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蒋燕

关键词:唑来膦酸, 绝经后乳腺癌, 骨质疏松
摘要:目的 采用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质疏松,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绝经后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采用唑来膦酸联合来曲唑,对照组仅用来曲唑,测量2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进行VAS疼痛评分,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LI-L4、Ward's三角、股骨颈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静息痛、前屈后伸痛、翻身痛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发热2例,骨痛1例,总发生率15%,对照组发生率为10%,2组无明显差异,且均经对症治疗后缓解,无不良影响.结论 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出现骨质疏松,采用唑来膦酸治疗,能够提高骨密度,缓解关节疼痛程度,且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有效.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FOLFOX4方案化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FOLFOX4方案化疗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影响原发性肝癌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者接受FOLFOX4(奥沙利铂+CF+ 5-FU)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和营养支持,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实验组AFP水平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肿瘤直径总和减小为(4.9±0.8)cm,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FOLFOX4方案化疗的毒副作用前3位为白细胞减少、神经毒性以及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减少以及过敏反应发生率较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Ⅳ级不良反应.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治疗后AFP水平、肿瘤类型、肝硬化以及治疗方式是影响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FOLFOX4方案化疗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其预后影响因素包括肿瘤直径、治疗后AFP水平、肿瘤类型、肝硬化以及治疗方式.

    作者:邓兰;蒋益兰;吴文清;周美秀;江摩;彭国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法,即应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观察组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化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血清糖类抗原(CA) 125及癌胚抗原(CEA)水平变化,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40.0%,对照组为34.0%,两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控制率为80.0%,对照组临床控制率为74.0%,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体质量为(71.9±5.1)kg,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6.9±3.1)kg,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卡氏评分为(86.4±5.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4±4.7)分,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血清CEA含量为(10.2±6.1)μg·L-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3±5.9)μg·L-1,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CA125含量为(38.8 ±3.2)U·mL-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9.3±2.1)U·mL-1,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化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恢复具有显著作用.

    作者:杨华;蔡卓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胸腔镜下胸膜固定术治疗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胸腔镜下胸膜固定术治疗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胸腔镜下胸膜固定术治疗的50例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治疗组,选取同期接受胸腔闭式引流并注入粘连剂等方法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治疗前后胸腔积液蛋白定量、白细胞计数及住院时间,观察随访期间复发及毒副作用.结果 治疗组临床缓解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2.00% (P <0.05).治疗组治疗后蛋白定量改善、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治疗组的复发率为2.00%、胸膜包裹肥厚总发生率为8.00%,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2.00%、24.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下胸膜固定术治疗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在改善肺癌伴胸腔积液总蛋白定量、减少复发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作者:吴中权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经方麦门冬汤预防放射性肺损伤及其对血浆TGF-β1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方麦门冬汤能否预防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及其对血浆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将符合入选标准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食管癌及Ⅲ期以上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单纯放化疗,治疗组在进行放化疗的同时口服麦门冬汤,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在放疗前、放疗完成40 Gy及放疗后1个月测定两组患者血浆TGF-β1的水平.结果 治疗组2级以上(≥2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为16.67%(5/3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 (1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两组血浆TGF-β1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疗完成40Gy时,治疗组血浆TGF-β1水平为(25.23±5.11) ng/ml,对照组为(27.85±5.57) ng/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1.90,P<0.05);放疗后1个月治疗组TGF-β1水平为(5.74±2.64) ng/ml,对照组为(7.36±3.11) ng/ml,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2.18,P<0.05).结论 麦门冬汤可以预防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TGF-β1通路有关.

    作者:刘珺;吴晨雯;熊绍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 采用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质疏松,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绝经后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采用唑来膦酸联合来曲唑,对照组仅用来曲唑,测量2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进行VAS疼痛评分,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LI-L4、Ward's三角、股骨颈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静息痛、前屈后伸痛、翻身痛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发热2例,骨痛1例,总发生率15%,对照组发生率为10%,2组无明显差异,且均经对症治疗后缓解,无不良影响.结论 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出现骨质疏松,采用唑来膦酸治疗,能够提高骨密度,缓解关节疼痛程度,且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有效.

