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伊航;李锦明;何智圣
目的 研究KRAS、BRAF基因突变在大肠锯齿状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100例大肠锯齿状病例经切除术后的石蜡标本进行研究.应用直接测序技术对KRAS、BRAF基因的突变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大肠锯齿状病变中KRAS基因突变率为40.00%,BRAF基因突变率为6.67%.所有大肠锯齿状病变患者中有40例检出KRAS基因突变,突变率为40.00%,其中KRAS基因12、13密码子突变率分别为30.00%以及10.00%.KRAS基因突变率与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P>0.05).BRAF基因突变在>65岁患者以及大肠近端情况较多见(P<0.05).结论 随着KRAS、BRAF基因突变的研究不断深入,对指导临床进行随访及药物治疗预后的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艳菊;陈荣;张春莉;惠起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预防性回肠造瘘术在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0年1月到2014年11月收治的692例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二次手术发生率及术后感染和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85例行预防性回肠造瘘术的患者中有15例发生吻合口瘘;507例未行预防性回肠造瘘术的患者中发生吻合口瘘11例.造瘘组患者的二次手术、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感染率均明显低于未造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存在高危因素的直肠癌患者行切除术的同时行预防性回肠造瘘术虽然未能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但增加了手术安全性,降低了医疗风险和二次手术率及术后感染率,缩短了住院时间.
作者:赵树展;郭澎;王昭顺;刘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儿童肾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儿童肾母细胞瘤(包含3例会诊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肿瘤的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点.结果 22例儿童肾母细胞瘤年龄6个月~11岁,≤5岁者共19例(86%),男/女比例1:1.75,维族16例,汉族6例,维族明显高于汉族.肿瘤大径4~17 cm(平均9.9 cm).镜下:肿瘤主要由3种成分构成:未分化的胚芽组织、间叶成分和上皮成分,以混合型多.免疫组化:AE1/AE3,Vimentin,WT1阳性率分别为73.7%,84.2%,89.5%;Ki-67值为10%~90%(平均57.4%).肿瘤伴横纹肌及神经内分泌分化时Desmin(26.3%),NSE(52.6%)阳性.结论 肾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肾原发性恶性肿瘤,肿瘤呈三相分化,免疫组化表达AE1/AE3、Vimentin、WT1、Desmin和NSE,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宋新兰;付娟娟;胡小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晚期妇科肿瘤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88例晚期妇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4组,溶剂型紫杉醇化疗组(A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组(B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组(C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化疗组(D组),每组22例.3周为1个疗程,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2个疗程后对治疗有效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 白蛋白结合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对于晚期妇科肿瘤的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63.7%;与C组相比,A组的疗效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相比,A组的疗效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相比,B组的疗效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相比,C组的疗效较低,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化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消化系统反应、周围神经感觉异常、过敏反应方面,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晚期妇科肿瘤的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雷声云;杨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美兰注射在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即将进行广泛子宫切除和淋巴结清扫的患者82例,开腹手术前5 min在宫颈3、6、9、124点注射美兰,然后术中探查颜色呈蓝色的淋巴结被认为是前哨淋巴结.观察淋巴结、淋巴管蓝染情况,将蓝染的淋巴结视为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并切除,之后常规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加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及非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分别送病理检查,并检查其分布部位.结果 在宫颈注射美兰5 min后进行手术,在术后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术前选择宫颈6点为注射处的患者中前哨淋巴结阳性率为97.56%(80/82),3、9、12点处送检结果显示为前哨淋巴结的比率分别为2.4%、1.2%、1.2%.而相比同样的常规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加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检出率为91.46%(75/82),在闭孔窝处淋巴结多.结论 在宫颈癌患者中前哨淋巴结的示踪标记可以利用美兰进行标记,且注射部位为宫颈6点处.
作者:李琳;邢辉;覃小敏;周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肺黏液腺癌的CT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 选取31例原发性肺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肺黏液腺癌,且术前影像资料和相关病理资料均完整.结果 31例病例中,周围型26例(83.9%),中央型5例(16.1%),不规则、磨玻璃结节14例(45.2%)、伴毛刺征11例(35.5%)、分叶征14例(45.2%).结论 原发性肺黏液性腺癌,以周围型居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可呈现为软组织密度不规则团块影或磨玻璃结节,伴分叶征、毛刺征.
