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疆儿童肾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研究

宋新兰;付娟娟;胡小萍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 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肾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儿童肾母细胞瘤(包含3例会诊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肿瘤的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点.结果 22例儿童肾母细胞瘤年龄6个月~11岁,≤5岁者共19例(86%),男/女比例1:1.75,维族16例,汉族6例,维族明显高于汉族.肿瘤大径4~17 cm(平均9.9 cm).镜下:肿瘤主要由3种成分构成:未分化的胚芽组织、间叶成分和上皮成分,以混合型多.免疫组化:AE1/AE3,Vimentin,WT1阳性率分别为73.7%,84.2%,89.5%;Ki-67值为10%~90%(平均57.4%).肿瘤伴横纹肌及神经内分泌分化时Desmin(26.3%),NSE(52.6%)阳性.结论 肾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肾原发性恶性肿瘤,肿瘤呈三相分化,免疫组化表达AE1/AE3、Vimentin、WT1、Desmin和NSE,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结肠癌分期对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的应用价值和远期疗效

    目的 探讨结肠癌的分期对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的应用价值及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结肠癌分期标准Dukes分期方法进行术前分期,Dukes A期20例、B期35例、C期28例、D期17例.所有患者都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制定10年的远期疗效观察目标.结果 淋巴结清扫量:Dukes A期(21.25±4.02)枚,B期(20.56±3.89)枚,C期(13.32±2.88)枚,D期(12.23±2.45)枚,Dukes A、B期数量明显多于C、D期数量;平均出血量、并发症发病率:Dukes A期

    作者:曾涛;李伟学;钟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右丙亚胺对接受表柔比星化疗的胃癌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右丙亚胺对接受表柔比星(EPI)联合化疗方案的胃癌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 将66例应用含表柔比星方案化疗的患者分成右丙亚胺联合EOX化疗组和EOX化疗组2组,分别采用EOX方案化疗6个周期,以及EOX联合右丙亚胺治疗6个周期,观察2组的心电图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在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方面,右丙亚胺联合EOX化疗组和EOX化疗组分别为12.1%(4/33)和36.4%(12/3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OX化疗组中,出现心电图异常的患者中有12例予以右丙亚胺治疗,经治疗,6例出现心脏损害加重,4例异常心电图保持稳定,2例心电图恢复正常.结论 右丙亚胺对使用表柔比星的胃癌患者的心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对已经形成的损害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谢和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美兰注射在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美兰注射在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即将进行广泛子宫切除和淋巴结清扫的患者82例,开腹手术前5 min在宫颈3、6、9、124点注射美兰,然后术中探查颜色呈蓝色的淋巴结被认为是前哨淋巴结.观察淋巴结、淋巴管蓝染情况,将蓝染的淋巴结视为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并切除,之后常规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加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及非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分别送病理检查,并检查其分布部位.结果 在宫颈注射美兰5 min后进行手术,在术后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术前选择宫颈6点为注射处的患者中前哨淋巴结阳性率为97.56%(80/82),3、9、12点处送检结果显示为前哨淋巴结的比率分别为2.4%、1.2%、1.2%.而相比同样的常规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加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检出率为91.46%(75/82),在闭孔窝处淋巴结多.结论 在宫颈癌患者中前哨淋巴结的示踪标记可以利用美兰进行标记,且注射部位为宫颈6点处.

    作者:李琳;邢辉;覃小敏;周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和淋巴结转移及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入行胃癌手术切除患者的病例样本共计96例,对这96例胃癌样本采用q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相对表达量及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参数,并与淋巴结转移等预后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VEGF-C相对表达量与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的特征如大小、发病的部位、侵袭深度,肿瘤的分期及分化程度、是否远处转移等并不存在相关性(P>0.05).而淋巴受累方面,淋巴受累组的VEGF-C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而无淋巴受累组的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C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与淋巴结受累转移的风险有关.VEGF-C表达水平与MVD差异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 VEGF-C相对表达量水平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还需进一步系统研究.

    作者:周凤鸣;彭庆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对食管癌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同步放化疗(CCRT)与序贯放化疗(SCRT)治疗食管癌的远期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2个研究1933例患者,结果显示,同步放化疗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1年疾病局部控制率、2年疾病局部控制率、3年疾病局部控制率[OR=2.41,95%CI(1.48,3.91),P=0.0004]优于序贯放化疗组,在远处转移方面,两组无差别.结论 同步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的1、2、3年生存率,1、2、3、年局部局部控制率优于序贯放化疗,但受纳入研究的质量的影响,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作者:杨健筌;郭文;李光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LncRNA与肾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lncRNA是一组内源性,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单位,缺少特异性开放阅读框,几乎不具备蛋白编码功能的RNA分子,也称为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可在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表观遗传学水平等方面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从而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等生命过程. 近年来研究发现lncRNA有着类似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并与肾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lncRNA在肾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并探讨lncRNA与肾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寻找肾癌分子标志物、药物靶点提供新的方向.

