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菁帆;江滔
目的 探讨磁共振SWI序列成像在鉴别单纯性脑出血和脑肿瘤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单纯性脑出血患者和脑肿瘤出血患者各30例,对这60例脑出血患者行CE-MR、T1WI、T2WI和SWI检查,分析SWI对单纯性脑出血和脑肿瘤出血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单纯性脑出血病例中,21例周围可见不同程度水肿,9例周围未见明显水肿信号;SWI扫描检查显示30例病变周围均未见明显增粗迂曲肿瘤样血管样低信号.脑肿瘤出血病例中,25例周围可见不同程度水肿,5例周围未见明显水肿;SWI检查显示8例结节肿块型出血完全覆盖肿物者,病变区未见低信号增粗迂曲低信号血管.SWI与CE-MR的确诊率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0.034,P=0.853);SWI与二者联合的确诊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159,P=0.001);CE-MR与二者联合的确诊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9.076,P=0.003).结论 在常规MR平扫的基础上,将增强扫描与SWI检查联合应用,能有效提高单纯性出血和脑肿瘤出血的鉴别诊断正确率.
作者:黄云华;谌丹丹;李恕清;何西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影响N0期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N0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60 Coγ射线或直线加速器6MV X射线治疗,常规分割,2 Gy/次,5次/周,连续放疗.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法检验差异性,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结果 至随访结束,共有死亡患者38例(25.3%),5年总生存率为74.7%,T1、T2、T3、T4期生存率分别为93.3%、85.7%、70.0%和48.6%,各分期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显著(x2=21.993,P=0.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T分期、鼻咽癌肿瘤残留、颈动脉鞘区受侵、颅底骨质破坏、贫血是影响N0期鼻咽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是N0期鼻咽癌预后的唯一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N0期鼻咽癌采用放射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T分期是鼻咽癌预后的唯一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郑泉山;李育广;宋小平;危高生;周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术前诊断评估及临床治疗对肝内胆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肝内胆管癌患者106例,所有患者行术前诊断评估,并对治疗后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肝内胆管癌患者超声检查、CT检查以及MRI检查准确率分别为78.2%、86.8%和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辅助检查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CA19-9、ALT以及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相关(P<0.05),患者的性别、年龄、肝硬化、白蛋白以及合并结石与预后无关(P>0.05).106例肝内胆管癌总生存影响因素行Cox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CA19-9、AJCC分期、肿瘤多发以及谷丙转氨酶为肝内胆管癌患者长期生存不良预后因素.肝内胆管癌采用根治术后1年、3年以及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非根治手术或保守非手术治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内胆管癌患者术前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对疾病准确诊断评估具参考价值,根治性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龚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检测价值.方法 收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119例作为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收取同期健康体检的人群82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全血粘度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健康体检人群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及血小板粘附率均远高于健康体检人群,血细胞比容远低于健康体检人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患者血浆粘度及红细胞沉降率均明显高于非转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黏度明显降低,血细胞比容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方面,治疗前后尚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存在明显高凝状态,因此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于评价肿瘤发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晓亮;郑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索拉非尼对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介入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索拉非尼,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以及生存情况.结果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食欲减退和肝区疼痛改善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及腹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6个月、12个月、24个月生存率以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索拉非尼可延长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存时间,改善临床症状,但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临床用药需谨慎.
作者:赵云;王华明;周霖;彭晓明;宿贝贝;张林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 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5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125Ⅰ粒子植入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用TACE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同时分析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response rate,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以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OS、PFS显著优于对照组(9.8个月vs6.8个月;4.6个月vs 2.7个月)(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RR分别为73.3% (22/30)和33.3%(9/2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R分别为83.3% (25/30)和51.9% (14/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有效的延长患者的OS以及PFS事件,同时可以提高其DCR和RR值,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金光鑫;王智;王军;戚星星;张学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含吉西他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难治或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方法 将7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根据治疗过程中是否应用吉西他滨分为对照组(非吉西他滨组)和观察组(吉西他滨组)各38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比较B细胞与T细胞型难治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应用吉西他滨方案的疗效差异.结果 两组ORR及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R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 60岁患者ORR、CR及P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细胞型患者ORR为42.86%,与T细胞型患者ORR 35.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Ⅲ~Ⅳ级不良反应中骨髓抑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Ⅲ~Ⅳ级不良反应中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难治或复发NHL患者应用含吉西他滨方案联合化疗,PR率优于不合吉西他滨方案,并且Ⅲ~Ⅳ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T细胞型患者应用含吉西他滨方案化疗可得到与B细胞型相当疗效.
