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文;易基群;梁继珍;潘兆军;朱平
目的 探讨尼妥珠单抗联合调强放疗及周期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43例,行尼妥珠单抗联合调强放疗及周期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37例,行调强放疗及周期化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肿瘤体积退缩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果 在放疗结束后3个月,宫颈癌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8.4%和70.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2周,观察组患者的肿瘤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4周,2组患者肿瘤体积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在治疗后1年内均有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情况发生,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尼妥珠单抗联合调强放疗及周期化疗能够显著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快速退缩肿瘤体积,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
作者:金红艳;刘倩;葛四平;田勇;赵能刚;何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和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肺癌患者50例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76例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并比较观察组患者化疗前后及对照组患者的血清NSE、CEA、SCC-Ag表达水平.结果 化疗前,观察组患者的NSE、CEA及SCC-Ag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42例患者化疗成功,化疗后患者的NSE、CEA及SCC-Ag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且化疗失败患者的NSE、CEA、SCC-Ag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化疗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E、CEA及SCC-Ag等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早期诊断、评估化疗效果及预后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多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疗效及预后评估,优化患者的治疗方案,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存周期及生活质量.
作者:詹勤元;郭善娴;贺冬梅;蔡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基因芯片高通量研究ALDH2基因多态性的检验以及以ALDH2基因多态性研究结果 与生活习惯和胃癌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随机选161例胃癌患者相关资料作为研究组资料,以及150例正常人群体检资料作为对照组资料,通过DNA芯片的高通量测序研究ALDH2基因多态性检验以及患者生活习惯一般资料.结果 检测结果 表明,吸烟和饮酒、热食速食暴食、喜好腌制与辛辣食物等都可能是消化道癌症的危险因素,所有患者对比结果 显示:男性吸烟更多,饮酒热食速食暴食生活习惯方面男女比例相差不多,喜好腌制与辛辣食物以女性比例多于男性;所有患者ALDH2基因多态性分为3种,3种基因多态性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男女患者ALDH2基因多态性遗传平衡性检验结果 分析,差异显著,P<0.05.DNA芯片的高通量测序研究ALDH2基因多态性检验结果 表示,ALDH2基因多态性中基因分布差异与胃癌易感以及不良生活习惯评分均呈正相关性.结论 通过DNA芯片的高通量测序研究ALDH2基因多态性检验,对胃癌早期诊断有临床效用价值,并且生活习惯与ALDH2基因多态性检验存在相关性,且与胃癌易感性存在相关性因素.
作者:徐建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早期远端胃癌采取保留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3例早期远端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取保留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胃部分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营养状况、复发率和3年生存率以及胃排空功能和胆囊收缩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组的复发率和3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困难、胃部疼痛、呃逆、饮食受限、焦虑和口干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总分亦低于对照组;味觉的变化和头发脱落现象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状况指标水平和BMI值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胃排空功能优于对照组,胆囊收缩功能仅在60 min时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保留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远端胃癌可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胃排空功能和胆囊收缩功能恢复情况较好,但对复发率和3年生存率无明显改善.
作者:梅勇;罗青;任江;钟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采取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100例甲状腺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后随机分为两组,抑制组给予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替代组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观察其复发、转移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抑制组术后3年1例复发,术后5年3例复发,术后10年4例复发,明显少于替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组术后3年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远处转移1例,术后5年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远处转移2例,术后10年颈部淋巴结转移2例,远处转移2例,均明显少于替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组发热占2%,骨质疏松占2%,心率异常为6%,震颤占2%,皮疹占2%,总发生率为14%,而替代组总发生率为32%,抑制组低于替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采用TSH抑制治疗,能够更明显的降低近期、远期复发及转移率,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何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在左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实验组给予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对照组给予传统根治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效果及术后机体情况.结果 实验组平均活检淋巴结数目(18.2±5.6)个,明显多于对照组的(12.9±2.7)个(P<0.05).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14.9±11.4)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34.9±11.8)mL(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4%和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P<0.05).结论 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左半结肠癌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提高术后活检淋巴结的数目,保证切除系膜的完整性,利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联合顺式阿曲库铵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中给予2.0~2.5 mg/kg丙泊酚,0.1 mg/kg咪达唑仑,3.0μg/kg芬太尼进行麻醉,并持续给予七氟烷吸入;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推注0.3 mg/kg顺式阿曲库铵进行麻醉.比较2组围手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2组患者麻醉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明显高于术后24 h和术后48 h的水平(P<0.05);对照组术毕、术后24 h、术后48 h及术后120 h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肌松恢复指数、起效时间、作用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丙泊酚联合顺式阿曲库铵麻醉,可降低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可作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临床首选麻醉药物.
