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智军;于鹏;梁英魁;王政清;王玉华
目的 探讨乳酸脱氢酶(LDH)在胃癌患者血清、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0例术中经病理确诊为胃癌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组对象血清中LDH水平.术中取胃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癌旁淋巴结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3处组织中的LDH表达情况进行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LDH在胃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患者、正常人血清中LDH水平分别为(349.41±97.23)IU/ml、(185.40±52.24) IU/ml,胃癌患者血清中LDH含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正常人(P <0.05).胃癌组织中LDH含量高,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癌旁淋巴组织中LDH的含量.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胃癌患者血清中LDH含量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侵袭情况、分化程度等因素相关(P<0.05),癌组织中LDH阳性表达与年龄、淋巴结转移、侵袭情况、分化程度等密切相关(P<0.05).结论 LDH在胃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人及癌旁正常组织,且血清LDH及癌组织中LDH的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侵袭情况、分化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辅助指标.
作者:汪质良;王越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50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实验组采用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卡培他滨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期,分析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实验组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3例,缓解率60%;对照组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2例,缓解率52%.2组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无恶性发展21例,改善率84%;对照组无恶性发展16例,改善率64%.2组改善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及其他可能由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对胃癌晚期患者病症的改善以及控制有良好的疗效,并且在临床上不会引起患者相关的其它严重不良反应,可以作为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方法.
作者:盛洁;梁君;王吕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以及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患者术中接受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B组患者术中接受静脉全麻.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以及术后情况,分别评价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并进行分析,分别检测并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以及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较B组显著缩短(P<0.05).术后3h及6 hA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术毕以及术后A组患者的CD4+以及CD4 +/CD8+明显比B组高(P<0.05);且手术结束后,A组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较B组低(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手术以及术后情况,利于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宏伟;殷小坤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肠镜治疗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选取60例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31例)先行肠镜支架置入,再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29例)行腹腔镜手术.观察并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远期复发转移、3年生存率及随访3年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评价腹腔镜联合肠镜治疗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淋巴结清扫数目则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3年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共计5例,对照组13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更低(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肠镜能有效缓解肠梗阻,降低手术风险,远期疗效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相当,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卢启国;张勇;张晓荣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BCAR1表达对癌性和结核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结核性胸水患者40例和肺癌胸腔积液患者40例,另取我院中心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BCAR1表达的测定采用ELISA法.结果 肺癌患者胸腔积液中BCAR1表达水平为(71.52±22.61) μg/L,显著高于肺结核胸腔积液中BCAR1的[(13.67±5.24)μg/L] (P<0.01).对照组、肺结核组和肺癌组血液中BCAR1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2.52±4.18)、(14.21±6.55)和(84.63±30.27) μg/L,统计学分析显示:肺癌组血液中BCAR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肺结核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JP<0.01),而肺结核组与对照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胸腔积液中BCAR1的表达与血液中BCAR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γ =0.637,P<0.01).结论 肺癌患者胸水中存在BCAR1蛋白的异常表达,BCAR1蛋白的高表达有可能作为胸水良恶性鉴别的一个有效的分子标记.
作者:秦文婧;梁宇;齐红松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与其对子宫内膜形态的影响.方法 对接受微波消融治疗的112例子宫肌瘤患者病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治疗前后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112例子宫肌瘤患者治疗后3个月平均月经量较治疗前有所减少,但无明显变化,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112例子宫肌瘤患者在微波消融术后3个月后基础性激素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卵巢内分泌影响较小,且治疗前后基础性激素差异不明显;雌激素作用下,可使子宫内膜增生修复,患者月经量恢复正常.