    作者:田跃军;洪梅;陶燕;郭琦;王志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Twist表达与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讨Twist表达与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转移的关系.方法 纳入骨肉瘤患者10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Twist在不同病理类型骨肉瘤中的表达;并检测骨肉瘤转移组和非转移组患者Twist表达情况.结果 Twist表达主要位于细胞的胞质中,在骨肉瘤组织中其阳性率为83%;骨肉瘤恶性程度低组与恶性程度高组其表达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不同病理类型的骨肉瘤病理组织中其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wist在转移组骨肉瘤患者中阳性率为93.1%,在非转移组中阳性率为46.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wist与骨肉瘤的发病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骨肉瘤的辅助性指标,对临床的诊治及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作者:李艳;伊航;李锦明;何智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血清PG水平对肝癌患者胃黏膜状况的评估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PG水平对肝癌患者胃黏膜状况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肝癌患者100例,根据McCor-mack标准对患者的PHG发生情况进行评定,并因此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按照Child-Pugh评分系统进行分级,患者被分为A级、B级、C级.分析不同Child-Pugh分级与肝癌患者的PHG关系;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PG水平;比较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的血清PG水平;比较不同发病原因的患者的血清PG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肝功能明显较对照组患者差;研究组患者的PGⅠ、PGⅠ/PGⅡ水平明显较对照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的PG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级患者的PGⅠ的含量和PGⅠ/PGⅡ值较A、B级肝癌患者小,A、B级肝癌患者的PGⅠ的含量和PGⅠ/PGⅡ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B、C 3个等级的肝癌患者的PGⅡ含量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病因的肝癌患者的血清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患者胃黏膜发生病变时,血清PG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胃黏膜损伤程度进行评估,提前治疗可减少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魏若男;鲁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62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按照年龄、性别、病理分型、临床分期等因素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间患者使用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的效果,筛选出相关影响因素,并对不同组间的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的化疗疗效与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病理分型、化疗方法等无明显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与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化疗疗效的独立因素,年龄越低、临床分期越低的患者的化疗疗效越好(P<0.05).不同年龄患者间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年龄≥60岁组患者的生理状况、功能状况、肺癌特异性状况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年龄<60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较高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分期较低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与临床分期是患者化疗疗效及生存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越低、临床分期越低的患者化疗疗效越好,但就预后生存质量而言,年龄较低患者由于承受了较重的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其生存质量往往会差于年龄较长患者.

    作者:傅文喜;严峻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40例,共计45个病灶,病灶大径≤3 cm,使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病灶分别进行诊断,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 45个病灶中38个中-低分化癌动脉期明显增强,7个病灶高分化癌动脉期明显增强;超声造影、常规超声与增强CT诊断的正确率分别为90.0%、77.5%、82.5%.结论 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中,超声造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早期诊断率,为临床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作者:陈锋;廖锦堂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胸腹腔镜和开放手术对食管癌的安全性评估及远期疗效比较

    目的 评估胸腔镜腹腔镜和开放手术治疗食管癌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134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9例使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根治术,其余85例采用传统的开放性手术.评估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远期疗效.结果 手术过程中开放组3例死亡,腔镜组未出现死亡.2组在术后住院时间及胸管留置时间上无明显差异;腔镜组手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2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开放手术组.结论 微创食管癌手术在手术出血、术后恢复以及远期疗效上有着很明显的优势.

    作者:聂晓进;刘海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半嵌合CIK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长期预后分析

    肺癌是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快,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大的恶性肿瘤之一. 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80%,超过75%的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很低,治疗方式以化学治疗为主[1]. 研究表明,传统的化学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已到平台期,无明显突破,对患者生存期的改善仍不理想,且伴随严重的不良反应[2]. 文献报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tokinesinduced killer cells , CIK )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延长其生存期[3]. 我院针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半嵌合CIK联合化疗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具体报告如下.

    作者:杨仁恒;邵秀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Bmi1、EZH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Bmi1与EZH2共同高表达对食管鳞癌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考察Bmi1与EZH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食管鳞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Bmi1与EZH2的表达情况对食管鳞癌的影响是否存在关联性.结果 肿瘤组织Bmi1与EZH2的IS得分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Bmi1高表达组患者2~5年及5年生存率较Bmi1低表达组低(P<0.05),EZH2高表达组患者各时间段生存率与低表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1与EZH2共同高表达组与其他组的食管鳞癌患者的P16表达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i1与EZH2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联系,且影响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Bmi1与EZH2共同高表达是食管鳞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幸小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癌的发生率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癌的发生率及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以534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岛素(FINS)以及甲状腺彩超检查的结果,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癌发生率及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癌的发生率为19.7%,女性的发生率为12.4%,高于男性6.4%,且随年龄的增加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影响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癌患者3年生存率的主要相关因素为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程和胰岛素依赖.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病程、胰岛素抵抗是影响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癌的患病率较高,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病程、胰岛素抵抗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实践中,应及时对患者进行甲状腺癌筛查,早发现早治疗,以减少甲状腺癌的发生.

