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D方案与TD方案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对比

邹昭玲;王小华;陶盛能;倪平;王尚君;赵敏;张伶伶

关键词:环磷酰胺, 沙利度胺, 地塞米松, 多发性骨髓瘤, 副作用
摘要:目的 分析应用环磷酰胺、沙利度胺和地塞米松(CTD)联合化疗方案与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T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效果差异,为骨髓瘤的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的15例患者采用CTD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的15例患者采用TD方案进行治疗.接受6个疗程的治疗后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时间.结果 观察组15例患者中有13例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6例,病情稳定(SD)1例,病情进展(PD)1例,严格的完全缓解(sCR)1例,总有效率(RR)为86.67%;对照组有9例患者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CR 1例,PR 4例,SD 3例,PD 1例,总有效率为60.00% (8/15),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红蛋白增长值、血β2微球蛋白下降值及血浆中骨髓细胞比例下降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 ~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观察组患者存活13例,生存率为86.67%,平均生存时间25个月;TD组患者存活8例,生存率为53.33%,平均生存时间为16个月,两组患者生存率及平均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常见不良反应如乏力、皮疹、头晕及白细胞减少等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D联合化疗方案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疗效比TD方案更加显著,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显著提高,CTD联合化疗方案优于TD方案.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患者5年生存率的因素.方法 选择收治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影响学特征;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患者生存率,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患者首发症状依次为咳嗽36例(47.4%),胸闷22例(28.9%),发热20例(26.3%),咯血咯痰18例(23.7%),胸背部疼痛17例(22.4%).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显示肿瘤位于左肺32例(42.1%),右肺35例(46.1%),全肺9例(11.8%);中央型肺癌26例(34.2%),周围型肺癌50例(65.8%);鳞癌45例(59.2%),腺癌21例(27.6%),小细胞肺癌8例(10.5%),未定型2例(3.9%);肿瘤TNM分期Ⅰ期16例(21.1%),Ⅱ期29例(38.2%),Ⅲ期21例(27.6%),Ⅳ期10例(13.2%).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6个月,累积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7.6%,35.5%,17.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病理类型、TNM分期和肺结核活动状态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TNM分期和肺结核活动状态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无典型的临床表现,应避免漏诊误诊.肿瘤病理类型、TNM分期和肺结核活动状态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郑小燕;万春疆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CT增强扫描在肝脏异常灌注和非典型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对比分析肝脏异常灌注(HPD)和非典型血管瘤的CT增强扫描特点,提高CT增强扫描在二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影像学诊断为HPD和病理诊断为血管瘤但是CT表现不典型的血管瘤病变的CT增强图像,观察两种痛变位置、形态、大小、密度和强化方式等.结果 40个HPD病灶和27个非典型血管瘤病灶位置无明显差异(P=0.761).HPD病灶形状、大小与非典型血管瘤具有一定差异,HPD形状、大小不一,而非典型血管瘤以类圆形为主,小于3 cm常见.HPD平扫和门脉期CT值低于非典型血管瘤,但是动脉期CT值稍高于非典型血管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HPD邻近部位肝实质动脉期CT值高于非典型血管瘤邻近正常肝组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HPD强化方式为动脉期单期强化为主,少数病灶为门脉期单期强化;但是非典型血管瘤以双期强化为主,部分病灶为单期强化,且二者强化方式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0).结论 HPD和非典型血管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差异,可通过增强CT进行二者的鉴别.

    作者:郭丽玲;高勇;陈健;吴萱泽;蔡捷;陈菲;张国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胃癌患者组织病理分型及HP感染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病理学分型与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胃癌患者326例,分析入选胃癌患者的肿瘤生长部位、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等病理及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分型患者HP、感染情况.结果 HP感染率肠型胃癌患者相对较低,为21.43%,混合型胃癌患者为25.93%,弥漫型胃癌患者高,高达3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p感染与胃癌组织病理分型有关,在弥漫型胃癌中的作用较混合型及肠型胃癌更为重要.

    作者:刘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LncRN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谱变化及意义

    目的 研究宫颈癌组织中lncRNA的表达变化情况,为探讨lncRNA参与宫颈癌发生与发展提供分子依据.方法 取20例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癌组织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应用高通量lncRNA芯片技术分别检测两组中ln-cRNA表达谱的变化情况,并应用qRT-PCR技术对结果加以验证.结果 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宫颈癌组织中共有30586条lncRNA和13982条mRNA存在差异性表达,通过GO聚类分析表明,上调mRNA和下调mRNA分别参与多种不同的生物过程.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变化差异性明显的10个lncRNA可能通过影响相应的mRNA来发挥其生物学功能.qRT-PCR结果与芯片检测结果一致,提示4个lncRNA(BC008359,RP11-521B24.5,BRE-AS1,和RP11-229P13.15)在宫颈癌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 本实验阐述了宫颈癌组织中lncRNA的变化情况,为探讨lncRNA参与宫颈癌发生与发展以及治疗提供新的分子依据.