作者:王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抗肿瘤药物羟喜树碱(HCPT)对宫颈癌HeLa细胞作用的机制.方法 CCK8检测Hela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检测自噬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GFP-LC3 shRNA转染和Hoechst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自噬特异小体量的改变以及凋亡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HCPT抑制Hela细胞生长呈浓度依赖性(P<0.05),IC503μmol/L HCPT作用Hela细胞后,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p62的表达以及LC3-Ⅱ/LC3-Ⅰ比值发生改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Bcl-2表达也发生明显改变(P均<0.05);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ela细胞带有GFP-LC3的自噬体增加,凋亡细胞也增多(P均<0.05).结论 HCPT能够诱导HeLa细胞中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p62以及LC3的表达增强,从而激活细胞自噬发生;且HCPT能够激活宫颈癌HeLa细胞发生自噬,进而诱导细胞凋亡来达到抗肿瘤目的.
作者:陈干涛;董卫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海藻酸钠(KMG)微球和明胶海绵颗粒在肝动脉化疗栓塞中的栓塞效能、疗效,并探讨栓塞效能和疗效间的关系.方法 接受KMG微球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的同质中晚期肝癌患者各50例,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栓塞效能(术后1个月瘤灶的碘油沉积率)以及栓塞疗效,并比较栓塞效能与疗效间的关系.结果 术后第一个月的碘油沉积率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1.32±13.322)%和(50.78±19.72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年肝内肿瘤进展率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8%和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进展生存率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6%和26%,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82%,72%和6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1、2年肝外肿瘤进展率分别2%,4%和20%,30%,有统计学意义.1年肝内肿瘤进展及1年无进展生存率,两组比较无差别.实验组和对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82.2%和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4.0%和30.4%;P=0.009,且1年肝内肿瘤进展率分比为4.1%和29.6%;P<0.001,肝外肿瘤进展率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31%vs 35.5%;P<0.001.结论 KMG微球治疗应用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患者耐受良好;作为栓塞剂,较之明胶海绵颗粒,能取得更优的近期以及远期疗效. 肿瘤灶中碘油的沉积率作为栓塞效果的指标,碘油沉积率较高的肝癌患者其预后往往更优于乏碘油沉积的肝癌患者.
作者:黄德佳;罗耀昌;黄军祯;何海源;黄浩珈;李彦豪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前和化疗过程中体内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研究二者浓度变化与化疗效果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关系.方法 选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收集并记录患者第1、2、3次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肿瘤病理类型、分期及无进展期.同时收集60例健康人员的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作对照.结果 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异常升高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及病理类型均无相关性.对照组D-二聚体和FIB水平分别为0.47 mg/L和3.76 g/L,明显低于化疗前晚期NSCLC患者的(0.96 mg/L和4.32 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两个周期后,有效(PR+SD)的晚期NSCLC患者D-二聚体和FIB水平分别为0.65 mg/L和2.74 g/L,无效患者分别为1.72 mg/L和4.65 g/L,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NSCLC患者的PFS中位数为5.4个月,化疗前D-二聚体和FIB阴性的患者PFS明显长于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3次化疗前患者的D-二聚体和FIB水平进行对比,虽在不断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D-二聚体和FIB水平异常升高,能够提示肺癌的诊断.治疗过程中要监测肿瘤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延长患者PFS.
作者:仲立新;孙红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TBX3在Luminal型乳腺癌中表达的情况及其与P53、PS2表达的相关性,探讨TBX3表达在Luminal型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 ,检测Luminal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TBX3的表达,并分析TBX3的表达与乳腺癌相关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①TBX3在luminal型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2.19%;②TBX3表达与luminal型乳腺癌的年龄及有无绝经无关(P>0.05),与乳腺癌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及分期有关(P<0.05);③TBX3在luminal型乳腺癌中的表达与P53表达呈正相关关系(γ=0.36283,P<0.05),与PS2表达无明显相关性(γ=-0.1761,P>0.05).结论 TBX3与luminal型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过程有关,且与P53表达呈正相关关系.
