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雄
目的 研究临床干预的时机以及治疗方案对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病例4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患者的2年生存率;按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案分为2个研究组,A组中21例2次CA125升高即开始治疗,22例出现临床症状后开始治疗;B组中20例采用手术+化疗治疗方案,23例采用单纯化疗.通过生存率的比较研究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案对预后的影响,并对与生存率相关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次CA125升高即开始治疗与出现临床症状后开始治疗相比,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发后采用手术+化疗治疗方案与单纯化疗相比,采用手术+化疗治疗方案患者的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化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生存率与CA125水平升高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再次治疗时机无论从CA125升高开始,还是从出现临床症状时开始对患者的2年生存率无明显影响.治疗方案上采用手术+化疗治疗方案的患者预后优于单纯化疗.
作者:夏杨;吴海根;吴澜;都三平;兰秋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胃癌根治术应用不同麻醉方式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临床纳入实施胃癌根治术患者61例,根据术前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进行单纯全麻.采用Prince-Henr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h、12h、18h、24h、48 h疼痛程度,术前、术中及术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情况、免疫抑制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6h、12 h、18 h、24h、48 h Prince-Henr评分分别为(2.79±1.29)、(2.21±0.79)、(1.76±0.98)、(1.18±0.96)、(0.58±0.53)分,对照组术后6h、12 h、18 h、24h、48 h Prince-Henr评分分别为(3.73±2.02)、(3.43±1.87)、(2.97±1.18)、(2.39±1.42)、(1.20±0.87)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分别为(109.25±10.45) mmHg、(67.32±7.23) mmHg,对照组术中SBP、DBP分别为(152.36±14.02) mmHg、(92.44±18.91) mmHg,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外周T淋巴细胞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CD3+、CD4+、CD8+、CD4+/CD8+等指标基本恢复至诱导前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术前两组自然杀伤细胞比例比较无差异,P>0.05;术毕两组患者自然杀伤细胞比例均显著下降,其中对照组低于研究组,P<0.05;术后5d两组患者自然杀伤细胞水平有所上升,研究组程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前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显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此外术中有稳定血压的作用,缩短免疫抑制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冉德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腔内超声联合CEA、CA199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10例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术前1周所有患者行直肠TRUS检查,以判断超声分期,TRUS后1~3天检测血清CEA、CA199水平,对照TRUS、TURS联合CEA、CA199术前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分期的结果.结果 TRUS诊断总准确率为76.4%,CEA、CA199水平随病理分期的升高逐渐升高.病理分期T1~T4期术前血清CEA、CA199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RUS联合CEA、CA199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达90.9%,明显高于TRUS单独诊断准确率,P<0.05.结论 术前血清CEA、CA199检测水平对直肠癌TRUS分期有参考意义,TRUS联合血清CEA、CA199检测可以提高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
作者:刘学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并通过分析研究影像学检查在该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0例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单纯肺结核患者60例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在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CT影像学检查中的差异.结果 肺结核结合肺癌患者的吸烟史、胸痛、声音嘶哑和消瘦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单纯肺结核组(P<0.05);同时,其CEA、CA125及非小细胞肺癌抗原的指标值也显著高于单纯肺结核组.2组患者的各项影像学特征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患者的吸烟史、胸痛、声音嘶哑和消瘦等临床特征,以及CEA、CA125和非小细胞肺癌抗原3种血清癌抗原在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癌中有参考价值;CT影像学检查在诊断该疾病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商明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行腹腔镜下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30例经病理证实的局部晚期宫颈癌进行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双附件切除术.结果 30例宫颈癌患者术后病理盆腔淋巴结转移18例,转移率60.0%;腹主淋巴结转移2例,转移率6.7%.共切除盆腔淋巴结1005枚,平均33.50枚;共切除腹主淋巴结305枚,平均10.17枚.手术时间1.5~3h,平均2.0h;出血量10 ~80ml,平均42 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16~41 h,平均21 h;术后放疗开始时间:7~ 12天,平均9.4天;术后单纯淋巴囊肿4例,直径3 ~4 cm.放疗后出现下肢淋巴回流障碍1例;3例出现放射性直肠炎;1例行结肠造瘘;1例出现放射性膀胱炎.随访8 ~5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2例复发,复发率6.7%(2/30),6例死亡,死亡率20.0%(6/30),3年无瘤生存率72%,3年总体生存率75%.结论 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接受腹腔镜下淋巴结切除手术安全、可行,评估淋巴结状态精确,可以弥补FIGO临床分期存在的缺陷,切除转移淋巴结的同时对宫颈癌的个体化治疗具体指导意义.
