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桥
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铂类和吉西他滨治疗三阴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三阴乳腺癌患者4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吉西他滨1250 mg/m2,静脉滴注30 min,第1、8 d;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3 d,21 d 1个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岩舒)20 ml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0 d.治疗2个周期对化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RR为52.2%,DCR为82.6%,对照组RR为30.4%,DCR为56.5%,2组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R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为69.6%,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43.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恶性呕吐、腹泻、谷丙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铂类和吉西他滨治疗三阴乳腺癌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钱小英;卓曼云;林海锋;周安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再次肝切除手术对结直肠癌肝转移复发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结直肠癌肝转移复发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其中38例行再次肝切除术(观察组),其他56例进行内科化疗(对照组).结果 分别进行再次手术和化疗后,结直肠癌肝转移复发患者的1、3、5年生存率观察组为81.6%、52.6%和31.6%;对照组为62.5%、21.4%、7.1%,观察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针对结直肠癌肝转移复发患者再次切除术的预后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中癌直径大小、复发转移灶个数、切缘情况与患者5年生存率有关(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9%,均经过对症处理可耐受.结论 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复发患者,再次肝切除术能提高远期疗效,对于癌直径较小、复发转移灶个数少、切缘阳性的患者效果更好.
作者:胡云辉;任统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的多排螺旋CT表现特点.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0例胃癌患者,分析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的病灶大体形态、病灶强化程度及淋巴结CT影像学特点,并与病理结果 对照.结果蕈样型胃癌181例(78.70%),溃疡型胃癌24例(10.42%),息肉型胃癌18例(7.83%),弥漫型胃癌7例(3.05%).胃癌诊断准确率为98.26%.弥漫型胃癌中没有高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和中分化腺癌共占82.35%.CT大体形态不同分化程度胃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病灶平扫及动脉期CT值各分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及延迟期各分化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分化胃癌病灶的CT值在静脉期和延迟期明显小于低分化和中低分化腺癌(P<0.05).通过测量淋巴结短径CT共检出≥6 mm淋巴结556枚,≥8 mm淋巴结290枚,≥10 mm淋巴结229枚.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组织淋巴结平扫及三期增强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中低分化及低分化胃腺癌病灶的强化程度,高于高分化及中分化胃腺癌,强化峰值在静脉期和延迟期.
作者:白利杰;黄江;李建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血清CA125联合超声评分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 选择卵巢肿瘤患者200例,108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为良性组,92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为恶性组,于术前一周行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检查,进行Finkler超声评分,同时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CA125水平.结果 恶性组的Finkler评分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的CA125水平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Finkler评分联合CA125的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单一检测(P<0.05);Finkler评分联合CA125对Ⅰ~Ⅱ期卵巢癌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单一检测方法(P<0.05),而对Ⅲ~Ⅳ期的诊断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清CA125联合超声评分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优于单一检测方法,且对Ⅰ~Ⅱ期即早期卵巢癌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爱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子宫内膜癌(癌症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增生组)及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患者各5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CTHRC1蛋白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其表达情况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CTHRC1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少许表达在细胞核中,其在癌症组阳性表达43例(86%),增生组阳性表达4例(8%),对照组无阳性表达.CTHRC1蛋白在癌症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增生组及对照组(P<0.05).CTHRC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在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HRC1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体内高表达,且其表达与患者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检测指标之一.