作者:黄燕;吴克瑾;姜峰;杨英;倪国英;丁罡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术后辅助放疗对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136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ⅢA-N2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及术后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后75例观察(A组),61例行辅助放疗(B组).结果 A组、B组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0.7%和98.4%,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1.2%和48.7%,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0.8%和33.7%(P=0.039).A组、B组1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7.7%和95.1%,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9.9%和73.1%,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7.9%和65.8%(P=0.040).单因素生存分析提示:吸烟、临床N2期、T分期、阳性淋巴结个数、阳性淋巴结比例、N2淋巴结累及区域、辅助化疗疗程、行术后辅助放疗为预后因素.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临床N2期、T分期、阳性淋巴结个数、行术后辅助放疗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中,术前临床诊断为N2期、T分期越晚、手术切除阳性淋巴结个数越多,预后越差;行术后放疗可提高局控率,延长总生存时间.
作者:彭苗;苏琼菲;莫凯岚;丁颖;刘晓清;杨帆;王希成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注射液联合放疗对食管癌患者血清IL-6、IL-8及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非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30)与对照组(n=30).实验组采用多西他赛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对照组则单纯采用放疗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清IL-6、IL-8及CRP含量、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6、IL-8及CRP水平均下降,且实验组患者血清IL-6、IL-8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患者(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实验组的发生率为30.00%,对照组的发生率为3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他赛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比单纯采用放疗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刚;陈公安;栗明;王书君;孔天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和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恶性肾脏肿瘤的疗效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进行肾部分切除术的恶性肾脏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患者有42例(LPN组),进行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OPN)的患者有38例(OPN组).比较2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的情况,检测2组患者术前1天和术后1周肾功能指标[血清胱抑素C(CysC)、尿素(UREA)、血清肌酐(Cr)、尿酸(UA)、血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 LPN组术中出血量、热缺血时间、术后至开始进食时间、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输血例数、术后止痛药使用量、术后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Cysc、Cr和β2-MG水平均低于OPN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手术时间和UR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恶性肾脏肿瘤的疗效优于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具有恢复快和创伤小等优点,且有利于肾功能水平的改善.
作者:王锦涛;张秀利;陈文峰;赵素顺;刘新军;刘晓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和外周血KLF4水平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择120例宫颈癌患者和健康成年女性3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组织中KLF4的表达,并采用半定量PCR检测外周血KLF4的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宫颈组织中KLF4表达阳性率高(100.00%),随着宫颈癌临床分期的增加,KLF4表达阳性率呈下降趋势,Ⅳ期宫颈癌其阳性率仅为14.29%(P<0.05).外周血中KLF4的表达水平对照组高(0.78±0.35),其表达水平随着宫颈癌临床分期的增加而逐渐下降,Ⅳ期宫颈癌降至低(0.06±0.02)(P<0.01).癌组织中KLF4表达与外周血KLF4水平呈正相关关系,γ=0.75(P<0.01).两者均与肿瘤临床分期呈负相关性,γ分别为-0.64、-0.92(P<0.01).结论 KLF4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抑癌作用,有望成为预测宫颈癌发生及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作者:张玉虹;孙喜斌;刘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AFP、AFU、GP73和GPC3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ncer,PHC)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荆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PHC患者血清标本45例,肝硬化患者血清标本3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54例和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50例,分别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AFP、AFU、GP73和GPC3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标志物诊断PHC的价值.结果 PHC组患者血清AFP、AFU、GP73和GPC3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乙型肝炎组和健康体检组(P<0.05).肝硬化组和乙型肝炎组患者血清AFP、AFU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P<0.05).肝硬化组患者血清GP73水平显著高于乙型肝炎组患者(P<0.05),乙型肝炎组患者血清GP7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联合AFP、AFU、GP73和GPC3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2,大于任何单一标志物检测.联合AFP、AFU、GP73和GPC3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8%,81.5%和90.1%,其中敏感性和准确性明显高于任何单一标志物.结论 联合AFP、AFU、GP73和GPC3检测可以显著提高PHC的检出率和准确性,为临床早期诊断PHC提供可靠参考.