作者:江维;曾四元;梁美蓉;肖剑;刘晖;钟美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SWI序列成像在鉴别单纯性脑出血和脑肿瘤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单纯性脑出血患者和脑肿瘤出血患者各30例,对这60例脑出血患者行CE-MR、T1WI、T2WI和SWI检查,分析SWI对单纯性脑出血和脑肿瘤出血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单纯性脑出血病例中,21例周围可见不同程度水肿,9例周围未见明显水肿信号;SWI扫描检查显示30例病变周围均未见明显增粗迂曲肿瘤样血管样低信号.脑肿瘤出血病例中,25例周围可见不同程度水肿,5例周围未见明显水肿;SWI检查显示8例结节肿块型出血完全覆盖肿物者,病变区未见低信号增粗迂曲低信号血管.SWI与CE-MR的确诊率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0.034,P=0.853);SWI与二者联合的确诊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159,P=0.001);CE-MR与二者联合的确诊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9.076,P=0.003).结论 在常规MR平扫的基础上,将增强扫描与SWI检查联合应用,能有效提高单纯性出血和脑肿瘤出血的鉴别诊断正确率.
作者:黄云华;谌丹丹;李恕清;何西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含吉西他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难治或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方法 将7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根据治疗过程中是否应用吉西他滨分为对照组(非吉西他滨组)和观察组(吉西他滨组)各38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比较B细胞与T细胞型难治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应用吉西他滨方案的疗效差异.结果 两组ORR及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R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 60岁患者ORR、CR及P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细胞型患者ORR为42.86%,与T细胞型患者ORR 35.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Ⅲ~Ⅳ级不良反应中骨髓抑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Ⅲ~Ⅳ级不良反应中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难治或复发NHL患者应用含吉西他滨方案联合化疗,PR率优于不合吉西他滨方案,并且Ⅲ~Ⅳ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T细胞型患者应用含吉西他滨方案化疗可得到与B细胞型相当疗效.
作者:苏保雄;梁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DROSHA rs10719 T>C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97例接受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术后辅助化疗的Ⅰ~Ⅲ期胃癌患者,分析rs10719遗传变异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全组患者2年DFS为60.8%,3年OS为73.8%.显性模型与淋巴结转移相关,TC+ CC基因型患者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低于TT基因型(P =0.031).显性模型与临床分期显著相关,TT基因型中Ⅲ期患者明显多于TC+ CC基因型(P=0.021).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3年OS分别为89.3%和63.3% (P =0.013),Ⅰ、Ⅱ、Ⅲ期患者3年OS分别为100.0%、88.6%和55.8%(P=0.015),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rs10719遗传变异与患者生存无明显相关性.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淋巴结状态(P =0.014,RR:9.556,95%CI:1.586~57.590)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DROSHA rs10719 T>C遗传变异可能与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及临床分期相关.
作者:李俊;钟军;李国庆;吴新生;彭丽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胃肠道肿瘤合并癌性贫血患者外周血铁调素水平、白细胞介素-6、IFN-γ及TNF-α的浓度变化研究,探讨出不同因子浓度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自2014年来入院的12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其中34例伴随贫血,对其血清血铁调素(Hepcidin)水平、白细胞介素-6、IFN-γ及TNF-α浓度分别进行检测,分析不同因子在胃肠道肿瘤合并癌性贫血患者体内浓度变化及幅度.结果 经对患者血清检测,发现胃肠道肿瘤癌性贫血患者的外周血铁调素水平以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明显高于非贫血患者(P<0.05),但IFN-γ及TNF-α浓度与非贫血患者没有较明显的差别(P>0.05).对比胃肠道肿瘤合并癌性贫血患者体内各因子变化关联,发现外周血铁调素水平与白细胞介素-6呈正相关(γ =0.268,P<0.05);并且这两者的浓度变化情况与IFN-γ、TNF-α的浓度没有明显关联(γ=0.156、γ=0.01,P>0.05).结论 胃肠道肿瘤合并癌性贫血患者的外周血铁调素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比正常人含量有明显增幅,IFN-γ及TNF-α浓度接近健康人水平.