作者:英天舒;张晓晔 刊期: 2016年第04期
HPIP蛋白是近期发现的人类蛋白,在2000年,有学者首次以PBX1为诱饵,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胎儿肝脏cDNA文库中提取得到HPIP蛋白[1] ,2012年中国学者周蕾等从人类乳腺文库中以雌激素受体β( ERβ) AF2结构为诱饵,筛选出HPIP蛋白[2]. 近期国内外研究证实HPIP蛋白在人类恶性肿瘤组织中有超表达,如乳腺癌、肝癌、胃癌、口腔癌、结直肠癌,而且在肿瘤的发生、迁移、浸润、扩散等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王榆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结肠癌的分期对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的应用价值及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结肠癌分期标准Dukes分期方法进行术前分期,Dukes A期20例、B期35例、C期28例、D期17例.所有患者都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制定10年的远期疗效观察目标.结果 淋巴结清扫量:Dukes A期(21.25±4.02)枚,B期(20.56±3.89)枚,C期(13.32±2.88)枚,D期(12.23±2.45)枚,Dukes A、B期数量明显多于C、D期数量;平均出血量、并发症发病率:Dukes A期
作者:曾涛;李伟学;钟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与传统开胸术治疗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行肺切除术的多种类型肺转移瘤患者48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VATS组与开胸组.VATS组手术方案为VATS,开胸组则进行传统开胸术.观察2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天数、引流量、住院天数等)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5年或至患者死亡为止,观察2组患者1年、3年、5年临床生存率.结果 VAT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天数、引流量、住院天数分别为(66.26±15.36)min、(57.65±14.30)ml、(2.62±0.68)d、(190.38±68.08)ml、(5.16±0.89)d,开胸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天数、引流量、住院天数等分别为(53.20±10.65)min、(78.77±15.92)ml、(2.57±0.63)d、(266.55±49.02)ml、(6.13±1.07)d,其中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天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5%,开胸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1年、3年、5年临床生存率分别为91.30%、56.52%、34.78%,开胸组1年、3年、5年临床生存率分别为92.00%、56.00%、36.00%,对照组1年、3年、5年临床生存率分别为85.00%、25.00%、5.00%.VATS组与开胸组3年、5年临床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VATS治疗肺转移瘤对患者的创伤较小,近期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此外,患者3年、5年生存率高于非手术患者.
作者:王坤宇;王述民;曲家骐;孟凡武;郝春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右丙亚胺对接受表柔比星(EPI)联合化疗方案的胃癌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 将66例应用含表柔比星方案化疗的患者分成右丙亚胺联合EOX化疗组和EOX化疗组2组,分别采用EOX方案化疗6个周期,以及EOX联合右丙亚胺治疗6个周期,观察2组的心电图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在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方面,右丙亚胺联合EOX化疗组和EOX化疗组分别为12.1%(4/33)和36.4%(12/3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OX化疗组中,出现心电图异常的患者中有12例予以右丙亚胺治疗,经治疗,6例出现心脏损害加重,4例异常心电图保持稳定,2例心电图恢复正常.结论 右丙亚胺对使用表柔比星的胃癌患者的心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对已经形成的损害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谢和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在宫颈癌中光动力学调控对miR143激活Bcl-2/Bax的信号路径的影响,为光动力学联合miR143应用于宫颈癌的治疗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人宫颈癌HeLa细胞分别进行miR143干扰处理(miR143组)、光动力照射处理(PDT组)及miR143干扰联合光动力照射处理(PDT+miR143组),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及Transwell小室侵袭模型对各组处理后HeLa细胞的抑制率、凋亡率及侵袭能力进行分析,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处理前后各组细胞的miR143、Bcl-2和Bax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3组之间的细胞抑制率、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T+miR143组细胞抑制率和凋亡率分别高于PDT组和miR14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DT+miR143组穿膜细胞数显著高于miR143组和PDT组(P<0.05).处理后,3组miR143和Bcl-2 mRNA表达水平较处理前均显著升高(P<0.0001),且处理后PDT+miR143组miR143和Bcl-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PDT组和miR143组(P<0.05),而处理后3组Bax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宫颈癌中,光动力学治疗对miR143激活Bcl-2/Bax的信号路径起正向调控作用,为光动力学联合miR143治疗宫颈癌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兰艳丽;刘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lncRNA是一组内源性,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单位,缺少特异性开放阅读框,几乎不具备蛋白编码功能的RNA分子,也称为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可在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表观遗传学水平等方面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从而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等生命过程. 近年来研究发现lncRNA有着类似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并与肾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lncRNA在肾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并探讨lncRNA与肾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寻找肾癌分子标志物、药物靶点提供新的方向.
