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昶;冯杏;王浩;王锋刚;吴磊;张彦兵
目的 观察年轻乳腺癌患者(年龄≤35岁)保乳手术及改良根治术后的疗效.方法 临床纳入年轻乳腺癌患者90例.其中,保乳手术患者45例,进行改良根治术患者45例.观察两组患者3年生存情况、手术情况、生活质量等.结果 保乳组3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分别为95.56%、2.22%、2.22%,根治组3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分别为91.11%、4.44%、6.67%,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保乳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改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保乳组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社会功能(SF)以及精神健康(MH)评分均明显优于改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年轻乳腺癌患者进行保乳手术以及改良根治术均能够起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的生存率及复发率均没有明显的影响.但保乳手术具有创伤小、临床恢复快且能够提高生活质量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王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近远期疗效、生存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69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奥沙利铂+氟尿嘧啶组)85例,对照组(顺铂+5-氟尿嘧啶组)84例,将2组的ORR、DCR、癌症复发、转移、3年的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2组在治疗晚期胃癌方面均具有良好的疗效,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胃癌复发13例(15.29%),癌症转移9例(10.59%),3年的生存率为74.12%;对照组胃癌复发12例(14.29%),癌症转移11例(13.10%),3年的生存率为72.62%.2组胃癌复发率、癌症转移率以及3年生存率进行比较,P均>0.05,均无统计学差异.2组患者进行3周化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缓解率以及临床控制率较高,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杨昆政;陈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针对小细胞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一线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PCR检测患者体内各基因表型,针对性选择每个患者潜在的敏感化疗药物进行治疗.统计各组患者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和安全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总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其复发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KPS评分明显较高.结论 通过检测与肿瘤药物相关的基因,可以指导临床针对性用药,从而避免无效化疗,减少患者痛苦,同时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朱娜;胡鑫;黄禹;杨春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BC)HSP70和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42例BC患者作为BC组,30例同期健康体检妇女为健康组.检测两组血清HSP70和维生素D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DFS)及5年生存率(5YSR)的关系.结果 BC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均低于健康组,血清HSP70水平则高于健康组;与治疗前比较,BC组治疗后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升高,血清HSP70水平则降低(P<0.05).BC患者血清HSP70水平与其DFS和5YSR均呈负相关(γ=-0.738,-0.748,P<0.05),BC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其DFS和5YSR则均呈正相关(γ=0.742,0.792,P<0.05).结论 BC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较低而血清HSP70水平较高,且均与其预后相关,可能作为BC患者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作者:黄秀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肺黏液腺癌的CT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 选取31例原发性肺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肺黏液腺癌,且术前影像资料和相关病理资料均完整.结果 31例病例中,周围型26例(83.9%),中央型5例(16.1%),不规则、磨玻璃结节14例(45.2%)、伴毛刺征11例(35.5%)、分叶征14例(45.2%).结论 原发性肺黏液性腺癌,以周围型居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可呈现为软组织密度不规则团块影或磨玻璃结节,伴分叶征、毛刺征.
作者:英天舒;张晓晔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分析宫颈冷刀锥形切除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CINⅡ级的预后及疗效情况.方法 将148例CINⅡ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EEF组患者74例采用LEEF手术治疗;CKC组患者74例采用CKC手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观察两组患者随访情况、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疗效情况.结果 LEEF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CKC组患者(P<0.05).术后宫颈修复光滑例数,TCT检查、阴道镜检查和HPV检查阴性例数,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LEEF组患者术后发生宫颈管狭窄和术后出血例数明显少于CKC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LEEF治疗CINⅡ级操作更简便,治疗效果更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作者:李亚;朱继红;张涛;郭艳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靶控输注丙泊酚与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老年肿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老年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七氟烷吸入麻醉)和观察组(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每组各40例.根据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和比较2组术前,术后1 h、3 h、6 h、12 h、24 h MMSE评分变化情况并观察2组麻醉恢复、不良反应、满意度.结果 与术前相比,对照组术后1 h、3 h、6 h MMSE评分及观察组术后1 h、3 h MMSE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术后相比,观察组术后1 h、3 h、6 h MMSE评分均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应答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恶心呕吐、眩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降低,麻醉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 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小,麻醉满意度、安全性均较高.