作者:冯春翠;周琦;徐伏兰;广怡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Wnt通路在姜黄素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MCF-7细胞培养液随机分为5组,分别加入15、30、60、120μmol/L的姜黄素,对照组不加,培养12,24,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分A、B两组(剂量组、时间组)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FCM)观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B两组的Wnt通路相关蛋白,并进行相应的相关性分析探讨Wnt通路与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 CCK-8结果显示,随培养时间延长,姜黄素各浓度组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增高(均P<0.05);在同一时间点,随着姜黄素浓度升高,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增高(均P<0.05).FCM染色结果显示,随着姜黄素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MCF-7细胞凋亡指数逐渐上升(均P<0.05),且G1/S期细胞增加越多(P<0.05).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MCF-7细胞中Wnt1、β-catenin的表达下调程度呈现剂量时间依赖性(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细胞抑制率、G0/G1期细胞百分比、细胞凋亡率均与Wnt通路相关蛋白Wnt1、β-catenin的表达呈现较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姜黄素的抗癌活性与抗增殖能力具有明显的剂量时间依赖性,且Wnt通路在姜黄素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抑制、凋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赵轶峰;杨永江;王晓元;梁晚平;李秀娟;黄迪;高晓斌;魏玉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靶向治疗疗效及生存的影响.方法 83例经一线化疗失败的中晚期NSCLC患者,通过基因测序按照是否存在EGFR基因第19或21号外显子突变分为突变型组和野生型组,两组均给予吉非替尼口服治疗,250 mg/次,期间进行其他常规检查和定期随访.分析EG-FR突变与患者疗效及生存的关系.结果 女性、腺癌、不吸烟的NSCLC患者的突变率高于相应的男性、鳞癌、吸烟的NSCLC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TNM分期与EGFR突变无明显相关(P>0.05).78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突变型组32例,患者治疗的客观有效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4.7%和94.1%;明显高于46例野生型组的38.8%和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型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3个月和16.1个月,均较野生型组患者的3.5个月和8.3个月显著延长(P<0.01).结论 存在EGFR基因第19或21号外显子突变的NSCLC患者对应用吉非替尼治疗较敏感,效果较好,生存时间较长.EGFR基因突变可作为评估NSCLC患者分子靶向治疗疗效及生存的预测因子.
作者:凌止鸿;李月明;陈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弧形切割闭合器应用于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患者意愿,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将100名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过程中,采用国产一次性双吻合器治疗的患者归为对照组(52例);采用弧形切割闭合器治疗的患者记为观察组(48例).观察2组患者保肛成功率,术中、术后相关参数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探讨其临床治疗价值.结果 观察组保肛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导尿管拔出时间及术后2个月内每日大便次数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瘘、伤口感染、炎性肠梗阻发生例数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肺部感染、盆腔脓肿发生例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弧形切割闭合器应用于结直肠癌保肛手术安全可靠,且保肛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军;张文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nephrectomy,LRN)治疗局限性肾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局限性肾癌患者80例,分为LRN组39例和传统开放肾癌根治术(open radical nephrectomy,ORN)41例(ORN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与ORN组相比,LRN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白细胞、C-反应蛋白、肌酐和尿素氮均明显降低(P<0.05);LRN组的切口感染、术后出血、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气胸、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2.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27%(P<0.05);随访3~30个月,LRN组有1例术后5个月出现双肺转移,经口服索拉非尼后,现在病情已平稳;ORN组有1例术后4个月出现双肺转移,2例术后1年出现肿瘤全身转移.结论 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局限性肾癌安全、有效,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术后恢复快、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高旭;刘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洛铂联合替吉奥对多线化疗失败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近4年来入桂林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多线化疗失败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100例.记录患者入院前血常规检验、肝肾功能及心电图以及治疗后每个周期进行CT复查,并记录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记录并统计患者的生存期及死亡率.结果 100例患者共接受了326个化疗周期,平均每位患者获得3.26个周期的化疗.患者经过化疗后,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35例、疾病稳定35例、疾病进展30例.临床获益率为35.0%.单个因素分析显示MBP患者治疗有效率与年龄等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50例患者的白细胞减少率达到50%以上,60例患者出现贫血状况.在胃肠道方面,有30例患者在化疗期间发生恶心、呕吐等症状,20例患者出现腹泻.结论 洛铂联合替吉奥对多线化疗失败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有显著疗效,可作为MBP患者多线化治疗的选择方案.