    作者:罗德富;李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单药口服替吉奥与单药吉西他滨对中晚期胰腺癌的综合疗效比较

    目的 探究单药口服替吉奥与单药吉西他滨对中晚期胰腺癌的综合疗效.方法 选取中晚期胰腺癌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比较研究.结果 (1)替吉奥组4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0例,稳定16例,进展16例,有效率为30.4%;吉西他滨组4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9例,稳定15例,进展18例,有效率为28.3%.2组临床治疗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替吉奥组46例患者6个月生存患者22例,1年的生存患者16例,2年生存患者4例;吉西他滨组46例患者6个月生存患者23例,1年的生存患者15例,2年生存患者3例.2组不同时点的生存率水平相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组患者化疗前后CEA和CA-199水平差异不大,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单药口服替吉奥与单药吉西他滨对中晚期胰腺癌的综合疗效相当,近远期综合治疗效果差异不明显.

    作者:王文辉;刘武;彭振宇;李铁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KRAS、BRAF基因突变在大肠锯齿状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KRAS、BRAF基因突变在大肠锯齿状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100例大肠锯齿状病例经切除术后的石蜡标本进行研究.应用直接测序技术对KRAS、BRAF基因的突变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大肠锯齿状病变中KRAS基因突变率为40.00%,BRAF基因突变率为6.67%.所有大肠锯齿状病变患者中有40例检出KRAS基因突变,突变率为40.00%,其中KRAS基因12、13密码子突变率分别为30.00%以及10.00%.KRAS基因突变率与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P>0.05).BRAF基因突变在>65岁患者以及大肠近端情况较多见(P<0.05).结论 随着KRAS、BRAF基因突变的研究不断深入,对指导临床进行随访及药物治疗预后的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艳菊;陈荣;张春莉;惠起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晚期妇科肿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晚期妇科肿瘤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88例晚期妇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4组,溶剂型紫杉醇化疗组(A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组(B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组(C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化疗组(D组),每组22例.3周为1个疗程,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2个疗程后对治疗有效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 白蛋白结合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对于晚期妇科肿瘤的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63.7%;与C组相比,A组的疗效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相比,A组的疗效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相比,B组的疗效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相比,C组的疗效较低,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化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消化系统反应、周围神经感觉异常、过敏反应方面,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晚期妇科肿瘤的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雷声云;杨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老年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在对老年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的分析.方法 将80例食管癌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手术前采用新辅助放化疗后,再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直接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达到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P<0.05),并且患者在治疗后,恶心呕吐、骨髓抑制以及食管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结果表明观察组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肿瘤的局部控制率以及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放化疗在提高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对肿瘤的局部控制、患者生存率以及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岳泓旭;徐新建;李飞;王文豪;高占杰;李宝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microRNA在睾丸肿瘤中的新进展

    在世界范围,睾丸肿瘤是泌尿生殖系统少见的肿瘤之一,只占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5%左右. 然而,20~35岁的年轻男性睾丸肿瘤的发病率高于其他肿瘤. 在我国,睾丸肿瘤占泌尿生殖系统的3%~9%[1]. 2004年国际卫生组织(WHO)将睾丸肿瘤的病理亚型分为:生殖细胞肿瘤(包括精原细胞瘤、卵黄囊瘤、畸胎瘤等);性索/性腺间质肿瘤(包括间质细胞瘤、支持细胞瘤等);其他非特异性间质肿瘤. 超过95%的睾丸癌为睾丸生殖细胞肿瘤( testicular germ cell tumor/TGCT). 睾丸癌多为单侧发病,双侧发病者仅占1%左右. 目前对睾丸肿瘤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危险因素包括隐睾或睾丸下降不全、家族遗传因素、Klinefelter综合征等. 近年来,遗传学研究的不断进步,改善了临床上对睾丸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表观遗传学研究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新分支,有望为睾丸肿瘤的诊断及分型、制定治疗方案和监测治疗效果、预测预后带来一场革命.

    作者:谭于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放疗前肺功能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性肺炎的预测价值

    目的 观察肺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探讨放疗前肺功能参数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性肺炎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81例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并符合入组条件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放疗前基础肺功能测定,并记录剂量体积参数,观察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对患者临床资料、肺功能参数、剂量体积参数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价肺功能参数预测放射性肺炎的价值.结果 全组患者中17例出现≥2级放射性肺炎,占21.0%(17/81),其中2级15例,3级2例,无4、5级放射性肺炎发生.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前肺功能指标FEV1.0、FEV1.0/FVC、DLCO及放疗计划指标PTV体积、双肺MLD、V5、V20、V30,均影响患者≥2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P<0.05).≥2级放射性肺炎组患者肺功能参数FEV1.0、FEV1.0/FVC、DLCO指标值均低于0、1级放射性肺炎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EV1.0、FEV1.0/FVC、DLCO等相关肺功能指标值并非≥2级放射性肺炎的独立影响因素,仅双侧肺脏MLD、V5、V20及V30为患者≥2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基础肺功能参数FEV1.0、FEV1.0/FVC、DLCO在≥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预测方面具有一定价值,肺功能受损是放射性肺炎的高危因素,但并非影响放射性肺炎的独立因素.

    作者:王天昶;冯杏;王浩;王锋刚;吴磊;张彦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