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真;郭传瑸
1962 年Ashford 和Porten 在人的干细胞中发现了细胞自噬,随着人类对于自噬研究的不断深入,自噬的机制以及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也逐渐被认知,临床上通过调控自噬以及将自噬和传统疗法结合应用来治疗肿瘤已收到一定的成效,这有可能会给众多肿瘤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
作者:郭晓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评估营养风险筛查的应用对食管癌手术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160例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食管癌患者进行NRS2002评分.根据是否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分为2组,每组再分为有和无营养支持2组.营养支持组术前3天给予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每组血清白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 无论有无营养不良风险,给予营养支持的患者术后3天、7天血清白蛋白数值高于无营养支持者(P<0.05).有营养风险患者中营养支持组的LgA数值在术后3天、术后7天较无营养支持组高(P<0.05),LgG值在术后1天、3天较无营养支持组高(P<0.05);无营养风险患者中营养支持组的LgA与LgG数值均在术后3天、术后7天较无营养支持组高(P<0.05).有无营养支持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中,营养支持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较无营养支持组短(P<0.05).无营养风险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组费用较无营养支持组高(P<0.05),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有营养风险的患者,术前的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提高免疫指标,同时可降低患者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建议在食管癌患者术前进行常规的营养风险筛查.
作者:陈彩文;蔡宏飞;常亮;崔有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MACC1)和人原癌基因编码蛋白(c-Met)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MACC1和c-Met蛋白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情况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MACC1和c-Met蛋白在宫颈癌组、CINⅡ~Ⅲ组和正常宫颈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3组间MACC1和c-Met蛋白阳性表达率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MACC1和c-Met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γ=0.632,P=0.000).肌层浸润深度及MACC1和c-Met蛋白阳性表达是影响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ACC1和c-Met蛋白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并与宫颈癌的侵袭转移有关,是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高危因素,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丰玲;姜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无创通气在COPD合并肺癌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评价其对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COPD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有48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有5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无创通气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后2周、1个月和6个月的疗效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性比较,以及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ACT-L生存质量评分进行分析.结果 在治疗2周时,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正常、呼吸困难消失、精神及食欲改善、部分生活自理等指标均有显著优势(P<0.05).在治疗1个月时,2组患者生存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体重无明显变化、精神及食欲改善、部分生活自理等指标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肺性脑病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对照组患者生理状况、功能状况和FACT-L生存质量总分显著下降(P<0.05),社会和家庭状况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状况、功能状况、社会和家庭状况以及FACT-L生存质量总分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 无创通气在提高COPD合并肺癌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的治疗疗效和改善患者生理状况、功能状况以及生存质量等方面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作者:王湘云;吴琼;陈元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原发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97例原发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X线、CT等影像学单独及联合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对诊断符合率进行考察.结果 97例患者中包括良性骨肿瘤35例,恶性骨肿瘤28例,肿瘤样病变34例,病变均具有不同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CT诊断符合率为83.51%,X线诊断符合率为68.04%,CT符合率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诊断符合率为95.88%,远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 CT对于原发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与X线平片结合可有效提高疾病检出率,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张阿萌;康眼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近年来,甲状腺乳头状癌(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发病趋势呈全球化激增,其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PTMC)所占比重逐渐上升[1].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PTMC)是指直径≤1.0 cm、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PTC. 一般认为PT-MC的恶性程度较低,总体预后良好. 但另一方面却有极少数PTMC的临床表现的乳头状癌,显示出侵袭性的临床病理特点,如伴有颈部淋巴结的转移(可巨大)及复发等,造成临床治疗方案的不统一及争议[2].
作者:张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对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患者进行临床分型,采取不同手术方式,分析其对患者的生存期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患者100例,对入组患者进行分型,分别采用五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1~5组,每组20例.随访并记录其生存期,分析不同分型及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对入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术后出现腹腔积液、黄疸、感染、出血等并发症,5种不同治疗方式之间比较,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根治性肿瘤切除术联合胆管癌栓取出术组,较其他4组生存期明显延长,生存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不同分型患者的生存期、生存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患者,采取根治性肿瘤切除术联合胆管癌栓取出术,能够明显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率,而不同的临床分型对术后生存期及生存率均无显著影响.
