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杰
目的 研究血流动力学的超声表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方法 选择乳腺癌患者98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血流动力学分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观察超声表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的关系.结果 超声血流动力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35,P--0.043),血流动力学分级越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患者越多.超声血流动力学与微血管密度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9.632,P=0.021),血流动力学分级为0级、Ⅰ级时微血管密度≤20患者均明显多于> 20患者(P<0.05),Ⅱ级和Ⅲ级时微血管密度≤20患者均明显少于>20患者(P<0.05);与单一指标检测相比,联合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均明显升高(P<0.05),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能为乳腺癌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有效的临床信息,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赵冬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耐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EGFR-TKI耐药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样本量均为6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总缓解率(RR)、疾病控制率(DCR)、总生存期(O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疾病进展时间(PFS)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中吸烟患者与不吸烟患者的RR、DC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吸烟患者OS、PFS显著短于不吸烟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中吸烟患者与不吸烟患者的RR、DC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吸烟患者OS、PFS显著短于不吸烟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EGFR-TKI耐药NSCLC的疗效大致相近,且吸烟对上述两个方案的疗效均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刘敏知;刘晖群;候洪;罗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技术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鼻腔鼻窦肿瘤患者,40例患者鼻内镜下行手术切除(观察组),根据每个肿瘤类型和部位的不同,确定鼻内镜下手术切除范围.另40例患者行传统手术方法(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鼻内镜技术切除鼻腔鼻窦肿瘤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少,术后焦虑较轻,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低,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老年性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进行开腹手术.对2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恢复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医疗费用较对照组略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均远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对照组患者胃动素及胃泌素分泌量均显著下降(P<0.05),而观察组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6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5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恢复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利于胃肠功能及患者生活质量恢复,可作为老年性结直肠癌的临床首选手术方式.
作者:谢军;张文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含多西他赛的四种不同一线化疗药物对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46例胃癌患者(进展期)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4组:多西他赛+ DDP+ 5-fu(A组,n=32)、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卡培他滨(B组,n=80)、多西他赛+奥沙利铂(C组,n=118)和多西他赛+卡培他滨(D组,n=16).分析4组的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等.结果 A、B、C和D组的RR分别为46.9%、48.8%、45.8%和37.5%,A组、B组、C组的RR均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CR分别为87.5%、91.3%、87.3%和87.5%,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中位PFS分别为7.8、8.2、8.0和7.5个月.在4组患者中,3~4级不良反应:白细胞减低发生率均超过15.0%,而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10.0%;A、B组恶心呕吐、乏力及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根据患者不同状况,以多西他赛为基础的多药联合,可作为进展期胃癌的一线治疗方案.
作者:李静;朱春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鼻咽癌筛窦侵犯调强放疗中非共面射野对正常组织的保护和提高肿瘤区的剂量.方法 收集鼻咽癌筛窦侵犯患者15例,每一例患者设计2种射野方案,Ⅰ方案采用9野共面照射技术,Ⅱ方案采用9野和1野非共面照射技术.结果 2种方案比较发现:加设非共面射野能够有效改善正常组织的剂量,腮腺30Gy的照射体积减少10%以上.靶区剂量明显提高,适形性指数CI平均提高8%,均匀性指数HI平均提高6%.结论 非共面照射技术在鼻咽癌筛窦调强放疗中对正常组织有保护作用并可提高肿瘤区剂量.
作者:胡海芹;陈心得;吕明月;张怀文;洪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DR、CT对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50例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患者,采用DR、CT影像分析方法,分析检查方法的结节检出数、各病理指标,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CT结节总检出率为38.00%,明显高于DR检出率(20.67%)(P<0.01);≤5 mm结节检出率CT为18.67%,明显高于DR栓出率(5.33%)(P<0.01);CT检出气管病变率为24.00%,显著高于DR检出的气管病变率(7.30%),(P<0.01);CT检出支气管病变率为38.7%,明显高于DR检出的支气管病变率(22.7%)(P<0.05);CT检出纵隔淋巴结肿大率为26.00%,明显高于DR检出率(1.33%)(P<0.05).结论 CT检查用于肺癌、肺结核等高危人群的筛查以及发现和辨别病灶方面优于DR检查,可满足临床影像诊断的要求,有助于患者尽早明确诊断,尽早采取治疗措施.
