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Wnt信号通路在姜黄素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中作用机制

赵轶峰;杨永江;王晓元;梁晚平;李秀娟;黄迪;高晓斌;魏玉磊

关键词:Wnt信号通路, 姜黄素, MCF-7细胞, 细胞凋亡
摘要:目的 探讨Wnt通路在姜黄素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MCF-7细胞培养液随机分为5组,分别加入15、30、60、120μmol/L的姜黄素,对照组不加,培养12,24,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分A、B两组(剂量组、时间组)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FCM)观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B两组的Wnt通路相关蛋白,并进行相应的相关性分析探讨Wnt通路与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 CCK-8结果显示,随培养时间延长,姜黄素各浓度组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增高(均P<0.05);在同一时间点,随着姜黄素浓度升高,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增高(均P<0.05).FCM染色结果显示,随着姜黄素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MCF-7细胞凋亡指数逐渐上升(均P<0.05),且G1/S期细胞增加越多(P<0.05).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MCF-7细胞中Wnt1、β-catenin的表达下调程度呈现剂量时间依赖性(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细胞抑制率、G0/G1期细胞百分比、细胞凋亡率均与Wnt通路相关蛋白Wnt1、β-catenin的表达呈现较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姜黄素的抗癌活性与抗增殖能力具有明显的剂量时间依赖性,且Wnt通路在姜黄素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抑制、凋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三种镇痛方式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水平的影响

    目的 比较地佐辛、芬太尼及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对乳腺癌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同时探讨其对乳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地佐辛组、芬太尼联合地佐辛组,芬太尼组患者给予芬太尼3μg/kg静脉注射,地佐辛组患者给予地佐辛0.2 mg/kg静脉注射,联合组患者给予芬太尼1.5μg/kg、地佐辛0.1 mg/kg静脉注射.于术前、术毕、术后1 d、术后3 d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同时记录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48 h内PCIA泵的有效按压次数.结果 三组患者术毕、术后1 d、术后3 d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与两种药物单独应用相比,芬太尼与地佐辛联合应用组患者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的CD3+和CD4+水平在术后1 d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其余两组显著降低.联合组患者术后3 d的CD3+、CD4+、CD4+/CD8+水平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且显著高于其余两组同时间点的水平.结论 芬太尼与地佐辛联合用药可降低患者的镇痛药物使用量,调节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水平,减少免疫抑制作用,提高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

    作者:曹磊;吕生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血清CA125联合超声评分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价值

    目的 研究血清CA125联合超声评分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 选择卵巢肿瘤患者200例,108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为良性组,92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为恶性组,于术前一周行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检查,进行Finkler超声评分,同时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CA125水平.结果 恶性组的Finkler评分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的CA125水平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Finkler评分联合CA125的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单一检测(P<0.05);Finkler评分联合CA125对Ⅰ~Ⅱ期卵巢癌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单一检测方法(P<0.05),而对Ⅲ~Ⅳ期的诊断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清CA125联合超声评分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优于单一检测方法,且对Ⅰ~Ⅱ期即早期卵巢癌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爱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肥胖低肺功能肺癌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肥胖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肥胖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开胸肺叶切除术)和观察组(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每组各100例.观察和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后心肺并发症,以及术后心肺功能.结果 2组术前2 d、术后7 d、术后6月体重、BMI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7 d FVC、FEV1.0/FVC、MVV、FR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月观察组FVC、FEV1.0/FVC、MVV、FRC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能够明显改善肥胖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术后心肺功能,并于术后6月基本恢复.

    作者:陈劭赓;李旭;何荣琦;许荣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MCM7、Rb、c-MYC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基因通路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MCM7、Rb、c-MYC等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基因通路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手术切除的6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MCM7、Rb、c-MYC等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MCM7蛋白仅在肝细胞癌组织(73.3%)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和肝硬化组织(P<0.05);Rb蛋白在肝硬化组织(53.3%)和肝细胞癌组织(58.3%)中表达,两者阳性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细胞癌组织(70.0%)中c-MYC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织(35.0%)(P<0.05).MCM7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直径、AFP、组织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病灶数、是否转移及HBsAg是否阳性无关(P>0.05);Rb蛋白的表达仅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c-MYC蛋白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和是否转移有关(P<0.05).MCM7蛋白和Rb阳性率呈显著负相关(γ=-0.712,P=0.038;γ=-0.664,P=0.018).结论 肝细胞癌的发生是多基因多通路相互作用的结果,多种调控蛋白的异常共同导致肿瘤的发生.

