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艳梅;武婧
目的 观察金龙胶囊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机制分析.方法 将11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每4~10周重复治疗,多治疗次数为12次)治疗,治疗后进行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金龙胶囊(4粒/次,3次/d)内服治疗,连续服用3年;检测两组治疗后1周和1个月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甲胎蛋白(AFP)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检测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血清CEA和AFP水平均略低于术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患者血清CEA和AF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近期总缓解率为67.24%,对照组为41.3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χ2=6.809,P<0.01);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CD3+和CD4+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D8+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金龙胶囊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CEA和AFP水平,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TACE治疗.
作者:孟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后的肛门动力学变化以及肛门功能恢复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确诊为直肠癌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腹腔镜超低位前手术切除组和开腹手术组.并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诊并评定患者的肛门动力学以及肛门功能的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的住院时间(11.3±3.7)d、术中出血量(116.3±66.5)mL、手术时间(170.5±57.7)min以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5±1.0)d上明显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在术中淋巴结清扫上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肛门大收缩压、大静息压、静息向量容积以及收缩向量容积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在术后1个月和6个月肛门功能方面比较发现,腹腔镜手术组的排便感觉、肛门控制力、排便时间以及便意感方面优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术后6个月的排便次数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患者腹腔镜下超低位前切除术后的肛门动力学及肛门功能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组,效果好,值得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习举云;李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评估紫杉醇联合卡铂(TC)治疗晚期(ⅣB期)及复发性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与传统的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TP)进行比较.方法 晚期及复发性宫颈癌患者116例,其中TC组患者52例,应用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化疗;TP组患者64例,应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化疗.比较两组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和总生存率,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TC组和TP组患者人口统计学、化疗前曾接受手术、放疗(或同步放化疗)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TC组与TP组有效率(PR+CR)分别为38.5%(20/52)、40.6%(26/64),疾病控制率(PR+CR+SD)分别为59.6%(31/52)、57.8%(37/6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C组和TP组中位生存时间、5年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C组Ⅲ~Ⅳ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5.7%,低于TP组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组Ⅲ~Ⅳ级骨髓抑制、肾毒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T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C和TP方案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和总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是TC方案可明显降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并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因而在治疗晚期及复发性宫颈癌时值得应用.
作者:宋丹;孔为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淋巴结的清扫数目与术后胸腔引流量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依据淋巴结总清扫数目、淋巴结清扫方式和淋巴结清扫位置,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组,术后6h内每隔2h测量并记录胸腔引流量,分析并探讨NSCLC手术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胸腔引流量的相关性.结果 1)淋巴结总清扫数目与胸腔引流量体积呈正相关,淋巴结清扫数目越多,术后胸腔引流量体积越大;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更适合采用SML的方法清扫淋巴结,尤其是淋巴结清扫数目15个以上的患者,淋巴结清扫方式和清扫数目与术后胸腔引流量呈正相关;3)淋巴结清扫数目超过15个的NSCLC的患者经常接受系统性左右纵隔淋巴结清扫和肺门淋巴结清扫,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胸腔引流量呈正相关.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淋巴结的清扫数目与术后胸腔引流量呈正相关,淋巴结的清扫数目越多,胸腔引流量越大.