    作者:陈干涛;杨潇;程艳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硬膜外麻醉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机体应激及细胞免疫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硬膜外麻醉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机体应激及细胞免疫的影响程度.方法 选取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进行全麻处理,观察组则进行硬膜外麻醉处理,然后将2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2 h及术后48 h的血清炎性应激、应激激素及细胞免疫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血清炎性应激、应激激素及细胞免疫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术后即刻及术后12h、48 h观察组的血清炎性应激及应激激素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细胞免疫指标则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机体应激及细胞免疫的影响明显好于全麻,因此认为其更适用于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

    作者:刘凯;杨新颖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肿瘤抗原的存在,机体针对肿瘤抗原具有免疫应答,包括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然而,肿瘤抗原具有免疫原性低,肿瘤细胞存在免疫逃逸现象,肿瘤患者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常不能抑制肿瘤生长,例如肿瘤抗原的缺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类分子表达低下、共刺激信号异常、肿瘤形成过程中产生或分泌的免疫抑制因子(TGF-β、IL-10、IL-33等)以及肿瘤微环境中各种免疫抑制性细胞,包括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等[1].

    作者:张亚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腹腔热灌注顺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治疗晚期胃癌腹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卡培他滨化疗结合腹腔热灌注顺铂对晚期胃癌腹腔积液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晚期胃癌腹腔积液患者7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注入顺铂并进行腹腔循环热灌注治疗,实验组腹腔热灌注顺铂治疗基础上结合卡培他滨化疗.治疗2周后,采用tBECIST标准(实体肿瘤疗效评价)评估近期疗效;通过B超观察腹腔液性暗区深度减少范围对腹腔积液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按卡式评分评估生活质量;采用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抗肿瘤药物毒性表现和分级标准(NCI-CTC) 3.0版进行不良反应评价.结果 近期客观有效率实验组68.6% (24/35),对照组42.8% (15/3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疾病控制率实验组91.4%,对照组68.5%;其中癌性腹腔积液控制有效率实验组65.8%,对照组45.6%,2组差畀有统计学意义.生活质量评分(KPS)实验组治疗前评分是(65.1±8.6);治疗后是(87.5±9.0);对照组治疗前(64.9±8.3),治疗后(78.9±8.5).实验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提高率分别为60.8%和45.6%,P<0.05.不良反应2组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疗晚期胃癌腹腔积液在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癌性腹腔积液控制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腹腔热灌注顺铂治疗结合卡培他滨化疗的疗效均优越于单纯接受腹腔热灌注顺铂化疗.

    作者:李艳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子宫颈环形电切术对宫颈癌前病变20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对宫颈癌前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患者,均行LEEP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不同程度CIN患者治愈例数,对比患者术前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LEEP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记录随访1个月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 患者所需手术时间6~ 22 min,平均手术时间(7.9±1.8) min;术中出血量16~41 mL,平均术中出血量(21.3±8.9) min.术后病理结果证实:CIN Ⅰ 72例患者,全部治愈,治愈率100%,CINⅡ87例患者,治愈81例,治愈率93.1%,CINⅢ41例患者,治愈37例,治愈率90.2%.不同程度CIN患者治愈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阴道镜宫颈活检与LEEP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CIN Ⅰ病理符合率94.1%,CINⅡ病理符合率83.5%,CINⅢ病理符合率74.5%,不同程度CIN的术后病理符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6例出现宫颈粘连,3例宫颈管狭窄,下腹坠痛伴烧灼感7例,并发症发生率8%.结论 LEEP对宫颈癌前病变具有较好的治疗与诊断效果,诊断效果好于术前阴道镜宫颈活检,术后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婷;张卫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七氟醚麻醉在冠心病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七氟醚麻醉应用于冠心病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有效性及对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冠心病胃癌患者66例,依据麻醉方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芬大尼和维库溴铵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持续性吸入七氟醚.2组均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及术后6d镇静和疼痛评分.检测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及心功能指标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大血流速度(E/A)值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CVP、SpO2、HR以及术后6d的Ransay和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8和TNF-c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而LVEF和E/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冠心病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应用七氟醚麻醉效果良好,且发挥了较好心功能保护作用.

