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强;王梓瑛;王晓舟;郑爽;马怡;赫丽杰
目的 探讨幕上Ⅱ级胶质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15例幕上Ⅱ级胶质瘤的临床资料,记录每个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的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Log-rank法检验差异的显著性,对在单因素分析中P<0.05者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的因素包括年龄、首发症状、术前KPS评分、肿瘤长径、肿瘤形态、肿瘤强化程度、病理类型、手术切除程度、术后放疗(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术前KPS评分、肿瘤强化程度、手术切除程度和术后放疗等因素对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影响更为显著(P值均<0.05).结论 患者的年龄、术前KPS评分、肿瘤强化程度、手术切除程度和术后是否放疗等因素,是影响幕上Ⅱ级胶质瘤的预后因素.
作者:朱文锐;田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宫颈癌是发生在宫颈上皮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腺鳞癌、腺癌和鳞癌[1] ,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 研究资料表明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和宫颈癌密切相关,大多数宫颈癌组织中都能检测到HPV[2]. 宫颈癌筛查可有效防治宫颈癌的发生,降低其发生率[3].
作者:姚红艳;王宇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金龙胶囊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机制分析.方法 将11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每4~10周重复治疗,多治疗次数为12次)治疗,治疗后进行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金龙胶囊(4粒/次,3次/d)内服治疗,连续服用3年;检测两组治疗后1周和1个月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甲胎蛋白(AFP)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检测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血清CEA和AFP水平均略低于术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患者血清CEA和AF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近期总缓解率为67.24%,对照组为41.3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χ2=6.809,P<0.01);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CD3+和CD4+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D8+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金龙胶囊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CEA和AFP水平,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TACE治疗.
作者:孟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评估紫杉醇联合卡铂(TC)治疗晚期(ⅣB期)及复发性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与传统的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TP)进行比较.方法 晚期及复发性宫颈癌患者116例,其中TC组患者52例,应用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化疗;TP组患者64例,应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化疗.比较两组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和总生存率,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TC组和TP组患者人口统计学、化疗前曾接受手术、放疗(或同步放化疗)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TC组与TP组有效率(PR+CR)分别为38.5%(20/52)、40.6%(26/64),疾病控制率(PR+CR+SD)分别为59.6%(31/52)、57.8%(37/6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C组和TP组中位生存时间、5年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C组Ⅲ~Ⅳ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5.7%,低于TP组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组Ⅲ~Ⅳ级骨髓抑制、肾毒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T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C和TP方案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和总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是TC方案可明显降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并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因而在治疗晚期及复发性宫颈癌时值得应用.
作者:宋丹;孔为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患者认知功能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51例脑胶质瘤患者,并选择同期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取简易智精神能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析2组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分析脑胶质瘤患者MMSE和MoCA评分与脑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随访期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间MMSE和MoCA评分.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脑胶质瘤患者MMSE和MoCA评分均明显减少(P<0.01).胶质瘤患者MMSE和MoCA评分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学类型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病理分级和KPS评分显著相关(P<0.05,P<0.01).所有患者随访1年,21例死亡,30例存活;死亡组患者入院MMSE和MoCA评分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结论 脑胶质瘤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脑胶质瘤的病情进程有关.
