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糖尿病合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

岳文婧

关键词: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糖尿病合并多发性骨髓瘤
摘要: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合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60例MM患者(实验组)以及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对比不同临床分期和不同肿瘤量MM患者血清sICAM-1及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 健康对照组的sICAM-1、VEGF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87±81) μg/L、(113±78) mg/L,实验组患者血清中sICAM-1及VEGF的表达水平则分别为(375±100) μg/L、(614±205) m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CAM-1及VEGF表达水平随着MM肿瘤量的增加和临床分期增高而上升(P<0.05).MM患者血清中sICAM-1浓度与VEGF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sICAM-1及VEGF在MM患者血清中均呈现出高表达情况,且在不同时期MM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因此VEGF及sICAM-1的浓度或许可作为监测MM患者病情的指标之一.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病灶残腔灭活治疗软骨肉瘤的近远期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病灶残腔灭活治疗软骨肉瘤的近远期效果.方法 收治软骨肉瘤患者72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病灶残腔灭活治疗,观察与记录两组的近远期预后.结果 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90.42±56.24)min,出血量为(1622.94±451.92) ml;而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82.44±44.92) min,出血量为(432.11±111.84)ml,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深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血肿、皮缘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3%,对照组为36.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肢体功能优良率分别为36.1%和8.3%,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今,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8.24±11.48)个月和(59.24±10.42)个月,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病灶残腔灭活治疗软骨肉瘤具有很好的微创性,在近期能提高肢体功能,降低并发症的预防,在远期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长科;吴智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观察

    目的 研究腹腔镜手术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 将80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2组不同病理分级、临床亚分期患者的半数生存时间和生存率.结果 临床亚分期为Ⅰa期患者的半数及平均生存时间明显高于Ⅰb期和Ⅰc期患者(P<0.05),且Ⅰb期明显高于Ⅰc期(P<0.05).对照组死亡3例,生存率为92.50%(37/40);观察组死亡2例,生存率为95.00% (38/40);2组患者的生存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病理分级Gi级和临床亚分期Ⅰa期患者的半数生存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病理分级G1级和临床亚分期Ⅰa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增加术后生存时间,改善预后情况.

    作者:李丽;赵丽娟;郭宇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血清游离轻链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诊断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游离轻链(sFLC)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初诊MM患者96例作为研究组,另收取同时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4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sFLC-κ及sFLC-λ,并计算sFLC-κ/λ比值.结果 对96例MM患者使用IFE进行M蛋白分型,结果显示,IgG型患者人数多.κ-MM组患者sFLC-κ、sFLC-κ/λ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λ-MM组患者sFLC-κ、sFLC-λ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FLC-κ/λ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LC-κ/λ比率高患者与低比率患者ISS国际分期存在明显差别(P<0.05).结论 sFLC的检测对于MM的临床诊断有积极的意义,sFLC-κ/λ与MM分期具有相关性.

    作者:靳华;陈翔;刘雪香;兰健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Omi/HtrA2在腺样囊性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Omi/HtrA2在不同分型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差异,并评价其对腺样囊性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确诊为腺样囊性癌的患者10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Omi/HtrA2在不同分型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并检测腺样囊性癌转移组和非转移组患者中Omi/HtrA2表达情况.结果 Omi/HtrA2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胞质中,在腺样囊性癌组织中其阳性率为83%;腺样囊性癌低级组与高级组间表达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不同分型的腺样囊性癌组织中其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Omi/HtrA2在转移组腺样囊性癌中阳性率为93.1%,在非转移组中其阳性率为46.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Omi/HtrA2与腺样囊性癌的发病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腺样囊性癌的辅助性指标,对临床的诊治及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作者:李立恒;王蕊;王芹;王钟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血浆miR相关指标及Th1Th2类细胞因子与卵巢癌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miR相关指标及Th1Th2类细胞因子与卵巢癌的关系.方法 选取58例卵巢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时体检健康的58例同龄者为对照组,应用定量PCR方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血浆miR相关指标及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血浆miR相关指标及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不同TNM分期及组织学分型卵巢癌患者其检测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经Logistic分析显示上述检测指标均与卵巢癌有密切的关系.结论 血浆miR相关指标及Th1Th2类细胞因子均与卵巢癌有密切的关系,上述指标对于疾病的分期及组织学分型也有较高的的检测意义.