作者:吴昌会;赵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美兰注射在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即将进行广泛子宫切除和淋巴结清扫的患者82例,开腹手术前5 min在宫颈3、6、9、124点注射美兰,然后术中探查颜色呈蓝色的淋巴结被认为是前哨淋巴结.观察淋巴结、淋巴管蓝染情况,将蓝染的淋巴结视为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并切除,之后常规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加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及非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分别送病理检查,并检查其分布部位.结果 在宫颈注射美兰5 min后进行手术,在术后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术前选择宫颈6点为注射处的患者中前哨淋巴结阳性率为97.56%(80/82),3、9、12点处送检结果显示为前哨淋巴结的比率分别为2.4%、1.2%、1.2%.而相比同样的常规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加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检出率为91.46%(75/82),在闭孔窝处淋巴结多.结论 在宫颈癌患者中前哨淋巴结的示踪标记可以利用美兰进行标记,且注射部位为宫颈6点处.
作者:李琳;邢辉;覃小敏;周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肺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探讨放疗前肺功能参数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性肺炎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81例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并符合入组条件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放疗前基础肺功能测定,并记录剂量体积参数,观察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对患者临床资料、肺功能参数、剂量体积参数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价肺功能参数预测放射性肺炎的价值.结果 全组患者中17例出现≥2级放射性肺炎,占21.0%(17/81),其中2级15例,3级2例,无4、5级放射性肺炎发生.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前肺功能指标FEV1.0、FEV1.0/FVC、DLCO及放疗计划指标PTV体积、双肺MLD、V5、V20、V30,均影响患者≥2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P<0.05).≥2级放射性肺炎组患者肺功能参数FEV1.0、FEV1.0/FVC、DLCO指标值均低于0、1级放射性肺炎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EV1.0、FEV1.0/FVC、DLCO等相关肺功能指标值并非≥2级放射性肺炎的独立影响因素,仅双侧肺脏MLD、V5、V20及V30为患者≥2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基础肺功能参数FEV1.0、FEV1.0/FVC、DLCO在≥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预测方面具有一定价值,肺功能受损是放射性肺炎的高危因素,但并非影响放射性肺炎的独立因素.
作者:王天昶;冯杏;王浩;王锋刚;吴磊;张彦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低剂量螺旋CT对筛查早期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052例肺癌高危人群分别接受DR胸片及低剂量螺旋CT肺部扫描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7052例肺癌高危人群受检者经低剂量螺旋CT扫描,共筛查出肺结节共1527例,其中经病理确诊肺癌共96例,肺癌总体检出率为1.36%,高于DR的检出率(0.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螺旋CT能够提高肺内非钙化结节的检出率,对早期诊断肺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华红伟;倪裕丰;王永杰;张明;梁洪享;刘合代;廖志军;袁翠堂;丁罡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胸腔镜腹腔镜和开放手术治疗食管癌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134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9例使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根治术,其余85例采用传统的开放性手术.评估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远期疗效.结果 手术过程中开放组3例死亡,腔镜组未出现死亡.2组在术后住院时间及胸管留置时间上无明显差异;腔镜组手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2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开放手术组.结论 微创食管癌手术在手术出血、术后恢复以及远期疗效上有着很明显的优势.
作者:聂晓进;刘海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肺癌是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快,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大的恶性肿瘤之一. 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80%,超过75%的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很低,治疗方式以化学治疗为主[1]. 研究表明,传统的化学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已到平台期,无明显突破,对患者生存期的改善仍不理想,且伴随严重的不良反应[2]. 文献报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tokinesinduced killer cells , CIK )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延长其生存期[3]. 我院针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半嵌合CIK联合化疗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具体报告如下.
