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剂量螺旋CT对肺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的临床研究

华红伟;倪裕丰;王永杰;张明;梁洪享;刘合代;廖志军;袁翠堂;丁罡

关键词:低剂量螺旋CT, 肺癌, 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低剂量螺旋CT对筛查早期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052例肺癌高危人群分别接受DR胸片及低剂量螺旋CT肺部扫描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7052例肺癌高危人群受检者经低剂量螺旋CT扫描,共筛查出肺结节共1527例,其中经病理确诊肺癌共96例,肺癌总体检出率为1.36%,高于DR的检出率(0.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螺旋CT能够提高肺内非钙化结节的检出率,对早期诊断肺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胸腹腔镜和开放手术对食管癌的安全性评估及远期疗效比较

    目的 评估胸腔镜腹腔镜和开放手术治疗食管癌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134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9例使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根治术,其余85例采用传统的开放性手术.评估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远期疗效.结果 手术过程中开放组3例死亡,腔镜组未出现死亡.2组在术后住院时间及胸管留置时间上无明显差异;腔镜组手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2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开放手术组.结论 微创食管癌手术在手术出血、术后恢复以及远期疗效上有着很明显的优势.

    作者:聂晓进;刘海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替莫唑胺联合贝伐单抗对星形细胞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究替莫唑胺联合贝伐单抗对星形细胞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替莫唑胺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和替莫唑胺单独治疗,治疗组15例,对照组15例.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12.3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6.5个月),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18.1个月,与对照组的17.5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治疗组客观治疗有效率为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莫唑胺联合贝伐单抗治疗星形细胞瘤效果明显好于替莫唑胺单独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董亭方;贵永堃;牛晓露;刘丽;闫海清;张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结肠癌分期对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的应用价值和远期疗效

    目的 探讨结肠癌的分期对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的应用价值及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结肠癌分期标准Dukes分期方法进行术前分期,Dukes A期20例、B期35例、C期28例、D期17例.所有患者都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制定10年的远期疗效观察目标.结果 淋巴结清扫量:Dukes A期(21.25±4.02)枚,B期(20.56±3.89)枚,C期(13.32±2.88)枚,D期(12.23±2.45)枚,Dukes A、B期数量明显多于C、D期数量;平均出血量、并发症发病率:Dukes A期

    作者:曾涛;李伟学;钟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ER、PR和HER2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脑转移瘤发生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ER、PR和HER2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脑转移瘤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35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24例出现脑转移瘤患者为转移组,111例非脑转移瘤者为非转移组.采用免疫组化法(IHC),检测转移组和非转移组乳腺癌组织中ER、PR和HER2表达水平.结果 转移组ER阳性率为29.2%,显著低于非转移组的56.8%(P<0.05);转移组PR阳性率为25.0%,显著低于非转移组的54.9%(P<0.05);转移组HER2阳性率为62.5%,显著高于非转移组的18.9%(P<0.05);ER(-)、PR(-)和HER2(+)联合检测乳腺癌脑转移的灵敏度为64.00%,特异性为87.27%、准确性为82.96%.结论 乳腺癌脑转移瘤患者乳腺癌组织中ER、PR和HER2表达水平发生变化,其中ER、PR的表达缺失及HER2的过表达可能参与脑转移瘤的发生发展,ER、PR阴性表达与HER2蛋白阳性表达联合检测乳腺癌脑转移的准确性良好,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金红艳;刘倩;葛四平;田勇;赵能刚;何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新疆儿童肾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研究

    目的 探讨儿童肾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儿童肾母细胞瘤(包含3例会诊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肿瘤的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点.结果 22例儿童肾母细胞瘤年龄6个月~11岁,≤5岁者共19例(86%),男/女比例1:1.75,维族16例,汉族6例,维族明显高于汉族.肿瘤大径4~17 cm(平均9.9 cm).镜下:肿瘤主要由3种成分构成:未分化的胚芽组织、间叶成分和上皮成分,以混合型多.免疫组化:AE1/AE3,Vimentin,WT1阳性率分别为73.7%,84.2%,89.5%;Ki-67值为10%~90%(平均57.4%).肿瘤伴横纹肌及神经内分泌分化时Desmin(26.3%),NSE(52.6%)阳性.结论 肾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肾原发性恶性肿瘤,肿瘤呈三相分化,免疫组化表达AE1/AE3、Vimentin、WT1、Desmin和NSE,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宋新兰;付娟娟;胡小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放疗前肺功能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性肺炎的预测价值