    作者:符婕;陈慧娟;栾莹;魏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 探究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51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超声对患者的甲状腺及颈部肿大淋巴结进行诊断,并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超声探测的51例患者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为109枚,非转移性淋巴结16枚;术后病理检测患者颈部转移性淋巴结98枚,非转移性淋巴结12枚.与术后病理检测结果对比,利用超声检测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88.0%,敏感度为64.8%,特异度为85.3%,阳性预测值为80.7%,阴性预测值为66.7%.超声对多个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个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36,P=0.031);甲状腺癌肿瘤边界不清或呈锯齿状、肿瘤直径>2 cm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并且转移性淋巴结的血流信号多于非转移性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较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小洲;许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肺癌阻塞性肺部感染辅助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肺癌阻塞性肺部感染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肺癌合并阻塞性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等)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一次,疗程为21天,记录两组的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67.50%)(P<0.05);实验组临床治疗起效时间[(6.79±1.32)天]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53±1.86)天](P<0.05);实验组治疗后1周内起效率(5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50%)(P<0.05);实验组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水平分别为(64.21±7.43)%、(38.52±7.12)%、(29.64±5.13)%、(1.91±0.46)%,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两组不良反应较少且程度较轻,停药后可自行缓解.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肺癌阻塞性肺部感染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起效时间,对患者免疫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立广;徐繁;李爱科;张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厄洛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厄洛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0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口服厄洛替尼150 mg/d,直至患者病情发生进展或出现不良反应,分析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近期临床总有效率(OR)为33.33%,疾病控制率(DCR)为84.44%.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平均为6.1个月,总生存期(OS)平均为12.2个月.女性患者的近期有效率高于男性患者,年龄≤65岁的患者近期有效率高于年龄> 65岁的患者,吸烟或有吸烟史患者的近期有效率低于不吸烟患者,腺癌患者的近期有效率高于非腺癌患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皮疹患者的近期有效率明显高于无皮疹症状患者.患者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多为轻度或中度的呕吐、腹泻及皮疹等症状.结论 厄洛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明显,药物毒副作用小,患者易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剑;曹爱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25例分析

    目的 探讨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4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43.8岁.T3、T4水平正常19例;T4和T3水平增高1例;5例T4水平降低,TSH升高5例.TPO升高22例,TG升高15例.彩超提示18例结节内有细小钙化.16例(64%)行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68%.结论 女性HT较男性更易合并甲状腺癌,甲状腺相关抗体检查、彩超、细针穿刺检查对HT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手术治疗效果好.

    作者:宋文哲;郭萌;李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胃癌中lncRNA BC002811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lncRNA(long non-coding RNA,长链非编码RNA)BC002811在胃癌中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和淋巴结转移及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入行胃癌手术切除患者的病例样本共计48例,对这48例胃癌样本采用qPCR检测lncRNA BC002811的相对表达量及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参数,并与淋巴结转移等预后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lncRNA BC002811相对表达量与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的特征如大小、发病的部位、侵袭深度、分期及分化程度、是否远处转移等并不存在相关性(P>0.05);而淋巴受累方面,淋巴受累组的lncRNABC002811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而无淋巴受累组的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BC002811表达水平与MVD差异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 lncRNA BC002811相对表达量水平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还需进一步系统研究.

    作者:杨襄蓉;魏春山;刘婵;张晓辉;罗奇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Apatinib联合5-Fu协同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体外研究

    目的 探讨阿帕替尼(Apatinib)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首先采用MTr法及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浓度apatinib作用后对其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其次将MCF-7细胞分为4组,即对照组、Apatinib单药组、5-Fu单药组、Apanitib+ 5-Fu联合组.对各组细胞给予相应药物处理,48 h后分别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药物对MCF-7细胞株凋亡的作用.结果 Apatinib单药对MCF-7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存在时间剂量依赖关系,而对其细胞周期影响不大.与对照组相比,Apatinib联合5-Fu作用后有协同诱导凋亡作用,经流式细胞仪检测,Apatinib组诱导的细胞凋亡率为12.05%,5-Fu组为25.76%.与单药组比,Apatinib+5-Fu联合组凋亡率升高更为明显,达34.90% (P< 0.05).结论 Apatinib和5-Fu的联合应用在体外协同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并诱导凋亡,使抗肿瘤活性显著增强.

    作者:安改丽;李旭;冯璐;黄尚科;白俊;赵新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扶正抗癌方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扶正抗癌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等数据库检索扶正抗癌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Meta分析专用软件RevMan 5.2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共纳入6个RCT,均为B级文献,共有467例NSCLC患者.Meta分析显示,扶正抗癌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的有效率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87,95% CI(1.28~2.72)];扶正抗癌方联合化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29,95% CI(0.16~0.54)].研究无明显发表偏倚.结论 现有研究表明,扶正抗癌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的有效率优于单纯化疗组,且安全性更佳.

    作者:高广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点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点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7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特点,并探究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76例中有1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有宫颈受累、肌层浸润、脉管浸润、病理类型及病理分期等.结论 肌层浸润或脉管浸润程度深,病理分期程度低以及宫颈受累与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董洪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放疗联合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术治疗宫颈癌的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对宫颈癌患者采用放射治疗联合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化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72例宫颈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放射治疗,治疗组采用放射治疗联合介入治疗.根据WHO制定的评判标准并联合彩超、CT实际测量后,将2组肿瘤的缩小程度进行详细的对比,评价其治疗效果.对患者进行随访3年,观察2组患者疾病的复发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CR+ PR)为97.2%,高于对照组的91.7% (P <0.05).患者3年生存率治疗组为75.0%,与对照组的72.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肿瘤复发率、临床症状缓解率以及转移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副作用也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一的放射治疗相比,联合治疗在短期的有效率以及术后癌症的复发率等诸多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但是联合治疗方法存在副作用较为明显的缺陷,因此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病情进行选择.