作者:刘亚斌;宋晓琴;白琛;黄昊;周成香;吴少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对半椎板入路切除与全椎板入路切除合并脊柱内固定治疗椎管内原发肿瘤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方法 选取82例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及对照组39例.观察组患者行半椎板入路切除,无需合并脊柱内固定,对照组患者行全椎板入路切除合并脊柱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肿瘤切除情况、围手术期指标以及近远期疗效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 观察组肿瘤全切除率为93.02%,对照组为92.31%,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各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近远期疗效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以大小便障碍恢复较差,其他如神经根性疼痛、感觉及运动障碍则恢复较好;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脊柱不稳定发生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1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全椎板入路切除相比,半椎板入路切除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利于脊柱稳定性的维持等优点,对于临床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可考虑采用该术式进行治疗.
作者:王晓锋;程福宏;翁润民;雷广宇;张俊斌;杨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清癌胚抗原(CEA)在直肠癌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选择6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血清CEA水平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及临床关系.结果 ①研究组血清中CEA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在不同直肠癌TNM分期中,肿瘤组织中CEA阳性率除T1、T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 =0.153)外,其余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N分期不同阶段,肿瘤组织CEA阳性率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M分期中,CEA阳性率分别为43.8% (M0)、88.7% (M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病理分期中CEA阳性率:Ⅰ期~Ⅱ期与Ⅲ期~Ⅳ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与Ⅱ期、Ⅲ期与Ⅳ期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与肿瘤浸润程度(T分期)有关(P=0.01),与淋巴转移程度(N分期)相关(P-0.03),与临床病理分期有相关性(P=0.009).结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清癌胚抗原(CEA)均与直肠癌的发病密切相关,并与临床TNM分期表现出明显相关性,对直肠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小莉;曹晓侠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直肠腔内超声(ERUS)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的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取175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进行新辅助放化疗分为A、B组.对新辅助化疗前后患者超声表现及参数进行考察,并对术前2组患者T分期、N分期准确率进行考察与比较.结果 A组患者中43例对新辅助放化疗反应良好,18例反应一般,21例反应较差.新辅助放化疗后患者肿瘤长短径明显缩短,与新辅助化疗前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术中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术前ERUS诊断T分期准确率为78.04%,诊断N分期准确率为80.49%,与B组患者准确率相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直肠腔内超声可反映新辅助化疗前后直肠病灶改变,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的疗效评估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安县朝;高宗岭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腔镜与开放式甲状腺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瘤的疗效比较.方法 选取了90例良性甲状腺瘤患者,腔镜组(44例)在腔镜下行甲状腺手术,开放组(46例)行开放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伤口美观程度以及声音嘶哑、皮下瘀斑、胸闷、低血钙等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与开放手术的疗效.结果 与开放组相比,腔镜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围手术期指标上更具优势(P<0.05).手术治疗6个月后,腔镜组术后创口外观恢复满意度为90.9%,开放组创口外观恢复满意度仅为69.6%,腔镜组的手术效果更为满意(P<0.05).两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腔镜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声音嘶哑,皮下瘀斑,胸闷,低血钙等单个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镜下行甲状腺切除术,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愈合速度快,满足患者对美观的需求,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占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miRNA-451在膀胱癌组织及膀胱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RT-qPCR检测miRNA-451在30例膀胱癌、18例癌旁组织、15例正常膀胱组织及3个不同转移潜能的膀胱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miRNA-451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织,且其表达水平和膀胱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相关,P<0.01.miRNA-451在低度转移潜能的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具有高转移潜能的细胞株,P<0.01.结论 miRNA-451在癌组织及高转移潜能细胞株中呈低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癌细胞转移潜能密切相关,可能是膀胱癌潜在的调控基因.
作者:包佑根;巢海潮;朱遵伟;曾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TC)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特点.方法 收集通过术后病理证实的80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超声造影诊断资料,同时收集80个良性结节的资料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结节的超声影像学特征.结果 甲状腺髓样癌结节超声影像表现低回声(96.3%),实性(100.0%),边缘规则(83.8%),结节伴钙化(71.3%),卵圆形(77.5%),淋巴结转移(56.3%)的特征.MTC结节回声和钙化方面与良性结节影像特征有明显差异(P<0.05),MTC结节边缘和形态与良性结节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甲状腺髓样癌具有较明显的超声影像学特征,通过超声检查有助于其鉴别和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桃英;申键;赵华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后早期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情况,为甲状腺功能保护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排除基础甲状腺疾病且接受IMRT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分析对比放疗前后TT3和TT4水平.结果 全组患者治疗前、后TT3水平分别为1.83 IU/L、1.69 IU/L,治疗前、后TT4水平分别为124.66 IU/L、127.23 IU/L.其中150例(59.8%)治疗后TT3水平下降,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N3患者放疗后血清TT3及TT4水平均明显降低(P值分别为0.043、0.032).结论 IMRT模式下,鼻咽癌患者放疗结束时甲状腺激素降低,N3患者尤为明显.N3患者可运用VMAT/Tomotherapy等技术降低甲状腺照射剂量,且应早期监测甲状腺激素水平,发现问题及早干预.