作者:杨环;张宜琪;王凯;陈兆永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原位切开直视下取栓术治疗原发性肝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临床疗效.方法 116例HCC合并Ⅱ型及Ⅲ型PVTT的患者施行手术治疗,其中56例行门静脉原位切开直视下取栓术(原位切开组),60例行传统手术方式取栓术(传统手术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复发率、生存率及中位生存对间.结果 原位切开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发率分别为10.7%、23.2%、44.6%,传统手术组分别为25.0%、48.3%、83.3%,2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原位切开组术后1年复发率为94.6%,传统手术组为98.3%,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原位切开组术后3个月、2年生存率分别为98.2%、3.6%,传统手术组分别为95.0%、1.7%,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原位切开组术后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89.3%、53.6%,传统手术组分别为45.0%、5.0%,2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原位切开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2.8个月,传统组为5.3个月,2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全组患者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与传统手术组相比,原位切开直视下取栓术可降低HCC合并PVTT患者的近期复发率,提高患者的近期生存率,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且安全可行.
作者:魏小勇;周存才;涂强;游骁翔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对头颈部肿瘤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不包括甲状腺来源的恶性肿瘤),接受调强适形放射治疗,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放疗前及放疗后3、6、12、18及24个月的T3、T4以及TSH水平.结果 40例头颈部非甲状腺癌的恶性肿瘤患者中,放疗后3、6、12、18及24个月T3、T4下降及TSH升高分别有1例(2.5%)、3例(7.5%)、5例(12.5%)、7例(17.5%)和10例(25%),其中2例(5%)伴有轻度的表情淡漠等临床症状,给予补充甲状腺素治疗后好转.结论 调强放射治疗可导致甲状腺功能不同程度的改变,且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甲状腺功能损伤发生率呈增高趋势,应引起临床关注.
作者:段训凰;廖立潇;段飞;王璐;邓建华;龚敏勇;曾灵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术前诊断评估及临床治疗对肝内胆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肝内胆管癌患者106例,所有患者行术前诊断评估,并对治疗后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肝内胆管癌患者超声检查、CT检查以及MRI检查准确率分别为78.2%、86.8%和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辅助检查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CA19-9、ALT以及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相关(P<0.05),患者的性别、年龄、肝硬化、白蛋白以及合并结石与预后无关(P>0.05).106例肝内胆管癌总生存影响因素行Cox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CA19-9、AJCC分期、肿瘤多发以及谷丙转氨酶为肝内胆管癌患者长期生存不良预后因素.肝内胆管癌采用根治术后1年、3年以及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非根治手术或保守非手术治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内胆管癌患者术前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对疾病准确诊断评估具参考价值,根治性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龚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铂类化疗同步放疗或序贯放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例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根据其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采用铂类化疗同步脑放疗进行治疗,共46例;B组采用铂类化疗序贯脑放疗进行治疗,共57例.结果 A组患者和B组患者的总体ORR分别为19.6%和26.3%,脑转移灶的ORR分别为43.5%和29.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患者和B组患者的脑转移灶未加量照射总体ORR分别为43.5%和10.5%,差异显著(P<0.05),A、B两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是58.5%和52.9%,差异不显著(P>0.05);2年生存率分别是37.2%和18.9%,A组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无Ⅳ度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情况;B组无Ⅳ度血小板减少情况,但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5.8%.A组患者和B组患者的白细胞减少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减少的发生情况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全身化疗同步放疗治疗NSCIC脑转移相比序贯放化疗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更好.
作者:邓立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IMRT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选择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6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同步治疗组(30例)和单纯IMRT组(30例).同步治疗组:IMRT+同步化疗2周期,序贯化疗4周期.单纯IMRT组:单纯IMRT,序贯化疗6周期.化疗方案:同步化疗2周期,28天为1个周期.多西他赛60 mg/天,第1天、第8天加奈达铂30 mg.比较分析2组有效率、局控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同步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单纯IMRT组(96.67% vs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治疗组1,2年局控率分别为86.67%、63.33%,均高于单纯IMRT组1,2年的局控率(70.00%、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治疗组白细胞减少和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90.00%、80.00%,均高于单纯IMRT组的56.67%、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临床疗效优于单纯IMRT治疗,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所增高,经临床对症干预后,均可完成治疗.