作者:胥明;周小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后的肛门动力学变化以及肛门功能恢复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确诊为直肠癌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腹腔镜超低位前手术切除组和开腹手术组.并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诊并评定患者的肛门动力学以及肛门功能的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的住院时间(11.3±3.7)d、术中出血量(116.3±66.5)mL、手术时间(170.5±57.7)min以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5±1.0)d上明显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在术中淋巴结清扫上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肛门大收缩压、大静息压、静息向量容积以及收缩向量容积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在术后1个月和6个月肛门功能方面比较发现,腹腔镜手术组的排便感觉、肛门控制力、排便时间以及便意感方面优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术后6个月的排便次数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患者腹腔镜下超低位前切除术后的肛门动力学及肛门功能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组,效果好,值得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习举云;李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麻醉对肝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6例实施肝癌手术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44例)和异氟醚组(S组,42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IL-6的变化及差异,记录患者实施切除术后的不良反应,并测量患者的体力状况(KPS)评分和体质量.结果 2组患者在实施切除术后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8+、NK细胞浓度较麻醉前均明显降低,IL-6较麻醉前明显升高,且手术后1 d丙泊酚组NK细胞数量低于异丙醚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在手术后3 d血清中IL-6浓度恢复至麻醉前水平,而异氟醚组仍高于麻醉前水平.丙泊酚组白细胞下降率(50.0%),低于异氟醚组(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体力状况(KPS)评分和体质量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丙泊酚对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明显影响,但白细胞下降率低于异氟醚麻醉,对于白细胞较低的患者适合采用此方法麻醉.
作者:程勇;张晓庆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化疗对女性宫颈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女性宫颈癌患者68例,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34例和实验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F方案化疗,实验组患者采用PF方案化疗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治疗后对患者随访12个月,分析12个月生存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完全缓解患者比例较高(P<0.05),且病情进展患者(PD)比例较低(P<0.05),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化疗.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发生疼痛(P<0.05)和下肢麻木(P<0.05)的比例较高,其它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两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生存率较高.结论 高强度聚焦超声可以显著增强化疗对女性宫颈癌的疗效,提高患者治疗后12个月生存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史佳萍;华燕艳;李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前病变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10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予常规分阶段治疗,观察组予综合方法治疗.观察治疗后在相关指标上2组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创面愈合时间、出血时间、阴道排液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指标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疗效上,对照组治愈率30.48%,总有效率83.81%;观察组治愈率48.57%,总有效率95.2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前病变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郭芸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骨癌痛大鼠模型中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痛觉过敏的产生和维持及其脊髓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体重在180~200 g,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癌痛模型组(A组)、假手术组(B组)、正常组(C组),A组大鼠左侧胫骨髓腔内单次注入Walker256乳腺癌细胞建立大鼠胫骨癌痛模型,B组大鼠左侧胫骨注入等量生理盐水,C组做不给药处理.A组造模后第7天,评估筛选成模的大鼠,随机分为3组:癌痛组(A1组)、癌痛+NS组(A2组)、癌痛+抑制剂组(A3组).正常对照组(C组)随机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C1组)、空白+抑制剂组(C2).A3组和C2组分别在第13、14、21天鞘内注射Akt抑制剂GSK690693,A2组在第13、14、21天鞘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A1组、B组、C1组均不给药处理.在第0、7、14、21天,分别检测大鼠机械性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腿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MWT).第21天行为学测试后处死大鼠,取大鼠脊髓L4~L6区段,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脊髓的磷酸化Akt(p-Akt)水平.结果 实验观察到大鼠的MWT和TWL均显著降低,第7天及14天A1组、A2组、A3组及B组分别与C1组比较,P<0.05,第21天A3组与A1组、A2组分别比较,P<0.05.与C1组比较,骨癌痛模型组大鼠脊髓背角p-Akt表达增强,鞘内注射Akt抑制剂可降低脊髓背角p-Akt的表达.结论 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了骨癌痛的中枢敏化,在大鼠骨癌痛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袁翠堂;丁罡;廖志军;姜峰;叶品;陈思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胸腔镜手术对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80例早期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疗效、观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治愈率(87.5%)高于对照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3,P<0.05),且术后的引流置管时间、术后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5%vs 27.5%,χ2=9.52,P<0.05).