作者:许昀;陈碧娟;郭巧娟;宗井凤;陈朱虹;詹圣桦;潘建基;林少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鼻咽癌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CL)9和碳酸酐酶Ⅸ(CAⅨ)水平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鼻咽癌患者共32例,结果统计过程中因资料遗失脱落2例,实际完成30例;检测鼻咽癌组和对照组血清CX-CL9和CAⅨ水平;分析血清CXCL9和CAⅨ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所有患者均给予2年定期随访,比较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血清CXCL9和CAⅨ水平.结果 鼻咽癌组较对照组血清CXCL9和CAⅨ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血清CXCL9和CAⅨ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大小及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鼻咽癌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P<0.叭).随访2年显示:6例死亡,24例存活;死亡患者入院时血清CXCL9和CAⅨ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者入院时(P<0.01).结论 鼻咽癌患者血清CXCL9和CAⅨ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鼻咽癌的恶性程度呈显著性相关,可能是评估鼻咽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唐江华;周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腹腔镜缩小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标准根治术,实验组给予腹腔镜缩小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肿瘤切缘、淋巴结清扫数目等.结果 对照组患者肿瘤近端及远端切缘、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均明显优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缩小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安全可行,治疗效果显著,并且患者术中损伤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欢送;袁博;齐敦峰;姜新春;吕孝鹏;张昕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胸腔镜在肺癌根治术后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意义.方法 选取56例肺癌根治术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34例)和实验组(2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实验组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伤口愈合、引流、拔管、WBC、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术后实验组患者的伤口疼痛程度、胸腔引流量、带管天数、拔管前氧气雾化次数、住院时间、肺叶不张、漏气、肺部感染、术后WBC等指标都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WBC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胸腔镜手术术后在多方面优于传统开胸手术,可减轻术后患者痛苦、促进机体恢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林韬;胡晓冬;宋振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1)的准确性,探讨CIN1术后(冷刀锥切或LEEP术)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946例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1)的患者施以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或锥切术,比较术前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手术前后CIN1的符合率88.47% (837/946),CIN1中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2及以上)病理升级率11.52% (109/946).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显示,阴道镜检查前宫颈细胞学ASC-US/HSIL(x2=25.639,P<0.001)、HR-HPV-DNA阳性(x2=9.500,P=0.001)、绝经(x2 =33.613,P<0.001)、颈管内膜活检阳性(x2=11.329,P<0.001)、阴道镜检查满意状况(x2=80.858,P<0.001),是阴道镜下活检诊断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1)患者术后病理升级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颈细胞学ASC-US/HSIL(OR=3.632,P<0.001)、阴道镜检查满意状况(OR =9.365,P<0.001)、绝经(OR=5.024,P<0.001)、颈管内膜活检阳性(OR =2.183,P=0.049)均为病理升级为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2及以上病变,简称CIN2+)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 阴道镜下活检诊断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1)存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2+)的漏诊.阴道镜检查满意状况、宫颈细胞学ASC-US及以上病变以及绝经、颈管内膜活检阳性等是个体化处理中需考虑的问题.
作者:陈燕;江维;曾四元;梁美蓉;涂澜涛;祝慧婷;刘程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对老年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老年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比2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生存质量.结果 2组手术时间与淋巴结切除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盆腔引流量及抗生素应用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并发症4例,发生率为13.3%;对照组共出现并发症11例,发生率为36.7%,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前FACT-G评分未见显著性差别(P>0.05),术后3个月、6个月时的FACT-G评分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老年宫颈癌患者,手术效果确切,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术后恢复较快,患者生存质量较传统开腹手术显著提高,有望成为治疗老年宫颈癌患者标准术式之一.
作者:朱静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诊断无症状小肾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62例无症状小肾癌患者及35例肾脏良性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所有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收集整理并进行分析.结果 小肾癌形态不规则者较多,内部回声多不均匀,部分病例有组织浸润,与良性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边界、包膜等方面,2组患者差异不显著(P>0.05).小肾癌患者血流分级多为Ⅲ~Ⅳ级,良性疾病血流多为Ⅰ级;小肾癌组患者血流速度、血流阻力指数、血管密度及血管面积均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肾癌组患者血管形态以传入性为主,血管显示率为90.32%;良性疾病组患者血管显示率为25.71%,明显较小肾癌组低(P<0.05),且血管形态以周围性为主.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4.84%,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无症状小肾癌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且具有无创、便捷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常规开展.
作者:李燕;刘自鹏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