作者:苏保雄;梁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66岁,因“反复活动后头晕气紧半月,加重1天”于2014年6月12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高血压达160/90 mmHg,规律服用缬沙坦,血压控制尚可,有“胃溃疡”病史.查体:血压:80/50 mmHg;神志清楚,无贫血外观,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双肺未闻及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内侧0.5 cm,无抬举样心尖搏动,心率100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
作者:孟美丽;张敬东;何程明;袁冬妹;钟明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FOLFOX4方案化疗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影响原发性肝癌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者接受FOLFOX4(奥沙利铂+CF+ 5-FU)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和营养支持,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实验组AFP水平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肿瘤直径总和减小为(4.9±0.8)cm,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FOLFOX4方案化疗的毒副作用前3位为白细胞减少、神经毒性以及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减少以及过敏反应发生率较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Ⅳ级不良反应.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治疗后AFP水平、肿瘤类型、肝硬化以及治疗方式是影响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FOLFOX4方案化疗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其预后影响因素包括肿瘤直径、治疗后AFP水平、肿瘤类型、肝硬化以及治疗方式.
作者:邓兰;蒋益兰;吴文清;周美秀;江摩;彭国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乌拉地尔配合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37例,经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确诊后,对患者行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手术前、中以及后期均采用乌拉地尔配合控制术中血压.结果 37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1年,其中术后2个月因再发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死亡1例,术后6个月因腹主动脉夹层而接受外科手术1例,其余患者预后状态良好,随访1年患者的存活率为97.3%.结论 稳定的血压结合精准的腔内修复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成功的关健.采用乌拉地尔配合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曹生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CT与MRI诊断鞍区常见肿瘤的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鞍区肿瘤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收取确诊为鞍区肿瘤的患者81例对其CT及MRI等影像学诊断结果及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判断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CT诊断鞍区肿瘤肿瘤检出率为71.60%,MRI诊断鞍区肿瘤检出率为82.72%,MRI检查略高于CT检查,无统计学差异(P>0.05).垂体腺瘤、脑膜瘤的MRI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检查,颅咽管瘤CT检出率明显高于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病理类型不同,CT、MRI检查对于鞍区肿瘤均可显示出不同的影像学特征.结论 CT与MRI对鞍区肿瘤临床诊断价值相当,可能与肿瘤具体病理类型密切相关,因此常规使用两种方法进行联合检测可能获得更佳的辅助诊断效果.
作者:边媛;张阿萌;康眼训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肝癌患者微波消融术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 将107例肝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共183个病灶.患者均采取肝癌微波消融术治疗.观察肝癌患者微波消融术后超声造影结果.结果 CECT/CEMRI判断肿瘤完全消融率为90.71%(166/183),肿瘤残存或复发9.29%(17/183),CEUS判断肿瘤完全消融率为91.80%(168/183),肿瘤残存活复发8.20%(15/183).CEUS判断疗效中,有2例假阴性,1例假阳性.CECT/CEMRI判断疗效中,有1例假阴性,2例假阳性.结论 超声造影可以作为评估肝癌患者微波消融术治疗效果的可靠的、有效的方法.
作者:龚念梅;王燕飞;司同;李秋维;秦刚;谢阳桂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原发性肝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219例,根据是否存在糖尿病分为肝癌糖尿病组和肝癌非糖尿病组,分析糖尿病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肿瘤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因素并未导致糖尿病发病率差异(P>0.05).肝癌糖尿病组患者与肝癌非糖尿病组患者的年龄、饮酒、HBV感染、肿瘤直径大小、肿瘤分期以及发生转移有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患者的性别、是否肝硬化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的年龄、饮酒、HBV感染以及糖尿病均具意义(P<0.05),但2型糖尿病可显著升高原发性肝癌的发生风险,推测2型糖尿病为原发性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为原发性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具重要作用.