作者:李佳;戴鹏;范育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洋槐蜂蜜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72例根治性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护理和健康宣教,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含服洋槐蜂蜜,10ml/次,3次/日,直至放疗结束后8周;按照NCI-CTCAE v3.0和文献报道的方法观察和评价两组患者急慢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情况.结果 ①两组患者基本临床特征匹配(均P >0.05);②72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急性口腔粘膜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重度口腔粘膜炎的发生率从41.67%下降至19.44%,P=0.0407;急性口腔粘膜炎出现时间从(20.78±6.06)天延迟至(23.14±6.21)天,P=0.107;③对照组和研究组慢性口腔粘膜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5.0% (9/36)和11.1%(4/36),P=0.1255.结论 洋槐蜂蜜可减少鼻咽癌患者重度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发生,值得进一步探索.
作者:赖敏栋;熊淑萍;刘蓉;张慧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乳腺X线检查质量控制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行乳腺X线检查的乳腺癌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进行质量控制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38例.对两组患者乳腺X线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为91.11%,对照组诊断符合率为73.68%,观察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内各年龄段诊断符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组间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3+T4期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T1 +T2期(P<0.05).观察组各个病理分期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诊断符合率为73.33%,显著高于对照组(50.00%)(P<0.05).观察组非甲级片产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15.79%)(P<0.05).结论 乳腺X线检查质量控制对于提高乳腺癌诊断准确率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开展.
作者:张学勤;余浩;李逢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胸腺五肽辅助化疗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78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化疗,治疗组采用胸腺五肽联合化疗.观察和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淋巴细胞比例变化、补体C3、C4和免疫球蛋白等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明显高于治疗前,CD8+低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补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治疗组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胸腺五肽辅助化疗可促进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吴泽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直肠癌患者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患者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即刻(T1)、气腹后30 min(T2)、拔管后5 min (T3)、拔管后2 h(T4)的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与T0比较,2组患者在T1、T2、T3时间点时BS、NE、AE和Cor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T4时间点时NE、AE和Cor水平均明显高于T0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T1、T2、T3和T4时间点时NE、AE和Co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T1、T2和B时间点时BS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T1、T2、T3和T4时间点时MAP和H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T1、T2和T3时间点时SBP和DB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减轻机体应激反应,且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值得在老年直肠癌患者手术中推广.
作者:夏向锋;吴华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FOLFOX4方案化疗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影响原发性肝癌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者接受FOLFOX4(奥沙利铂+CF+ 5-FU)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和营养支持,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实验组AFP水平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肿瘤直径总和减小为(4.9±0.8)cm,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FOLFOX4方案化疗的毒副作用前3位为白细胞减少、神经毒性以及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减少以及过敏反应发生率较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Ⅳ级不良反应.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治疗后AFP水平、肿瘤类型、肝硬化以及治疗方式是影响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FOLFOX4方案化疗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其预后影响因素包括肿瘤直径、治疗后AFP水平、肿瘤类型、肝硬化以及治疗方式.
作者:邓兰;蒋益兰;吴文清;周美秀;江摩;彭国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在乳腺癌术后发热患者中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取回顾性方法对80例乳腺癌发热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且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病原学的检查情况将其分为病原学阳性组与发热原因不明组以及临床诊断感染组,检测3组血清中降钙素原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病原学阳性组降钙素原含量为(7.8±2.1) ng/mL,临床诊断感染组降钙素原含量为(2.6±0.6) ng/mL,发热原因不明组降钙素原含量为(0.5±0.1) ng/mL,3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是否绝经、是否淋巴结转移和发热程度以及不同化疗方案各组中≤0.5 ng/mL、0.5~2.0 ng/mL、2.1 ~ 10.0 ng/mL、>10.0 ng/mL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学阳性组降钙素原含量阳性表达率高于临床诊断感染组、发热原因不明组,3组降钙素原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检测血清中降钙素原对乳腺癌术后发热性质能进行较好地鉴别与诊断,且该指标检测并不受患者的年龄和绝经状况以及淋巴结是否转移与发热程度以及不同化疗方案等因素影响,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陈飞;李俊;程丹;余婷婷;贾晓艳;刘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