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治疗后肾癌EMT相关基因表达谱分析及对预后的影响

南宁;寨旭;王宇;陈琦

关键词:肾癌, 表达谱, EMT, 预后
摘要:目的 通过对相关数据库数据分析,探究EMT相关调节因子的异常表达与肾癌的相关性.方法 对NCBI中GEO数据库中的若干数据集数据进行表达量分析、生存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研究分析表明,Snai1等EMT相关调节因子在肾癌中存在明显的高表达,而E-cadherin(CDH1)等则表现为明显的低表达.②Twist1等的高表达会导致肾癌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疾病生存率明显降低(P =0.0186;P <0.0015).③VIM和SIP1在药物治疗后的肾癌患者中有明显的高表达情况(VIM,P<0.001;SIP1,P=0.0021),而CDH1和TJP1在药物治疗后的肾癌患者中则表现为低表达(CDH1,P<0.0002;OCLN,P<0.0001).④VIM和SIP1在肾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呈正相关(P<0.0001,γ=0.573);而其与OCLN呈负相关(P=0.0017,γ=-0.3316).结论 通过对EMT指标在肾癌患者中的表达相关性分析表明,EMT调节因子的异常表达与肾癌患者疾病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对其药物耐受和预后都有一定的影响.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地西他滨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安全性.方法 将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地西他滨和减量FLAG联合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参麦注射液20 mL,1次/天,连续21 d.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情况、临床疗效及死亡率等.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发热、口干和乏力积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肝损伤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7.5%,显著高于对照组为55.0%(P<0.05).治疗组患儿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2.5%和17.5%,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7.5%和40.0% (P <0.01).结论 地西他滨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且可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董琳;王丽;许诣;沈文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慢性胃溃疡癌变的临床特点及潜在预测因子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胃溃疡癌变的临床特点及潜在预测因子分析.方法 选取确诊为慢性胃溃疡患者251例,其中包括癌变溃疡病例99例,非癌变的慢性胃溃疡152例;分析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溃疡特点,应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慢性胃溃疡癌变的潜在预测因子.结果 溃疡癌变组患者有早餐习惯者,偏好腌制和熏制食品者比例以及有胃病和恶性肿瘤家族史者均较高.溃疡癌变组中女性三餐规律者和偏好腌制食品者比例较高,而男性中有早餐习惯,有恶性肿瘤家族史者比例偏高.癌变组典型溃疡比例低,病初典型继而不典型以及不典型比例,发生于胃小弯处、直径在2~3 cm的且多发的比例则偏高;此外溃疡侵袭粘膜层以及侵袭深度较浅的比例在非癌变组较高.癌变组中男性患者更多倾向于罹患典型溃疡,女性更多倾向于罹患不典型溃疡以及病初典型继而不典型的溃疡,溃疡分布分散;男性溃疡边缘整齐和边缘隆起的比例,深入浆膜的比例较高,直径集中在2 ~3 cm,溃疡深度达到肌层的构成比例较低.回归分析提示病程>5年和溃疡直径在2~3 cm;饮食习惯上偏好腌制、熏制食品是潜在危险因素;溃疡单发以及饮食上偏好大葱和蒜类食品则会减低癌变风险.结论 慢性胃溃疡发生癌变的临床特征存在明显性别差异,病程、溃疡大小以及饮食习惯对慢性胃溃疡癌变有一定预测作用.

    作者:王云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CT增强扫描在肝脏异常灌注和非典型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对比分析肝脏异常灌注(HPD)和非典型血管瘤的CT增强扫描特点,提高CT增强扫描在二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影像学诊断为HPD和病理诊断为血管瘤但是CT表现不典型的血管瘤病变的CT增强图像,观察两种痛变位置、形态、大小、密度和强化方式等.结果 40个HPD病灶和27个非典型血管瘤病灶位置无明显差异(P=0.761).HPD病灶形状、大小与非典型血管瘤具有一定差异,HPD形状、大小不一,而非典型血管瘤以类圆形为主,小于3 cm常见.HPD平扫和门脉期CT值低于非典型血管瘤,但是动脉期CT值稍高于非典型血管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HPD邻近部位肝实质动脉期CT值高于非典型血管瘤邻近正常肝组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HPD强化方式为动脉期单期强化为主,少数病灶为门脉期单期强化;但是非典型血管瘤以双期强化为主,部分病灶为单期强化,且二者强化方式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0).结论 HPD和非典型血管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差异,可通过增强CT进行二者的鉴别.

