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云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66岁,因“反复活动后头晕气紧半月,加重1天”于2014年6月12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高血压达160/90 mmHg,规律服用缬沙坦,血压控制尚可,有“胃溃疡”病史.查体:血压:80/50 mmHg;神志清楚,无贫血外观,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双肺未闻及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内侧0.5 cm,无抬举样心尖搏动,心率100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
作者:孟美丽;张敬东;何程明;袁冬妹;钟明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法,即应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观察组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化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血清糖类抗原(CA) 125及癌胚抗原(CEA)水平变化,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40.0%,对照组为34.0%,两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控制率为80.0%,对照组临床控制率为74.0%,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体质量为(71.9±5.1)kg,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6.9±3.1)kg,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卡氏评分为(86.4±5.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4±4.7)分,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血清CEA含量为(10.2±6.1)μg·L-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3±5.9)μg·L-1,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CA125含量为(38.8 ±3.2)U·mL-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9.3±2.1)U·mL-1,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化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恢复具有显著作用.
作者:杨华;蔡卓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替吉奥胶囊化疗同步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术后复发直肠癌(RC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复发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2组都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研究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替吉奥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为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0%(x2=6.79,P<0.05).研究组的中位无病进展时间(PFS)为11.2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个月(P<0.05).研究组大体肿瘤体积(GTV)、计划靶区(PTV)、V20、小肠V20、心脏V40、放疗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2组脊柱体积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Ⅲ、Ⅳ度中性粒细胞下降率分别为20.0%、3.3%,恶心呕吐率分别为30.0%、6.6%,腹泻率分别为23.3%、3.3%,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同步替吉奥化疗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的疗效确切,但其Ⅲ/Ⅳ级血液学毒性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于单纯应用三维适形放疗.
作者:谢小街;杨尚凌;黄凤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子宫颈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30例接受子宫广泛切除术以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这些患者分为新辅助化疗组(74例)与直接手术组(56例),前者在术前行1~3个疗程的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结果 新辅助化疗组血清糖类抗原125 (CA125)、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肿瘤直径在化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辅助化疗组完全缓解(CR) 12例、部分缓解(PR)43例、疾病稳定(SD) 11例、疾病进展(PD)8例,总缓解率74.3%,疾病控制率89.2%.新辅助化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率显著低于直接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术后病理检查深肌层受累率、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率、切缘阳性率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子宫颈癌的近期疗效良好,具有缩小肿瘤体积、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损伤、降低淋巴结转移率等优点.
作者:王晓娟;胡陇娟;周小侠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对比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不同化疗方案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2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根据术后化疗方案将患者分为A组(131例)、B组(40例)、C组(49例).A组采用膀胱灌注化疗,B组采用髂内动脉化疗,C组患者膀胱灌注化疗联合髂内动脉化疗.化疗结束后,所有患者均接受随访.结果 ①3组患者1年复发率、3年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患者全身不良反应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全身不良反应分级显著低于B组、C组(P<0.05),B组与C组全身不良反应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3组患者化学性膀胱炎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化学性膀胱炎分级显著低于A组、C组(P<0.05),A组与C组化学性膀胱炎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术后化疗方案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复发率相当,但是在不良反应方面有所区别,膀胱灌注化疗的全身不良反应较轻,髂内动脉化疗的化学性膀胱炎较轻.
作者:兰海河;张战宏;胡新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经方麦门冬汤能否预防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及其对血浆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将符合入选标准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食管癌及Ⅲ期以上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单纯放化疗,治疗组在进行放化疗的同时口服麦门冬汤,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在放疗前、放疗完成40 Gy及放疗后1个月测定两组患者血浆TGF-β1的水平.结果 治疗组2级以上(≥2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为16.67%(5/3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 (1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两组血浆TGF-β1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疗完成40Gy时,治疗组血浆TGF-β1水平为(25.23±5.11) ng/ml,对照组为(27.85±5.57) ng/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1.90,P<0.05);放疗后1个月治疗组TGF-β1水平为(5.74±2.64) ng/ml,对照组为(7.36±3.11) ng/ml,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2.18,P<0.05).结论 麦门冬汤可以预防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TGF-β1通路有关.