    作者:蒋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检查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并通过分析研究影像学检查在该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0例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单纯肺结核患者60例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在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CT影像学检查中的差异.结果 肺结核结合肺癌患者的吸烟史、胸痛、声音嘶哑和消瘦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单纯肺结核组(P<0.05);同时,其CEA、CA125及非小细胞肺癌抗原的指标值也显著高于单纯肺结核组.2组患者的各项影像学特征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患者的吸烟史、胸痛、声音嘶哑和消瘦等临床特征,以及CEA、CA125和非小细胞肺癌抗原3种血清癌抗原在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癌中有参考价值;CT影像学检查在诊断该疾病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商明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肝内胆管癌术前诊断评估及临床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诊断评估及临床治疗对肝内胆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肝内胆管癌患者106例,所有患者行术前诊断评估,并对治疗后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肝内胆管癌患者超声检查、CT检查以及MRI检查准确率分别为78.2%、86.8%和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辅助检查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CA19-9、ALT以及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相关(P<0.05),患者的性别、年龄、肝硬化、白蛋白以及合并结石与预后无关(P>0.05).106例肝内胆管癌总生存影响因素行Cox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CA19-9、AJCC分期、肿瘤多发以及谷丙转氨酶为肝内胆管癌患者长期生存不良预后因素.肝内胆管癌采用根治术后1年、3年以及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非根治手术或保守非手术治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内胆管癌患者术前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对疾病准确诊断评估具参考价值,根治性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龚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不同方法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和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对比

    目的 观察阴道镜多点活检与宫颈冷刀锥切术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GIN)Ⅲ级以及早期宫颈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为CIN或早期宫颈癌的患者共112例,所有患者均于LEEP下行宫颈锥切术,术后将组织送检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结果与阴道镜多点活检的差异.结果 以宫颈冷刀锥切术为准,CIN Ⅰ级患者23例,CINⅡ级患者38例,CINⅢ级患者34例,原位癌患者11例,浸润癌患者6例.对比阴道镜多点活检病理结果,发现结果相符合67例,不符合45例.其中,诊断不足有21例,诊断过度有24例.112例患者中,经诊断为宫颈浸润癌者11例,阴道镜多点活检漏诊率8.6%;宫颈冷刀锥切术的术中出血量、出血时间等指标显著低于阴道镜多点活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冷刀锥切术出现术中出血、术后出血、术后子宫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阴道镜多点活检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镜多点活检在诊断CIN特别是CINⅢ级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而通过联合宫颈冷刀锥切能够提高早期宫颈癌患者诊断的准确率,从而有效避免了隐匿性宫颈癌的临床漏诊,可以作为对宫颈癌进一步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乌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腔内超声联合CEA、CA199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腔内超声联合CEA、CA199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10例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术前1周所有患者行直肠TRUS检查,以判断超声分期,TRUS后1~3天检测血清CEA、CA199水平,对照TRUS、TURS联合CEA、CA199术前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分期的结果.结果 TRUS诊断总准确率为76.4%,CEA、CA199水平随病理分期的升高逐渐升高.病理分期T1~T4期术前血清CEA、CA199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RUS联合CEA、CA199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达90.9%,明显高于TRUS单独诊断准确率,P<0.05.结论 术前血清CEA、CA199检测水平对直肠癌TRUS分期有参考意义,TRUS联合血清CEA、CA199检测可以提高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

    作者:刘学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超声造影对肝癌患者微波消融术效果的评估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肝癌患者微波消融术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 将107例肝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共183个病灶.患者均采取肝癌微波消融术治疗.观察肝癌患者微波消融术后超声造影结果.结果 CECT/CEMRI判断肿瘤完全消融率为90.71%(166/183),肿瘤残存或复发9.29%(17/183),CEUS判断肿瘤完全消融率为91.80%(168/183),肿瘤残存活复发8.20%(15/183).CEUS判断疗效中,有2例假阴性,1例假阳性.CECT/CEMRI判断疗效中,有1例假阴性,2例假阳性.结论 超声造影可以作为评估肝癌患者微波消融术治疗效果的可靠的、有效的方法.

