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腹腔镜和开放手术对食管癌的安全性评估及远期疗效比较

聂晓进;刘海平

关键词:胸腔镜, 腹腔镜, 食管癌
摘要:目的 评估胸腔镜腹腔镜和开放手术治疗食管癌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134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9例使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根治术,其余85例采用传统的开放性手术.评估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远期疗效.结果 手术过程中开放组3例死亡,腔镜组未出现死亡.2组在术后住院时间及胸管留置时间上无明显差异;腔镜组手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2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开放手术组.结论 微创食管癌手术在手术出血、术后恢复以及远期疗效上有着很明显的优势.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肝癌患者行切除术后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肝癌患者行切除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情况,帮助临床麻醉方式的选择.方法 选取行肝癌切除术老年患者18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75例患者为全身麻醉组,87例患者为硬膜外麻醉组.使用MMSE测量技术评定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认知功能,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在术后自主呼吸及定向力的恢复方面,硬膜外麻醉组患者所需要的时间明显低于全麻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减退,其中全麻患者的MMSE评分下降更加明显(P<0.05).2组患者在术后均有POCD的发生,其中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的POCD发生率为11.49%,全麻组患者的POCD发生率为28.0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对行肝癌切除术的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作用较小,患者能早期恢复正常的神经系统功能,可以作为老年肝癌患者行切除术时麻醉方式的理想选择.

    作者:邓清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GDP方案治疗复发和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GD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地塞米松)治疗复发和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用GDP方案治疗的19例复发和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治疗后缓解情况、复发率、生存率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19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其中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5例,稳定(SD)4例,进展(PD)3例,总有效率为52.6%.1年总生存率为48.8%.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其中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5.8%,Ⅲ~Ⅳ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21.1%,恶心呕吐反应一般对症治疗可恢复,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GDP方案治疗难治和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好,副作用可以耐受,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推广的挽救治疗方案.

    作者:王浩;张晓波;刘锋;刘秋艳;宋艳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癌的发生率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癌的发生率及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以534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岛素(FINS)以及甲状腺彩超检查的结果,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癌发生率及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癌的发生率为19.7%,女性的发生率为12.4%,高于男性6.4%,且随年龄的增加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影响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癌患者3年生存率的主要相关因素为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程和胰岛素依赖.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病程、胰岛素抵抗是影响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癌的患病率较高,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病程、胰岛素抵抗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实践中,应及时对患者进行甲状腺癌筛查,早发现早治疗,以减少甲状腺癌的发生.

    作者:罗德富;李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血清PG水平对肝癌患者胃黏膜状况的评估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PG水平对肝癌患者胃黏膜状况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肝癌患者100例,根据McCor-mack标准对患者的PHG发生情况进行评定,并因此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按照Child-Pugh评分系统进行分级,患者被分为A级、B级、C级.分析不同Child-Pugh分级与肝癌患者的PHG关系;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PG水平;比较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的血清PG水平;比较不同发病原因的患者的血清PG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肝功能明显较对照组患者差;研究组患者的PGⅠ、PGⅠ/PGⅡ水平明显较对照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的PG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级患者的PGⅠ的含量和PGⅠ/PGⅡ值较A、B级肝癌患者小,A、B级肝癌患者的PGⅠ的含量和PGⅠ/PGⅡ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B、C 3个等级的肝癌患者的PGⅡ含量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病因的肝癌患者的血清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患者胃黏膜发生病变时,血清PG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胃黏膜损伤程度进行评估,提前治疗可减少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魏若男;鲁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Twist表达与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讨Twist表达与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转移的关系.方法 纳入骨肉瘤患者10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Twist在不同病理类型骨肉瘤中的表达;并检测骨肉瘤转移组和非转移组患者Twist表达情况.结果 Twist表达主要位于细胞的胞质中,在骨肉瘤组织中其阳性率为83%;骨肉瘤恶性程度低组与恶性程度高组其表达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不同病理类型的骨肉瘤病理组织中其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wist在转移组骨肉瘤患者中阳性率为93.1%,在非转移组中阳性率为46.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wist与骨肉瘤的发病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骨肉瘤的辅助性指标,对临床的诊治及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作者:李艳;伊航;李锦明;何智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ER、PR和HER2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脑转移瘤发生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ER、PR和HER2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脑转移瘤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35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24例出现脑转移瘤患者为转移组,111例非脑转移瘤者为非转移组.采用免疫组化法(IHC),检测转移组和非转移组乳腺癌组织中ER、PR和HER2表达水平.结果 转移组ER阳性率为29.2%,显著低于非转移组的56.8%(P<0.05);转移组PR阳性率为25.0%,显著低于非转移组的54.9%(P<0.05);转移组HER2阳性率为62.5%,显著高于非转移组的18.9%(P<0.05);ER(-)、PR(-)和HER2(+)联合检测乳腺癌脑转移的灵敏度为64.00%,特异性为87.27%、准确性为82.96%.结论 乳腺癌脑转移瘤患者乳腺癌组织中ER、PR和HER2表达水平发生变化,其中ER、PR的表达缺失及HER2的过表达可能参与脑转移瘤的发生发展,ER、PR阴性表达与HER2蛋白阳性表达联合检测乳腺癌脑转移的准确性良好,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金红艳;刘倩;葛四平;田勇;赵能刚;何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LncRNA与肾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lncRNA是一组内源性,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单位,缺少特异性开放阅读框,几乎不具备蛋白编码功能的RNA分子,也称为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可在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表观遗传学水平等方面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从而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等生命过程. 近年来研究发现lncRNA有着类似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并与肾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lncRNA在肾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并探讨lncRNA与肾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寻找肾癌分子标志物、药物靶点提供新的方向.