    目的 观察肺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探讨放疗前肺功能参数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性肺炎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81例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并符合入组条件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放疗前基础肺功能测定,并记录剂量体积参数,观察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对患者临床资料、肺功能参数、剂量体积参数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价肺功能参数预测放射性肺炎的价值.结果 全组患者中17例出现≥2级放射性肺炎,占21.0%(17/81),其中2级15例,3级2例,无4、5级放射性肺炎发生.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前肺功能指标FEV1.0、FEV1.0/FVC、DLCO及放疗计划指标PTV体积、双肺MLD、V5、V20、V30,均影响患者≥2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P<0.05).≥2级放射性肺炎组患者肺功能参数FEV1.0、FEV1.0/FVC、DLCO指标值均低于0、1级放射性肺炎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EV1.0、FEV1.0/FVC、DLCO等相关肺功能指标值并非≥2级放射性肺炎的独立影响因素,仅双侧肺脏MLD、V5、V20及V30为患者≥2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基础肺功能参数FEV1.0、FEV1.0/FVC、DLCO在≥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预测方面具有一定价值,肺功能受损是放射性肺炎的高危因素,但并非影响放射性肺炎的独立因素.

    作者:王天昶;冯杏;王浩;王锋刚;吴磊;张彦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沉默Epha2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生物学性状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

    目的 探究沉默Epha2基因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生物学性状的改变及对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高表达EGFR,对EGFR-TK1吉非替尼敏感),筛选对Epha2基因具有有效下调作用的siR-NA序列,并利用筛选得到的有效siRNA转染PC3细胞,分别在RNA水平与蛋白水平观察Epha2的下调效果;转染细胞后,加入吉非替尼共培养48 h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同时,观察转染后对三维培养的模型条件下PC3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结果 从设计的四条siRNA中筛选得到一条有效下调Epha2基因表达的序列,利用该siRNA转染前列腺癌细胞PC3后,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强了吉非替尼诱导PC3细胞的凋亡,同时减少了PC3在三维培养条件下的血管生成拟态.结论 抑制Epha2基因的表达可促进前列腺癌细胞PC3的凋亡,减少PC3的血管生成拟态,Epha2基因可作为临床治疗前列腺癌的靶点.

    作者:曹阳;李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循证医学模式对脑膜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循证模式干预对脑膜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将80例脑膜瘤手术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医学模式进行治疗.统计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采用MOS SF-36量表对2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共有4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50%(9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情感健康、躯体生理健康总评、心理生理健康总评得分分别为(16.27±1.18)分、(3.62±0.20)分、(1.34±0.14)分、(11.20±1.15)分、(17.62±1.35)分、(5.34±0.27)分、(5.74±0.15)分、(18.74±1.25)分、(65.41±3.87)分和(25.91±2.20)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循证模式进行临床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脑膜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高亚东;王祝峰;张百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对食管癌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同步放化疗(CCRT)与序贯放化疗(SCRT)治疗食管癌的远期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2个研究1933例患者,结果显示,同步放化疗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1年疾病局部控制率、2年疾病局部控制率、3年疾病局部控制率[OR=2.41,95%CI(1.48,3.91),P=0.0004]优于序贯放化疗组,在远处转移方面,两组无差别.结论 同步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的1、2、3年生存率,1、2、3、年局部局部控制率优于序贯放化疗,但受纳入研究的质量的影响,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作者:杨健筌;郭文;李光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F-PSA/T-PSA联合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MRI联合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以及总PSA(T-PSA)比值对于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病理确诊为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103例患者,比较单独应用MRI以及MRI联合F-PSA/T-PSA诊断PCa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结果 103例患者中有39例患者被诊断为PCa,其中MR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分别为89.74%、81.25%、85.87%,将MRI以及F-PSA/T-PSA比值联合诊断,发现选取0.15为截点时对PCa具有大的诊断价值,其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分别为87.18%、89.06%、89.91%.结论 MRI联合F-PSA/T-PSA可以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率,有助于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并进行治疗.

    作者:逄琳;陈新;王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GDP方案治疗复发和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GD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地塞米松)治疗复发和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用GDP方案治疗的19例复发和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治疗后缓解情况、复发率、生存率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19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其中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5例,稳定(SD)4例,进展(PD)3例,总有效率为52.6%.1年总生存率为48.8%.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其中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5.8%,Ⅲ~Ⅳ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21.1%,恶心呕吐反应一般对症治疗可恢复,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GDP方案治疗难治和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好,副作用可以耐受,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推广的挽救治疗方案.

    作者:王浩;张晓波;刘锋;刘秋艳;宋艳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LncRNA与肾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lncRNA是一组内源性,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单位,缺少特异性开放阅读框,几乎不具备蛋白编码功能的RNA分子,也称为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可在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表观遗传学水平等方面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从而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等生命过程. 近年来研究发现lncRNA有着类似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并与肾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lncRNA在肾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并探讨lncRNA与肾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寻找肾癌分子标志物、药物靶点提供新的方向.