作者:聂晓进;刘海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Nedd4L对前列腺癌患者TrkA抑癌性泛素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60例前列腺癌组织(PC组)及24例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BPH组)中Nedd4L及TrkA的水平,分析Nedd4L和TrkA的相关性,同时分析NEDD4L和TrkA的水平分别与前列腺癌临床特征(年龄、Gleason评分、TNM分期)的关系.采用免疫印迹法进一步检测TrkA蛋白水平和TrkAde泛素化水平.结果 ①PC组Nedd4L的mRNA水平显著低于BPH组Nedd4L的mRNA水平(t=13.01,P<0.0001);PC组TrkA mRNA水平明显高于BPH组TrkA mRNA水平(t=8.097,P<0.0001),且Nedd4L mRNA水平与TrkA mRN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γ=-0.8029,P=0.0156).②Nedd4L水平与患者年龄、Glea-son评分、TNM分期呈明显负相关(P<0.05),TrkA mRNA水平与患者年龄、Gleason评分、TNM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③PC组TrkA蛋白水平显著高于BPH组TrkA蛋白水平(t=11.06,P<0.0001),而PC组TrkA泛素化水平显著低于BPH组TrkA泛素化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538,P<0.0001).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中Nedd4L表达水平下调,TrkA表达水平上调,TrkA泛素化水平的降低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赵娟;崔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幕上Ⅱ级胶质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15例幕上Ⅱ级胶质瘤的临床资料,记录每个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的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Log-rank法检验差异的显著性,对在单因素分析中P<0.05者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的因素包括年龄、首发症状、术前KPS评分、肿瘤长径、肿瘤形态、肿瘤强化程度、病理类型、手术切除程度、术后放疗(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术前KPS评分、肿瘤强化程度、手术切除程度和术后放疗等因素对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影响更为显著(P值均<0.05).结论 患者的年龄、术前KPS评分、肿瘤强化程度、手术切除程度和术后是否放疗等因素,是影响幕上Ⅱ级胶质瘤的预后因素.
作者:朱文锐;田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CD10和Bcl-6在Castleman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经病理诊断的Castleman病10例,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13例,滤泡性淋巴瘤13例,其中包括手术切除标本和活检穿刺标本,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各组的CD10和Bcl-6的表达情况.结果 CD10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Castleman病与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Castleman病与滤泡性淋巴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Bcl-6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Castleman病与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及滤泡性淋巴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 CD10和Bcl-6可作为Castleman病的诊断及其与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和滤泡性淋巴瘤鉴别诊断的免疫学标志物.Castleman病的发病过程可能与Bcl-6基因异常有关;Bcl-6基因异常可能是Castleman病形态学改变的基础.
作者:韩鸿雁;李晓兵;许春伟;张凤霞;乔西平;陈宁;韩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宫颈上皮内瘤变(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 , CIN )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1组癌前病变,好发于育龄期妇女,且发病患者越来越年轻[1]. CIN分为3级,一般对Ⅰ级CIN患者无需治疗,病情能自动消失,而Ⅱ、Ⅲ级CIN患者需要治疗,有报道显示CINⅡ病情自动消失的几率更大,但其与CINⅢ的组织学较难区分,因此为安全起见,也需要进行宫颈锥切术[2-3].
作者:邢艳梅;武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对三维宫旁插植后装放疗与体外调强放射治疗在宫颈癌放疗后宫旁残留后程加量中对靶区、膀胱、乙状结肠及直肠的剂量学对比研究.方法 1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在完成全部放疗后宫旁残留进行宫旁后程加量,用ONCENTRA治疗系统分别设计三维后装放疗计划及体外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利用体积直方图分别评价膀胱、直肠、乙状结肠的受照剂量;比较两组间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受照剂量的差别.结果 两种放疗方法均能很好覆盖靶区,满足计划要求,三维插植后装放疗直肠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3.24±1.21)Gy、(2.98±1.01)Gy、(2.43±0.87)Gy,膀胱平均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2.04±0.58)Gy、(1.82±0.56)Gy、(1.46±0.32)Gy,乙状结肠平均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1.37±0.61)Gy、(0.91±0.24)Gy、(0.76±0.19)Gy.体外调强放射治疗直肠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4.84±1.34)Gy、(4.32±1.12)Gy、(3.76±1.01)Gy,膀胱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3.43±1.12)Gy、(3.10±1.02)Gy、(2.69±1.01)Gy,乙状结肠平均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2.37±0.98)Gy、(2.05±0.78)Gy、(1.77±0.88)Gy.与体外调强放疗计划对后程加量中相比,三维宫旁插植后装放疗对直肠、乙状结肠、直肠的剂量更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CT图像引导下三维宫旁插植后装放疗在宫旁残留后程加量中对膀胱、乙状结肠及直肠的保护更好,将能降低膀胱、乙状结肠、直肠并发症出现概率.