    作者:郭丽玲;高勇;陈健;吴萱泽;蔡捷;陈菲;张国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体膜联合乳腺托架固定在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体膜联合乳腺托架与单纯应用乳腺托架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对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 选取4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的患者,随机分成体膜联合乳腺托架组和乳腺托架组各20例,所有患者每周拍摄一次验证片,获取验证片与数字重建图像(DRR)之间的中心点偏差值.结果 体膜联合乳腺托架组中心点偏差X(左右)为(1.52 ±0.41)mm,Y(头脚)为(1.39-0.43) mm,Z(腹背)为(1.43±0.31)mm,乳腺托架组中心点偏差X(左右)为(2.21±1.39) mm,Y(头脚)为(2.09±1.41)mm,Z(腹背)为(2.18±1.70) mm,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使用体膜联合乳腺托架的体位固定技术,能使误差更低,提高摆位精度.

    作者:李俊禹;李廷廷;陈吉祥;杨敬贤;朱长生;胡凯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超声造影与CT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比较CT联合彩超和单独超声检查对胰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87例胰腺癌患者均经过腹部CT和(或)超声(US)检查.以病理结果和12个月的随访结果作为参考标准,比较CT+ US和单独使用CT诊断的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率(AUC);比较CT+ US与单独使用CT的活检阳性值(PPV).结果 87例胰腺癌患者当中,CT+ US诊断40例,单独US诊断15例,单独CT诊断13例,19例未被诊断.单独使用CT的诊断率为14.94%,单独使用US的诊断率为17.24%,而CT+ US的诊断率提高到45.97%.联合诊断敏感性高这77.5%,特异性高达89.4%.结论 胰腺CT联合彩超可明显提高胰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安利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105例结直肠肿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结直肠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105例结直肠癌患者,按住院单双号分为2组,观察组(53例)行腹腔镜联合结肠镜切除手术,对照组(52例)行腹腔镜切除手术.观察并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近期疗效及随访2年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评价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组在术后镇痛时间上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在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上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牟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共计5例,对照组9例,2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手术,既可弥补腹腔镜手术时术者手触觉功能的丧失,又能弥补结肠镜手术时视觉功能的不足,明确肿瘤切除范围,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恢复快,并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作者:何若琦;柴小萍;吕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VEGF的SNP状态预测贝伐株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长期疗效