    作者:田跃军;洪梅;陶燕;郭琦;王志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内凸型壁间子宫肌瘤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内凸型壁间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 选择内凸型壁间子宫肌瘤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组采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指标、并发症情况、卵巢功能及复发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的恶心呕吐、皮下气肿、下肢静脉血栓、低钠血症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的血清E2值明显低于术前(P<0.05),而血清FSH值明显高于术前(P<0.05),不过组间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治疗组的复发率为2.5%,对照组为12.5%,治疗组术后1年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内凸型壁间子宫肌瘤能减少手术创伤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卵巢功能的恢复,也能防止子宫肌瘤的复发,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KRAS、BRAF基因突变在大肠锯齿状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KRAS、BRAF基因突变在大肠锯齿状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100例大肠锯齿状病例经切除术后的石蜡标本进行研究.应用直接测序技术对KRAS、BRAF基因的突变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大肠锯齿状病变中KRAS基因突变率为40.00%,BRAF基因突变率为6.67%.所有大肠锯齿状病变患者中有40例检出KRAS基因突变,突变率为40.00%,其中KRAS基因12、13密码子突变率分别为30.00%以及10.00%.KRAS基因突变率与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P>0.05).BRAF基因突变在>65岁患者以及大肠近端情况较多见(P<0.05).结论 随着KRAS、BRAF基因突变的研究不断深入,对指导临床进行随访及药物治疗预后的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艳菊;陈荣;张春莉;惠起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支气管肺癌影像学的临床诊断观察

    目的 根据支气管肺癌的影像学特征,分析探讨误诊原因,并总结经验以提高支气管肺癌影像学诊断的正确率.方法 选取经病理诊断证实为支气管肺癌患者80例,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影像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影像学资料的特点,对误诊病例的误诊原因加以讨论.结果 经影像学诊断为肺癌患者73例,误诊患者7例,误诊率达8.75%,误诊时间平均为3个月,误诊疾病主要为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鳞癌误诊患者3例,腺癌误诊患者2例,其他误诊患者2例.结论 对支气管肺癌的影像学资料进行仔细观察分析,结合病例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能够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作者:张大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靶控输注丙泊酚与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老年肿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靶控输注丙泊酚与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老年肿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老年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七氟烷吸入麻醉)和观察组(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每组各40例.根据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和比较2组术前,术后1 h、3 h、6 h、12 h、24 h MMSE评分变化情况并观察2组麻醉恢复、不良反应、满意度.结果 与术前相比,对照组术后1 h、3 h、6 h MMSE评分及观察组术后1 h、3 h MMSE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术后相比,观察组术后1 h、3 h、6 h MMSE评分均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应答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恶心呕吐、眩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降低,麻醉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 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小,麻醉满意度、安全性均较高.

    作者:吴昌会;赵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美兰注射在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美兰注射在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即将进行广泛子宫切除和淋巴结清扫的患者82例,开腹手术前5 min在宫颈3、6、9、124点注射美兰,然后术中探查颜色呈蓝色的淋巴结被认为是前哨淋巴结.观察淋巴结、淋巴管蓝染情况,将蓝染的淋巴结视为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并切除,之后常规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加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及非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分别送病理检查,并检查其分布部位.结果 在宫颈注射美兰5 min后进行手术,在术后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术前选择宫颈6点为注射处的患者中前哨淋巴结阳性率为97.56%(80/82),3、9、12点处送检结果显示为前哨淋巴结的比率分别为2.4%、1.2%、1.2%.而相比同样的常规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加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检出率为91.46%(75/82),在闭孔窝处淋巴结多.结论 在宫颈癌患者中前哨淋巴结的示踪标记可以利用美兰进行标记,且注射部位为宫颈6点处.

