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菊;陈荣;张春莉;惠起源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62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按照年龄、性别、病理分型、临床分期等因素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间患者使用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的效果,筛选出相关影响因素,并对不同组间的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的化疗疗效与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病理分型、化疗方法等无明显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与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化疗疗效的独立因素,年龄越低、临床分期越低的患者的化疗疗效越好(P<0.05).不同年龄患者间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年龄≥60岁组患者的生理状况、功能状况、肺癌特异性状况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年龄<60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较高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分期较低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与临床分期是患者化疗疗效及生存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越低、临床分期越低的患者化疗疗效越好,但就预后生存质量而言,年龄较低患者由于承受了较重的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其生存质量往往会差于年龄较长患者.
作者:傅文喜;严峻 刊期: 2016年第04期
lncRNA是一组内源性,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单位,缺少特异性开放阅读框,几乎不具备蛋白编码功能的RNA分子,也称为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可在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表观遗传学水平等方面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从而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等生命过程. 近年来研究发现lncRNA有着类似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并与肾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lncRNA在肾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并探讨lncRNA与肾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寻找肾癌分子标志物、药物靶点提供新的方向.
作者:田跃军;洪梅;陶燕;郭琦;王志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40例,共计45个病灶,病灶大径≤3 cm,使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病灶分别进行诊断,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 45个病灶中38个中-低分化癌动脉期明显增强,7个病灶高分化癌动脉期明显增强;超声造影、常规超声与增强CT诊断的正确率分别为90.0%、77.5%、82.5%.结论 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中,超声造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早期诊断率,为临床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作者:陈锋;廖锦堂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肺黏液腺癌的CT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 选取31例原发性肺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肺黏液腺癌,且术前影像资料和相关病理资料均完整.结果 31例病例中,周围型26例(83.9%),中央型5例(16.1%),不规则、磨玻璃结节14例(45.2%)、伴毛刺征11例(35.5%)、分叶征14例(45.2%).结论 原发性肺黏液性腺癌,以周围型居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可呈现为软组织密度不规则团块影或磨玻璃结节,伴分叶征、毛刺征.
作者:英天舒;张晓晔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同步放化疗(CCRT)与序贯放化疗(SCRT)治疗食管癌的远期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2个研究1933例患者,结果显示,同步放化疗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1年疾病局部控制率、2年疾病局部控制率、3年疾病局部控制率[OR=2.41,95%CI(1.48,3.91),P=0.0004]优于序贯放化疗组,在远处转移方面,两组无差别.结论 同步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的1、2、3年生存率,1、2、3、年局部局部控制率优于序贯放化疗,但受纳入研究的质量的影响,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作者:杨健筌;郭文;李光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并发视神经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临床纳入鼻咽癌放疗后发生视功能障碍及眼底病变的患者35例,共69只眼.分别对所有患者病变侧眼进行视力、眼底、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以及视野检查.结果 根据眼底检查的结果,可以将眼底病变分为视乳头型与视网膜型.视乳头型主要特征为视乳头水肿或苍白萎缩等;视网膜型主要特征为视网膜棉绒样斑、出血、血管异常或黄斑.35例患者中,有23例在接受放疗后3年发生视功能障碍及眼底病变.FFA检查显示,60只眼的视乳头存在缺血,45只眼的黄斑拱环缺损,54只眼出现微动脉瘤,37只眼发生视网膜内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等微循环障碍.结论 视神经萎缩、黄斑缺血或新生血管膜造成玻璃体出血以及视网膜脱离是导致鼻咽癌患者接受放疗后致盲的主要因素.
作者:曹加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在宫颈癌中光动力学调控对miR143激活Bcl-2/Bax的信号路径的影响,为光动力学联合miR143应用于宫颈癌的治疗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人宫颈癌HeLa细胞分别进行miR143干扰处理(miR143组)、光动力照射处理(PDT组)及miR143干扰联合光动力照射处理(PDT+miR143组),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及Transwell小室侵袭模型对各组处理后HeLa细胞的抑制率、凋亡率及侵袭能力进行分析,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处理前后各组细胞的miR143、Bcl-2和Bax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3组之间的细胞抑制率、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T+miR143组细胞抑制率和凋亡率分别高于PDT组和miR14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DT+miR143组穿膜细胞数显著高于miR143组和PDT组(P<0.05).处理后,3组miR143和Bcl-2 mRNA表达水平较处理前均显著升高(P<0.0001),且处理后PDT+miR143组miR143和Bcl-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PDT组和miR143组(P<0.05),而处理后3组Bax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宫颈癌中,光动力学治疗对miR143激活Bcl-2/Bax的信号路径起正向调控作用,为光动力学联合miR143治疗宫颈癌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兰艳丽;刘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癌的发生率及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以534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岛素(FINS)以及甲状腺彩超检查的结果,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癌发生率及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癌的发生率为19.7%,女性的发生率为12.4%,高于男性6.4%,且随年龄的增加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影响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癌患者3年生存率的主要相关因素为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程和胰岛素依赖.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病程、胰岛素抵抗是影响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癌的患病率较高,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病程、胰岛素抵抗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实践中,应及时对患者进行甲状腺癌筛查,早发现早治疗,以减少甲状腺癌的发生.