    目的 检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探讨VEGF的SNP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60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外周血样本,均接受过标准的化疗,其中20例加用了贝伐珠单抗,应用MassARRAY方法,成功进行9个VEGF的SNP的检测,包括-2578C>A、-460T>C、-1455T>C、-1154G>A、-634G>C、-398G>A、-497T>C、-2455 >-T、-936C>T.结果 60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联合靶向治疗组的总生存期优于单用化疗组(P=0.01),VEGF各SNP变异率与NDBI数据库相似,-1455T>C变异率极低,无临床价值;-2578C>A和-460C>T变异具有较高一致性;入组患者中SNP-497TT纯合子患者总生存期劣于其他患者(P=0.02);应用贝伐株单抗患者,SNP-497 3种基因型总生存期均有明显差异(P=0.01),SNP-398AA纯合变异者总生存期优于其他患者(P=0.02)SNP-2455 CC纯合子者总生存期优于其他患者(P=0.01).结论 在转移性结直肠癌,外周血VEGF的SNP状态与贝伐珠单抗以及化疗的长期疗效可能相关,需要进一步增加病例,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作者:招丽蓉;王巍;伍婧;胡斌;林秀强;徐绮华;林奔;冯芬;陈永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低分子肝素作用于NSCLC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作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使用前瞻性临床研究的方法,随机选取Ⅲ期和Ⅳ期的NSCLC患者140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A组为研究组70例,B组为参照组70例.B组采用一线化疗和常规对症治疗方案,A组在B组方案上,采用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治疗.对A、B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B组治疗前KPS分别为(78.25±9.62)和(82.25±7.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5).A组治疗前后KP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61);B组治疗前后KP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8);2组治疗后KPS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2组患者凝血指标和正常相比,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常.A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对比中,TT、Fib、D-D及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P=0.001;P =0.014;P =0.004),APTT、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28;P =0.065);B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对比中,D-D、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P=0.004),APTT、PT、TTT及Fib差异无意义(P=0.119;P=0.139;P=0.532;P =0.431).治疗前2组患者凝血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TT、Fib、D-D、PLT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P=0.017;P=0.034;P=0.001),而在APPT、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38;P =0.250).治疗2周期后,A组和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25.71%和1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71);A组和B组总控制率分别为91.43%和8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59).2组抗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MWH在治疗NSCLC患者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异常凝血功能指标,同时有效地改善了化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王进富;李拥军;吴刚;解楼雯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超声造影鉴别诊断不同类型肾脏良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鉴别诊断不同类型肾脏良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取肾脏肿瘤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结果的肿瘤良恶性以及不同病理类型进行分组,对各组患者超声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超声造影结果进行分析,肾脏恶性肿瘤主要以高增强(69.39%)、均匀增强(65.31%)以及快消退(83.67%)为主要表现,与肾脏良性肿瘤相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同病理类型肾脏恶性肿瘤中,透明细胞癌以高增强(80.65%)、均匀增强(83.87%)以及快进快退(80.65%)为主要表现,与乳头状细胞癌及嫌色细胞癌相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透明细胞癌始增时间(AT)、达峰时间(TTP)均较短,达峰强度(H)较大,较乳头状细胞癌及嫌色细胞癌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分期肾脏透明细胞癌患者AT及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期患者PI明显高于其他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对肾脏肿瘤良恶性及病理分型诊断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文成勇;何如钢;张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宫颈癌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 对272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2例宫颈癌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52例(19.11%),显著独立高危因素包括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宫旁浸润、脉管癌栓.结论 闭孔淋巴结、髂外淋巴结、内淋巴结为宫颈癌易受累区域,肿瘤大小超过4 cm、浸润深度超过75%、脉管癌栓阳性、宫旁浸润阳性的宫颈癌患者为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高危群体,在临床治疗中,应确保宫旁切除范围,并实施系统淋巴结清扫.

    作者:于洪波;杨雷;于海莲;吕玲玲;李冬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变化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变化.方法 选择胃癌患者82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 h、24 h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8水平;并观察术后血栓发生和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明显降低(P<0.05),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术后24h观察组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8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机体创伤小,可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但对凝血功能有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时引起重视.

    作者:张渭兵;崔晓海;李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热疗辅助放化疗在晚期大肠癌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热疗辅助放化疗对晚期大肠癌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106例晚期大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53例行放化疗,观察组53例在放化疗基础上加用热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为52.83%,观察组有效率为69.8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NK、CD8+、CD4+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K、CD8+、CD4+较对照组治疗后提高更加显著,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EA、CA199、CA242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EA、CA199、CA242较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更加显著,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躯体、社会、认知、情绪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躯体、社会、认知、情绪功能较对照组治疗后提高显著(P<0.05),2组治疗后躯体、社会、认知、情绪功能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疗辅助放化疗在治疗晚期大肠癌中的疗效满意.