作者:杨仁恒;邵秀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根据支气管肺癌的影像学特征,分析探讨误诊原因,并总结经验以提高支气管肺癌影像学诊断的正确率.方法 选取经病理诊断证实为支气管肺癌患者80例,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影像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影像学资料的特点,对误诊病例的误诊原因加以讨论.结果 经影像学诊断为肺癌患者73例,误诊患者7例,误诊率达8.75%,误诊时间平均为3个月,误诊疾病主要为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鳞癌误诊患者3例,腺癌误诊患者2例,其他误诊患者2例.结论 对支气管肺癌的影像学资料进行仔细观察分析,结合病例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能够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作者:张大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并发视神经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临床纳入鼻咽癌放疗后发生视功能障碍及眼底病变的患者35例,共69只眼.分别对所有患者病变侧眼进行视力、眼底、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以及视野检查.结果 根据眼底检查的结果,可以将眼底病变分为视乳头型与视网膜型.视乳头型主要特征为视乳头水肿或苍白萎缩等;视网膜型主要特征为视网膜棉绒样斑、出血、血管异常或黄斑.35例患者中,有23例在接受放疗后3年发生视功能障碍及眼底病变.FFA检查显示,60只眼的视乳头存在缺血,45只眼的黄斑拱环缺损,54只眼出现微动脉瘤,37只眼发生视网膜内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等微循环障碍.结论 视神经萎缩、黄斑缺血或新生血管膜造成玻璃体出血以及视网膜脱离是导致鼻咽癌患者接受放疗后致盲的主要因素.
作者:曹加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内凸型壁间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 选择内凸型壁间子宫肌瘤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组采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指标、并发症情况、卵巢功能及复发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的恶心呕吐、皮下气肿、下肢静脉血栓、低钠血症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的血清E2值明显低于术前(P<0.05),而血清FSH值明显高于术前(P<0.05),不过组间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治疗组的复发率为2.5%,对照组为12.5%,治疗组术后1年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内凸型壁间子宫肌瘤能减少手术创伤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卵巢功能的恢复,也能防止子宫肌瘤的复发,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宫颈锥形切除术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80例宫颈癌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根治性宫颈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宫颈锥形切除术.观察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以及愈合时间,2组患者手术疗效的比较以及手术过程中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以及愈合时间均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治疗有效率为76.3%,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有效率为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宫颈锥形切除术可以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负担,提高手术治疗宫颈癌的治疗有效率,值得对宫颈锥形切除术在宫颈癌手术中的治疗应用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作者:高秋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舌骨下肌皮瓣修补口腔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其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 将行肌皮瓣修补口腔肿瘤术后缺损的3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采用舌骨下肌皮瓣逆行法或顺行法进行修补,对照组采用其他部位肌皮瓣进行修补.比较2组患者皮瓣的完全成活率、总体成活率,术后3年、5年患者存活率及后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中2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皮瓣完全成活率、总体成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年及5年患者存活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具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顺行法疗效明显优于逆行法(P<0.05).结论 舌骨下肌皮瓣应用于口腔肿瘤术后缺损的修补中疗效显著,其中顺行法修补疗效更为满意.
作者:杜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结肠癌的分期对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的应用价值及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结肠癌分期标准Dukes分期方法进行术前分期,Dukes A期20例、B期35例、C期28例、D期17例.所有患者都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制定10年的远期疗效观察目标.结果 淋巴结清扫量:Dukes A期(21.25±4.02)枚,B期(20.56±3.89)枚,C期(13.32±2.88)枚,D期(12.23±2.45)枚,Dukes A、B期数量明显多于C、D期数量;平均出血量、并发症发病率:Dukes A期
作者:曾涛;李伟学;钟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癌的发生率及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以534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岛素(FINS)以及甲状腺彩超检查的结果,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癌发生率及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癌的发生率为19.7%,女性的发生率为12.4%,高于男性6.4%,且随年龄的增加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影响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癌患者3年生存率的主要相关因素为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程和胰岛素依赖.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病程、胰岛素抵抗是影响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癌的患病率较高,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病程、胰岛素抵抗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实践中,应及时对患者进行甲状腺癌筛查,早发现早治疗,以减少甲状腺癌的发生.
作者:罗德富;李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lncRNA是一组内源性,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单位,缺少特异性开放阅读框,几乎不具备蛋白编码功能的RNA分子,也称为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可在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表观遗传学水平等方面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从而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等生命过程. 近年来研究发现lncRNA有着类似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并与肾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lncRNA在肾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并探讨lncRNA与肾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寻找肾癌分子标志物、药物靶点提供新的方向.
作者:田跃军;洪梅;陶燕;郭琦;王志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