作者:刘珺;吴晨雯;熊绍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FOLFOX4方案化疗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影响原发性肝癌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者接受FOLFOX4(奥沙利铂+CF+ 5-FU)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和营养支持,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实验组AFP水平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肿瘤直径总和减小为(4.9±0.8)cm,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FOLFOX4方案化疗的毒副作用前3位为白细胞减少、神经毒性以及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减少以及过敏反应发生率较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Ⅳ级不良反应.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治疗后AFP水平、肿瘤类型、肝硬化以及治疗方式是影响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FOLFOX4方案化疗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其预后影响因素包括肿瘤直径、治疗后AFP水平、肿瘤类型、肝硬化以及治疗方式.
作者:邓兰;蒋益兰;吴文清;周美秀;江摩;彭国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联合检测HE4、CM25、VEGF在卵巢癌术后复发患者中的水平变化,探讨三者对卵巢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80例卵巢癌患者为实验组,选取卵巢良性疾病患者为卵巢良性病组,选取体检的女性40例为对照组,取各组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HE4、CA125、VEGF水平,并分析其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实验组卵巢癌患者在治疗前血清HE4、CA125、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病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E4阳性率60.0%,CA125阳性率56.3%,VEGF阳性率56.3%,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病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复发的卵巢癌患者HE4、CA125、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4、CA125、VEGF联合检测其灵敏度及特异度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卵巢癌患者存在HE4、CA125、VEGF的高度表达,三者联合检测其灵敏度及特异度均更优,更有利于卵巢癌术后复发的判断预测.
作者:张利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依托咪酯对胃癌根治术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疼痛及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3组.A组给予依托咪酯麻醉,B组给予低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依托咪酯麻醉,C组给予高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依托咪酯麻醉.比较3组患者血流动力学、麻醉情况、术后疼痛与感染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不同时间点,A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幅度明显较B、C组大(P<0.05).3组患者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等麻醉情况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疼痛患者及感染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高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复合依托咪酯对于胃癌根治术患者具有良好麻醉效果,可减少患者术后疼痛及感染,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即可发挥作用,故推荐临床使用小剂量治疗方案.
作者:刘文雄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腔内超声联合CEA、CA199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10例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术前1周所有患者行直肠TRUS检查,以判断超声分期,TRUS后1~3天检测血清CEA、CA199水平,对照TRUS、TURS联合CEA、CA199术前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分期的结果.结果 TRUS诊断总准确率为76.4%,CEA、CA199水平随病理分期的升高逐渐升高.病理分期T1~T4期术前血清CEA、CA199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RUS联合CEA、CA199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达90.9%,明显高于TRUS单独诊断准确率,P<0.05.结论 术前血清CEA、CA199检测水平对直肠癌TRUS分期有参考意义,TRUS联合血清CEA、CA199检测可以提高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
作者:刘学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影响N0期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N0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60 Coγ射线或直线加速器6MV X射线治疗,常规分割,2 Gy/次,5次/周,连续放疗.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法检验差异性,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结果 至随访结束,共有死亡患者38例(25.3%),5年总生存率为74.7%,T1、T2、T3、T4期生存率分别为93.3%、85.7%、70.0%和48.6%,各分期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显著(x2=21.993,P=0.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T分期、鼻咽癌肿瘤残留、颈动脉鞘区受侵、颅底骨质破坏、贫血是影响N0期鼻咽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是N0期鼻咽癌预后的唯一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N0期鼻咽癌采用放射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T分期是鼻咽癌预后的唯一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郑泉山;李育广;宋小平;危高生;周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胸腺五肽辅助化疗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78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化疗,治疗组采用胸腺五肽联合化疗.观察和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淋巴细胞比例变化、补体C3、C4和免疫球蛋白等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明显高于治疗前,CD8+低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补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治疗组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胸腺五肽辅助化疗可促进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吴泽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鼻型NKT淋巴瘤患者血清生存素(survivin)和P53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鼻型NK/T淋巴瘤患者45例,同期纳入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urvivin和P53水平.分析鼻型NKT淋巴瘤患者血清survivin和P53的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以及TNM分期、全身B症状、Ann Arbor分期、IPI评分等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记录死亡病例,比较死亡患者和存活患者在入院时的survivin和P53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NK/T淋巴瘤组患者血清survivin和P53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血清survivin和P53的水平与NK/T淋巴瘤患者年龄、性别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TNM分期、全身B症状、Ann Arbor分期、IPI评分呈显著性相关,(P<0.01).随访2年:10例死亡,35例存活;死亡患者在入院时血清survivin和P53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者(P<0.01).结论 鼻型NKT淋巴瘤患者血清survivin和P53水平均显著升高,与其恶性程度密切相关,也可能是临床评价该病患者预后的重要标志物.