    作者:李琳;邢辉;覃小敏;周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老年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在对老年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的分析.方法 将80例食管癌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手术前采用新辅助放化疗后,再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直接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达到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P<0.05),并且患者在治疗后,恶心呕吐、骨髓抑制以及食管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结果表明观察组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肿瘤的局部控制率以及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放化疗在提高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对肿瘤的局部控制、患者生存率以及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岳泓旭;徐新建;李飞;王文豪;高占杰;李宝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宫颈冷刀锥形切除和LEEP治疗CINⅡ级的预后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宫颈冷刀锥形切除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CINⅡ级的预后及疗效情况.方法 将148例CINⅡ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EEF组患者74例采用LEEF手术治疗;CKC组患者74例采用CKC手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观察两组患者随访情况、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疗效情况.结果 LEEF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CKC组患者(P<0.05).术后宫颈修复光滑例数,TCT检查、阴道镜检查和HPV检查阴性例数,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LEEF组患者术后发生宫颈管狭窄和术后出血例数明显少于CKC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LEEF治疗CINⅡ级操作更简便,治疗效果更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作者:李亚;朱继红;张涛;郭艳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替莫唑胺联合贝伐单抗对星形细胞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究替莫唑胺联合贝伐单抗对星形细胞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替莫唑胺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和替莫唑胺单独治疗,治疗组15例,对照组15例.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12.3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6.5个月),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18.1个月,与对照组的17.5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治疗组客观治疗有效率为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莫唑胺联合贝伐单抗治疗星形细胞瘤效果明显好于替莫唑胺单独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董亭方;贵永堃;牛晓露;刘丽;闫海清;张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舌骨下肌皮瓣修补口腔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舌骨下肌皮瓣修补口腔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其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 将行肌皮瓣修补口腔肿瘤术后缺损的3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采用舌骨下肌皮瓣逆行法或顺行法进行修补,对照组采用其他部位肌皮瓣进行修补.比较2组患者皮瓣的完全成活率、总体成活率,术后3年、5年患者存活率及后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中2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皮瓣完全成活率、总体成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年及5年患者存活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具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顺行法疗效明显优于逆行法(P<0.05).结论 舌骨下肌皮瓣应用于口腔肿瘤术后缺损的修补中疗效显著,其中顺行法修补疗效更为满意.

    作者:杜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右丙亚胺对接受表柔比星化疗的胃癌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右丙亚胺对接受表柔比星(EPI)联合化疗方案的胃癌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 将66例应用含表柔比星方案化疗的患者分成右丙亚胺联合EOX化疗组和EOX化疗组2组,分别采用EOX方案化疗6个周期,以及EOX联合右丙亚胺治疗6个周期,观察2组的心电图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在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方面,右丙亚胺联合EOX化疗组和EOX化疗组分别为12.1%(4/33)和36.4%(12/3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OX化疗组中,出现心电图异常的患者中有12例予以右丙亚胺治疗,经治疗,6例出现心脏损害加重,4例异常心电图保持稳定,2例心电图恢复正常.结论 右丙亚胺对使用表柔比星的胃癌患者的心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对已经形成的损害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谢和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胸腹腔镜和开放手术对食管癌的安全性评估及远期疗效比较

    目的 评估胸腔镜腹腔镜和开放手术治疗食管癌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134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9例使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根治术,其余85例采用传统的开放性手术.评估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远期疗效.结果 手术过程中开放组3例死亡,腔镜组未出现死亡.2组在术后住院时间及胸管留置时间上无明显差异;腔镜组手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2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开放手术组.结论 微创食管癌手术在手术出血、术后恢复以及远期疗效上有着很明显的优势.

    作者:聂晓进;刘海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乳腺癌患者血清HSP70和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乳腺癌(BC)HSP70和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42例BC患者作为BC组,30例同期健康体检妇女为健康组.检测两组血清HSP70和维生素D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DFS)及5年生存率(5YSR)的关系.结果 BC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均低于健康组,血清HSP70水平则高于健康组;与治疗前比较,BC组治疗后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升高,血清HSP70水平则降低(P<0.05).BC患者血清HSP70水平与其DFS和5YSR均呈负相关(γ=-0.738,-0.748,P<0.05),BC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其DFS和5YSR则均呈正相关(γ=0.742,0.792,P<0.05).结论 BC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较低而血清HSP70水平较高,且均与其预后相关,可能作为BC患者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作者:黄秀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HPIP蛋白结构功能及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HPIP蛋白是近期发现的人类蛋白,在2000年,有学者首次以PBX1为诱饵,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胎儿肝脏cDNA文库中提取得到HPIP蛋白[1] ,2012年中国学者周蕾等从人类乳腺文库中以雌激素受体β( ERβ) AF2结构为诱饵,筛选出HPIP蛋白[2]. 近期国内外研究证实HPIP蛋白在人类恶性肿瘤组织中有超表达,如乳腺癌、肝癌、胃癌、口腔癌、结直肠癌,而且在肿瘤的发生、迁移、浸润、扩散等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王榆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