作者:马达;丁佑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年龄及合并症对口腔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收集100例口腔癌手术患者,根据年龄划分为老年组(62例)和非老年组(38例),老年组中术前52例有合并症,而非老年组中术前14例有合并症,比较和分析2组术前合并症、术后2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年龄及术前合并症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 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术前合并症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2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老年组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相比,术前≥2种合并症的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提高,P<0.05;与老年组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相比,术前≥2种合并症的非老年组口腔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明显变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术前合并症患者相比,糖尿病、肺部疾病、低蛋白血症、贫血等术前合并症的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 糖尿病、肺部疾病、低蛋白血症、贫血等术前合并症是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作者:董文杰;张诗扬;赵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口腔癌levelⅤ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 306例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的口腔癌患者,均接受根治性颈清或改良根治性颈清.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levelⅤ转移的风险因素,分析变量包括年龄、性别、原发灶部位、生长方式、T分期、病理分级、LevelⅠ~Ⅳ转移状态.结果 LevelⅤ转移19侧(5.99%,19/317).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只有levelⅣ转移、前四区阳性淋巴结个数≥4与levelⅤ转移有关联.结论 levelⅠ~Ⅳ淋巴结的转移状态是levelⅤ转移风险因素之一.
作者:李传真;郭传瑸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结肠癌患者应用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0例结肠癌患者临床病历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对照组(传统根治术)与观察组(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各160例.统计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统计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情况及术后并发症,随访2个月,统计2组患者病灶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淋巴结、阳性淋巴结、左、右半结肠淋巴结清除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2.50%(4/1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13%(21/160),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10.63%,P<0.05.结论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
作者:肖进;邓修民;钟腾猛;陆炳站;林李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TACE对肝癌MMP-2、MMP-9的表达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肝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术前TACE组、直接手术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术前静脉血中MMP-2、MMP-9的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患者术中所取肝癌及癌旁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3年的生存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直接手术组患者血液中MMP-2、MMP-9水平明显高于术前TACE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癌组织中MMP-2、MMP-9表达阳性率均较癌旁组织高,且直接手术组肝癌组织中MMP-2、MMP-9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术前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TACE组1、2、3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明显优于直接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分级、MMP-2、MMP-9表达、门静脉癌栓、行TACE术均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因素(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AFP、肿瘤大小、肿瘤数目无关(P>0.05).结论 TACE术能够降低肝癌患者血液及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期,且患者生存期的长短受Child-Pugh分级、MMP-2、MMP-9的表达、出现门静脉癌栓以及行TACE术的影响,MMP-2、MMP-9可能成为评价肝癌治疗效果及预后的新的指标.
作者:张雄杰;丁佑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沙度利胺联合FOLFOX4化疗方案,对照组患者接受FOL-FOX4化疗方案,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AFP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嗜睡、乏力、便秘、皮疹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的AF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AFP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P<0.05).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可明显提高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降低患者AFP水平,毒副作用可耐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周毅;周健;钟盛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鼻咽癌放疗主要采用调强放疗或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技术进行治疗. 调强放疗技术对临床摆位的精度和重复性要求苛刻,摆位精度直接影响照射剂量和放疗效果. 早期鼻咽癌放疗常采用头颈肩大面罩进行体位固定,然而临床运用发现部分患者摆位误差仍然较大,因此有必要对此种固定方式进行改良. 本文利用CBCT研究鼻咽癌放疗常规头枕结合头颈肩大面罩、发泡剂泡沫垫结合头颈肩大面罩和泡沫塑形枕结合头颈肩大面罩3种体位固定方式的临床摆位误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云;曹舜翔;应惟良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二线不同化疗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按照二线治疗方案不同将84例接受二线方案化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伊立替康组38例、依托泊苷组24例和紫杉醇/多西他赛组22例,分别给予伊立替康、依托泊苷、紫杉醇/多西他赛治疗.观察3组患者化疗近期疗效、总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DCR、O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OS和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伊立替康组Ⅲ~Ⅳ度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Ⅲ~Ⅳ度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乏力、恶心/呕吐、ALT升高、AST升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二线化疗方案对一线化疗失败者效果均确切,生存期相近,不良反应除伊立替康组腹泻发生率稍高外,其他Ⅲ~Ⅳ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均相近.