作者:邱锐;张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0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1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宫颈受累及肌层浸润、脉管浸润等有关(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为非内膜样癌、肌层浸润及脉管浸润程度深、病理分期程度低及宫颈受累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
作者:刘岩;付文荣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对比分析中医辩证联合化疗和单纯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单纯化疗组52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74例.单纯化疗组采用紫杉醇加奈达铂(TP方案)化疗,紫衫醇,175 mg/m2,第1d;奈达铂25 mg/m2,第1~3d,21 d为1个治疗周期.中西医结合组在单纯化疗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不同中医证型加用中药方剂治疗,每日1剂,水煎200 ml,早晚服用,连续服用2个疗程,每个疗程21 d.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疾病稳定率(SD)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疾病进展率(PD)显著低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胸痛、气短、乏力和纳差的改善率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KPS评分的改善率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消化道反应和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辩证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控制疾病进展,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化疗毒性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赵延军;黄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清CA125、CEA、AFP联合检测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卵巢恶性肿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上述指标检测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45例以及健康女性40例作为对照.观察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A125、CEA、AFP表达水平,并对不同分期、病理类型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者情况进行比较,考察联合检测对比单项检测的阳性率.结果 卵巢癌组、卵巢良性肿瘤组患者以及健康体检女性CA125、CEA、AFP表达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临床分期卵巢癌患者CA125、CEA、AFP表达水平存在差异(P<0.05).不同病理类型卵巢癌患者CA125及AFP表达水平存在差异,但CEA表达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卵巢癌患者CA125、CEA、AFP表达量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3种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率(P<0.05).结论 血清CA125、CEA、AFP对于卵巢恶性肿瘤具有诊断价值,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阳性率,但同时也提高了假阳性率.
作者:屈明利;邓晓红;赵侃侃;邱瑞萍;韩俊锋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行胃癌根治术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患者1年内是否复发分组为早期复发组(60例)与无复发组(30例),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将60例术后复发患者分组为甲乙丙3组,各20例,分别采用再次手术、姑息治疗及未手术治疗,统计3组患者生存时间.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早期复发影响因素为瘤体直径和TNM分期、T分期、N分期、术后化疗、新辅助化疗及Borrmann分型、Lauren分型,P<0.05;经多因素分析,患者术后复发高危因素为N分期与TNM分期,且新辅助化疗为患者术后保护因素,P<0.05.经再次治疗发现,其中甲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乙、丙组,P<0.05,而乙组略高于丙组,P>0.05.结论 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高危因素主要为N分期与TNM分期,积极采取新辅助化疗及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可以减少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陈伟荣;李社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高表达和干扰HSPC238对Hela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pcDNA3.1-HSPC238高表达和pLL3.7-HSPC238干扰载体分别瞬时转染Hela细胞,然后采用EdU增殖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HSPC238对Hela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转染了pcDNA3.1-HSPC238质粒的Hela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下降,转染了pLL3.7-HSPC238质粒的Hela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增强,以上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SPC238高表达时能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干扰HSPC238时促进Hela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作者:钟裕恒;黄湘;梁睿;杨海鑫;欧锦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对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分析52例椎管内肿瘤手术患者,入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8例)与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静脉注射,0.8 mg;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50 mg;比较视觉模拟评分(VAS)、数字镇静评分(NS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①对照组与治疗组NSS评分比较具有显著性意义(x2=6.777,P<0.05).②对照组与治疗组VAS评分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x2=7.312,P<0.05).③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意义(x2 =1.016,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可以显著提高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有效改善视觉模拟评分(VAS)、数字镇静评分(NSS),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张艳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南阳地区妇女三阴乳腺癌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18例确诊并且行手术切除治疗的南阳地区妇女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者共63例为三阴组,ER、PR、Her-2有一项或多项阳性者共155例为非三阴组,分析2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 三阴组患者平均年龄、未绝经患者、病理分级Ⅲ级、TNM分期T3、腋淋巴结转移阳性、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直径≥5 cm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三阴组(P<0.05).三阴组患者5年复发率41.27%、转移率34.92%,非三阴组5年复发率22.58%、转移率20.00%;三阴组淋巴结转移率、内脏转移率、骨转移率、脑转移率分别为12.70%、28.57%、15.87%、22.22%,非三阴组为6.45%、14.19%、12.26%、11.6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阴组3年、5年无瘤生存率为42.86%、23.81%,总生存率为85.71%、66.67%;非三阴组3年、5年无瘤生存率为63.23%、43.87%,总生存率为94.19%、81.94%.3年、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三阴组均低于非三阴组(P<0.05).结论 南阳地区妇女三阴乳腺癌具有发病早、组织学分级高、浸润性强的特点,术后更容易发生复发及转移,预后较差.
