胞(DC)所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方法 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制备高低度的重组腺相关病毒(AAV/MUC1).AAV/MUC1体外感染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分化为DC.DC与T淋巴细胞混合,刺激产生CTL.流式细胞技术检测DC和CTL的分化和功能指标,MTS方法检测CTL的杀伤活性和特异性.结果 成功制备的重组病毒(AAV/MUC1)滴度为6×1010拷贝/ml.感染单核细胞率为84.27%.所获得的CTL对MUC1阳性的乳腺癌细胞株的杀伤率为(46.32±0.07)%.其杀伤作用具有MUC1抗原特异性和MHC-I类分子限制性的特征.结论 以MUC1抗原为靶点的CTL可有效地杀伤乳腺癌细胞,为乳腺癌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作者:李帆;姬静;史鹏燕;董文娟;刘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乳腺癌患者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乳腺癌(BC)患者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和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50例BC患者作为BC组,50例同期健康查体妇女为健康组.检测2组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5年生存率(5YSR)的关系.结果 BC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和血管紧张素Ⅱ均高于健康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BC组治疗后的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和血管紧张素Ⅱ均降低(P<0.05).存活患者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低于死亡患者(P<0.05).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及血管紧张素Ⅱ与5年生存率均呈负相关(γ=-0.756,-0.732,P<0.05).结论 BC患者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较高且与预后相关,可能作为BC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作者:翟勇;于士昌;李永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下手术时维库溴铵靶控输注可行浓度的研究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行切除术时维库溴铵靶控输注的可行浓度.方法 临床纳入72例腹腔镜下行切除术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72例,根据麻醉维持方法的不同分为静脉组与吸入组.吸入组给予吸入七氟醚辅以瑞芬太尼持续输注,静脉组靶控输注丙泊酚辅以瑞芬太尼静脉持续输注维持麻醉.结果 静脉组TOFr恢复到0.7所需时间为(40.48±10.93)min,吸入组为(67.33±17.51)min,差异有显著性(P<0.05);静脉组第1时段、第2时段、第3时段、第4时段、平均效应室浓度分为(0.61±0.04)μg/ml、(0.65±0.01)μg/ml、(0.66±0.03)μg/ml、(0.63±0.03)μg/ml、(0.65±0.02)μg/ml,吸入组分别为(0.46±0.02)μg/ml、(0.42±0.02)μg/ml、(0.40±0.01)μg/ml、(0.32±0.03)μg/ml、(0.38±0.04)μg/m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静脉组停止靶控输注至T1恢复到基础值25%、75%、90%的时间分别为(15.19±3.68)min、(30.93±6.61)min、(32.19±8.78)min,吸入组分别为(23.98±9.78)min、(46.09±9.56)min、(58.14±12.55)min,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下行切除术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全身麻醉维持期间,通过靶控输注维库溴铵能够获得较好的肌松效果.吸入全麻时维库溴铵效应室靶浓度比静脉全麻时低,但肌松作用完全恢复时间显著延长.全麻维持期间维库溴铵效应室靶浓度随输注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

    作者:李学斌;杨毅;苏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结肠癌术后镇痛效果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结肠癌术后镇痛效果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行结肠癌根治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D1、D2三组,三组给予相同的麻醉方式,但采取不同的自控镇痛方式.观察三组在术毕(T1)、术后4 h(T2)、8 h(T3)、24 h(T4)的VAS、Ramsay评分、术后48h的不良反应,并检测三组患者T1及术后T4时间点的IL-6及TNF-α水平.结果 对照组、D1组与D2组在T2、T3、T4点的VAS评分显著低于T1点,而D1、D2组在T2、T3、T4点的VA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在同时间点的低,P均<0.05,D1、D2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与T1点对比,D1组、D2组在T2、T3、T4点的Ramsay评分明显较高,D1、D2组在T2、T3、T4点的Ramsay评分明显较对照组同时间点高,P均<0.05;D2组T4点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D1组;D1、D2组在T4点的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T1点,D1、D2组的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D2组的IL-6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D1组,P均<0.05.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D1及D2组,D1组明显高于D2组;对照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低于D1、D2组,P均<0.05,D1、D2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肠癌术后应用1.5μg/(kg·d)右美托咪定镇痛效果良好,且可更有效地减少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但会增加患者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

    作者:高洁;毕翻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品管圈对降低胸部肿瘤患者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品管圈对降低胸部肿瘤患者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的作用及效果.方法 选择325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343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运用QCC管理方法,分析患者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的相关原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及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住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降低胸部肿瘤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

    作者:张霞;万显秀;何陆英;郭昌莹;阴兵林;程其许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手术联合术前后放化疗治疗直肠癌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手术联合术前后放化疗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6例行手术治疗的直肠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放化疗,而观察组在术前后均进行放化疗,观察两组肿瘤降期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放化疗耐受性、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保肛率,随访3年,比较两组局部复发率及总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前肿瘤降期比例及临床症状积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保肛率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3年局部复发率及总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联合术前后放化疗能有效降低术前肿瘤分期,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局部复发,提高远期生存率.