作者:钟沛霖;冯梅;程燕铭;李秀华;郭爱华;蔡勇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系统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r)联合顺铂与单药顺铂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MP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搜索Pubmed、Embase、CBM、CNKI、万方及维普数据库系统,检索关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与单药顺铂治疗MPE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应用STATA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总共纳入17篇RCT,总计110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联合组)的胸腔积液缓解率高于单药顺铂(观察组)(RR=1.623,95%CI=1.472~1.789;Z=9.71,P=0.000),联合组的KPS评分改善率高于观察组(RR=1.592,95%CI=1.422~1.782;Z=8.09,P=0.000).在消化道不良反应方面,联合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RR=1.204,95%CI=1.003~1.447;Z=1.99,P=0.047).而肝肾毒性、骨髓抑制、发热、疲乏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现阶段研究结果证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治疗MPE的疗效优于单药顺铂,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好,期待纳入更多高质量研究进一步分析.
作者:蒋俊;解佳奇;张丽;汪义纯;权循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抗乙肝病毒治疗对乙肝中晚期肝癌患者化疗的疗效影响,探讨化疗联合应用抗乙肝病毒治疗的必要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行化疗治疗同时抗乙肝病毒治疗、病例资料完整的乙肝后中晚期肝癌患者,以同期仅行化疗治疗的乙肝后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比较2组患者的肿瘤治疗效果、生存期等指标.结果 抗病毒治疗组3个月、6个月病情稳定(SD)率分别为66.39%、45.08%,明显高于非抗病毒治疗组(P<0.05).6个月抗病毒治疗组AFP水平明显低于非抗病毒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6个月后抗病毒治疗组HBV-DNA转阴率分别是为30.33%,49.18%,均低于非抗病毒治疗组.抗病毒治疗组的累积生存率均高于非抗病毒治疗组的患者.结论对于中晚期乙肝后肝癌患者,应用抗病毒药物是必要的,它可以提高综合治疗效果、有效改善预后.
作者:陈武松;邱其武;韩琴丽;钟卫卫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胸腔镜手术对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80例早期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疗效、观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治愈率(87.5%)高于对照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3,P<0.05),且术后的引流置管时间、术后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5%vs 27.5%,χ2=9.52,P<0.05).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肺癌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景瑞军;陈鑫;王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B超或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效果,探讨佳的诊断方式.方法 按性别和年龄采用1:1配对研究方式选取病例组和对照组样本,在掌握其B超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直径和AFP结果的基础上,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得到直径和AFP的佳分界值,进而比较B超和AFP单用或联用时诊断HCC的效果.结果 病例组患者B超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直径和血清AFP值都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3.53±1.88)cm vs.(2.10±2.12)cm,T=4.441,P<0.01;(211.61±322.77)ng/ml vs.(110.08±211.81)ng/ml,T=2.324,P=0.023].利用B超诊断时曲线下面积为0.69,虽然大于AFP诊断时的曲线下面积0.61,但2个面积值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Z=1.30,P=0.09).利用B超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直径值诊断HCC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但B超联合AFP的诊断特异度高,达到了96.3%.利用AFP诊断和B超诊断具有明显的差异性(χ2=156.755,P<0.01),并且2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较差(Kappa=0.157,P=0.023).结论 B超和AFP在HCC的诊断上具有明显差异,并且一致性较差,单独使用B超诊断时的灵敏度较单独使用AFP诊断时要高,但两者联合诊断时的特异度要明显优于其单独使用时的诊断模式.