    作者:龚念梅;王燕飞;司同;李秋维;秦刚;谢阳桂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立体定向放疗加量对局部晚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结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方法推量的照射方法,对局部晚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对47例局部进展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CT模拟定位,TPS计划上勾画靶区,常规3~5野照射,PTV剂量达到46~60 Gy后,针对肺部病灶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方法加量5~6 Gy ×3F~4F,肺部肿瘤等效生物剂量(BED)达到72 ~ 86 Gy.结果 47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仅1例出现Ⅲ度放射性肺炎,无严重晚期放射性肺炎发生.完全缓解率为78.7%(CR 37例),部分缓解率为14.9%(PR 7例),稳定率6.4%(NC 3例),总有效率(CR +PR)为93.6%.1年局控率为95.7% (45/47),2年局控率为80.9% (38/47).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6.6%、51.1%、31.9%.结论 局部晚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采用3DCRT结合SBRT的放射治疗方式,发生严重放射性肺炎几率低,局控率好.

    作者:李爽;罗海峰;李晶晶;杨继元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cad、vegf表达与化疗表达疗效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E-cad、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化疗疗效及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的病理样本共计30例,对这30例非小细胞肺癌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钙粘附蛋白E(E-ca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分析治疗有效率(ORR)、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以及检测E-cad和vegf的表达,分析E-cad、vegf表达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E-cad、vegf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特征如大小、侵袭深度,肿瘤分期及分化程度、是否转移等并不存在相关性(P>0.05);而淋巴受累组E-cad相对表达量明显下调、vegf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而无淋巴受累组的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ad、vegf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与淋巴结受累转移的风险有关;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后vegf高表达患者ORR为11.2%,PFS为2.1个月,均低于vegf低表达患者(ORR为46.3%.PFS为6.6个月)(P<0.05),E-cad高表达患者ORR为46.3%,PFS为6.6个月,与E-cad低表达患者(ORR为31.8%,PFS为3.5个月)(P<0.05).结论 E-cad、vegf相对表达量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预后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vegf低表达者有效率较高;与E-cad呈正相关,E-cad高表达者有效率较高,但还需进一步分析.

    作者:王迪进;李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鼻型NKT淋巴瘤患者血清生存素和P53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鼻型NKT淋巴瘤患者血清生存素(survivin)和P53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鼻型NK/T淋巴瘤患者45例,同期纳入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urvivin和P53水平.分析鼻型NKT淋巴瘤患者血清survivin和P53的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以及TNM分期、全身B症状、Ann Arbor分期、IPI评分等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记录死亡病例,比较死亡患者和存活患者在入院时的survivin和P53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NK/T淋巴瘤组患者血清survivin和P53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血清survivin和P53的水平与NK/T淋巴瘤患者年龄、性别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TNM分期、全身B症状、Ann Arbor分期、IPI评分呈显著性相关,(P<0.01).随访2年:10例死亡,35例存活;死亡患者在入院时血清survivin和P53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者(P<0.01).结论 鼻型NKT淋巴瘤患者血清survivin和P53水平均显著升高,与其恶性程度密切相关,也可能是临床评价该病患者预后的重要标志物.

    作者:田振华;董龙宝;李刚强;薛洁;王正茂;许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高压氧联合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放射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放射性脑病的影响.方法 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给予高压氧联合同步放化疗,对照组给予同步放化疗,比较分析两组的近期疗效和放射性脑病.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和77.78%,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放射性损脑病总发生率分别为5.56%和16.67%,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高压氧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可以降低放射性脑病的发生.