作者:何敬波;雷琳;袁佳;刘晖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对降低胸部肿瘤患者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的作用及效果.方法 选择325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343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运用QCC管理方法,分析患者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的相关原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及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住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降低胸部肿瘤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
作者:张霞;万显秀;何陆英;郭昌莹;阴兵林;程其许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表达水平对中晚期肺腺癌患者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中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化疗疗效,分析血清CEA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化疗疗效的影响.结果 吸烟史是影响中晚期肺腺癌患者血清CEA表达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χ2=4.503,P=0.034).血清CEA阳性组患者近期化疗疗效优于血清CEA阴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7,P=0.034).血清CEA阳性组患者平均无进展生存期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均优于血清CEA阴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8,P=0.033).结论 血清CEA阳性的中晚期肺腺癌患者化疗疗效优于血清CEA阴性的患者.
作者:邱冬;张芩;凌春华;徐宁;陆依岭;刘玉凤;江丽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甲状腺癌手术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46例,B组47例,对照组47例.3组患者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A组、B组患者于诱导后30 min内分别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0.4μg/kg和0.8μg/kg,对照组患者泵入等量生理盐水.记录右美托咪啶给药前(T0)、手术结束时(T1)、睁眼即刻(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10 min(T4)的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手术开始前和结束时的PETCO2,手术结束至患者睁眼、拔管所用时间,评定苏醒躁动程度评分(RS)、镇静评分(Ramsay)和拔管后10 min疼痛视觉评分(VAS),观察拔管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T1、T2、T3和T4时,A组和B组患者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3、T4时,B组患者HR显著低于A组(P<0.05).T1、T2、T3和T4时,A组患者S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2、T3和T4时,B组患者S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T2、T3时,B组SBP显著低于A组(P<0.05).T3、T4时,A组患者D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2、T3和T4时,B组患者D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2时,B组DBP显著低于A组(P<0.05).A组、B组患者RS评分和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A组患者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组患者Ramsay评分、手术结束至患者睁眼和拔管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组患者手术结束至患者睁眼和拔管时间显著高于A组(P<0.05).A组和B组苏醒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0.4μg/kg剂量的右美托咪啶为甲状腺癌手术全麻诱导后泵入的佳剂量,能有效预防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全麻恢复期应激反应,维持心率、血压的平稳,且不影响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少,使甲状腺癌手术患者获得满意的苏醒质量.
作者:任江;江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增强能谱CT成像中碘含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肺癌患者化疗1周期前后增强能谱CT检测的碘基值、RECIST1.1标准评价结果以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后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的碘基值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有效组患者碘基值降低,但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效组患者的碘基值较治疗前升高,且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091<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碘基值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2个评价标准虽然不是完全一致,但是两者在本次和复查时的结果评价都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 增强能谱CT对肺癌化疗的疗效评估和预测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余花艳;任统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allo-HSCT post-transplantation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PTLD)的诊治及预后.方法 收集接受allo-HSCT的患儿200例,其中5例患儿发生PTLD.分析allo-HSCT后EB病毒重激活的危险因素,并结合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llo-HSCT后PTLD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结果 对EB病毒重激活的6种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血型与EB病毒重激活的发生无相关性(P>0.05),原发病种、HLA匹配度、干细胞来源、GAHD与EB病毒重激活的发生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HLA完全相符的患儿EB病毒重激活的发生率较低(P<0.05),发生GAHD的患者发生EB病毒重激活的概率明显增加(P<0.05).5例PTLD患者的EBV-DNA载量较高,均在104以上;PTLD患者的平均发病时间为65.6 d.5例患者随访过程中,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 PTLD的发生与EB病毒的重激活密切相关,可通过降低危险因素的发生率、预防阶段使用利妥昔单抗清除供者和宿主的记忆B细胞等方法,降低EB病毒的重激活,从而减少PTLD的发生.
作者:许诣;沈文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Ki67、p53及EGF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取行病理学检查的胃癌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ki67、p53及EGFR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胃癌组织中Ki67、p53及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18%、55.88%及45.29%;癌旁组织中Ki67、p53及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76%、12.94%及10.59%.胃癌组织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指标均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密切相关,即随着肿瘤进展而其阳性率增高(P<0.05).Ki67与p53、EGFR均呈正相关(P<0.05);p53与EGFR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 Ki67、p53及EGFR与胃癌的发展关系密切,均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及进展情况的可靠指标.
作者:秦娟;晏伟;王三喜;王海燕;唐晓梅;司婷婷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