作者:王星;顾明君;马俊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采用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非小细胞肺癌发生脑转移的患者,实验组患者行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对照组仅进行全脑放疗,于治疗前、放疗结束、放疗结束后3个月行头MRI、胸部CT明确肿瘤情况,进行疗效评价,比较其生活质量评分(KPS)、中位生存时间、1年生存率、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 18例,稳定(SD)6例,进展(PD)1例,有效率(RR)为76.7%,疾病控制率(DCR)为96.7%,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KPS评分达(74.5±7.1)分,KPS≥10分占63.3%,中位生存时间为12.2个月,1年生存率为4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出现皮疹、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下降、转氨酶升高、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实验组的皮疹、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个月生存率93.3%,3个月生存率76.7%,6个月生存率66.7%,1年生存率5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率,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邹菁帆;江滔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胸腺五肽辅助化疗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78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化疗,治疗组采用胸腺五肽联合化疗.观察和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淋巴细胞比例变化、补体C3、C4和免疫球蛋白等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明显高于治疗前,CD8+低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补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治疗组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胸腺五肽辅助化疗可促进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吴泽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子宫颈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30例接受子宫广泛切除术以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这些患者分为新辅助化疗组(74例)与直接手术组(56例),前者在术前行1~3个疗程的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结果 新辅助化疗组血清糖类抗原125 (CA125)、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肿瘤直径在化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辅助化疗组完全缓解(CR) 12例、部分缓解(PR)43例、疾病稳定(SD) 11例、疾病进展(PD)8例,总缓解率74.3%,疾病控制率89.2%.新辅助化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率显著低于直接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术后病理检查深肌层受累率、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率、切缘阳性率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子宫颈癌的近期疗效良好,具有缩小肿瘤体积、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损伤、降低淋巴结转移率等优点.
作者:王晓娟;胡陇娟;周小侠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直肠癌患者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患者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即刻(T1)、气腹后30 min(T2)、拔管后5 min (T3)、拔管后2 h(T4)的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与T0比较,2组患者在T1、T2、T3时间点时BS、NE、AE和Cor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T4时间点时NE、AE和Cor水平均明显高于T0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T1、T2、T3和T4时间点时NE、AE和Co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T1、T2和B时间点时BS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T1、T2、T3和T4时间点时MAP和H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T1、T2和T3时间点时SBP和DB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减轻机体应激反应,且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值得在老年直肠癌患者手术中推广.
作者:夏向锋;吴华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采用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质疏松,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绝经后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采用唑来膦酸联合来曲唑,对照组仅用来曲唑,测量2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进行VAS疼痛评分,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LI-L4、Ward's三角、股骨颈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静息痛、前屈后伸痛、翻身痛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发热2例,骨痛1例,总发生率15%,对照组发生率为10%,2组无明显差异,且均经对症治疗后缓解,无不良影响.结论 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出现骨质疏松,采用唑来膦酸治疗,能够提高骨密度,缓解关节疼痛程度,且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有效.
作者:蒋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经方麦门冬汤能否预防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及其对血浆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将符合入选标准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食管癌及Ⅲ期以上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单纯放化疗,治疗组在进行放化疗的同时口服麦门冬汤,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在放疗前、放疗完成40 Gy及放疗后1个月测定两组患者血浆TGF-β1的水平.结果 治疗组2级以上(≥2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为16.67%(5/3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 (1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两组血浆TGF-β1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疗完成40Gy时,治疗组血浆TGF-β1水平为(25.23±5.11) ng/ml,对照组为(27.85±5.57) ng/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1.90,P<0.05);放疗后1个月治疗组TGF-β1水平为(5.74±2.64) ng/ml,对照组为(7.36±3.11) ng/ml,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2.18,P<0.05).结论 麦门冬汤可以预防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TGF-β1通路有关.
作者:刘珺;吴晨雯;熊绍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对比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不同化疗方案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2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根据术后化疗方案将患者分为A组(131例)、B组(40例)、C组(49例).A组采用膀胱灌注化疗,B组采用髂内动脉化疗,C组患者膀胱灌注化疗联合髂内动脉化疗.化疗结束后,所有患者均接受随访.结果 ①3组患者1年复发率、3年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患者全身不良反应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全身不良反应分级显著低于B组、C组(P<0.05),B组与C组全身不良反应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3组患者化学性膀胱炎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化学性膀胱炎分级显著低于A组、C组(P<0.05),A组与C组化学性膀胱炎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术后化疗方案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复发率相当,但是在不良反应方面有所区别,膀胱灌注化疗的全身不良反应较轻,髂内动脉化疗的化学性膀胱炎较轻.
作者:兰海河;张战宏;胡新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