    作者:田跃军;洪梅;陶燕;郭琦;王志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DC-CIK联合化疗对消化道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DC-CIK联合化疗对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每组40例.单纯化疗组采用消化道肿瘤的经典化疗FOLFOX方案;联合治疗组在单纯化疗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DC-CIK细胞免疫治疗,疗程均为2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免疫五项的检测和生活质量评分,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纯化疗组治疗后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较差;联合治疗组治疗后机体免疫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DC-CIK联合化疗能显著提高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是治疗消化道肿瘤的1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方法.

    作者:全红艳;田媛;郝建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62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按照年龄、性别、病理分型、临床分期等因素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间患者使用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的效果,筛选出相关影响因素,并对不同组间的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的化疗疗效与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病理分型、化疗方法等无明显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与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化疗疗效的独立因素,年龄越低、临床分期越低的患者的化疗疗效越好(P<0.05).不同年龄患者间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年龄≥60岁组患者的生理状况、功能状况、肺癌特异性状况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年龄<60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较高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分期较低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与临床分期是患者化疗疗效及生存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越低、临床分期越低的患者化疗疗效越好,但就预后生存质量而言,年龄较低患者由于承受了较重的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其生存质量往往会差于年龄较长患者.

    作者:傅文喜;严峻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不同治疗方法对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年轻乳腺癌患者(年龄≤35岁)保乳手术及改良根治术后的疗效.方法 临床纳入年轻乳腺癌患者90例.其中,保乳手术患者45例,进行改良根治术患者45例.观察两组患者3年生存情况、手术情况、生活质量等.结果 保乳组3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分别为95.56%、2.22%、2.22%,根治组3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分别为91.11%、4.44%、6.67%,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保乳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改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保乳组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社会功能(SF)以及精神健康(MH)评分均明显优于改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年轻乳腺癌患者进行保乳手术以及改良根治术均能够起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的生存率及复发率均没有明显的影响.但保乳手术具有创伤小、临床恢复快且能够提高生活质量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王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右丙亚胺对接受表柔比星化疗的胃癌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右丙亚胺对接受表柔比星(EPI)联合化疗方案的胃癌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 将66例应用含表柔比星方案化疗的患者分成右丙亚胺联合EOX化疗组和EOX化疗组2组,分别采用EOX方案化疗6个周期,以及EOX联合右丙亚胺治疗6个周期,观察2组的心电图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在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方面,右丙亚胺联合EOX化疗组和EOX化疗组分别为12.1%(4/33)和36.4%(12/3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OX化疗组中,出现心电图异常的患者中有12例予以右丙亚胺治疗,经治疗,6例出现心脏损害加重,4例异常心电图保持稳定,2例心电图恢复正常.结论 右丙亚胺对使用表柔比星的胃癌患者的心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对已经形成的损害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谢和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老年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在对老年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的分析.方法 将80例食管癌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手术前采用新辅助放化疗后,再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直接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达到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P<0.05),并且患者在治疗后,恶心呕吐、骨髓抑制以及食管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结果表明观察组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肿瘤的局部控制率以及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放化疗在提高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对肿瘤的局部控制、患者生存率以及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岳泓旭;徐新建;李飞;王文豪;高占杰;李宝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支气管肺癌影像学的临床诊断观察

    目的 根据支气管肺癌的影像学特征,分析探讨误诊原因,并总结经验以提高支气管肺癌影像学诊断的正确率.方法 选取经病理诊断证实为支气管肺癌患者80例,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影像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影像学资料的特点,对误诊病例的误诊原因加以讨论.结果 经影像学诊断为肺癌患者73例,误诊患者7例,误诊率达8.75%,误诊时间平均为3个月,误诊疾病主要为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鳞癌误诊患者3例,腺癌误诊患者2例,其他误诊患者2例.结论 对支气管肺癌的影像学资料进行仔细观察分析,结合病例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能够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作者:张大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31例原发性肺黏液腺癌的CT表现与病理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肺黏液腺癌的CT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 选取31例原发性肺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肺黏液腺癌,且术前影像资料和相关病理资料均完整.结果 31例病例中,周围型26例(83.9%),中央型5例(16.1%),不规则、磨玻璃结节14例(45.2%)、伴毛刺征11例(35.5%)、分叶征14例(45.2%).结论 原发性肺黏液性腺癌,以周围型居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可呈现为软组织密度不规则团块影或磨玻璃结节,伴分叶征、毛刺征.

    作者:英天舒;张晓晔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小细胞肺癌内科个体化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针对小细胞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一线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PCR检测患者体内各基因表型,针对性选择每个患者潜在的敏感化疗药物进行治疗.统计各组患者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和安全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总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其复发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KPS评分明显较高.结论 通过检测与肿瘤药物相关的基因,可以指导临床针对性用药,从而避免无效化疗,减少患者痛苦,同时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朱娜;胡鑫;黄禹;杨春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