    作者:赵琰;郭旋;胡晶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IRF-2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干扰素调控因子2(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2,IRF-2)在胰腺癌细胞中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IRF-2基因在胰腺癌细胞株PANC-1及MIAPaCa-2中的表达水平,采用MTT检测吉西他滨对PANC-1及MIAPaCa-2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选择较为耐药的PANC-1细胞进行IRF-2基因干扰表达,并采用MTT检测吉西他滨对PANC-1及干扰IRF-2表达的PANC-1 si1#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结果 PANC-1及MIAPaCa-2中细胞中均存在IRF-2基因的表达,且PANC-1细胞中表达水平比MIAPaCa-2高.吉西他滨对PANC-1细胞的IC50显著高于MIAPaCa-2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IRF-2表达的PANC-1 si1#细胞其IC50值显著低于PANC-1对照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F-2基因可作为影响胰腺癌对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的基因之一,干扰IRF-2基因能够有效地提升胰腺癌细胞对吉西他滨化疗的敏感性.

    作者:王刚;沈根海;高泉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对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以及安全性研究及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SLNB和ALND手术的503例早期乳腺癌病例,对患者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费用进行对比,以及对患者上肢并发症、腋窝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进行随访,随访至2016年06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2(6 ~52)个月.结果 在住院时间、拔管时间、住院费用以及上肢并发症方面,SLNB组明显优于AL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腋窝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方面两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SLN阴性早期乳腺癌中,SLNB与ALND可以取得相同的疗效,而且,SLNB与ALND相比,手术创伤小,麻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等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且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张桂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活检联合宫颈切除术对早期宫颈癌年轻患者的价值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活检联合宫颈切除术对早期宫颈癌年轻患者的价值.方法 在遵循入选标准和随机对照原则的基础上,将宫颈癌Ⅰ a~Ⅱa期并进行手术治疗且年龄在35岁以下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全切术及常规淋巴结清扫,观察组则给予腹腔镜下配合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广泛宫颈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累积生存率、生活质量.结果 近期效果:观察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切除淋巴结个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远期效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宫颈粘连显著减少(P<0.05),生活质量明显提高:FACT-G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增高一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评分均增高(P<0.05),但复发转移与1、3、5年累积生存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腹腔镜下前哨淋巴活检配合广泛宫颈切除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不仅如此,其为患者保留了生育能力,生活质量改善明显,值得临床广泛运用与研究.

    作者:陈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105例结直肠肿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结直肠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105例结直肠癌患者,按住院单双号分为2组,观察组(53例)行腹腔镜联合结肠镜切除手术,对照组(52例)行腹腔镜切除手术.观察并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近期疗效及随访2年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评价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组在术后镇痛时间上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在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上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牟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共计5例,对照组9例,2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手术,既可弥补腹腔镜手术时术者手触觉功能的丧失,又能弥补结肠镜手术时视觉功能的不足,明确肿瘤切除范围,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恢复快,并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作者:何若琦;柴小萍;吕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CSEA联合闭孔神经阻滞麻醉下应用TURBT治疗NMIBC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及闭孔神经阻滞麻醉下应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效果.方法 选取NMIBC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A组26例采用CSEA联合闭孔神经阻滞麻醉下应用TURBT治疗;B组26例仅在CSEA麻醉下应用TURBT治疗.比较2种麻醉下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A组比B组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及肌肉收缩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和尿管留置时间短,平均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别.结论 CSEA联合闭孔神经阻滞麻醉下应用TURBT治疗NMIBC的并发症较少,安全性更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叶明宝;桂佳梅;燕群峰;杜昌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热疗辅助放化疗在晚期大肠癌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热疗辅助放化疗对晚期大肠癌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106例晚期大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53例行放化疗,观察组53例在放化疗基础上加用热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为52.83%,观察组有效率为69.8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NK、CD8+、CD4+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K、CD8+、CD4+较对照组治疗后提高更加显著,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EA、CA199、CA242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EA、CA199、CA242较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更加显著,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躯体、社会、认知、情绪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躯体、社会、认知、情绪功能较对照组治疗后提高显著(P<0.05),2组治疗后躯体、社会、认知、情绪功能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疗辅助放化疗在治疗晚期大肠癌中的疗效满意.

    作者:冯永;岳顺;刘正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宫颈癌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 对272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2例宫颈癌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52例(19.11%),显著独立高危因素包括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宫旁浸润、脉管癌栓.结论 闭孔淋巴结、髂外淋巴结、内淋巴结为宫颈癌易受累区域,肿瘤大小超过4 cm、浸润深度超过75%、脉管癌栓阳性、宫旁浸润阳性的宫颈癌患者为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高危群体,在临床治疗中,应确保宫旁切除范围,并实施系统淋巴结清扫.