作者:李建雄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卵巢癌新辅助治疗对lncRNA差异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分析ln-cRNA PVT1在卵巢癌和相邻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Kaplan-Meier生存分析PVT1表达与患者生存率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PVT1表达的预后意义.结果 相比邻近非肿瘤组织,PVT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强.PVT1表达与临床分期和N分级(P<0.05)有关.高PVT1表达水平患者总生存时间较短.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PVT1可能是总体生存率较低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lncRNA PVT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进展相关,PVT1可作为一个潜在的分子生物标记物,用于预测卵巢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刘韵;权效珍;覃小敏;兰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对C57BL/6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血管抑制作用.方法 C57BL/6近交系小鼠30只,造模后,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使用生理盐水、环磷酰胺(CTX)及HSYA(分低、中、高3个剂量)作用于动物模型.观察各组肿瘤体积大小,分析小鼠生长曲线,并在造模第22天处死所有小鼠,无菌条件下剥取瘤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不同浓度HSYA在不同视野下对肿瘤血管的抑制情况.结果 HSYA中、小剂量组对小鼠移植瘤血管生成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 中药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血管生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高亭;蒋引娣;李敏;何小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治疗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癌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采用0.3 mg/kg地佐辛治疗,Ⅱ组采用2.0μg/kg舒芬太尼治疗,Ⅲ组采用0.3 mg/kg地佐辛+2.0μg/kg舒芬太尼联合治疗.记录所有患者药物治疗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用药后2、4、12、24、48 h的VAS镇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用药前后生命体征均无明显变化(P>0.05),3组患者的VAS镇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Ⅲ组各时段VAS镇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且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与其他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对癌痛的治疗效果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可以安全用于晚期癌症患者.
作者:王艳冰;孟凡颖;李文亮;夏海波;陈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为了提高分类和检索准确率从哈萨克族食管癌X射线医学图像中提取感兴趣区域.方法 通过40幅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X射线医学图像中得出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医学图像直方图特征并利用此特征分别采用区域增长法和全阈值法分割100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医学图像,并利用面积大小差异和平均表面距离评价分割结果.结果 分割后的图像与手工分割的图像进行比较评价得出区域增长法与手工分割图像面积平均相差4.1606%,平均表面距离相差1个像素点而全阈值法分割后图像面积平均相差13.056%,平均表面距离相差3个像素点.结论 区域增长法比较适合分割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X射线医学图像.此研究不仅能提高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辅助诊断系统的诊断准确率并对以后的食管癌医学图像分割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伊力扎提·阿力甫;木拉提·哈米提;严传波;阿布都艾尼·库吐鲁克;姚娟;杨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分析不同发病部位原发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手术成功且术后病理及随访资料齐全的胃癌病例318例,其中胃上部癌82例,胃中部癌90例,胃下部癌146例.结果 3组患者性别和年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BMI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手术根治情况、病灶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病理学分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淋巴结转移、生长方式和组织学分型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上部癌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胃中部癌和胃下部癌患者(P<0.05).结论 不同发病部位原发性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差异,认识不同部位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胡晓峰;李磊;聂双发;郭飞;杨东东;王贵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hrombin activated fibrinolysis inhibitor,TAFI)和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收集原发性胃癌患者106例为实验组.同时,收集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测定血浆中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抗原(TAFI:Ag)及TAT水平.结果 实验组血浆TAFI:Ag及TAT水平分别为(30.0±2.5)μg/mL及(36.3±3.4)ng/mL,对照组血浆TAFI:Ag及TAT水平分别为(22.5±2.5)μg/mL及24.5±2.5 ng/mL,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患者TAFI抗原及TAT水平随临床分期的进展而增高,Spearman秩相关分析提示,其与术后病理分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4及0.881.用ROC曲线研究TAFI抗原和TAT两项指标的检验效能显示:TAFI抗原的临界值为26.25μg/mL(AUC=0.915,P<0.05);TAT的临界值为29.15 ng/mL(AUC=0.852,P<0.05).结论 胃癌患者体内TAFI及TAT水平均显著升高,并与胃癌病理分期呈正相关,提示其作为胃癌诊治的辅助实验室指标或有可观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麻醉对肝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6例实施肝癌手术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44例)和异氟醚组(S组,42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IL-6的变化及差异,记录患者实施切除术后的不良反应,并测量患者的体力状况(KPS)评分和体质量.结果 2组患者在实施切除术后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8+、NK细胞浓度较麻醉前均明显降低,IL-6较麻醉前明显升高,且手术后1 d丙泊酚组NK细胞数量低于异丙醚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在手术后3 d血清中IL-6浓度恢复至麻醉前水平,而异氟醚组仍高于麻醉前水平.丙泊酚组白细胞下降率(50.0%),低于异氟醚组(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体力状况(KPS)评分和体质量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丙泊酚对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明显影响,但白细胞下降率低于异氟醚麻醉,对于白细胞较低的患者适合采用此方法麻醉.
作者:程勇;张晓庆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