    作者:牛广旭;吴士茜;刘志权;刘小慧;田云霄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GP方案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GP方案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治疗方案将137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观察组(70例)与对照组(6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GP方案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GP方案治疗,2个疗程化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两组患者CD3+T细胞百分比、CD4+T细胞百分比、CD8+T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级别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方案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NSCLC可以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化疗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杭猛;陈暑波;孙清;赵帆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射频消融联合分子靶向药物(EGFR-TKI)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究消融联合化疗和靶向药物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8例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化疗和靶向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联合肿瘤消融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8.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的比较中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发热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腹泻和皮疹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靶向药物和消融联合化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更好地抑制肿瘤的生长,提高临床疗效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于淼;李茵茵;刘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不同麻醉药物配伍对行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不同麻醉药物配伍对行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78例行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分别于手术治疗前给予2组患者不同麻醉药物配伍进行麻醉.实验组患者接受七氟醚、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3种麻醉药物配伍麻醉,对照组患者接受异氟醚、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3种麻醉药物配伍麻醉,监测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2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插管时及拔管后的血压、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且2组在麻醉诱导后、插管时及拔管后的血压及左室射血分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麻醉诱导后的心率及左室短轴缩短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定向力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术后简易精神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药物配伍及异氟醚、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麻醉药物配伍均有利于稳定老年患者腹腔镜下恶性肿瘤切除术前麻醉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但七氟醚、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药物配伍的临床效果更好,更利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临床安全性较好.

    作者:陈吕富;余云明;高德胜;周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血清MicroRNA及MMP在膀胱癌患者中的变化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MicroRNA及MMP在膀胱癌患者中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78例膀胱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78名同时期进行体检且健康的同龄人员选为对照组,然后将2组的血清MicroRNA及MMP指标进行分别检测与比较,同时比较不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膀胱癌患者的检测水平,同时以Logistic分析血清MicroRNA及MMP指标与膀胱癌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miR-20a、miR-195及MM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miR-126及miR-200a水平则低于对照组.不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膀胱癌患者的检测水平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经Logistic分析显示血清MicroRNA及MMP与膀胱癌有密切关系.结论 血清MicroRNA及MMP在膀胱癌患者中的变化较大,其水平受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影响较为明显.

    作者:李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良恶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良恶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了130例拟诊骨肿瘤患者,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通过观察患者的血流分级、血流动力学参数、骨皮质连续性、周围软组织浸润情况、超声诊断的准确性,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良恶性骨肿瘤的诊断效果.结果 2组总体血流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血流分级多为0级,而恶性组血流分级分布在Ⅱ~Ⅲ级.与恶性组相比,良性组RI和PI值明显较高(P<0.05).与恶性组相比,良性组骨皮质连续性优于恶性组(P<0.05),良性组周围软组织无浸润的情况优于恶性组(P<0.05).超声诊断恶性骨肿瘤符合率95.1%,准确率97.7%.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良、恶性骨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能清晰地观察到良、恶性骨肿瘤中血流动力学特征及血流分布情况,是良恶性骨肿瘤的首选诊断方式.

    作者:王玉;李新;张小军;秦小宁;刘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DC-CIK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高,在我国已成为居民死亡的主要病因. 随着对肿瘤认识的不断深入,肿瘤治疗技术已取得很大进步. 目前,肿瘤生物免疫治疗已成为继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之外的第4种手段,其中 DC-CIK细胞免疫治疗在肿瘤生物免疫治疗中,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本文就DC-CIK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王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结肠癌血性腹腔积液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 建立结肠癌血性腹腔积液的动物模型,用于恶性腹腔积液防治的实验研究.方法 以BALB/c雌性裸鼠为实验对象,采用脾脏注射细胞数为5×106/ml的人结肠癌SW480细胞悬液100μl,观察裸鼠腹腔积液产生情况、腹腔瘤体制作病理标本检测.结果 11只小鼠15天存活率为100%,30天存活率为72.72%(8/11),出现腹腔积液率为100%,肉眼观察腹腔积液呈暗红色,质浑浊.病理结果示腹膜转移瘤细胞符合低分化腺癌的特征,检测腹腔积液中红细胞数进一步证明为血性腹腔积液.结论 经脾脏接种人结肠癌SW480细胞可成功建立结肠癌血性腹腔积液的动物模型,具有操作简单、可控性强、存活率高等特点,是研究结肠癌血性腹腔积液的理想动物模型.