作者:田振华;董龙宝;李刚强;薛洁;王正茂;许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并通过分析研究影像学检查在该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0例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单纯肺结核患者60例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在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CT影像学检查中的差异.结果 肺结核结合肺癌患者的吸烟史、胸痛、声音嘶哑和消瘦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单纯肺结核组(P<0.05);同时,其CEA、CA125及非小细胞肺癌抗原的指标值也显著高于单纯肺结核组.2组患者的各项影像学特征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患者的吸烟史、胸痛、声音嘶哑和消瘦等临床特征,以及CEA、CA125和非小细胞肺癌抗原3种血清癌抗原在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癌中有参考价值;CT影像学检查在诊断该疾病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商明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胸腔镜手术对周围肺结节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 选择周围肺结节患者105例,分别采用VATS和肺穿刺活检对周围肺结节患者进行明确诊断,对比2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对病理诊断为肺癌的患者进行肺癌根治手术,将采用VATS的患者纳入VATS根治组,将采用肺穿刺活检患者纳入开胸手术组,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肺穿刺活检组明确诊断49例,准确率为81.7%;VATS组患者全部明确诊断,准确率为100.0%.2种方法对肺结节诊断的准确率和并发症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VATS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和VAS评分明显低于开胸组患者,P<0.05;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个数和术后引流量方面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VATS对肺周围结节的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首选的诊断方法.VATS对肺周围恶性结节的治疗效果与传统开胸手术相当,但是VATS创伤小、恢复快,可降低患者疼痛,是治疗肺周围恶性结节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作者:赖海银;陈梦君;马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放射治疗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而放射治疗摆位是肺癌放射治疗的重要环节.下面着重介绍我院放疗中心肺癌的放射治疗摆位方法.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我院放疗中心2016年4月至7月收治的肺癌患者4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龄40 ~ 75岁.选用6 MVX线行放射治疗,靶剂量TD 60~70 Gy/30 ~35次/6~7 w.
作者:邓春涟;李红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8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39例.A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B组给予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免疫状态.结果 A组麻醉后及术后各时段的CD3、CD4、CDs、CD4/CDs及NK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和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均能抑制大肠癌手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其中腰硬联合麻醉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
作者:苏艳中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 对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分别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和常规营养,观察2组患者出现早期肠梗阻、延长型肠梗阻、后期肠梗阻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早期肠内营养组早期肠梗阻发生率为3.3%,延长型肠梗阻发生率为3.3%,后期肠梗阻发生率为6.7%,总发生率为1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术后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能够降低早期、延长型、后期肠梗阻的发生率,促进患者行直肠癌根治术后的首次排气、排便,缩短其ICU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秦禄武;何龙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CT与MRI诊断鞍区常见肿瘤的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鞍区肿瘤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收取确诊为鞍区肿瘤的患者81例对其CT及MRI等影像学诊断结果及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判断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CT诊断鞍区肿瘤肿瘤检出率为71.60%,MRI诊断鞍区肿瘤检出率为82.72%,MRI检查略高于CT检查,无统计学差异(P>0.05).垂体腺瘤、脑膜瘤的MRI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检查,颅咽管瘤CT检出率明显高于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病理类型不同,CT、MRI检查对于鞍区肿瘤均可显示出不同的影像学特征.结论 CT与MRI对鞍区肿瘤临床诊断价值相当,可能与肿瘤具体病理类型密切相关,因此常规使用两种方法进行联合检测可能获得更佳的辅助诊断效果.
作者:边媛;张阿萌;康眼训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原发性肝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219例,根据是否存在糖尿病分为肝癌糖尿病组和肝癌非糖尿病组,分析糖尿病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肿瘤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因素并未导致糖尿病发病率差异(P>0.05).肝癌糖尿病组患者与肝癌非糖尿病组患者的年龄、饮酒、HBV感染、肿瘤直径大小、肿瘤分期以及发生转移有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患者的性别、是否肝硬化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的年龄、饮酒、HBV感染以及糖尿病均具意义(P<0.05),但2型糖尿病可显著升高原发性肝癌的发生风险,推测2型糖尿病为原发性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为原发性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具重要作用.
作者:王星;顾明君;马俊花 刊期: 2016年第12期