    作者:于洪波;杨雷;于海莲;吕玲玲;李冬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慢性胃溃疡癌变的临床特点及潜在预测因子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胃溃疡癌变的临床特点及潜在预测因子分析.方法 选取确诊为慢性胃溃疡患者251例,其中包括癌变溃疡病例99例,非癌变的慢性胃溃疡152例;分析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溃疡特点,应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慢性胃溃疡癌变的潜在预测因子.结果 溃疡癌变组患者有早餐习惯者,偏好腌制和熏制食品者比例以及有胃病和恶性肿瘤家族史者均较高.溃疡癌变组中女性三餐规律者和偏好腌制食品者比例较高,而男性中有早餐习惯,有恶性肿瘤家族史者比例偏高.癌变组典型溃疡比例低,病初典型继而不典型以及不典型比例,发生于胃小弯处、直径在2~3 cm的且多发的比例则偏高;此外溃疡侵袭粘膜层以及侵袭深度较浅的比例在非癌变组较高.癌变组中男性患者更多倾向于罹患典型溃疡,女性更多倾向于罹患不典型溃疡以及病初典型继而不典型的溃疡,溃疡分布分散;男性溃疡边缘整齐和边缘隆起的比例,深入浆膜的比例较高,直径集中在2 ~3 cm,溃疡深度达到肌层的构成比例较低.回归分析提示病程>5年和溃疡直径在2~3 cm;饮食习惯上偏好腌制、熏制食品是潜在危险因素;溃疡单发以及饮食上偏好大葱和蒜类食品则会减低癌变风险.结论 慢性胃溃疡发生癌变的临床特征存在明显性别差异,病程、溃疡大小以及饮食习惯对慢性胃溃疡癌变有一定预测作用.

    作者:王云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超声造影对典型与非典型肝癌的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诊断典型与非典型肝癌的声像学特征.方法 选择行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患者148例,其中不符合欧洲超声造影剂指导原则中原发性肝癌典型表现的患者47例作为非典型肝癌组,符合原发性肝癌典型表现者80例作为典型肝癌组.所有病例经病理检查确诊,比较2组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和2组声像学的不同.结果 超产造影与病理检测结果一致性比较,Kappa =0.784,两者诊断一致性较好.超声造影诊断典型肝癌的准确率为98.75%,诊断非典型肝癌的准确率为95.7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47,P >0.05).典型肝癌和非典型肝癌开始增强时间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P> 0.05.典型肝癌和非典型肝癌开始消退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典型肝癌组与典型肝癌组Ⅰ型高分化者(x2=0.554)、Ⅱ~Ⅲ型低分化者(x2=0.478)动脉期增强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门脉期,非典型肝癌组和典型肝癌组Ⅰ型高分化者表现为等回声的比例(x2 =6.987)、Ⅱ~Ⅲ型(x2=6.01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典型肝癌组与典型肝癌组Ⅰ型(x2=6.845)、Ⅱ~Ⅲ型(x2=5.995)的增强方式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造影可敏感地反映肝肿瘤的血流动力学特性,因对不同分化程度的肝癌有不同的造影表现而可对典型与非典型肝癌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雒大健;张志勇;全艳;杨桃;黄麟洲;李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顺铂节拍化疗联合放疗治疗Ⅱ~Ⅳ期鼻咽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顺铂节拍化疗联合放疗治疗Ⅱ~Ⅳ期鼻咽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0例Ⅱ~Ⅳ期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颈部淋巴结、鼻咽部原发灶疗效、NK细胞活性、T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恶心呕吐、咽(食)管毒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颈部淋巴结、鼻咽部原发灶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NK细胞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顺铂节拍化疗联合放疗治疗Ⅱ~Ⅳ期鼻咽癌的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较少,颈部淋巴结、鼻咽部原发灶疗效较好,NK细胞活性、T细胞亚群恢复较好.

    作者:闫卿;刘金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PMT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目的 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PMT基因多态性与6-MP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收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4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TPMT基因型及6-MP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48例患儿中31.25%按照常规6-MP使用剂量完成维持治疗,68.75%患儿出现不耐受后调整为低剂量完成维持治疗.常规剂量组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低剂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MP所致骨髓抑制及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93.75%及83.33%.仅有1例患儿发生杂合型TPMT×3C点突变,突变发生率为2.08%,该患儿同时发生4级骨髓抑制及4级肝功能损害.结论 TPMT×3C基因突变可能与6-MP所致重度不良反应有关,但6-MP所致重度不良反应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张世恒;韩怡波;杨月明;刘伶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