作者:胡友明;张娟安;刘军;陈汉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对治疗胸腰椎转移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31例胸腰椎转移癌患者,共97个椎体.PVP治疗组16例,椎体50个;对照组传统治疗15例,椎体47个.疼痛缓解度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质量用生活自理能力评估(ADL).术中PVP组患者椎体注入骨水泥,在术后1天、3天、3个月、6个月利用VAS、ADL评估经PVP术治疗胸腰椎转移癌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PVP组术后1天VAS评分由初的(7.35±1.67)下降到(2.61±1.07),术后3天、3个月、6个月患者VAS评分均有明显的下降.对照组患者术后1天VAS评分由初的(7.32±1.64)下降为(5.19±1.36),术后3天、3个月、6个月患者VAS评分也有所下降,但不如PVP组明显,2组VAS评分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治疗后生活质量ADL评分(15.28±2.69)明显高于治疗前ADL评分(9.56±1.79);对照组治疗后ADL评分(11.87±3.11)明显高于术前ADL评分(9.02±3.04),P均<0.05.组间比较PVP组生活质量AD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骨水泥在病椎的充盈情况对患者的疼痛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治疗胸腰椎转移癌患者时,采用PVP形成术能较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宝军;裴斐;李继华;吴艳丽;王静;崔永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丙胺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半乳糖凝集素-3、D-二聚体及环氧合酶-2的影响.方法 选择进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不同的营养方法 ,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al-3,DD、COX-2水平和IgG、IgA、IgM.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Gal-3(t=0.288)、DD(t=0.137)、COX-2(t=0.292)水平比较,P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的Gal-3(t=3.847)、DD(t=6.938)、COX-2(t=5.635)水平比较,P均<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Gal-3、DD、COX-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程度高.治疗前,2组患者的IgG(t=0.109)、IgA(t=0.392)、IgM(t=0.112)水平比较,P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的IgG(t=4.762)、IgA(t=3.727)、IgM(t=3.822)水平比较,P均<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IgG较治疗前升高,IgA、IgM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程度高.结论 丙胺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可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体液免疫状况,而且治疗后可显著降低患者的Gal-3、DD、COX-2水平,因此其可用于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治疗.
作者:温子海;吕巧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Treg及Th1/Th2类细胞因子在晚期肺癌肿瘤免疫抑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100例初治晚期肺癌患者及50例健康自愿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中Treg、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2、TNF-a)、Th2类细胞因子(IL-4、IL-6、IL-10)水平,同时分析CD4+CD25+Treg与Th1/Th2类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①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为(11.12±5.83)%,高于健康对照组(7.46±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②化疗前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为(11.12±5.83)%,明显高于化疗后(6.45±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晚期肺癌患者与正常对照组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分别为:IFN-γ(8.56±3.62 vs 10.79±3.27,P=0.049)、IL-2(8.48±2.87 vs 10.22±4.03,P=0.03)、TNF-a(6.18±2.67vs8.14±2.87,P=0.007)、IFN-γ/IL-4(3.33±1.44 vs 4.09±1.00,P=0.028)、IL-4(3.17±1.19 vs 2.45±0.43,P<0.001)、IL-6(3.88±2.08 vs 2.33±0.88,P<0.001)、IL-10(3.64±1.73 vs 2.54±1.08,P=0.008),其中Th2类因子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④CD4+CD25+Treg与Th1类细胞因子IFN-γ、TNF-a、IL-2及IL-6无相关性(P均>0.05);与Th1/Th2(γ=-0.273,P=0.003)呈负相关;与Th2类细胞因子IL-4(γ=0.237,P=0.009)、IL-10(0.626,P<0.001)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晚期肺癌患者CD4+CD25+Treg、Th2类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Th1类细胞因子水平下降,它们共同导致肿瘤患者免疫抑制及肿瘤进展,监测其水平变化有助于判断肺癌患者疗效、预后,有效调控CD4+CD25+Treg及负性细胞因子水平可能是治疗肺癌的一个新策略.
作者:程小珍;谢宗宙;崔荣花;张曙波;毛山山;王美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围手术早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对胃癌患者营养状况、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胃癌切除术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于术后第1~8 d使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瑞能(华瑞公司),对照组使用常规肠内营养制剂瑞素(华瑞公司).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和TRF水平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M、IgG和IgA水平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D3和CD4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有所下降,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L-2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癌患者围手术早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能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术后炎性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力,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沈健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