作者:罗德富;李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欧美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前列腺癌,其发病率和年龄呈正相关关系,是美国男性肿瘤第二位死亡原因[1-2]. 随着我国逐步老龄化,人民在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上发生改变,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不断升高[3]. 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很多,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手术是传统的治疗方式,但现代研究发现,外放射治疗、近距离放射治疗与前列腺切除手术一样,都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有效的方法,联合内分泌治疗尤为适合中高危患者[4]. 临床研究使用米托蒽醌联合泼尼松治疗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与对照组无差异,还是具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 临床也有使用中医药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内分泌药物治疗放弃去势手术的前列腺癌,具有一定的疗效[6].
作者:刘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胸腔镜腹腔镜和开放手术治疗食管癌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134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9例使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根治术,其余85例采用传统的开放性手术.评估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远期疗效.结果 手术过程中开放组3例死亡,腔镜组未出现死亡.2组在术后住院时间及胸管留置时间上无明显差异;腔镜组手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2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开放手术组.结论 微创食管癌手术在手术出血、术后恢复以及远期疗效上有着很明显的优势.
作者:聂晓进;刘海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美兰注射在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即将进行广泛子宫切除和淋巴结清扫的患者82例,开腹手术前5 min在宫颈3、6、9、124点注射美兰,然后术中探查颜色呈蓝色的淋巴结被认为是前哨淋巴结.观察淋巴结、淋巴管蓝染情况,将蓝染的淋巴结视为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并切除,之后常规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加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及非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分别送病理检查,并检查其分布部位.结果 在宫颈注射美兰5 min后进行手术,在术后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术前选择宫颈6点为注射处的患者中前哨淋巴结阳性率为97.56%(80/82),3、9、12点处送检结果显示为前哨淋巴结的比率分别为2.4%、1.2%、1.2%.而相比同样的常规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加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检出率为91.46%(75/82),在闭孔窝处淋巴结多.结论 在宫颈癌患者中前哨淋巴结的示踪标记可以利用美兰进行标记,且注射部位为宫颈6点处.
作者:李琳;邢辉;覃小敏;周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与传统开胸术治疗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行肺切除术的多种类型肺转移瘤患者48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VATS组与开胸组.VATS组手术方案为VATS,开胸组则进行传统开胸术.观察2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天数、引流量、住院天数等)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5年或至患者死亡为止,观察2组患者1年、3年、5年临床生存率.结果 VAT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天数、引流量、住院天数分别为(66.26±15.36)min、(57.65±14.30)ml、(2.62±0.68)d、(190.38±68.08)ml、(5.16±0.89)d,开胸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天数、引流量、住院天数等分别为(53.20±10.65)min、(78.77±15.92)ml、(2.57±0.63)d、(266.55±49.02)ml、(6.13±1.07)d,其中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天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5%,开胸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1年、3年、5年临床生存率分别为91.30%、56.52%、34.78%,开胸组1年、3年、5年临床生存率分别为92.00%、56.00%、36.00%,对照组1年、3年、5年临床生存率分别为85.00%、25.00%、5.00%.VATS组与开胸组3年、5年临床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VATS治疗肺转移瘤对患者的创伤较小,近期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此外,患者3年、5年生存率高于非手术患者.
作者:王坤宇;王述民;曲家骐;孟凡武;郝春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ER、PR和HER2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脑转移瘤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35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24例出现脑转移瘤患者为转移组,111例非脑转移瘤者为非转移组.采用免疫组化法(IHC),检测转移组和非转移组乳腺癌组织中ER、PR和HER2表达水平.结果 转移组ER阳性率为29.2%,显著低于非转移组的56.8%(P<0.05);转移组PR阳性率为25.0%,显著低于非转移组的54.9%(P<0.05);转移组HER2阳性率为62.5%,显著高于非转移组的18.9%(P<0.05);ER(-)、PR(-)和HER2(+)联合检测乳腺癌脑转移的灵敏度为64.00%,特异性为87.27%、准确性为82.96%.结论 乳腺癌脑转移瘤患者乳腺癌组织中ER、PR和HER2表达水平发生变化,其中ER、PR的表达缺失及HER2的过表达可能参与脑转移瘤的发生发展,ER、PR阴性表达与HER2蛋白阳性表达联合检测乳腺癌脑转移的准确性良好,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金红艳;刘倩;葛四平;田勇;赵能刚;何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肺癌是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快,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大的恶性肿瘤之一. 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80%,超过75%的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很低,治疗方式以化学治疗为主[1]. 研究表明,传统的化学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已到平台期,无明显突破,对患者生存期的改善仍不理想,且伴随严重的不良反应[2]. 文献报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tokinesinduced killer cells , CIK )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延长其生存期[3]. 我院针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半嵌合CIK联合化疗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具体报告如下.