    作者:胡叶;杨萌;周琴;王毛毛;齐慧;左明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TSH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TSH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原发灶(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s,PTC)及对应转移淋巴结(lymph nodes,LN)中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PTC及LN标本中TSHR表达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Wilcoxon带符号秩检验、Kruskal-Wallis法检验、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方法.结果 PTC中TSHR阳性表达率高于LN,分别为88.9%和68.9%,P=0.02.PTC中TSHR阳性细胞数、阳性强度、半定量积分均高于LN,分别为3±1.05、2±0.96、6±4.51和2±1.25、2±0.91、4±4.08,P=0.03、0.02、0.01.T1~2组、N1b组的LN TSHR表达半定量积分低于T3~4组,N1a组.侵袭性是LN中TSHR的强阳性表达与否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TSHR在PTC阳性表达率高于LN.N1b组、T1~2组的LN TSHR表达低于N1a组、T3~4组.

    作者:许少伟;杨熙鸿;刘木元;彭汉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趋化因子受体CcR5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究趋化因子受体CcR5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经结肠癌根治术切除且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结肠癌组织标本94例,选取50例距离肿瘤边缘>5 cm,且经病理学检查为正常的癌旁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癌旁组织中CcR5的mRNA表达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分析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CcR5 mRNA水平和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癌旁组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cR5 mRNA表达水平和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肝转移、TNM分期均有关,肿瘤大小>5 cm、出现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Ⅲ~Ⅳ期结肠癌患者CcR5的mRNA表达水平和阳性表达率均相应高于肿瘤大小≤5 cm、未发生转移、Ⅰ~Ⅱ期患者(P<0.05).LMVD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肝转移、TNM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cR5的mRNA表达水平与LMVD呈明显正相关(γ=0.9176,P=0.0099).结论 趋化因子受体CcR5的高表达与结肠癌发生、转移均有关,检测CcR5对于结肠癌的诊断和预测转移情况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益;万远太;刘蓓;吴瑞乔;张晶;严燕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Wnt信号通路在姜黄素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中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Wnt通路在姜黄素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MCF-7细胞培养液随机分为5组,分别加入15、30、60、120μmol/L的姜黄素,对照组不加,培养12,24,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分A、B两组(剂量组、时间组)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FCM)观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B两组的Wnt通路相关蛋白,并进行相应的相关性分析探讨Wnt通路与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 CCK-8结果显示,随培养时间延长,姜黄素各浓度组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增高(均P<0.05);在同一时间点,随着姜黄素浓度升高,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增高(均P<0.05).FCM染色结果显示,随着姜黄素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MCF-7细胞凋亡指数逐渐上升(均P<0.05),且G1/S期细胞增加越多(P<0.05).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MCF-7细胞中Wnt1、β-catenin的表达下调程度呈现剂量时间依赖性(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细胞抑制率、G0/G1期细胞百分比、细胞凋亡率均与Wnt通路相关蛋白Wnt1、β-catenin的表达呈现较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姜黄素的抗癌活性与抗增殖能力具有明显的剂量时间依赖性,且Wnt通路在姜黄素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抑制、凋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赵轶峰;杨永江;王晓元;梁晚平;李秀娟;黄迪;高晓斌;魏玉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口服等回声造影剂超声和超声内镜对胃间质瘤临床诊断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口服等回声造影剂超声和超声内镜检查对胃间质瘤诊断与病变性质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获得病理确诊的胃间质瘤患者均进行了口服等回声造影剂超声检查及超声内镜(EUS)检查,以病理结果 为金标准,评估口服等回声造影剂超声和超声内镜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并对2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EUS与口服等回声造影剂超声显像差异不大,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其中尤其在病变大小、病变部位、病变边缘、有无周围组织浸润、淋巴结转移方面显示一致性很高(kappa>0.80).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口服造影剂超声和EUS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94%、73.68%.经一致性检验发现2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57).结果显示2种检查均具有较好的病灶性质的鉴别能力,与病理结果相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分别为0.687、0.691.结论 EUS和回声造影剂超声对于胃间质瘤均具有较高的诊断能力,各有特点,是有效的辅助检查方式,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教春;詹志刚;涂铭;杨帆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经阴道超声用于术前诊断原发性卵巢癌盆底腹膜转移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用于术前诊断原发性卵巢癌盆底腹膜转移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术前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原发性卵巢癌患者36例.观察卵巢、盆底腹膜及盆腔积液的情况,并与手术过程中所见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36例卵巢癌患者术中诊断发生腹膜转移22例,阴道超声诊断确诊19例,阴道超声对卵巢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分别为73.1%、80.0%和75.0%.36例卵巢癌患者发生盆腔积液患者22例,其中超声诊断阳性19例,超声诊断阴性17例,超声诊断盆腔积液灵敏度为89.5%(17/19),特异度为70.6%(12/17),盆腔积液有无对盆底腹膜改变诊断价值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超声对原发性卵巢癌盆底腹膜转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淑霞;宋文成;李涛;闫硕;董文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肝母细胞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合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儿童肝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 对5例儿童肝母细胞瘤病例进行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 患儿均为男性,年龄3个月~5岁,病理分型2例胎儿型,3例混合型,免疫组化结果:AFP(5/5),Hepatocyte(5/5),Gplycian-3(3/3),CK7(0/1),p53(4/5),Vimentin(1/1)和Ki-67增殖指数5%~50%.结论 肝母细胞瘤发病率低,但根据其常见的发病部位及特征性的组织形态,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有助于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田玉旺;魏建国;许春伟;张立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经腹入路与后腹腔入路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腹入路与后腹腔入路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肾肿瘤患者29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其中经腹入路组14例,后腹腔入路组共1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ASA评分、R.E.N.A.L评分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入路组和后腹腔入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52.6±62.6)min、(166.5±52.6)min,两组恢复进食时间分别为(46.3±9.8)h、(26.3±5.5)h,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8±2.3)d、(6.5±1.8)d,经腹入路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长于后腹腔入路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腔入路患者T分期较后腹腔入路者更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腹入路和后腹腔入路两种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对于肾肿瘤的患者都是安全有效的好方法,各有优劣,经腹入路手术空间更大,后腹腔入路术后恢复更快.