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肺癌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景瑞军;陈鑫;王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结肠癌患者的血清CEA、CA199和CA153检测对判定病情的价值.方法 选择结肠癌患者60例(癌变组)、良性结肠肿瘤患者60例(瘤变组)与健康人60例(健康组),收集各组患者空腹静脉血后进行血清CEA、CA199和CA153的检测,同时对3组入选者的一般资料与临床特点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 癌变组的CEA、CA199和CA153含量都明显高于瘤变组与健康组,3组间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变组的CEA、CA199和CA1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0%、70.0%和63.3%,瘤变组分别为6.7%、6.7%和1.7%,而健康组分别为3.3%、3.3%和0.0%,3组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肠癌患者中,随着病理分期增加、分化程度的减少和淋巴结转移的发生,CEA、CA199和CA153的表达阳性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 血清CEA、CA199和CA153在结肠癌中都呈现高表达情况,与患者的病理特征与病情有一定的相关性,能有效判定病情状况,值得在临床检测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娜;李宏斌;朱蕾;赵车冬;刘军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晚期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例晚期膀胱癌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GC化疗方案(吉西他滨+顺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观察两组化疗效果、安全性及远期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受益率(DCR)及临床有效率(RR)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化疗耐受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生存率为42.0%(42/100),平均中位生存时间为(18.2±1.3)个月,对照组2年生存率为29.0%(29/100),平均中位生存时间为(13.9±1.5)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GC化疗方案能显著提高化疗效果和生存率,降低化疗毒副反应的基础上增加患者化疗耐受性,在晚期膀胱癌患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缴宁;胡杰;赵彬;吴永吉;甄景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对三维宫旁插植后装放疗与体外调强放射治疗在宫颈癌放疗后宫旁残留后程加量中对靶区、膀胱、乙状结肠及直肠的剂量学对比研究.方法 1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在完成全部放疗后宫旁残留进行宫旁后程加量,用ONCENTRA治疗系统分别设计三维后装放疗计划及体外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利用体积直方图分别评价膀胱、直肠、乙状结肠的受照剂量;比较两组间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受照剂量的差别.结果 两种放疗方法均能很好覆盖靶区,满足计划要求,三维插植后装放疗直肠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3.24±1.21)Gy、(2.98±1.01)Gy、(2.43±0.87)Gy,膀胱平均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2.04±0.58)Gy、(1.82±0.56)Gy、(1.46±0.32)Gy,乙状结肠平均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1.37±0.61)Gy、(0.91±0.24)Gy、(0.76±0.19)Gy.体外调强放射治疗直肠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4.84±1.34)Gy、(4.32±1.12)Gy、(3.76±1.01)Gy,膀胱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3.43±1.12)Gy、(3.10±1.02)Gy、(2.69±1.01)Gy,乙状结肠平均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2.37±0.98)Gy、(2.05±0.78)Gy、(1.77±0.88)Gy.与体外调强放疗计划对后程加量中相比,三维宫旁插植后装放疗对直肠、乙状结肠、直肠的剂量更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CT图像引导下三维宫旁插植后装放疗在宫旁残留后程加量中对膀胱、乙状结肠及直肠的保护更好,将能降低膀胱、乙状结肠、直肠并发症出现概率.
作者:钟沛霖;冯梅;程燕铭;李秀华;郭爱华;蔡勇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克唑替尼对治疗进展期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60例进展期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应用克唑替尼和多西他赛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生存期.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6.7%,20.0%;控制率分别为93.3%、60.0%,实验组较对照组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疗效.结论 克唑替尼对进展期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其能否成为一线治疗药物,有待大样本临床试验研究.
作者:丁永英;朱秀华;程先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完全电视胸腔镜手术(cVATS)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行肺叶切除术患者79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59例,采用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20例,采用开胸肺叶切除术组.统计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24和48 h引流量、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比较2组患者术前24 h、术后24 h及第7天的C反应蛋白(CRP)等体液免疫指标.同时记录术后并发症和疼痛及止疼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置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疼痛评分和止痛药物使用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感染率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2组患者CRP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2组患者CRP水平又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具有降低创伤和出血量,减少术后患者疼痛和并发症的优点,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李民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抗乙肝病毒治疗对乙肝中晚期肝癌患者化疗的疗效影响,探讨化疗联合应用抗乙肝病毒治疗的必要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行化疗治疗同时抗乙肝病毒治疗、病例资料完整的乙肝后中晚期肝癌患者,以同期仅行化疗治疗的乙肝后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比较2组患者的肿瘤治疗效果、生存期等指标.结果 抗病毒治疗组3个月、6个月病情稳定(SD)率分别为66.39%、45.08%,明显高于非抗病毒治疗组(P<0.05).6个月抗病毒治疗组AFP水平明显低于非抗病毒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6个月后抗病毒治疗组HBV-DNA转阴率分别是为30.33%,49.18%,均低于非抗病毒治疗组.抗病毒治疗组的累积生存率均高于非抗病毒治疗组的患者.结论对于中晚期乙肝后肝癌患者,应用抗病毒药物是必要的,它可以提高综合治疗效果、有效改善预后.