    作者:冯永;岳顺;刘正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的临床价值

    目的 对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变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50例肺癌患者,给予紫杉醇类或联合顺铂方案化疗2个周期,采用放射免疫技术对不同病理类型组化疗前后外周血内肿瘤标志物CEA、NSE、CYFRA 21-1水平进行监测,并结合化疗前后肺部CT影像学变化分析化疗前各病理类型血清肿瘤外周血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50例患者经2个周期化疗后,行CT影像学检测评估,肿块PR+ CR者38例,NC+ PD者12例.化疗前,腺癌组血清CEA水平显著高于鳞癌组和小细胞肺癌组;鳞癌组CYFRA 21-1水平显著高于腺癌组和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组NSE水平显著高于腺癌组和鳞癌组,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组(CR+ PR)化疗后CEA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鳞癌组(CR+ PR)化疗后CYFRA 21-1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小细胞肺癌组(CR+ PR)化疗后NSE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检测外周血内肿瘤标志物CEA、NSE、CYFRA 21-1水平改变可用于化疗疗效判定,具有简便、经济的特点.

    作者:李任翔;连卉;陈天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小细胞肺癌(SCLC)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明确诊断的SCLC患者260例,给予综合治疗(同步放化疗或化疗±放疗±手术),对比不同治疗方法患者的生存期差异,采用Kaplan 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SPSS单因素、COX多因素分析预后因素.结果 260例中局限期189例,广泛期71例,全组中位生存期25个月,局限期为29个月,广泛期为13个月,两者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全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2.3%、21.5%、4.6%,其中局限期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7.1%、28.0%、6.5%,广泛期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0.3%、5.4%、0%.单因素分析示:一线治疗效果、分期、治疗方式、预防性颅脑放疗可影响生存期,伴有少量胸腔积液、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后与局限期患者更相近,伴有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患者预后介于局限期及广泛期患者之间.多因素COX分析示:一线治疗是否有效、分期、治疗方法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对于一般情况良好的小细胞肺癌患者,T1~2No手术治疗、同步放化疗、提高完全缓解率、复发及进展后进一步治疗,均可提高其生存率,有利于患者长期生存.

    作者:张士法;李迎新;高国栋;孙波;高连方;蔡海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结肠癌细胞HIF-1α及MDR1 miRNA重组慢病毒干扰体系多药耐药研究

    目的 研究HIF-1α及MDR1 miRNA重组慢病毒干扰体系的多药耐药性.方法 收集结肠癌切除的标本60例,用福尔马林(10%)浸泡,制成蜡块存档标本.通过观察HIF-1α与P-gp的表达和分布情况,找出二者关联.并构建miRAN干扰体系,研究重组慢病毒干扰体系和结肠癌细胞多药耐药的关系.结果 HIF-1α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位置以及肿瘤分化的程度无关(p>0.05),而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HIF-tα表达与P-gp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γ=0.613,P<0.05).LoVo细胞对ADR、VCR及5-Fu的敏感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沉默HIF-1α前后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沉默MDR1基因后,LoVo细胞对ADR与VCR的耐药性有所逆转,沉默MDR1基因表达对二者化疗敏感性变化无明显影响.结论 HIF-1α与P-gp的表达不受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分化程度的影响,HIF-1α表达与P-gp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说明HIF-1α通过与MDR1/P-gp的相互作用终参与了结肠癌多药耐药的发生.