作者:杨仁恒;邵秀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靶控输注丙泊酚与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老年肿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老年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七氟烷吸入麻醉)和观察组(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每组各40例.根据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和比较2组术前,术后1 h、3 h、6 h、12 h、24 h MMSE评分变化情况并观察2组麻醉恢复、不良反应、满意度.结果 与术前相比,对照组术后1 h、3 h、6 h MMSE评分及观察组术后1 h、3 h MMSE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术后相比,观察组术后1 h、3 h、6 h MMSE评分均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应答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恶心呕吐、眩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降低,麻醉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 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小,麻醉满意度、安全性均较高.
作者:吴昌会;赵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在对老年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的分析.方法 将80例食管癌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手术前采用新辅助放化疗后,再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直接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达到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P<0.05),并且患者在治疗后,恶心呕吐、骨髓抑制以及食管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结果表明观察组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肿瘤的局部控制率以及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放化疗在提高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对肿瘤的局部控制、患者生存率以及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岳泓旭;徐新建;李飞;王文豪;高占杰;李宝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肺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探讨放疗前肺功能参数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性肺炎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81例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并符合入组条件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放疗前基础肺功能测定,并记录剂量体积参数,观察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对患者临床资料、肺功能参数、剂量体积参数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价肺功能参数预测放射性肺炎的价值.结果 全组患者中17例出现≥2级放射性肺炎,占21.0%(17/81),其中2级15例,3级2例,无4、5级放射性肺炎发生.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前肺功能指标FEV1.0、FEV1.0/FVC、DLCO及放疗计划指标PTV体积、双肺MLD、V5、V20、V30,均影响患者≥2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P<0.05).≥2级放射性肺炎组患者肺功能参数FEV1.0、FEV1.0/FVC、DLCO指标值均低于0、1级放射性肺炎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EV1.0、FEV1.0/FVC、DLCO等相关肺功能指标值并非≥2级放射性肺炎的独立影响因素,仅双侧肺脏MLD、V5、V20及V30为患者≥2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基础肺功能参数FEV1.0、FEV1.0/FVC、DLCO在≥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预测方面具有一定价值,肺功能受损是放射性肺炎的高危因素,但并非影响放射性肺炎的独立因素.
作者:王天昶;冯杏;王浩;王锋刚;吴磊;张彦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分析宫颈冷刀锥形切除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CINⅡ级的预后及疗效情况.方法 将148例CINⅡ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EEF组患者74例采用LEEF手术治疗;CKC组患者74例采用CKC手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观察两组患者随访情况、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疗效情况.结果 LEEF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CKC组患者(P<0.05).术后宫颈修复光滑例数,TCT检查、阴道镜检查和HPV检查阴性例数,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LEEF组患者术后发生宫颈管狭窄和术后出血例数明显少于CKC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LEEF治疗CINⅡ级操作更简便,治疗效果更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作者:李亚;朱继红;张涛;郭艳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单药口服替吉奥与单药吉西他滨对中晚期胰腺癌的综合疗效.方法 选取中晚期胰腺癌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比较研究.结果 (1)替吉奥组4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0例,稳定16例,进展16例,有效率为30.4%;吉西他滨组4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9例,稳定15例,进展18例,有效率为28.3%.2组临床治疗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替吉奥组46例患者6个月生存患者22例,1年的生存患者16例,2年生存患者4例;吉西他滨组46例患者6个月生存患者23例,1年的生存患者15例,2年生存患者3例.2组不同时点的生存率水平相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组患者化疗前后CEA和CA-199水平差异不大,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单药口服替吉奥与单药吉西他滨对中晚期胰腺癌的综合疗效相当,近远期综合治疗效果差异不明显.
作者:王文辉;刘武;彭振宇;李铁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涎腺导管癌的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涎腺导管癌的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结果 大体检查:肿瘤为质硬灰白色边界不清肿块;光镜下肿瘤呈巢团状、腺样生长,瘤细胞较大,异型性明显.结论 涎腺导管癌是一类恶性程度很高的恶性肿瘤,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确诊.
作者:吕新玲;肖爱国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