    作者:杨灵;宋伟平;袁传平;丁伟;龚小宝;林鹏;龚晓红;周振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依托咪酯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及感染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依托咪酯对胃癌根治术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疼痛及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3组.A组给予依托咪酯麻醉,B组给予低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依托咪酯麻醉,C组给予高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依托咪酯麻醉.比较3组患者血流动力学、麻醉情况、术后疼痛与感染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不同时间点,A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幅度明显较B、C组大(P<0.05).3组患者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等麻醉情况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疼痛患者及感染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高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复合依托咪酯对于胃癌根治术患者具有良好麻醉效果,可减少患者术后疼痛及感染,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即可发挥作用,故推荐临床使用小剂量治疗方案.

    作者:刘文雄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研究

    目的 观察胃癌根治术应用不同麻醉方式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临床纳入实施胃癌根治术患者61例,根据术前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进行单纯全麻.采用Prince-Henr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h、12h、18h、24h、48 h疼痛程度,术前、术中及术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情况、免疫抑制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6h、12 h、18 h、24h、48 h Prince-Henr评分分别为(2.79±1.29)、(2.21±0.79)、(1.76±0.98)、(1.18±0.96)、(0.58±0.53)分,对照组术后6h、12 h、18 h、24h、48 h Prince-Henr评分分别为(3.73±2.02)、(3.43±1.87)、(2.97±1.18)、(2.39±1.42)、(1.20±0.87)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分别为(109.25±10.45) mmHg、(67.32±7.23) mmHg,对照组术中SBP、DBP分别为(152.36±14.02) mmHg、(92.44±18.91) mmHg,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外周T淋巴细胞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CD3+、CD4+、CD8+、CD4+/CD8+等指标基本恢复至诱导前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术前两组自然杀伤细胞比例比较无差异,P>0.05;术毕两组患者自然杀伤细胞比例均显著下降,其中对照组低于研究组,P<0.05;术后5d两组患者自然杀伤细胞水平有所上升,研究组程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前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显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此外术中有稳定血压的作用,缩短免疫抑制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冉德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直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预防肠梗阻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 对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分别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和常规营养,观察2组患者出现早期肠梗阻、延长型肠梗阻、后期肠梗阻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早期肠内营养组早期肠梗阻发生率为3.3%,延长型肠梗阻发生率为3.3%,后期肠梗阻发生率为6.7%,总发生率为1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术后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能够降低早期、延长型、后期肠梗阻的发生率,促进患者行直肠癌根治术后的首次排气、排便,缩短其ICU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秦禄武;何龙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临床干预的时机以及治疗方案对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病例4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患者的2年生存率;按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案分为2个研究组,A组中21例2次CA125升高即开始治疗,22例出现临床症状后开始治疗;B组中20例采用手术+化疗治疗方案,23例采用单纯化疗.通过生存率的比较研究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案对预后的影响,并对与生存率相关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次CA125升高即开始治疗与出现临床症状后开始治疗相比,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发后采用手术+化疗治疗方案与单纯化疗相比,采用手术+化疗治疗方案患者的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化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生存率与CA125水平升高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再次治疗时机无论从CA125升高开始,还是从出现临床症状时开始对患者的2年生存率无明显影响.治疗方案上采用手术+化疗治疗方案的患者预后优于单纯化疗.

    作者:夏杨;吴海根;吴澜;都三平;兰秋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肺癌患者中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和S100A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中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和S100A2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因素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肺癌患者共34例;同期纳入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两组血清IGF-1R和S100A2水平.所有患者随访2年,记录死亡患者例数,比较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的血清IGF-1R和S100A2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肺癌组血清IGF-1R水平明显升高,而S100A2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IGF-1R和S100A2表达水平与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随访2年发现:19例死亡,15例存活;死亡患者入院时血清IGF-1R水平明显高于存活者,而S100A2水平明显低于存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肺癌患者血清IGF-1R和S100A2表达异常,且与肺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对评价临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王杰;陈大兴;郭宁;陶立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不同麻醉方式对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8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39例.A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B组给予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免疫状态.结果 A组麻醉后及术后各时段的CD3、CD4、CDs、CD4/CDs及NK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和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均能抑制大肠癌手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其中腰硬联合麻醉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

    作者:苏艳中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