    作者:杨光磊;胡岩芳;胡延伟;王钊;张仕东;葛国庆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药物治疗后肾癌EMT相关基因表达谱分析及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 通过对相关数据库数据分析,探究EMT相关调节因子的异常表达与肾癌的相关性.方法 对NCBI中GEO数据库中的若干数据集数据进行表达量分析、生存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研究分析表明,Snai1等EMT相关调节因子在肾癌中存在明显的高表达,而E-cadherin(CDH1)等则表现为明显的低表达.②Twist1等的高表达会导致肾癌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疾病生存率明显降低(P =0.0186;P <0.0015).③VIM和SIP1在药物治疗后的肾癌患者中有明显的高表达情况(VIM,P<0.001;SIP1,P=0.0021),而CDH1和TJP1在药物治疗后的肾癌患者中则表现为低表达(CDH1,P<0.0002;OCLN,P<0.0001).④VIM和SIP1在肾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呈正相关(P<0.0001,γ=0.573);而其与OCLN呈负相关(P=0.0017,γ=-0.3316).结论 通过对EMT指标在肾癌患者中的表达相关性分析表明,EMT调节因子的异常表达与肾癌患者疾病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对其药物耐受和预后都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南宁;寨旭;王宇;陈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腹腔热灌注顺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治疗晚期胃癌腹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卡培他滨化疗结合腹腔热灌注顺铂对晚期胃癌腹腔积液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晚期胃癌腹腔积液患者7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注入顺铂并进行腹腔循环热灌注治疗,实验组腹腔热灌注顺铂治疗基础上结合卡培他滨化疗.治疗2周后,采用tBECIST标准(实体肿瘤疗效评价)评估近期疗效;通过B超观察腹腔液性暗区深度减少范围对腹腔积液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按卡式评分评估生活质量;采用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抗肿瘤药物毒性表现和分级标准(NCI-CTC) 3.0版进行不良反应评价.结果 近期客观有效率实验组68.6% (24/35),对照组42.8% (15/3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疾病控制率实验组91.4%,对照组68.5%;其中癌性腹腔积液控制有效率实验组65.8%,对照组45.6%,2组差畀有统计学意义.生活质量评分(KPS)实验组治疗前评分是(65.1±8.6);治疗后是(87.5±9.0);对照组治疗前(64.9±8.3),治疗后(78.9±8.5).实验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提高率分别为60.8%和45.6%,P<0.05.不良反应2组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疗晚期胃癌腹腔积液在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癌性腹腔积液控制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腹腔热灌注顺铂治疗结合卡培他滨化疗的疗效均优越于单纯接受腹腔热灌注顺铂化疗.

    作者:李艳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宫角妊娠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灌注甲氨喋呤加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术对宫角妊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宫角妊娠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子宫动脉灌注甲氨喋呤100 mg,再予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阻断双侧子宫动脉血流,以及其终末端分支血流.结果 35例患者经治疗后妊娠囊自然流产或吸收,患者均未出现明显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仅部分出现轻微的栓塞综合征.行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后4~11周血β-HCG降至正常,6 ~13周经阴道超声检查孕囊消失.1例患者因孕囊过大,于治疗后2周子宫内见孕囊及胎心搏动,血β-HCG为12467.7 IU/L,超声引导下孕囊内注入甲氨喋呤80 mg后2d在宫腔镜下行清宫术.结论 子宫动脉灌注甲氨喋呤化疗加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术治疗宫角妊娠的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降低切除子宫的风险,较大程度上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功能,是一种治疗宫角妊娠有效的保守措施.

    作者:唐名杰;蒋河君;蔡定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急诊胃镜治疗胃癌急性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急诊胃镜治疗胃癌急性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取胃癌急性出血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止血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47例.观察组行急诊胃镜止血,对照组行药物止血.对2组患者临床表现、临床疗效、止血时间、再出血率及转手术率、治疗后生活质量恢复情况及并发症进行考察.结果 2组患者临床表现以呕血及黑便、收缩压升高及心率增快现象为主,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再出血率及转手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恢复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4.4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再出血患者转手术进行外科止血外,其他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急诊胃镜治疗胃癌急性出血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才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中胸内吻合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胸内吻合方法在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以及胸内吻合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行食管癌治疗的患者97例,其中颈部吻合组82例,胸内吻合组15例.比较2种吻合方式下吻合口瘘的发生及其手术相关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失血量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胸内吻合方法可显著降低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概率,发生吻合口瘘的概率与颈部比较,吻合组显著降低(3.22% vs.20.55%,P=0.015).结论 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中采用胸内吻合能显著降低吻口瘘发生率,并且胸内吻合也没有对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的数量、手术失血情况等术中临床状况造成影响.

    作者:周晓琪;张海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