    作者:郭建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洛铂联合替吉奥对多线化疗失败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洛铂联合替吉奥对多线化疗失败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近4年来入桂林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多线化疗失败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100例.记录患者入院前血常规检验、肝肾功能及心电图以及治疗后每个周期进行CT复查,并记录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记录并统计患者的生存期及死亡率.结果 100例患者共接受了326个化疗周期,平均每位患者获得3.26个周期的化疗.患者经过化疗后,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35例、疾病稳定35例、疾病进展30例.临床获益率为35.0%.单个因素分析显示MBP患者治疗有效率与年龄等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50例患者的白细胞减少率达到50%以上,60例患者出现贫血状况.在胃肠道方面,有30例患者在化疗期间发生恶心、呕吐等症状,20例患者出现腹泻.结论 洛铂联合替吉奥对多线化疗失败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有显著疗效,可作为MBP患者多线化治疗的选择方案.

    作者:蔡定贤;唐名杰;王超观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MRI表现与病理结果比较分析

    目的 比较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MRI表现与病理结果.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脑实质内室管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颅脑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结果 肿瘤大小:长径2.0~13.0 cm,平均(5.16±2.03)cm.7例发生于幕上;发生于幕下23例.所有病例伴幕上不同程度脑积水.发病男性18例(60.00%),女性12例(40.00%).发病年龄≤14岁6例(20.00%);>14岁24例(80.00%).Ⅰ~Ⅱ级21例,占比70.00%;Ⅲ级9例,占30.00%.幕上Ⅰ~Ⅱ级5例,Ⅲ级2例,幕下Ⅰ~Ⅱ级16例,Ⅲ级7例.手术全切21例(70.00%);进行手术大部分切除9例(30.00%).MRI表现:T1加权像上,长T1:等T1:短T1:混杂信号=16:4:2:8;T2加权像上,长T2:等T2:混杂信号=18:2:10;肿瘤内部信号均匀者6例,不均匀者24例,其中有16例出现肿瘤内囊变;肿瘤边界清晰者7例,边界欠清晰者23例;瘤周无明显水肿者22例,7例轻度水肿,1例重度水肿;肿瘤无强化者4例,强化者26例,其中不均匀强化者25例.MRI诊断准确率(83.3%)和病理确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能较清楚显示室管膜瘤病灶,对诊断及鉴别脑实质内室管膜瘤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周浩亮;沈远望;李新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