作者:田跃军;洪梅;陶燕;郭琦;王志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针对小细胞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一线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PCR检测患者体内各基因表型,针对性选择每个患者潜在的敏感化疗药物进行治疗.统计各组患者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和安全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总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其复发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KPS评分明显较高.结论 通过检测与肿瘤药物相关的基因,可以指导临床针对性用药,从而避免无效化疗,减少患者痛苦,同时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朱娜;胡鑫;黄禹;杨春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癌患者手术治疗后炎症细胞分布与预后的相关性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纳入行手术根除治疗的肝内胆管癌患者60例,对患者的详细就诊资料、CD15、CD68炎性相关性因素及生存资料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分化程度、肿瘤复发、TNM分期、CA199、术中输血、手术方式、肿瘤和手术部位、术前转氨酶水平的情况是影响胆管癌预后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炎症相关因子CD15、CD68的表达与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有关(P<0.05).结论 肝内胆管癌手术治疗的预后与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复发、TNM分期、CA199、术中输血、手术方式、肿瘤和手术部位、术前转氨酶水平具有相关性,局部的炎症状态CD15高表达、CD68低表达是影响胆管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永胜;孙保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低剂量螺旋CT对筛查早期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052例肺癌高危人群分别接受DR胸片及低剂量螺旋CT肺部扫描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7052例肺癌高危人群受检者经低剂量螺旋CT扫描,共筛查出肺结节共1527例,其中经病理确诊肺癌共96例,肺癌总体检出率为1.36%,高于DR的检出率(0.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螺旋CT能够提高肺内非钙化结节的检出率,对早期诊断肺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华红伟;倪裕丰;王永杰;张明;梁洪享;刘合代;廖志军;袁翠堂;丁罡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胸腔镜腹腔镜和开放手术治疗食管癌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134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9例使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根治术,其余85例采用传统的开放性手术.评估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远期疗效.结果 手术过程中开放组3例死亡,腔镜组未出现死亡.2组在术后住院时间及胸管留置时间上无明显差异;腔镜组手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2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开放手术组.结论 微创食管癌手术在手术出血、术后恢复以及远期疗效上有着很明显的优势.
作者:聂晓进;刘海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对化疗及靶向治疗失败的晚期肺腺癌的治疗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54例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实验组采用培美曲塞单药化疗,对照组患者经常规治疗无效后采取其他化疗方案、支持治疗等措施.观察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QOL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美曲塞治疗化疗及靶向治疗失败的晚期肺腺癌,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钟成;刘希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循证模式干预对脑膜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将80例脑膜瘤手术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医学模式进行治疗.统计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采用MOS SF-36量表对2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共有4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50%(9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情感健康、躯体生理健康总评、心理生理健康总评得分分别为(16.27±1.18)分、(3.62±0.20)分、(1.34±0.14)分、(11.20±1.15)分、(17.62±1.35)分、(5.34±0.27)分、(5.74±0.15)分、(18.74±1.25)分、(65.41±3.87)分和(25.91±2.20)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循证模式进行临床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脑膜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高亚东;王祝峰;张百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GD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地塞米松)治疗复发和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用GDP方案治疗的19例复发和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治疗后缓解情况、复发率、生存率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19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其中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5例,稳定(SD)4例,进展(PD)3例,总有效率为52.6%.1年总生存率为48.8%.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其中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5.8%,Ⅲ~Ⅳ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21.1%,恶心呕吐反应一般对症治疗可恢复,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GDP方案治疗难治和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好,副作用可以耐受,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推广的挽救治疗方案.
作者:王浩;张晓波;刘锋;刘秋艳;宋艳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替莫唑胺联合贝伐单抗对星形细胞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替莫唑胺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和替莫唑胺单独治疗,治疗组15例,对照组15例.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12.3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6.5个月),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18.1个月,与对照组的17.5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治疗组客观治疗有效率为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莫唑胺联合贝伐单抗治疗星形细胞瘤效果明显好于替莫唑胺单独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董亭方;贵永堃;牛晓露;刘丽;闫海清;张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