    作者:李永刚;蔡天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肿瘤囊泡包装的甲氨蝶呤对肺癌A549细胞放疗增敏作用的体外研究

    目的 探讨肿瘤囊泡(tumor cell-derived microparticles,T-MP)包装的甲氨蝶呤(MTX)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放疗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T-MP MTX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划痕法、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T-MP MTX联合放疗对A549细胞凋亡、迁移能力以及MMP-2、Nanog、Sox-2等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MTT法检测提示T-MP MTX浓度依赖性地抑制A549细胞增殖,并且在较低浓度下即发挥抑癌作用.T-MP MTX对支气管上皮细胞株16HBE细胞增殖的影响较弱,在较高浓度可轻度地抑制细胞增殖.细胞凋亡检测发现T-MP MTX联合放疗扩大A549细胞凋亡,其作用与放疗剂量有关(P<0.05).划痕实验提示T-MP MTX联合放疗有效抑制A549细胞迁移能力,其作用与放疗剂量有关(P<0.05);Western blot检测表明T-MP MTX联合放疗显著下调A549细胞MMP-2、Nanog和Sox-2蛋白表达水平,此作用与放疗剂量有关(P<0.05).结论 T-MP MTX联合放疗特异地抑制A549细胞增殖、迁移,诱导细胞凋亡,提高放疗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T-MP MTX诱导细胞周期同步化,以及干扰肿瘤干细胞低代谢状态有关.

    作者:郑学嵩;王映;蒙以良;谢有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沙利度胺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沙度利胺联合FOLFOX4化疗方案,对照组患者接受FOL-FOX4化疗方案,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AFP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嗜睡、乏力、便秘、皮疹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的AF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AFP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P<0.05).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可明显提高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降低患者AFP水平,毒副作用可耐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周毅;周健;钟盛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三氧化二砷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裸鼠模型中Caspase-3表达的影响

    目的 通过建立人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裸鼠模型,检测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As2 O3)对移植瘤细胞Caspase-3表达的影响,并探讨As2 O3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人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按编号随机分为实验组即As2O3低(1.0 mg/kg)、中(2.5 mg/kg)、高(5.0 mg/kg)剂量组、空白对照生理盐水(NS)组及阳性对照顺铂组(5.0 mg/kg),连续腹腔给药8天后,通过流式细胞仪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移植瘤内Caspase-3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低、中浓度As2O3及顺铂均可上调Caspase-3的表达(P<0.05),但高浓度组上调不明显(P>0.05).与顺铂组比较,As2O3低剂量组作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中、高浓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浓度As2 O3能上调人子宫内膜癌细胞内Capase-3的表达,且优于顺铂,可能是三氧化二砷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王明芳;张文剑;王新红;邢海青;赵园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以74例乳腺癌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CAF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蒽环类±CTX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缓解率、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3.78%,对照组为5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3,P=0.017).观察组出现神经毒性和肌肉关节疼痛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血细胞和血小板下降、恶心呕吐、贫血、脱发、肝功能异常和过敏反应的几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蒽环类药物±CTX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更高,但轻微不良反映较多的,治疗前及治疗期间应做并发症防治措施,预防和减轻并发症.

    作者:徐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腹腔镜在病理分期手术治疗肠胃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病理分期手术治疗肠胃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3月至2009年8月肠胃恶性肿瘤患者共1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83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病理分期手术治疗方案,研究组采用以腹腔镜为指导的病理分期手术治疗方案,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3年、5年存活率情况等.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除淋巴结等治疗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感染、住院时间及3年、5年存活率等术后恢复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腹腔镜为指导的病理分期手术能够有效地治疗肠胃恶性肿瘤,提高3年、5年存活率,减少了患者治疗时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康海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肝细胞性肝癌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 对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分析影响其术后生存率的因素.方法 选取肝细胞性肝癌患者100例,根据肿瘤大小、位置选择行肝叶、肝段、半肝和局部切除术,术后进行电话随访,分析术后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肿瘤大小、术前AFP、术后AFP、血管侵犯、辅助治疗、有无肝硬化,与患者术后生存率有相关性(P<0.05),与性别、年龄、乙肝抗原、手术方式无关(P>0.05);术前术后AFP变化、血管侵犯和肝硬化是影响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肿瘤大小、血管侵犯、术前AFP、术后AFP、辅助治疗、肝硬化均与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手术治疗后的生存率有关;术前术后AFP、血管侵犯、肝硬化是影响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因素.

    作者:张能平;丁佑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周小剂量卡铂(CBP)联合低剂量氟脲嘧啶对高龄晚期结肠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 观察并分析周小剂量卡铂(CBP)联合低剂量氟脲嘧啶治疗高龄晚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周小剂量卡铂联合低剂量氟尿嘧啶治疗,B组采用顺铂联合低剂量氟尿嘧啶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其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近期远期生存率.结果 A组完全缓解率25.0%,部分缓解率45.0%,总有效率达70.0%,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热者占7.5%,胃肠道反应者占10.0%,肝功能损伤者占10.0%,白细胞减少者占12.5%,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6个月生存率95.0%,1年生存率75.0%,1年半生存率50.0%,2年生存率40.0%,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周小剂量卡铂联合低剂量氟尿嘧啶治疗晚期结肠癌,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提高患者近期、远期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有效.

    作者:袁航;任统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多烯紫杉醇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和分析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多烯杉醇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组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多烯紫杉醇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仅采用紫杉醇化疗的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良好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多烯紫杉醇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海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低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地佐辛对老年胃癌患者认知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地佐辛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96例老年胃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给予相同的麻醉方法,术后镇痛观察组给予低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地佐辛,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观察2组患者术前1 d、术后6 h、12 h、24 h、48 h、72 h的MMSE评分;术前1天(T0)、术后12 h(T1)、24 h(T2)、48 h(T3)的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术前1天对比,观察组及对照组在术后6 h、12 h、24 h的MMSE评分明显降低,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SE评分术后72 h恢复至术前.与T0时间点对比,对照组的CD3+、CD4+、CD4+/CD8+、NK细胞在T1、T2、T3点的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的CD3+、CD4+、CD4+/CD8+、NK细胞在T1、T2点均显著降低,T3点与T0点无差异.在T1、T2、T3点时,观察组的CD3+、CD4+、CD4+/CD8+、NK细胞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的T1、T2、T3点的CD8+与T0对比,组内及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应用低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地佐辛,不增加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有利于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毕翻利;高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