作者:蔡定贤;唐名杰;王超观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Ⅲ~Ⅳ期晚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与治疗情况,其中化疗治疗者48例为对照组,化疗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者48例为观察组.统计2组治疗4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改善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疾病控制率66.7%,与对照组62.5%比较,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改善率70.8%,明显高于对照组47.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Ⅲ~Ⅳ期晚期胃癌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沈福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高,在我国已成为居民死亡的主要病因. 随着对肿瘤认识的不断深入,肿瘤治疗技术已取得很大进步. 目前,肿瘤生物免疫治疗已成为继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之外的第4种手段,其中 DC-CIK细胞免疫治疗在肿瘤生物免疫治疗中,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本文就DC-CIK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王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宫颈癌中自噬标记蛋白Beclin1、p62表达的水平及其对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 选择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140例,对纳入的组织标本使用Beclin1和p62蛋白标记.阳性结果 采用半定量评分方法进行判定.Beclin1、p62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相关性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Beclin1主要表达于细胞膜及细胞质,与正常子宫颈上皮相比,Beclin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但宫颈癌中Beclin1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P>0.05).p62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细胞质中的表达明显升高,且与淋巴结的转移密切相关(P<0.05).Beclin1和p62的阳性表达率之间未见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Beclin1、p62的表达量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且p62的核浆转移与子宫颈癌有相关性.临床上,可根据Beclin1和p62的表达对疾病进展进行评估.
作者:陈飞;余婷婷;李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腹入路与后腹腔入路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肾肿瘤患者29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其中经腹入路组14例,后腹腔入路组共1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ASA评分、R.E.N.A.L评分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入路组和后腹腔入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52.6±62.6)min、(166.5±52.6)min,两组恢复进食时间分别为(46.3±9.8)h、(26.3±5.5)h,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8±2.3)d、(6.5±1.8)d,经腹入路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长于后腹腔入路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腔入路患者T分期较后腹腔入路者更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腹入路和后腹腔入路两种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对于肾肿瘤的患者都是安全有效的好方法,各有优劣,经腹入路手术空间更大,后腹腔入路术后恢复更快.
作者:郭建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铂类在卵巢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其与stathmin基因表达相关性.方法 选取120例卵巢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治疗,研究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铂类方案治疗,患者治疗前后利用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stath-min基因表达,分析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stathmin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1%(P<0.05).2组患者治疗前stathmin基因表达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stath-min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卵巢癌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铂类方案治疗效果理想,且stathmin基因表达越低,治疗预后越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涂雪松;胡利霞;陈玉环;李枫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后有症状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 随机选取50例行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其在治疗、随访过程中出现并治疗的有症状放射性肺损伤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并发症常见术语标准展开诊断、分级.结果 50例患者中,2级有症状放射性肺损伤22例(44.0%),3级26例(52.0%),4级0例(0.0%),5级2例(4.0%).有症状放射性肺损伤(SRILI)是临床多见症状,患者基础肺功能受到影响,包括1s用力呼气体积,用力肺活量,临床表现包括咳嗽、气短、高温,少数患者可见胸部不适;干啰音16例(32.0%),湿啰音8例(16.0%);影像学特征显示放射野内斑片影、条索影、通气之气管征及实变影.18例(36.0%)患者诊断或者分级受到相关因素影响,造成诊断差错,干扰因素分别为合并肺部感染13例(72.2%),合并心衰竭5例(27.8%),合并胸腔积液,且胸腔积液特点无法明确4例(22.2%),记录、检测不详细导致诊断无法有效展开2例(11.1%).结论 有症状放射性肺损伤多为2级、3级,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咳嗽、气短、高温、干湿啰音,放射野内斑片影、条索影、通气之气管征及实变影.