作者:陈武松;邱其武;韩琴丽;钟卫卫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中常见肿瘤标志物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64例胃癌患者(A组),45例胃良性囊肿患者(B组),42例胃黏膜正常的人(C组)作为研究对象.对3组患者血清中CA242、CA724、CA19-9和CEA水平进行比较、癌症各期患者血清中各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的检测以及各种肿瘤标志物单测及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 恶性肿瘤组(A组)患者血清中CA242、CA724、CA19-9和CEA水平均显著性高于良性(B组)、对照组(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性的高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肿瘤分期的不断延长,胃癌患者血清中CA242、CA724、CA19-9和CE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各标志物中CA724的灵敏度高,CEA标志物的特异性高,CA724标志物的有效诊断率高,4项标志物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有效诊断率要显著高于单测肿瘤标志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CA242、CA724、CA19-9和CEA联合检测是诊断胃癌的理想组合,联合检测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的特异性、灵敏度以及有效率,对于胃癌早期的诊断、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薛雯娟;康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淋巴结的清扫数目与术后胸腔引流量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依据淋巴结总清扫数目、淋巴结清扫方式和淋巴结清扫位置,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组,术后6h内每隔2h测量并记录胸腔引流量,分析并探讨NSCLC手术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胸腔引流量的相关性.结果 1)淋巴结总清扫数目与胸腔引流量体积呈正相关,淋巴结清扫数目越多,术后胸腔引流量体积越大;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更适合采用SML的方法清扫淋巴结,尤其是淋巴结清扫数目15个以上的患者,淋巴结清扫方式和清扫数目与术后胸腔引流量呈正相关;3)淋巴结清扫数目超过15个的NSCLC的患者经常接受系统性左右纵隔淋巴结清扫和肺门淋巴结清扫,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胸腔引流量呈正相关.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淋巴结的清扫数目与术后胸腔引流量呈正相关,淋巴结的清扫数目越多,胸腔引流量越大.
作者:聂晓进;刘海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Nedd4L对前列腺癌患者TrkA抑癌性泛素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60例前列腺癌组织(PC组)及24例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BPH组)中Nedd4L及TrkA的水平,分析Nedd4L和TrkA的相关性,同时分析NEDD4L和TrkA的水平分别与前列腺癌临床特征(年龄、Gleason评分、TNM分期)的关系.采用免疫印迹法进一步检测TrkA蛋白水平和TrkAde泛素化水平.结果 ①PC组Nedd4L的mRNA水平显著低于BPH组Nedd4L的mRNA水平(t=13.01,P<0.0001);PC组TrkA mRNA水平明显高于BPH组TrkA mRNA水平(t=8.097,P<0.0001),且Nedd4L mRNA水平与TrkA mRN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γ=-0.8029,P=0.0156).②Nedd4L水平与患者年龄、Glea-son评分、TNM分期呈明显负相关(P<0.05),TrkA mRNA水平与患者年龄、Gleason评分、TNM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③PC组TrkA蛋白水平显著高于BPH组TrkA蛋白水平(t=11.06,P<0.0001),而PC组TrkA泛素化水平显著低于BPH组TrkA泛素化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538,P<0.0001).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中Nedd4L表达水平下调,TrkA表达水平上调,TrkA泛素化水平的降低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赵娟;崔龙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