作者:陈琛;郭满;高金亮;翟晓建;刘平贤;王征;李伟汉;张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对宫颈癌中晚期患者血液毒性以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宫颈癌中晚期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放化疗方式,设同步放化疗为观察组,序贯放化疗为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放化疗前血液毒性相关指标及放化疗后2、4周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放化疗前及放化疗后2、4周肿瘤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放疗前血液中血红蛋白、白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放疗后2、4周血液中血红蛋白、白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放疗前SCC-AG、CEA、CA50、CA724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放疗后2、4周观察组SCC-AG、CEA、CA50、CA724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同步放化疗较序贯放化疗能够较大程度提高对宫颈癌中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江华;张丹丹;高琴;白矾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口腔舌厚度与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三步法,检测96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口腔舌厚度.结果 口腔舌厚度测量值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侵袭深度,肿瘤分期及分化程度、是否转移等并不存在相关性(P>0.05);而淋巴结受累者口腔舌厚度测量值明显上调(P<0.05),而无淋巴结受累者其测量值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舌厚度测量值的增加与淋巴结受累有关.结论 口腔舌厚度测量值水平与舌鳞状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还需进一步系统研究.
作者:张琦雪;张晓芳;卢雪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二钠或多西他赛单药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 选择48例经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2组.2组分别实施培美曲塞二钠、多西他赛单药治疗,观察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 2组患者化疗后的近期疗效以及远期疗效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培美曲塞二钠组患者化疗后的不良反应远低于多西他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美曲塞二钠在保证对NSCLC的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可以降低其不良反应.
作者:田洁;张媛;俞邓枝;陈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行经腹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临床效果、术中以及术后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等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淋巴结个数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较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膀胱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4项指标均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腔感染例数、深静脉血栓例数以及并发症合计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例数比较没有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人两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值得推广.
作者:裴晓英;洛若愚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及多西他赛+奈达铂方案治疗晚期肺鳞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晚期肺鳞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吉西他滨+顺铂方案(GP)及多西他赛+奈达铂方案(TN)化疗,比较其治疗效果、生存期、不良反应.结果 GP组患者PR患者4例,SD患者8例,PD患者18例,总有效率为40.00%,TN组总有效率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GP组6个月生存28例,占93.33%,1年生存率为76.67%,2年生存率为50.00%,均明显高于T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组WBC减少占40.00%,PLT减少占30.00%,均高于TN组,末梢神经毒性、脱发发生率均低于T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心呕吐、贫血、肝毒性、肾毒性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晚期肺鳞癌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方案化疗,均能取得较高的治疗效果,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化疗能更好的延长晚期肺鳞癌患者生存期方面均有一定的优势,不良反应可耐受,安全性较好.
作者:张洪琼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1(STAT1)与CD74/CD44在结肠癌中异常表达与肿瘤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培养结肠癌细胞株Ls-174-T,待其生长至对数生长期,传至第3代收集肿瘤细胞,各细胞分为3份.1份行RT-PCR、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STAT1与CD74/CD44表达情况;1份检测定量粘附细胞数;1份以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统计分析比较STAT1与CD74/CD44在结肠癌细胞中的异常表达情况及与肿瘤迁移和粘附能力的相关性.结果 RT-PCR、Western blotting结肠癌组织中STAT1与CD74/CD44的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结肠组织,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TT法检测结果显示,不同作用时间(0、6、12、24、48 h)不同剂量STAT1与CD74/CD44过表达质粒(0.000、0.001、0.010、0.060、0.100 mg/ml)干预后,结肠癌细胞体外粘附能力明显加强,与对照组(0.000 mg/ml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ranswell结果显示,不同作用时间(0、6、12、24、48 h)不同剂量STAT1与CD74/CD44过表达质粒(0.000、0.001、0.010、0.060、0.100 mg/ml)干预后,结肠癌细胞体外迁移能力随着时间及剂量的增加而明显加强,与对照组(0.000mg/ml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TAT1与CD74/CD44在结肠癌细胞中高表达,从而调节结肠癌细胞粘附和迁移能力的作用,表明STAT1与CD74/CD44在结肠癌发生进展中可能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徐瑞敏;陈志康;甘惠玲;陈泽伦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乳腺癌术后并发胸腔转移的临床治疗和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高参考.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肿瘤根治术治疗,术后出现胸腔转移,依照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化疗组和联合化疗组,联合化疗组行常规化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结果 联合化疗组完全缓解率(82.3%)和有效率(100%)均显著高于常规化疗组[完全缓解率(31.1%)和有效率(68.9%)](P<0.05).联合化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88.2%)显著高于常规化疗组(46.7%)(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胸痛、消化道反应等,联合化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化疗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乳腺癌术后并发胸腔转移患者在常规化疗中联合胸腔灌注化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不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具有使用价值.
作者:任东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