作者:冯凯;左勇;沈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用于术前诊断原发性卵巢癌盆底腹膜转移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术前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原发性卵巢癌患者36例.观察卵巢、盆底腹膜及盆腔积液的情况,并与手术过程中所见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36例卵巢癌患者术中诊断发生腹膜转移22例,阴道超声诊断确诊19例,阴道超声对卵巢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分别为73.1%、80.0%和75.0%.36例卵巢癌患者发生盆腔积液患者22例,其中超声诊断阳性19例,超声诊断阴性17例,超声诊断盆腔积液灵敏度为89.5%(17/19),特异度为70.6%(12/17),盆腔积液有无对盆底腹膜改变诊断价值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超声对原发性卵巢癌盆底腹膜转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淑霞;宋文成;李涛;闫硕;董文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口服等回声造影剂超声和超声内镜检查对胃间质瘤诊断与病变性质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获得病理确诊的胃间质瘤患者均进行了口服等回声造影剂超声检查及超声内镜(EUS)检查,以病理结果 为金标准,评估口服等回声造影剂超声和超声内镜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并对2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EUS与口服等回声造影剂超声显像差异不大,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其中尤其在病变大小、病变部位、病变边缘、有无周围组织浸润、淋巴结转移方面显示一致性很高(kappa>0.80).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口服造影剂超声和EUS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94%、73.68%.经一致性检验发现2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57).结果显示2种检查均具有较好的病灶性质的鉴别能力,与病理结果相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分别为0.687、0.691.结论 EUS和回声造影剂超声对于胃间质瘤均具有较高的诊断能力,各有特点,是有效的辅助检查方式,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教春;詹志刚;涂铭;杨帆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良恶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了130例拟诊骨肿瘤患者,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通过观察患者的血流分级、血流动力学参数、骨皮质连续性、周围软组织浸润情况、超声诊断的准确性,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良恶性骨肿瘤的诊断效果.结果 2组总体血流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血流分级多为0级,而恶性组血流分级分布在Ⅱ~Ⅲ级.与恶性组相比,良性组RI和PI值明显较高(P<0.05).与恶性组相比,良性组骨皮质连续性优于恶性组(P<0.05),良性组周围软组织无浸润的情况优于恶性组(P<0.05).超声诊断恶性骨肿瘤符合率95.1%,准确率97.7%.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良、恶性骨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能清晰地观察到良、恶性骨肿瘤中血流动力学特征及血流分布情况,是良恶性骨肿瘤的首选诊断方式.
作者:王玉;李新;张小军;秦小宁;刘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FQ-PCR技术测定鼻咽癌患者血浆中游离EB病毒DNA拷贝,探讨血浆EB病毒DNA定量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32例鼻咽癌患者,取其外周血样本,其中84例治疗前血样,48例治疗后血样(放疗或加化疗).另收集60例健康血样作为正常对照.使用广州中山医科大学达安基因诊断中心提供(Cat.#DA-061)的EB病毒DNA-PCR试剂盒,测定鼻咽癌患者血浆中游离EB病毒DNA拷贝,阴性对照为空白PCR反应液,阳性对照为106、104、102拷贝/ul的阳性模板.结果 鼻咽癌组治疗前84例样本,阳性率为67.86%,鼻咽癌组治疗后48例样本阳性率为35.42%,正常对照者30例样本阳性率仅为8.33%,鼻咽癌组治疗前血浆游离EB病毒DN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χ2=11.497,P=0.001);鼻咽癌组治疗后与对照组血浆游离EB病毒DNA的阳性率比较,差异较显著(χ2=6.782,P=0.018);鼻咽癌组治疗前血浆中游离EB病毒-DNA阳性率约是治疗后的2倍,差异显著(χ2=6.271,P=0.023).鼻咽癌组治疗前血浆游离EB病毒DNA拷贝中位数为522.0 copies/ml,治疗后中位数为0.0,对照组中位数为0.0,鼻咽癌组治疗前的血浆游离EB病毒DNA拷贝数显著高于治疗后,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350.0,P=0.029),而且与正常对照组拷贝数比较,差异亦显著(U=274.0,P=0.001).Ⅰ~Ⅱ期患者的血浆游离EB病毒DNA水平显著低于Ⅲ~Ⅳ期患者(U=141.0,P=0.039).N0+N1期患者的血浆EB病毒DNA水平显著低于N2+N3期患者(U=147.0,P=0.031).结论 FQ-PCR技术具有快速、精确和高灵敏性的特点,比其它传统检测手段更实用.血浆EB病毒DNA的定量PCR分析对鼻咽癌的筛选检查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李冰;司勇锋;覃扬达;张政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