    作者:陈泽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鼻咽癌放疗后致放射性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致放射性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113例因鼻咽癌而放疗的患者根据磁共振成像及CT影像学检测结果,分为放射性脑病组与无放射性脑病组,分析经放疗而导致放射性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合并脑部或颈部动脉硬化或高血压等病症的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后出现放射性脑病的风险较高,患者年龄越大、临床分期越晚、放射疗程越长出现鼻咽癌放射性脑病的风险越大.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致放射性脑病与患者是否有脑部或颈部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等病症,以及患者的年龄、肿瘤临床分期、放疗方法及放射疗程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罗琼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超声弹性成像鉴别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的临床价值

    目的 分析超声弹性成像鉴别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非哺乳期乳腺炎和55例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弹性成像,并评估其对两者的鉴别价值.结果 与乳腺炎患者相比较,乳腺癌患者后方回声衰减、钙化、Ⅱ~Ⅲ级内部血流、RI ≥0.70以及UE 4 ~5分所占比例显著增高,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病灶硬度高分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乳腺炎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诊断乳腺炎和乳腺癌符合率为85.5%和78.9%,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炎和乳腺癌符合率为90.9%和91.2%,两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分别为78.9%、85.5%和82.1%,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分别为90.9%、91.2%和91.1%,两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可有效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准确率高,临床价值肯定.

    作者:孙晓青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经阴道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正常宫颈、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研究经阴道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正常宫颈、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60例宫颈癌患者为宫颈癌组、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为病变组、50例体检健康、宫颈无病变者为对照组,观察3组研究对象的宫颈常规超声图像特征和超声弹性成像图像特征,并比较3组的宫颈弹性成像硬度评分.结果 对照组弹性成像硬度评分82.00%(41/50)为1分,病变组81.67%(41/60)为2~3分,宫颈癌组95.00%(57/60)为3~5分.以弹性成像硬度评分≥3分为截断值以诊断宫颈癌,经阴道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宫颈癌的敏感性为95.00%,特异性为92.13%.宫颈癌组、病变组和对照组的弹性成像硬度评分分别为(3.87±0.86)分、(2.05±0.73)分、(1.20±0.59)分,宫颈癌组的评分均明显高于病变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正常宫颈、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宫颈组织的弹性成像图像具有特征性表现,经阴道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可以作为宫颈癌诊断的有效方法.

    作者:员小春;刘梅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超声造影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胰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胰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了65例胰腺肿瘤患者,按肿瘤类型分为两组,恶性组(42例)和良性组(23例),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进行检查,观察记录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诊断胰腺良恶性肿瘤的时相变化、超声表现及造影增强表现.结果 恶性组开始增强时间明显晚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开始减退时间,造影剂渡越时间均明显短于良性组(P<0.05),两组到达峰值时间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胰腺良性和恶性肿瘤在超声表现上具有明显差异.恶性组造影部分增强表现例数明显多于良性组(P<0.05),两组在全部增强、囊实性的实性部分增强、无增强例数上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能明显区分鉴别胰腺良恶性肿瘤,具有良好的诊断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成香;朱小虎;黄杨;魏倩;张溢;黄蓉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对远端进展期胃癌患者肿瘤及复发转移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与观察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对远端进展期胃癌患者肿瘤及复发转移相关指标的影响情况.方法 将行D2根治术治疗的70例远端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组)35例和观察组(腹腔镜辅助手术组)(35例),然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肿瘤标志物及复发转移相关指标水平并比较.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及复发转移相关指标比较,P均>0.05,而术后两组的上述指标检测结果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复发转移相关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对远端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肿瘤及复发转移相关指标水平均有积极的影响,因此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杜大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TS和RRM1表达与培美曲塞、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关系

    目的 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S)和核苷酸还原酶M1(RRM1)的表达与培美曲塞、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8例,其中接受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患者49例(A组),接受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患者49例(B组).免疫组化检测所有肿瘤标本中TS和RRM1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培美曲塞组TS-患者总有效率为64.3%,显著高于同组TS+患者总有效率42.9%,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培美曲塞组RRM1+和RRM1-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52.1%和5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吉西他滨组RRM1-患者总有效率为57.7%,显著高于同组RRM1+患者总有效率47.8%,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吉西他滨组TS+和TS-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50.0%和5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美曲塞组TS-患者胃肠道毒副反应和血液毒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9%和21.4%,显著低于TS+患者(P<0.05);吉西他滨RRM1-患者胃肠道毒副反应和血液毒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1%和26.9%,显著低于RRM1+患者(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较,培美曲塞组患者相对能较好耐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培美曲塞组患者FACT-L评分显著优于吉西他滨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患者接受培美曲塞治疗有较好临床获益,RRM1-患者接受吉西他滨治疗临床荻益较好,且培美曲塞化疗方案相对吉西他滨有较好临床耐受性,毒副作用相对较低,治疗后患者FACT-L评分较高.

    作者:范洪峰;芮晓艳;张艳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